初三历史模拟中考试卷质量分析9篇

来源: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22-09-09 08:50:04 点击:

初三历史模拟中考试卷质量分析9篇初三历史模拟中考试卷质量分析 九年级历史期中检测质量分析 一、卷面总体情况 本次期中考试范围是历史九年级上册一、二单元,试题难度适应中考的要求,难易适度,符合新课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历史模拟中考试卷质量分析9篇,供大家参考。

初三历史模拟中考试卷质量分析9篇

篇一:初三历史模拟中考试卷质量分析

级历史期中检测质量分析

 一、卷面总体情况

 本次期中考试范围是历史九年级上册一、二单元,试题难度适应中考的要求,难易适度,符合新课改题型要求。题型新颖,问法灵活,考查全面,形式活泼,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应用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历史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彰显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理念。

 二、试题分析及学生答题情况

  1、第一部分是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考查学生对历史本质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判断历史是非的能力。此题学生丢分较多,可见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不太理想。

  2、第二部分是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对所给历史材料的理解与认识能力,从而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判断、概括性的点题,得出观点和评价。

 此题丢份较多,原因是:一是学生审题不细。审题不细造成漏答;没有把握关键语句,造成错答。二是对全县模拟考试很陌生,无从下手,没有掌握答题方法和技巧。三是部分学生书写马虎、卷面不整洁。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

 2、针对增加的题型,多开展一些探究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真学习新课标、新理念及近几年的中考动向,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及能力,教给学生一些分析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方法。

  九年级历史期中检测质量分析

 狄

  雅 辉

篇二:初三历史模拟中考试卷质量分析

2022 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 5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 0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A. 洋务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辛亥革命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但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近代化的开端,故 A 项符合题意;B 项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故 B 不符合题意;C 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故 C 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 1911 年至 1912 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在材料中未涉及,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

 2. 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保家卫国开赴朝鲜前线,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他们被誉为“最可爱的人”。这场战争指的是 A. 抗日战争 B. 解放战争 C. 抗美援朝战争 D. 朝鲜战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 年 6 月,爆发朝鲜南北战争,美国乘机发动侵朝战争,想以朝鲜为跳板,进步侵略中国.10 月,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保家卫国在彭德怀的率领下,入朝作战.入朝半年内,就五战五捷,把美国军赶回“三八线”附近,至 1953 年,美国与中国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故选项 C 符合题意;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叫八路军、新四军,故选项 A 不符合题意;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叫中国人民解放军,故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朝鲜战争指 1950 年 6 月爆发于朝鲜半岛的军事冲突,故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C。

 3. 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武汉市的"首义路""首义广场""首义公园"等地名,使我们能够联想到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武昌起义 D. 新文化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首义路、首义广场、首义公园,则昭示着辛亥革命在这里打响第一枪,即武昌起

 义,故 C 符合题意;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 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与题干无关,故 A 不符合题意;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地点主要是在北京,故 B 不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在《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

 4. 2016 年是我国航天事业创建 60 周年。从这一年起,每年的 4 月 24 日被设立为“中国航天日。”中国航天史上第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就是 A.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0 年 4 月 24 日,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故选项 A 符合题意;1967 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故选项 B 不符合题意;嫦娥一号于 2007 年10 月 24 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故选项 C 不符合题意;1964 年 10月 16 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故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A。

 5. 发生在 1919 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它标志着中国(

 )

 A. 近代史的开端 B. 近代化的起步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故选 C。

 6. 新航路的开辟最深远的影响在于 A. 欧洲大西洋沿岸繁荣起来 B. 发现了新大陆 C. 世界开始连 一个整体 D. 西班牙、葡萄牙迅速积累财富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相对隔绝的状态,使欧洲与亚洲、非

 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因此新航路的开辟最深远的影响在于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C 项符合题意;而 ABD 三项均不是最深远的影响,排除。故选 C。

 7. 1931 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召开(

 )

 A. 上海 B. 瑞金 C. 北京 D. 南昌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 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所以 B 项符合题意,排除 ACD 项。故本题答案为 B。

 8. 在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过程中,在动力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是 A. 爱迪生 B. 哈格里夫斯 C. 瓦特 D. 斯蒂芬森 【答案】C 【解析】

 【详解】题干中提到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此次工业革命中动力方面的成就是瓦特改良蒸汽机。故选 C。

 9. 下列说法与长征有关的是 A. 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B. 首义成功、军旗升起 C. 生死攸关、转危为安 D. 开国大典、国旗飘扬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征意义:粉碎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故 C 符合题意;开天辟地、党的诞生指的是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故 A 不符合题意;首义成功、军旗升起指的是南昌起义,故 B 不符合题意;开国大典、国旗飘扬指的是 1949 年新中国的成立,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 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归纳为一个学习主题,这个主题应该是 A. 步入近代 B. 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C.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D. 无产阶级的斗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是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是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

 二者的主题应该是殖民地人民的抗争,C 符合题意;步入近代是指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A不符合题意;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和无产阶级的斗争都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无关,B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相同点,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利用排除法解答问题。

 11. 下列历史现象中,促进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是(

 )

 A.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B.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 百团大战的发动 D. “双十协定”的签订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渴望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同意联共抗日,这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争初步形成,所以答案选择 B。

 12.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人是 A. 马克思 B. 列宁 C. 毛泽东 D. 斯大林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17 年 11 月 7 日,俄国人民在列宁领导下举行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使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所以 B 项符合题意;而 A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B。

 13. 取得全面抗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是()

 A. 湘江之战 B. 平型关大捷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题干“全面抗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37 年 9 月,115 师在林

 彪,聂荣臻率领下,埋伏于平型关一带作战,当日军进入埋伏圈时,115 师发起猛烈进攻,经过一天激战,歼敌 1000 多人,缴获大量战利品,取得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平型关大捷是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打破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所以答案选 B。

 14. 《九国公约》的最大受益国是 A. 英国 B. 德国 C. 日本 D. 美国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未获实利,随即将目光转向了东方,加快了同日本争夺远东和太平洋的步伐.在美国的发起下,1921 年-1922 年间,美、英、法、日等九国在华盛顿举行国际会议,1922年 2 月,与会九国签署了《九国公约》,主要内容有: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从而为美国等列强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最大受惠者是美国,故选 D;一战后英国势力削弱,主导会议的是美国,英国获利小,故 A 错误;德国和日本都是一战的战败国,其利益被瓜分,故 B、C 错误;综上答案 D。

 15. 某历史学家认为“19 世纪 80 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这种“新动力的发明”应是 A. 蒸汽机 B. 内燃机 C. 发电机 D. 飞机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蒸汽机作为新 动力机器进入生产领域是在 18 世纪,故 A不符合题意;内燃机的发明时间是 19 世纪 80 年代,它作为一种新的动力机器进入生产领域。故 B 符合题意;发电机的发明时间是 19 世纪 70 年代,故 C 不符合题意;飞机是 1903年发明的交通工具。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

 16. 1941 年,德、日法西斯在欧、亚连续发动突袭战争,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不断扩大,与之相关的正确选项是

 ①德军突袭波兰②德军突袭苏联③日军偷袭珍珠港④攻克柏林战役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国突袭苏联,二战进一步扩大;日军偷袭珍珠港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导火索,第二次世界大战范围更加扩大了。故②③符合题意,故 D 符合题意;德国入侵波兰,英法等国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拉开帷幕。故①不符合题意,故 AB 不符合题意;攻克

 柏林战役,标志着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和欧洲战事的结束。故④不符合题意,故 C 不符合题意;故选 D。

 17. 综观世界近代历史,凡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革命,二是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事件是(

  )

 A. 十月革命 B. 明治维新 C. 1861 年改革 D. 大化改新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 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出现了严重危机,农奴暴动威胁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为摆脱农奴制危机,沙皇被迫进行改革。1861 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俄国 1861 年改革,废除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资金,促进俄国资本追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重大转折点,因此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事件是 1861 年改革,C 项正确;十月革命是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排除 A 项;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都是日本的改变,排除 BD 项。故选 C 项。

 18.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夹击之中的事件是 A. 诺曼底登陆 B.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C. 攻克柏林战役 D. 莫斯科保卫战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4 年 6 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所以 A 项符合题意;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所以 B 项不符合题意;攻克柏林战役,欧洲战事结束,所以 C 项不符合题意;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所以 D 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 A。

 19.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构成这一体系的主要条约《凡尔赛和约》与《九国公约》的相同之处是(

  )

 A. 宰割中国 B. 削弱英国 C. 限制日本 D. 瓜分德国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凡尔赛和约》与《九国公约》的相同之处是宰割中国,因为《凡尔赛和约》将一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由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地位。而两个条约并没有削弱英国,也没有瓜分德国,但是《凡尔赛和约》有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九国公约》有限制日本在中国的扩张。故答案选 A。

 20. 1991 年底,飘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上空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 上刻写了半个多世纪。这里“红旗悄然落下”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东欧剧变 B. 苏联解体 C. 轴心国集团解体 D. 华约解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题干中的“1991 年底,飘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上空的红旗悄然落下”,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1 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以美苏两极对峙为主要支撑的雅尔塔体系宣告结束,飘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上空的红旗悄然落下,所以 B 项符合题意;东欧剧变是指 1989 年前后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事件,所以 A 项不符合题意;二战结束,轴心国集团解体,所以 C 项不符合题意;华约是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于 1991年 7 月 1 日正式解散,所以 D 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 B。

 21. 1...

篇三:初三历史模拟中考试卷质量分析

2022 年怀化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 九) )

  温馨提示:本卷共 6 页,考试时量 90 分钟。满分 100 分。若使用答题卡,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在本试题卷上作答。

 一、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 共 48 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

 案

  题

 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 22 23 24 答

 案

  1. 2021 年 4 月 20 日在成都举行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通报在三星堆遗址新发现 6 座“祭祀坑”,出土了金面具残片、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 500 余件。这是一个“正在进行时”的考古发掘项目,考古工作者的双手正一步步复原、唤醒那些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文明传奇。你认为三星堆的考古发现大约和以下哪一个文明同属一个时期 A.河姆渡半坡文明

 B.炎黄时期

 C.夏商周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 2. 2020 年 7 月,广西发布平陆运河建设方案,计划打通西江到钦州港的出海大通道。追溯历史,秦始皇时,曾在广西开凿一条沟通湘江和漓江的运河,它是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通济渠 3. 下列古代书写材料中,出现最晚的是

  4. 史学家陈寅恪在《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中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南北朝民族交融为唐繁荣奠定基础 B.唐朝废除了秦汉以来的各项制度 C.唐朝开创后世各项政治制度的先河 D.南北朝时期中原文化焕发新机 5. 763 年,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势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很多诗作描写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其作品反映了这一历史实况的是 A.李白

 B.鉴真

 C.杜甫

  D.玄奘

  题

 号

 一

 二

 总

 分

 5 25 题

 6 26 题

 7 27 题

 8 28 题

 得

 分

 A B C D

  6.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①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② 宋应星撰写《天工开物》 成为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 ③ 司马光著《资治通鉴》 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编写体例 ④ 火药、火器的传播 对欧洲作战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推动欧洲社会的变革 A.①

  B.②

 C.③

 D.④ 7. 蒯祥是明代建筑工艺水平的代表,有“蒯鲁班”之说。他将江南的建筑艺术巧妙地运用在北京皇宫、府第的建筑上,使殿堂楼阁显得富丽堂皇。据此推知,蒯祥的代表作是 A.都江堰

  B.大运河

  C.明长城

  D.故宫 8. 1771 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战胜重重困难,返回新疆,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光辉篇章的杰出首领是 A.渥巴锡

  B.耶律阿保机

  C.努尔哈赤

  D.完颜阿骨打 9. 19 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特别是日本击败中国,引起了年轻的光绪皇帝的注意,他意识到有必要进行彻底的改革。拉开这一改革序幕的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公车上书

  C.《时务报》的创办

  D.《时局图》的发表 10. 在五四运动中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口号,单从口号中我们可以看出五四运动 A.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C.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1. 我们要了解“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三十万同胞,在黑暗中挣扎;三十万,三十万冤魂,在地里哭泣”这段历史,我们最应该去的地方是 A.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B.新四军纪念馆 C.九一八纪念馆

  D.渡江战役纪念馆 12. 封建时代的欧洲,虽然处在教会神学的控制之下,但也孕育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下列对欧洲封建时代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姓制度盛行

  B.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C.西欧大学纷纷兴起

  D.庄园经济流行 13. 2021 年起,我国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与现代塑料工业诞生有关的人物是 A.戴姆勒的发明

  B.海厄特的发明 C.诺贝尔的发明

  D.夏尔多内的发明 14. 他笔下的向日葵(如右图),像闪烁着的熊熊火焰,是那样艳丽华美, 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此文赞美的是 A.贝多芬

 B.巴尔扎克 C.托尔斯泰

 D.梵高

  15.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是他的耳熟能详的名言,他的长篇诗作借梦游三界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这里“他”是 A.彼特拉克

 B.但丁

 C.薄伽丘

  D.拉斐尔 16. 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作为世界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他所指挥的军队解放的国土十倍于西班牙的国土,成为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的奠基者。”这位美洲历史上的伟人是 A.玻利瓦尔

  B.克伦威尔

  C.苏格拉底

 D.章西女王 17.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中说“在一战中,数以百万计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作为士兵或劳工加入战争,这使他们能够利用在战争中所熟习的军事装备和最新技术去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者;另一方面,由于战争供应的需要和忙于相互厮杀,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这段材料说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A.给各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创伤

 B.推动科技进步,战争装备更新 C.产生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D.对世界殖民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18. “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与这一论断最契合的事件是 A.德国法西斯统治建立

 B.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的失败 C.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D.美军同苏军在易北河畔胜利会师 19. 世界贸易组织裁定,美国 2018 年以来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说明世界贸易组织 A.维护世界安全

  B.稳定地区局势 C.促进贸易公平

  D.推动区域繁荣 20. 有人说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大爆炸时代,人类社会开始进入这个时代的标志是 A.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

  B.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 C.电气的发明和广泛使用

  D.航天航空技术的大发展 21、右图是保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某文物的照片。下列关于该文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B.出土于湖南宁乡 C.为研究秦朝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D.是贵族用的乐器 22、如果看到“平江起义”、“百团大战”、“抗美援朝”、“共和国元帅”的解说词,那么介绍的历史人物应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贺龙

 D、彭德怀 23、红军在长征途中,下列哪一事件初步扭转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 A.湘江之战

 B.通道转兵

 C.遵义会议

 D.巧渡金沙江 24、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下列有关中外科技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有①陈国达教授创立的地洼学说开辟了大地构造研究的新领域

 ②黄伯云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培育出湘云鲫(鲤)

 ③帕特农神庙是罗马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

 ④阿拉伯的《医学集成》和《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 非选择题 :

 (25 题 10 分,26 题 14 分,27 题 14 分,28 题 14 分,共 52 分)

 25、(1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宋史是国内外史学界研究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中国人一向以汉唐为骄傲,宋朝则争议颇多。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中第一次用“积弱积贫”这一词来评价宋朝。在政治上,宋出现了冗官、冗兵、冗费的“三冗”局面,重用文臣削弱武将也导致宋军事实力的薄弱。虽有变法革新,但最终均以失败告终。

 国内外也有许多史学家给宋代以极高的评价。著名宋史学家邓广铭教授说:“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美国学者罗兹•墨菲也在《亚洲史》中这样评价宋朝:“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对宋朝的评价”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观点,并就所拟观点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观点;持论须有史实依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字数在 200 左右。)

  26.(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895 年签订的这个条约中,中国丧失领土及主权部分的就占三项,即割地、开放通商口岸和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设厂。致使中国丧失了固有国土的拥有权,并且还失去了自己对沿海口岸的管理权……赔款高达2 亿两白银…为了偿付赔款,清廷在国内发行内债,提高税率和税种…… —— 摘编自《中国档案报》第 9 2649 期

 材料二:九一八事变后,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和未搬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义勇军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同时,中国共产党派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 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

 材料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而国共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国共分别主导的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又是国共合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 ——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合作抗战是中国制胜法宝》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个不平等条约?(1 分)与该不平等条约息息相关的是哪次战争?(1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东北的抗日武装的?(4 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4 分)

  (4)根据上述内容,谈谈你对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的认识。(4 分)

  27. (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 摘自《中 国外交史》

 材料二:2020 年 4 月以来,印军严重违反两国协定协议,暴力攻击我前往现地交涉的官兵,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边防官兵对暴力行径予以坚决回击。涌现出边防团团长祁发宝、机步营营长陈红军和战士陈祥榕……等先进典型,彰显了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昂扬风貌。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

 —— 材料出处

 材料三:70 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这一突破性大发展的出现与国际形势的变动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而且了中国外交活动的舞台。

 —— 摘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 摘自新华网

 材料四: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其关键在行动,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

 —— 摘自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2)材料二印军这一行径违反了哪一原则?(2 分)“这些原则”的提出有什么历史意义?(4 分)

 (3)据材料概括 70 年代上半期中国外交出现“突破性大发展”的原因,(2 分)并列举两项外交成果。(2 分)

 (4)“大变革大调整”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展趋势?(2 分)结合 21 世纪以来中国外交的“实际行动”,说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2 分)

  28. (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面三幅图片

 材料二: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及随着开国而逐步加深的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了解,使一些出身于下级武士的有识之士认识到打倒幕府统治的必要性。他们从爱国主义的立场出发,走上了一条革命的道路。

 ——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1945 年,《新华日报》发表了题为《民主巨星的陨落——悼罗斯福总统之丧》的社论,称“他在 1932年初当选总统的时候,正在 1929 年美国经济空前恐慌之后,他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他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人民购买力的政策来代替了帝国主义的对外经济掠夺,使美国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 黄安年《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一中图 A、图 B、图 C 所示革命爆发的...

篇四:初三历史模拟中考试卷质量分析

历史模拟试题 石 石

 城

 县

 实

 验

 学

 校 温美贤

 1 、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查漏补缺。矫正试卷中存在的错误,进一步巩固检查学过的知识。

 2 、通过学习小组的合作订正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提高。

 3 、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做题的基本思路和策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课人:温美贤 讲 讲

  评

  目

  标

  一、介绍题型和命题特点 1 、本试题紧扣中考题型,有选择题和综合题两大题,共15 小题。选择题24 分,综合题26 分,共50 分。

 2 、试题难易适中,综合性强,淡化了死记硬背的知识内容,强调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考查知识面广,包括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古近代史内容。

 3 、试题灵活,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有效考查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但又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4 、注重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 培养 ,有效体现新课改要求的三维一体目标。如:材料题第13 题的第4 问“说说党和政府为了中国人活得幸福而又尊严采取了哪些措施?”第15 题的第5 问“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三国关系的曲折发展有何感悟?” 5 、体现时代性,关注时政热点,突出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如: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主线的建党92 周年纪念和中、美、日三国关系的发展等 。

 授课人:温美贤

 二、成

 绩

 分

 析 参考人数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40 49 12 36.8 75% 47.5% 授课人:温美贤

 授课人:温美贤 学生各小题答题情况

 表二:综合题学生答题情况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正确数 26 24 25 30 33 26 28 35 37 29 32 25 错误数 14 16 15 10 7 14 12 5 3 11 8 15 题号 分值 满分人数 平均得分 13 9 10 5.45 14 8 22 6.64 15 9 18 7.21 表一:选择题学生答题情况

 授课人:温美贤 1 、学生自主订正:学生对试卷中出现的简单错误参照课本自行订正,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试卷上作出标记。

 2 、小组合作订正:针对上一步骤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合作交流,并统计本组存在的疑难问题给老师。

 3 、教师讲评:针对学生还存在疑问的题目及出错较多的典型题目进行讲评,分析错误原因,指导解题方法。

 试 试

  卷

  讲

  评

 授课人:温美贤

 1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概念不清,思

 维混乱。

 2 、粗心大意,审题不清,盲目答题。

 3 、理解不透,知识迁移能力较差。

 选择题出错原因分析

 授课人:温美贤 错因一:基础不牢,概念不清 6、口号、标语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的鼓动方式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 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 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本题考查的是不同阶段时期的标题口号。

 ①是1950-1953年抗美援朝时期

  ②是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③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④是1958年“大跃进”时期

 授课人:温美贤 错因二、粗心大意,审题不清,盲目答题 1.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四兄弟聊天片段,甲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乙说:“我参加过义和团”;丙说:“ 我家住在东交民巷”;丁说:“目睹过八国联军的烧杀抢掠”。这四人中,肯定在说谎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此类题关键是要审清时间和地点(1902年北京东交民巷)考查的是« « 辛丑条约» »的内容。

 授课人:温美贤 错因二、粗心大意,审题不清,盲目答题 5.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但继续使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 主要原因是(

  )

 A.它旋律优美激昂

 B.它由著名的作曲家聂耳创 C.它为人民大众所熟悉

 D.它提醒我们要居安思危 7.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里程碑,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所开创的,邓小平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说他是“总设计师”的主要原因是(

  )

 A.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观点 B.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此类题关键是审清关键词

 授课人:温美贤 2、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戊戌变法不是洋务运动的继续,而是质的飞跃。“质的飞跃” 主要体现在(

  )

 A.实行资产阶级政治制度

  B.维护、加强封建统治 C.抵抗侵略,救亡图存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1.有人说他是疯子,也有人说他是英雄,但谁也无法否认他对欧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他因战争起家,也因战争而倒台,更因一部 法典而名扬欧洲。这位名震一时的枭雄是(

  )

 A.拿破仑 B.查理一世 C.华盛顿 D.亚历山大

 授课人:温美贤 错因二、粗心大意,审题不清,盲目答题 3.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人民已经醒来。但是,正如鲁迅所说的“人生最痛苦的事,是梦醒了发现无处可走”。下列为中国人民指明了革命道路的事件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国民大革命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此类题的关键是 审清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出准确判断。

 授课人:温美贤 错因三、理解不透,知识迁移能力较差 10.重视人,关注人,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世界上最早开始发现“人”并将人们的思想从愚昧的宗教中解放出来的历史事件是(

  )

 A .文艺复兴

 B .资产阶级革命

  C .启蒙运动

 D .工业革命 12、臭名昭著的‘ 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地掠夺。这里列宁评价的是(

 )

 A.俄国1861年改革

  B.光荣革命

  C.美国内战

  D.二月革命 第10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第12题考查的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农奴获得“解放”时必须出高价赎买份地。

 综合材料题出错原因分析 授课人:温美贤 1 、抓不住材料中关键的有效信息,审题不准。

 2 、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不够,语言表达不清。

 3 、基础知识的运用转化能力不够,史论结合的能力较差。

 认真审题,抓住关键的有效信息 授课人:温美贤 材料二:

 20 世纪50 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经过20 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 中国进入了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1979年 年 ,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 (2)

 )

 结合上述材料 ,指出 新中国成立以来 在民族复兴发展道路的选择上进行过哪 两次 成功的实践探索?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改革开放 ( (3)

 )

 中国农民 是怎样“以特有的 首创精神 奏响了 改革 的序曲”?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的理解概括,语言表达要清楚 授课人:温美贤 材料三 :(未来中国)不仅要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 我们党和政府要 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

 ——2010 年9 月温家宝接受CNN 记者专访谈 ( (4)

 )

 结合所学知识 和 当前时政 说说我们党和政府为了“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采取了哪些 措施 ?

 (应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1 、实行免费义务教育;2 、取消农业税; 3 、提高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服务; 4 、实行农村中小学住宿生生活补助; 5 、建设保障性住房和经济适用房等。

 基础知识的运用转化,拓展提升 授课人:温美贤 ( (1 、坚持改革开放,学习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2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3 、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国防实力,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地位。)

 图一

  图二 (3)通过图一、图二事件,留给我们青少年哪些历史思考?

 思考:回顾历史,谈谈我们怎样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基础知识的运用转化,拓展提升 授课人:温美贤 40 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对两国至关重要,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至关重要,宽广的太平洋两岸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

 —— 习近平接受美媒采访 ( (5)

 )

 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三国关系曲折发展有何感悟?

 (你对消除中、美、日三国之间的“隔膜”,有何好的建议?)

 1 、合则两荣,斗则两伤;2 、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3 、各国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与交流,共谋发展,实现双赢。4 、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等。

 试卷参考答案 授课人:温美贤 一、选择题:

 1 、C 2 、A 3 、D 4 、B 5 、D 6 、B 7 、D 8 、D 9 、C 10 、A 11 、A 12 、A

 二、综合题 13 、(1 )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 )三大改造

 改革开放

 (3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4 )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免除农业税:实行农村中小学住校生生活补助;实行全民医保;建设保障性用房和经济适用房等。

 14 、(1 )改良蒸汽机(万能蒸汽机)

 “蒸汽时代”(2 )南北战争:废除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背景: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暴动频繁。( (4 )洋务运动

 积极作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5 、(1)

 )大化改新(鉴真东渡)

 (2)

 )

 《 辛丑条约 》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 )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4 )1972 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5 )合则两荣,斗则两伤;各国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与交流,共谋发展实现双赢。

 解题方法点拨 授课人:温美贤 1 、认真审题,全面准确提取材料中关键的有效信息,把握关键性时间、地点、人物等限定语,理解题意。

 2 、精看材料,链接教材相关资料,找准切入点进行思维加工。

 3 、答题应要点化、序号化,注意要层次分明,语言完整简洁。

 4 、书写工整规范,卷面整洁。

 1 、毛泽东曾说:“1927 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最准确的理解是(

 )

 A 、发动武装起义

  B 、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C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D 、完成战略转移 学以致用

 变式训练 授课人:温美贤

 2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称赞他是“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灵魂”,他的一生成于战争,也败于战争。“他”是指

 (

 )

 A 、克伦威尔

 B 、罗伯斯庇尔 C 、拿破仑

 D 、华盛顿 学以致用

 变式训练 授课人:温美贤

 授课人:温美贤 变 变 式 训 练 3、十九世纪末,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对“思想启蒙”理解正确的是(

  )

 A、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改革

 B、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生活习俗

  C、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合理性

 D、使人们认识到要发展农工商业

 4、人类文明交往主要是和平与暴力两种方式,下列哪一交往方式与其他三个明显不同(

 )

 A.希波战争

 B.亚历山大东征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马可波罗来华 授课人:温美贤 变 变 式 训 练

 5、昔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如今“轻轻一拨号,频频传佳音”。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是哪一基本方针的体现(

 )

 A.改革开放

 B.民族团结

  C.八项主张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授课人:温美贤 变 变 式 训 练

 6、大陆熊猫“团团”,“圆圆”已在台湾适应了生活,成为台湾民众的“开心果”。实现两岸人民真正“团圆”的政治基础是 (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实现“三通”

 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授课人:温美贤 变 变 式 训 练

 7、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从而在精神方面“发现了人”的历史事件是(

  )

 A、工业革命

  B、资产阶级革命 C、新航路开辟 D、文艺复兴

 授课人:温美贤 变 变 式 训 练

 授课人:温美贤 2011 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起已经走过了整整90 个年头。90 年革命与建设的艰辛与辉煌、90 年功昭日月,在中国近现代史的每一个关节点上,问 中国共产党都展现了其英明与伟大。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 ( (1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对中国革命产生怎样的重大影响?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 (2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起始于哪两次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 (3 )长征途中哪一次会议的召开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抗日战争即将胜? 利前夕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主席为中国指引的光明前途是什么?

  遵义会议;

 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成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新国家 ( (4 )建国以后,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我国曾遇到过许多曲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实现了怎样重大的历史转折?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

篇五:初三历史模拟中考试卷质量分析

2022 年安徽省第一次模拟监测九年级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 0 30 分)

 1. 三星堆考古使古代青铜器成为今年的网红。对下图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A 体现中华文化领先世界 B. 说明青铜铸造水平最高 C. 印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D. 反映王公贵族世袭特权 【1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反映青铜器物出土地点多样性,虽然器型不同,但都属于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故 C 符合题意;材料没有给出世界其他地方的青铜器与中国青铜器的比较信息,排除 AB;材料无法反映青铜器的世袭性,排除 D。故选 C。

 2. 《荀子·君道》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下列制度最符合材料意思的是(

  )

 A. 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B. 设立太尉,负责管理管全国军务 C. 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管百官 D. 设立郡县制,加强地方管理 【2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关键信息“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可以得出荀子强调要加强对官吏的监察。秦朝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C 项正确;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并不负责监察,A 项错误;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B 项错误;设立郡县制加强中央集,并不是加强监察,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3.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两幅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①秦朝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形成时期 ②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专制主义走向顶峰 ③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强盛时期,专制主义走向顶峰 ④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发展趋势与封建社会发展进程成正比关系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 【3 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秦朝建立后,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了巩固统治,朱元璋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雍正年间,设置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这一特殊机构便于皇帝独断朝政,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标志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专制主义走向顶峰;①②正确,D 项正确;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强盛时期,专制主义走向顶峰、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发展趋势与封建社会发展进程成正比关系表述错误,③④错误,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

 4. 人口迁徙给中国历史的发展带来重大改变,下表是 3 世纪时南北方部分地区人口变化表,以下对图表数据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

 地区 迁徙前(万人)

 迁徙后(万人)

 北方 关中 240 50 南 方 扬州 320 430 荆州 350 620

 A. 关中人口大量迁出,关中经济水平远远落后于江南 B. 扬州人口大量迁入,反映了大运河沿线城市的兴起

 C. 荆州人口大量迁入,反映了南方社会经济环境良好 D. 北方人口迁入南方,是由于北方爆发了七国之乱 【4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3 世纪时南北方部分地区人口变化表”可以看出荆州人口大量迁入,说明长江中游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环境良好,C 项正确;依据题干时间可知,处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经济重心仍然在北方,关中人口大量迁出只是促进南方经济发展,经济水平远远落后于南方说法错误,排除 A 项;大运河是隋朝开始建立,排除 B 项。北方人口迁入南方,是由于北方爆发了八王之乱,七国之乱是西汉初年,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5. 嘉兴乍浦有座海红亭。它是一座纪念《红楼梦》首次流传海外的建筑。乾隆五十八年(1793 年),带有九部《红楼梦》的一搜南京船从乍浦港出发,抵达日本长崎港。下列为这一事件所拟标题,最恰当的是 A. 闭关锁国下的《红楼梦》出海 B. 中日传统友谊的首次见证 C. 受各国人民热捧的《红楼梦》 D. 东西方文化的激荡与碰撞 【5 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的对外政策是闭关锁国,因此对材料“带有九部《红楼梦》的一搜南京船从乍浦港出发,抵达日本长崎港”描述准确的是闭关锁国下的《红楼梦》出海,A 正确;中日最早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唐朝,B 排除;材料无法得出《红楼梦》受到各国人民的追捧,C 排除;材料未涉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D 排除。故选 A。

 6. 1900 年 7 月前,维新派的《清议报》将义和团民称之为“暴徒”“匪”“乱民”,7 月之后,却赞赏团民“赴死军前”“曾不返顾”。兴中会的《中国日报》也有类似转变。这反映(

  )

 A. 维新派与革命派的政治诉求趋同 B. 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目标发生变化 C.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 D. 近代的报刊致力于宣扬民主思想 【6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 年 7 月前后,处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面对帝国主义国家联合侵华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虽然《清议报》和《中国日报》属于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但他们也是有民族意识的,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对反帝的义和团看法转变。因此材料反映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C 项符合题意;维新派与革命派的政治诉求趋同,不符合史实,因为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排除 A 项;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扶清灭洋”,排除 B 项;材料主旨与近代报刊宣扬民主思想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C。

 7. 史学家陈旭麓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观点(

 )

 A. 是不符合当时历史真实的 B. 认为当时民众缺乏民主意识 C. 认为袁世凯做皇帝有法律依据 D. 认为袁世凯掌权是时代产物 【7 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证据的人物“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表明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生态是时代的需要,是时代的产物,D 项正确;“是不符合当时历史真实的”与材料不符,排除 A 项;认为当时民众缺乏民主意识、认为袁世凯做皇帝有法律依据指是材料内容的一方面,排除 BC 项。故选 D 项。

 8.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这段话最能证明 A. 日军实力远超中国 B. 中国军队英勇作战 C. 日本侵略者唯武器论 D. 中国实现全民族抗战 【8 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在日本全面侵华之际,中国实现全民族抗战,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仇敌忾,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提高了国际地位。正如材料所说,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D 项符

 合题意;“日军实力远超中国”不是材料主旨,排除 A 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民族的团结抗战,不仅仅是中国军队英勇作战,排除 B 项;日本侵略者唯武器论被中国的全民族抗战打破,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9. 下面是李明同学进行主题式复习时整理的图片。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巩固 B. 新中国统一大业不断深入推进 C. 民族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D. 新中国外交事业不断走向成功 【9 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本题考查新中国统一大业不断深入推进的相关知识。195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双方同意西藏实行“和平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收回了对西藏的实际的管理权力,西藏的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海峡两岸新发展”说明大陆和台湾的关系获得了崭新的发展,台湾回归充满希望,故选 B项;新中国的建立和巩固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A 项;香港澳门问题不是民族问题,故排除 C 项;材料中这些都是中国的内政,没体现外交,故排除 D 项。

 10. “改革开放最初的萌芽,是从民间发起的。这些来自基层的智慧,丰富和升华了邓小平的认识,使他有了首先在深圳等地,搞一块地方办特区,作为‘试验’,然后‘摸着石头过河’的伟大构想。”这表明改革开放(

 )

 A. 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策 B. 使深圳等经济特区已经初具规模 C. 遵循从城市向农村的发展顺序 D. 是尊重人民智慧的顺应形势之举 【10 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这一决策萌芽于民间基层,民间基层的智慧促进了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的构想的形成,这说明改革开放是民间基层智慧的结晶,是尊重人民智慧的顺应形势之举,故 D 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改革开放的决策来源于民间智慧,未提及十一届三中全会,故排除 A;材料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决策的形成过程,没有反映经济特区的规模情况,故排除 B;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地区开始,故排除 C。故选 D。

 11. 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被俘虏的希腊人诱使他野蛮的征服者成为俘虏。下列图片能见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B.

 C.

 D.

 【11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题中的“野蛮的征服者”指的是罗马,在征服希腊之后受希腊文化影响,继承并发展了希腊文化,材料中诗人的意思是文明同化,万神庙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故 C 项说法符合题意,正确;《荷马史诗》是古希腊诗歌文化的经典,反映不了对罗马的影响,故 A 项不合题意,排除;《查士丁尼法典》是古代罗马法律的汇总,没有体现希腊文明的影响,故 B 项不合题意,排除;《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刻家米隆于约公元前 450 年雕刻的青铜雕塑,也不能反映对罗马文化的影响,故 D 项不合题意,排除。

 12. 欧洲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麦哲伦等人,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这反映了(

 )

 A. 航海家们的贡献不足为道 B. 物质的支持是航海活动进行的前提 C. 企业家们具有冒险 精神 D. 资本的发展需求是殖民扩张的根源 【12 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说明在海外扩张中资本的发展需要是对外扩张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不断拓展海外市场,D 项正确;题干没有贬低航海家贡献的意思,排除 A 项;

 题干强调的是殖民扩张的根源,而不是新航路开辟的物质条件,排除 B 项;题干体现不出企业家们的冒险精神,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3. 19 世纪,俄国地主们说:“买打谷机要花钱,要修理,还要为它养马,但农民的劳动却不用花一分钱。”这反映出(

  )

 A. 农奴制在 19 世纪的俄国依然盛行 B. 19 世纪农奴制已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阻碍 C. 在农奴制下农奴主占有农奴的劳动成果 D. 19 世纪俄国农奴使用的劳动工具非常简单 【13 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农民的劳动却不用花一分钱”反映了俄国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榨,说明 19 世纪农奴制已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阻碍,B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农奴制在 19 世纪的俄国依然盛行、19 世纪俄国农奴使用的劳动工具非常简单的内容,排除 AD 项;农奴主占有农奴的劳动成果,不属于实质问题,排除 C 项。故选 B项。

 14. 下列小说在英国和德国出版后广泛传播。这些虚构作品扎堆出现有现实背景,就是(

  )

 1904 年《沙岸之谜》:一位英国水手挫败了德国人利用驳船人侵英国的预谋。

 1906 年《1910 人侵英伦》:德国将驳船改装为舰队,成功侵入英国。

 1906 年《海星》:英国特工潜入德国,对德国的新战舰实行先发制人。

 A. 欧洲推进第二次工业革命 B.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相互对立 C. 德国崛起后英德矛盾激化 D. 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广泛兴起 【14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发展起来,20 世纪初,一跃而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同英国一样,德国发展工业也需要从海外获得原材料和市场,但是它占有的殖民地相对较少,只有英国的 1/10。在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德国只能向英、法等国家“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德国与英、法的冲突不斯加剧。小说体现了德国崛起后英国与德国矛盾激化,C 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从 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与材料不符,排除 A 项;材料只体现了英德矛盾,没有体现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相互对立,排除 B 项;材料体现的是殖民国家间的矛盾,与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5.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卒子,即小兵)。”这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指的是(

  )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 雅尔塔体系 C. 两极格局 D. 两极格局结束,出现“一超多强”局面 【15 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欧洲的联合,欧洲实力增强,冲击了两极格局,即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所以题文中的“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欧洲实力增强,两极格局结束,出现“一超多强”局面,D 项正确;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与题干“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卒子,即小兵)”...

篇六:初三历史模拟中考试卷质量分析

2022 年安徽省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 5 15 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 0 30 分)

 1. (子墨子)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此天下之大害也。”材料反映的思想是(

 )

 A. 兼爱非攻 B. 无为而治 C. 民贵君轻 D. 依法治国 【1 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此天下之大害也。”可知意思是如果大国去攻打小国家,大家族去掠夺小家族,强者抢劫弱者,人多欺负稍等,狡诈的欺负愚笨的,高贵的傲视贫贱的,这些都是天下的大害。所以材料反映的是战争是天下的大害,反对贵贱等级,体现的是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A 项正确;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排除 B 项;民贵君轻是孟子的观点,排除 C 项;依法治国是法家思想,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2. “贤举之法,三代末尝有之。西汉武帝建元元年语举贤良之士,亲策问董仲舒而始焉。唐宋科举之法盖仿于此矣。”材料中的“贤举之法”是指(

  )

 A. 世袭制 B. 分封制 C. 察举制 D. 科举制 【2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贤举之法,三代末尝有之。西汉武帝建元元年语举贤良之士,亲策问董仲舒而始焉。唐宋科举之法盖仿于此矣。”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自下而上的选官方式“察举制”,为举制的实行提供了借鉴,C 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选官方式,而不是统治者的王位继承方式,A 错误;分封制是分封诸侯的制度,B 错误;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形成的新的选官制度,D 错误。

 3. 司马迁在《史记》中进行各地区的经济比较,曾经有“江南卑湿,丈夫早夭”的话;而《三国志》记载,“江东沃野万里,民富兵强”。材料中反映的变化说明(

  )

 A.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B. 江南气候条件优越 C. 江南地区劳动力充足 D. 江南生产技术先进 【3 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到“江东沃野万里,民富兵强”可知,题干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江南经济的发展,故 A 符合题意;江南气候条件优越是江南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故 B 不符合题意;在当时,江南劳动力资源没有北方丰富,故 C 不符合题意;在当时,江南生产技术没有北方先进,故 D 不符合题意。

 4. 北宋政府奉行养兵政策,士兵多但良莠不齐:集中军权、更戍法,直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将不识兵、将无常兵、将帅指挥受制太多,其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士兵经常换防,缺乏训练,素质低下。为此,王安石实行(

 )

 A. 募役法 B. 方田均税法 C. 农田水利法 D. 保甲法 【4 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北宋政府奉行养兵政策,从而造成士兵多但是良莠不齐,造成冗兵,加大政府支出,为此,王安石变法中实行保甲法,保甲法既可以使各地壮丁接受军训,平时维持社会治安,战争时候与正规军相参为用,以节省国家的大量军费,D 项正确;募役法是政府统一收取一定费用代替服役,不符题意,排除 A项;BC 项与军事无关,排除。故选 D 项。

 5. 《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资产阶级兴奋得“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璞鼎查回国后,告诉英国资本家说他已为他们的生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材料中的西方资产阶级兴奋得“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的原因是(

 )

 A. 打开了中国市场 B. 中国封建制度的崩溃 C. 清政府的唯命是从 D. 获得了最惠国待遇 【5 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的“已为他们的生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 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2 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打开了中国市场,这是材料中的西方资产阶级兴奋得“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的原因,A 项正确;《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封建制度没有崩溃,排除 B 项;《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没有唯命是从,排除 C 项;1843 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6. 1924 年黄埔军校创办时,明确规定学生入校后要自愿加入国民党,除了三民主义学生们还能信仰共产主

 义……此后大陆时期黄埔军校清一色是国民党党员,且只能信仰三民主义。引起其变化的原因是(

 )

 A. 北伐的胜利进军 B. 国民党叛变革命 C. 国共合作 实现 D. 共产党经验不足 【6 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24 年黄埔军校创办时,明确规定学生入校后要自愿加入国民党,除了三民主义学生们还能信仰共产主义”可知国共合作时创立的黄埔军校,不但能信仰三民主义,还能信仰共产主义,体现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国共合作;此后只能信仰三民主义,只能加入国民党,说明当时是国民党独裁,即 1927 年国民党叛变革命后出现,B 项正确;北伐开始于 1926 年,排除 A 项;国共合作实现后出现是 1924—1927 年,只能体现黄埔军校创办时状况,没有指明之后“只能信仰三民主义”的原因,排除 B 项;D 项是引起变化的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7. 据《拉贝日记》(1937 年 12 月 14 日)载:“开车经过市区,我们才晓得破坏的巨大程度。车子每经一二百米就会压过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我检查过,子弹是从背后射进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在逃跑时从后面被打死的。”这里的“市区”有可能是(

 )

 A. 旅顺 B. 南京 C. 伦敦 D. 重庆 【7 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1937 年 12 月 14 日”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 1937 年 12 月 13 日沦陷后,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 6 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 30 万,B 项正确;旅顺大屠杀的时间是 1894 年,排除 A 项;伦敦、重庆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CD 项。故选 B 项。

 8.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谈到“不少领导干部的思想……还处在僵化或半僵化的状态……是因为十多年来,林彪、‘四人帮’大搞禁区、禁令,制造迷信,把人们的思想封闭在他们假马克思主义的禁锢圈内,不准越雷池一步。否则,就要追查,就要扣帽子、打棍子。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就只好不去开动脑筋,不去想问题了。”由此可见,这次会议要倡导的是(

 )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 联产承包,责任到户 D. 开设特区,吸引外资

 【8 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文革结束后,华国锋提出了两个凡是方针,引发了席卷全国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拉开了思想解放大潮的序幕,成为改革开放的先声,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A 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 A。

 9. 1973 年,尼克松访华一周年,中国实施《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求报告》,计划从美国、联邦德国、法国、荷兰、瑞士等国大规模引进技术设备,以满足国内工业、农业和各项领域的生产和发展。材料说明了(

 )

 A. 中美关系缓和推动了中外的经济交流 B. 中美建交加大了中美之间的经济交流 C. 中国的改革开放从引进外国技术开始 D. 中美关系缓和促进了中国的对外开放 【9 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1972 年的尼克松访华使中美关系得到改善,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实施《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求报告》,计划从美国、联邦德国、法国、荷兰、瑞士等国大规模引进技术设备”说明中美关系缓和推动了中外的经济交流,A 项正确;中美建交的时间是 1979 年,且题干不仅仅涉及中美经济交流,排除 B 项;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是在 1978 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决定的,排除 CD项。故选 A 项。

 10. “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材料反映了庄园是一个 A. 开放式的经济实体 B. 独立经济与政治单位 C. 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D. 比较发达的经济实体 【10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 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 树林、草地。”可见,庄园可以自己生产生活用品和农产品,不依赖外界,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故 C 符合题意;材料中未说明庄园是对外开放的,故 A 不符合题意;材料中

 未涉及庄园的政治领域具体的情形,故 B 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说明庄园经济的发展程度,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

 11. 观察下组作品,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欧洲文学繁荣 B. 雕塑艺术高超 C. 人文主义思想 D. 绘画艺术精湛 【11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神曲》《蒙娜丽莎》《哈姆雷特》《劫夺萨宾妇女》均是文艺复兴运动期间的代表作,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所以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人文主义思想,C 项正确;属于文学领域的只是《神曲》《哈姆雷特》,排除 A 项;属于雕塑的只有《劫夺萨宾妇女》,排除 B 项;属于绘画艺术的只有《蒙娜丽莎》,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2. 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制宪会议废除了种种贵族特权利封建地租,基本完成了“破旧”工作,它的主要任务还有“立新”。这里的“立新”首先体现在. A. 攻占巴士底狱 B. 颁布《人权宣言》 C. 惩办路易十六 D. 打退反法联军 【12 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体现了法国大革命的“立新”,故 B 正确;ACD 是法国大革命的过程,体现了法国大革命“破旧”工作,故 ACD 错误。综上故选 B。

 13. 他(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定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毁灭边沿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

 )

 A. 遏制社会主义苏联 B. 保障工人阶级的利益

 C. 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D. 赢得世界大战的胜利 【13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毁灭边沿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可知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保证私人企业的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说明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C 项正确;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而非为了遏制苏联和保障工人阶级的利益,排除 AB 项;此时没有爆发世界大战,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4. 战争大约 900 万人战死(相当于过去 1000 年同欧洲发生的所有战争中死亡人数的总和)2000 多万人受伤,350 万人终身残疾。上述材料旨在强调 A. 战争的残酷 B. 战争的规模 C. 战争的性质 D. 战争的经过 【14 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战死、受伤、终身残疾”可知,这体现的是战争的残酷和非人性,故 A 符合题意,BCD 均不符合题意。故选 A。

 15.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由此判断,欧洲联合的原因不包括(

 )

 A. 促进经济的发展 B. 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 C. 抗衡苏联,摆脱美国的控制 D. 完全消除了战争留下的积怨 【15 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消除了战争留下的积怨是欧洲走向联合产生的影响,题干没有提及,且“完全消除了战争留下的积怨”的说法错误,D 项符合题意;“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说明欧洲联合的原因是促进经济的发展,排除 A 项;“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说明欧洲联合的原因是为了提高国际地位,抗衡苏联,摆脱美国的控制,排除 BC 项。故选 D 项。

 二、辨析改错(8 8 分)

 16.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辨别下列史实的正

 误,在该题后的【

 】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的主张,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

 (2)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接受了一次民主与共和的洗礼。【

 】

 (3)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

 (4)1848 年,《资本论》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16 题答案】

 【答案】(1)【正确】

  (2)【错误】改正:“共和”改为“科学”

  (3)【错误】改正:“文艺复兴”改为“启蒙运动”

  (4)【错误】改正:“《资本论》”改为“《共产党宣言》” 【解析】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主张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故本题说法正确。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

篇七:初三历史模拟中考试卷质量分析

试题分析

  (一)试题题型及分值比例 题型 分值(分)

 所占比例(% )

 选择题 30 40

 非 非 选 选 择 择 题 题 简答题 16 材料分析题 8 分析说明题 12 16 探究题 15 20 12 6

 8 10 11 13

 (二)考点的采集及考查内容比例

  1 、考点的采集 87% 的分值比例在课标上有明确要求

  覆盖了初中阶段 44 个学习主题中的 27 个主题,覆盖率为 61%

 2 、考查内容比例 题号 中古史 中近现史 世界史 乡土历史 开放型 1—15 4 分 12 12 2 0 16 0 2 2 0 0 17 0 0 8 0 18 4 0 0 1 1 19 4 8 0 0 0 20 0 2 9 0 4 16% % 32% % 41% % 4 4% % 6 % 规定分值 11 26 34 4 规定比例 15 % 35 % 45 % 5 % 实际分值 实际比例 12 24 31

 3

 二、试卷分析

 (一)上社镇中学适应性考试基本情况 应考人数 187人 实考人数 187人 校均分 47.57 优生人数 24 优生率 12.83% 及格人数 112人 及格率 59.89%

 试卷难度系数分析表 以我校107 班为样本(人数51 人)

 题号 选择题 1—15 简答题 16

  17 材料分析题18 分析说明题19 探究题20 分值 30 4 8 6 12 15 均分 24.71 2.2 5.67 4.37 7.16 6.0 难度 0.82 0.54 0.71 0.73 0.60 0.40 试卷整卷难度系数约0.63

 (二)主要成绩  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较为扎实。

  具备一定的阅读、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存在问题

  基础知识遗忘现象严重

  历史概念混淆不清

  缺乏做题意识和能力

  学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 答题思路、书写不规范

 (四)今后对策  严格要求,夯实基础。

  精讲精练,提升能力。

  不断钻研,转变观念。

 共研共进!

  再创辉煌!

篇八:初三历史模拟中考试卷质量分析

22 年安徽省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2022·安徽亳州】1.它兼容先秦诸子以及历代思想学派的核心进步理念,指导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国家治理,坚持“生命至上、传承发展”价值观。这里的“它”指的是(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2022·安徽亳州】2.观察《西汉疆域图》,它与秦朝疆域相比,主要是向哪个方向扩展(

  )

 A.东 B.南 C.西 D.北 【2022·安徽合肥】3.“大运河的修建,便利了中国南北贸易的发展,尤其是来自长江地区的稻米和其他粮食作物可以大量地供应北部地区的居民,由此为政治和文化的统一建立了经济基础”,材料表明大运河修建(

  ) A.为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B.便利北方地区粮食向南运输 C.推动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大量征用人力致使徭役繁重 【2022·安徽黄山】4.以下关于元朝统一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家分裂、战乱频繁的局面 B.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C.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融合达到了新高度 D.游牧文明对农耕文明造成巨大破坏,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022·安徽亳州】5.梁廷楠的《粤海关志》记载:因清政府担心“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澳门矣”,故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下令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的贸易,只留广州一个港口与外商贸易。由此可知,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主要目的是(

  ) A.严禁对外贸易 B.抵御外敌入侵 C.加强封建皇权 D.发展农业经济 【2022·安徽合肥】6.下图是 1901年西方杂志发表的一幅漫画《亚洲的潜在忧患》。刀上的文字是 Awakening of china(中国人的觉醒),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西方列强开始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中国的民族意识引起列强的担忧 C.漫画内容脱离实际且缺乏可信度 D.列强团结一致应对中国人民反抗 【2022·安徽亳州】7.1924年黄埔军校创办时,明确规定学生入校后要自愿加入国民党,除了三民主义学生们还能信仰共产主义……此后大陆时期黄埔军校清一色是国民党党员,且只能信仰三民主义。引起其变化的原因是(

  ) A.北伐的胜利进军

 B.国民党叛变革命 C.国共合作的实现

 D.共产党经验不足 【2022·安徽黄山】8.美国与苏联争霸中所处的守势地位,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同样,中国也面临新的战略抉择:改善中美关系,有利于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这表明,中美关系改善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双方有共同利益 C.中美双方意识形态的分歧消失 D.中国国际影响的扩大 【2022·安徽亳州】9.我国粮食总产量从 1978 年的 6595亿斤,增至 2013年的 60194 万吨。中国农业实现了以占世界 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22%的人口的奇迹。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B.计划经济体制的废除 C.农业机械化的实现

 D.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2022·安徽合肥】10.“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郁窄的一隅,生活着五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材料反映的是(

  ) A.阿拉伯文明 B.古罗马文明 C.法兰克文明 D.古希腊文明 【2022·安徽阜阳】11.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16 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发现了美洲大陆

 B.传播了人文主义 C.开始把世界连为一个整体 D.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2022·安徽】12.1861年俄国的改革,农民分到的土地,按 1861 年市价仅值 5亿多卢布,但到 1905 年,农民共交付赎金却高达 20 亿卢布。与此同时,农民还承担了更多的义务。这表明俄国 1861年改革(

  ) A.巩固了封建专制制度 B.开启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 C.是对农民的变相掠夺 D.为俄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2022·安徽亳州】13.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滋味吧!”为改变这种情况,苏俄开始实施(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2022·安徽】14.下图漫画中,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德国总理默克尔说:“你们柏林曾有一道非常棒的墙。”默克尔闻言满脸无奈。这道“墙”是(

  )

 A.纳粹统治的象征

 B.德国分裂的标志 C.美苏争霸的产物

 D.闭关自守的代称 【2022·安徽亳州】15.“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旨在说明全球化(

  ) A.受到发达国家的阻碍 B.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利益 C.对各国是机遇也是挑战 D.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辨析改错(8分)

 【2022·安徽黄山】16.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______)康熙皇帝时期,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并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2)(______)古巴比伦王国时期颁布的《查士丁尼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______)1954 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______)1789 年 8 月,制宪议会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2022·安徽合肥】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百年都是如此,过去我们总是强调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封建主义同一性,洋务派保卫封建的一面,但它的事业已在一定意义超出了封建的范围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中的事业是指什么?结合所学证明材料中的观点。(4分)

 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 年版 (2)根据材料,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并分析该任务确立的背景。(3 分)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工业化建设给你的启示。(3分)

 【2022·安徽合肥】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冷战中美苏双方往往通过意识形态的棱镜来看待对方,把对方视为敌人……美苏的意识形态斗争同它们争夺战略优势与利益结合起来,从而具有更强的攻击性和欺骗性……共同的战斗未化解美苏之间长期存有的互相猜疑。美国谴责苏联的帝国野心,苏联指责美国在世界扮演宪兵、形成霸权。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标志美苏开始“共同的战斗”和暴露“美国在世界扮演宪兵、形成霸权”的事件。(2 分)

 (2)分析材料中“共同的战斗”后仍“互相猜忌”的原因。(4分)

 材料二: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 年 10月 18 日)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和平与发展”的理解。(4分)

 四、活动与探究(12 分)

 【2022·安徽亳州】19.某校历史小组开展对“辛亥革命与法国大革命”作对比的主题探究活动,请阅读材料并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表一

 辛亥革命大事记 时间 历史事件 1905年 8 月 成立中国同盟会 1911年 10月 10 日 武昌起义 1912年 1 月 1日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1912年 3 月 11日 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 4 月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材料二 表 2 法国大革命大事记 时间 历史事件 1789年 7 月 14日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1789年 8 月 颁布《人权宣言》 1791年 制宪议会制定宪法 1792年 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794年 7 月 大革命高潮结束 (1)根据材料一、二,中国、法国资产阶级通过哪些途径改变其社会境况?(3分)

 (2)结合史实分析,辛亥革命与法国大革命共同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分)

 (3)下面是小华、小夏同学对辛亥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的评述,请你分别谈谈他们评述的理由。(6分)

 小华:法国大革命在欧洲产生重大影响,是全欧洲反封建运动中的重要一步。

 小夏:辛亥革命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但它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救国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指导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国家治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A 项正确;BCD项思想与“指导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国家治理”不符,排除 BCD 项。故选 A 项。

 2.答案:C 解析:依据《西汉疆域图》中文字信息“西域都护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与与秦朝疆域相比,西汉主要是向西扩展。C项正确,排除 ABD项。故选 C项。

 3.答案:A 解析:根据“由此为政治和文化的统一建立了经济基础”可知,材料强调大运河的修建,便利了中国南北贸易的发展,为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A 项正确;便利北方地区粮食向南运输与题干材料“尤其是来自长江地区的稻米和其他粮食作物可以大量地供应北部地区的居民”不符,排除 B项;CD 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故选 A项。

 4.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元的统一,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家分裂、战乱频繁的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民族的融合。故“游牧文明对农耕文明造成巨大破坏,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不符合史实,D项符合题意;ABC说法正确,排除。故选D项。

 5.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澳门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主要目的是严禁对外贸易。A项正确;抵御外敌入侵、加强封建皇权、发展农业经济,都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 BCD项。故选 A项。

 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901年西方杂志发表的一幅漫画《亚洲的潜在忧患》。刀上的文字是Awakening of china(中国人的觉醒)”可以看出,西方国家在开会,头上悬着一把刀,象征着在西方侵略下中国人民的觉醒,放映了中国的民族意识引起列强的担忧,B项正确;A项是 1894 年甲午战争后,排除 A项;漫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排除 C项;材料看不出列强的团结,排除 D项。故选 B项。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924年黄埔军校创办时,明确规定学生入校后要自愿加入国民党,除了三民主义学生们还能信仰共产主义”可知国共合作时创立的黄埔军校,不但能信仰三民主

 义,还能信仰共产主义,体现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国共合作;此后只能信仰三民主义,只能加入国民党,说明当时是国民党独裁,即 1927年国民党叛变革命后出现,B项正确;北伐开始于 1926年,排除 A 项;国共合作实现后出现是 1924—1927 年,只能体现黄埔军校创办时状况,没有指明之后“只能信仰三民主义”的原因,排除 B 项;D 项是引起变化的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D 项。故选 B项。

 8.答案:B 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中美关系改善符合中美双方的利益,这是根本原因,B 项正确;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中美双方意识形态的分歧是存在的,排除 C项;D 项不符合中美关系改善的根本原因,排除。故选 B 项。

 9.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1978 年的 6595 亿斤,增至 2013年的 60194 万吨”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代替了人民公社,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粮食产量提高了,D项正确;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计划经济体制的废除是重要原因, 农业机械化到建国 100年时才会实现,排除 ABC 三项。故选 D 项。

 10.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地形多山,易形成小国寡民的社会,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所以工商业发达,较早产生民主思想。古希腊雅典的城邦民主政治开创了西方现代民主制度的先河。因此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的是古希腊文明。D项正确;阿拉伯文明起源和发展一直在西亚,排除 A 项;古罗马文明,起源于意大利中部台伯河入海处,排除 B项;法兰克文明与法兰克王国相关,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1.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的发现是指欧洲的文艺复兴,“世界”的发现是指新航路开辟,这两个历史事件均推动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D 项正确;“发现了美洲大陆、开始把世界连为一个整体”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传播了人文主义,均不是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共同点,排除 ABC项。故选 D 项。

 12.答案:C 解析:1861 年俄国的改革,农民分到的土地,但需要缴纳高额的赎金,与此同时,农民还承担了更多的义务,表明俄国 1861 年改革是对农民的变相掠夺,C项正确;1861年俄国的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排除 A项;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排除 B 项;1861年农奴制改革,为俄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但材料强调的是俄国 1861年...

篇九:初三历史模拟中考试卷质量分析

22 年河南省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20 分。

 【2022·河南新乡】1.下列图片共同反映了(

  )

 A.管弦丝竹,中原起源 B.中华古乐,源远流长 C.古老乐器,以陶制作 D.吹奏乐器,尽出河南 【2022·河南周口】2.武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一直都在不断传承中发展,历史上著名的少林武术,陈式大极拳,都源自河南,少林功夫最突出的特点是“禅武合一”,陈式太极拳吸收众家武术之长,融合易学、中医等思想。这些说明(

  ) A.我国很早就普及了竞技体育 B.中华武术源于河南 C.中外文明交流频繁

 D.中原文化兼收并蓄 【2022·河南】3.战国时期至秦汉时期,江南地区只有吴城可与北方长安、洛阳等商业名城并列,而到魏晋时期,京口、武昌、建康等迅速崛起。这主要是因为(

  ) A.优越的自然条件

 B.北方社会的动荡 C.江南经济的开发

 D.南方政权的重视 【2022·河南信阳】4.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中写道:“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魏孝文帝改革的最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 B.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 C.学习中原汉族先进文化 D.改变鲜卑族的旧习俗 【2022·河南宜阳】5.有的唐诗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有的揭露封建社会黑暗,有的抒发离愁别恨,有的描绘田园山水、边疆风光,有的倾诉个人抱负遭遇,有的一展宏图大志……。这表明唐诗(

  ) A.数量众多 B.内容丰富 C.形式多样 D.影响深远 【2022·河南】6.“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这主要说明科举制(

  ) A.有利于社会公平 B.促进了重学风气 C.扩大了官员来源 D.加强了中央集权

 【2022·河南商丘】7.乾隆五十八年(1793 年),清政府颁布的章程规定,西藏的各级地方官员由驻藏大臣会同达赖、班禅共同选任,“事无大小,均应禀知驻藏大臣办理”。这一章程(

  ) A.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有效治理 B.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推行了闭关锁国政策 D.实现了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2022·河南南阳】8.鸦片战争以后,欧美各国在对华倾销商品的同时,通过不平等条约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农产品;甲午战争以后,欧美各国控制中国的金融,在中国投资铁路、矿务,开办工厂,巩固不平等条约的特权。下列选项对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欧美各国进步打开中国市场, 扩大侵略权益 B.甲午战争以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欧美各国侵华方式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D.甲午战争以后,欧美各国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2022·河南南阳】9.五四运动前,介绍新思潮的刊物只有《新青年》等几种,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更是寥寥无几。五四运动后,全国各地出版的刊物猛增至 400 余种,其中相当数量的刊物以介绍新思潮……刊登了很多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著作的译文。这说明(

  ) A.五四运动以宣传新思潮为目标 B.《新青年》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C.五四运动改变了中国舆论导向 D.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2022·河南】10.一战前后,中国近代工业发展较为迅速,使工商界在欣喜之余都在准备进一步扩大投资,兴办更多的实业。然而 20 世纪 20 年代的经济萧条,又使他们如大暑伏天而堕三九寒冬。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 B.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C.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D.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2022·河南商丘】11.“今天开这个学校的希望,就是要从今天起,把革命的事业,从新创造,要这学校的学生来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上述学校的创建(

  ) A.为洋务运动培养了翻译和军事人才 B.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作了准备 C.为辛亥革命的爆发积蓄了力量 D.标志着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学校的建立 【2022·河南商丘】12.“(1945 年的)这次大会是关系全中国 4.5亿人民命运的一次大会……我们应当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反对另外一种黑暗的前途和黑暗的命运。”这次会议(

  ) A.创建了工农红军第四军 B.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宣告了长征的胜利结束 D.为人民指明了抗战后的奋斗方向 【2022·河南】13.在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是不可能建立起社会主义大工业的。基于这一认识,我国(

  )

 A.进行土地改革

 B.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C.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实行分田包干到户 【2022·河南周口】14.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包产到户”“乡镇企业”“农民工”“取消农业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词汇,生动地折射出了不同历史时期农村改革给中国农民乃至整个社会带来的深刻而巨大的变化。新时期农村改革的立足点是(

  ) A.强调平均分配

 B.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C.适应集体劳动

 D.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2022·河南新乡】15.这部法典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施行同态复仇法,即奉行“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原则:如果个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一个人折了贵族的手足,还折其手足。这部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万民法 C.《十二铜表法》

 D.《罗马民法大全》 【2022·河南】16.8 世纪,查理成为法兰克王国国王,他从英格兰请来当时最优秀的学者阿尔昆,组建了学校。当时,王子、朝臣以及国王自己都成了那里的学生在阿尔昆的指导下,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更容易阅读和书写的字体,这就是今天“罗马印刷体”的前身。这些做法有助于(

  ) A.西欧新的文明发展

 B.基督教会势力扩大 C.强大帝国一分为三

 D.希腊文化获得传承 【2022·河南焦作】17.斯塔夫里阿诺斯写到:“马克思并未将自己限制在理论上和写作上。在他的一生中,为组织和鼓励工人,他将知识同各种尝试结合起来。”马克思的理论与实践有(

  ) A.发表《人民宪章》,领导英国宪章运动 B.吸取前人思想,创立共产主义者同盟 C.发表《共产党宣言》,指导工人运动 D.创作《国际歌》,领导巴黎公社运动 【2022·河南安阳】18.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共有 600多家西方国家投资的企业被当地人民接管。该情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B.纳米比亚的独立 C.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D.国际政治格局变更 【2022·河南新乡】19.20 世纪 60 年代,日本提出了保护和扶植轿车、石油化工、机械、电子机器等有代表性的重化工业的方针,并颁布实施了各种特别措施法。这反映了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在于(

  ) A.制定合理经济政策

 B.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C.大力引进先进技术

 D.受到美国经济扶持

 【2022·河南周口】20.“他如醉若痴,终日梦游于阿尔炎夏的烈日田野里,尤其着迷于最能表现金色田野的向日葵,从日出到日落描绘她的不同色彩和姿态,这也是他理想中……闪闪发光的鲜艳色彩。”材料中的“他”指(

  ) A.贝多芬 B.梵高 C.巴尔扎克 D.列夫·托尔斯泰 二、材料题,共 30 分 【2022·河南新乡】21.(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由于中西方在社会背景、文化心理和欣赏习惯上的一些不同,中西方绘画艺术在“线”的运用上具有差异。中国人把线看作是有骨、肉、筋、血的生命体,有骨、肉、筋、血才有依附、才是完整的。所以中国画中把画线又叫“骨法用笔”或“骨线”。而西方人讲线的力度,多从艺术心理学等方面去说明,如弧线的弹力、张力、冲击力等。…西方绘画中的“线”由于对空间的理性认识而成折节式发展。而中国绘画艺术中的“线”始终是画家的心灵感受和自身审美价值的表现,其发展成直杆式。“线”已经成为中西方绘画艺术中不可缺少的内质核心。

 ——摘编自《论东西方绘画中线的演化及其异同》 (1)据上述材料,比较中西方绘画在“线”的运用上的差异。出现这些差异的影响因素是什么?(4 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请再各举一例中西方著名绘画作品。(2 分)

 【2022·河南周口】22.(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 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诞生于苦难深重的中国。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期望落空,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没有受到削弱,封建势力依然盘根错节,中国人民仍然生活在贫穷、落后、动荡、战乱的泥潭中。

 ——摘编自《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诞生是历史的必然》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革命的历史表明,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教条,别国革命经验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式。不同国家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了把自己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引向胜利发展的道路,就不能拘泥于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中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讲的某些个别论断或制定的行动纲领,而必须从本国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状况出发,与时俱进,因地因事而变,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本国革命具体实际正确地结合起来。

 ——摘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 20 世纪初中国苦难深重的史实。(1 分)

 (2)请为材料二中的思维导图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并指出用思维导图整理史实的优点。(3 分)

 (3)任选材料二中的史实,说明材料三的观点。(2 分)

 【2022·河南安阳】23.(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不断提高。

  材料二:工业革命使铁路时代到来,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汽车和飞机,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材料三:在英国,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1848 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材料一中,煤炭和石油产量的迅速增长分别与哪些动力机器的发明使用有关?(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交通工具出现的作用?(1 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英国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根据材料概括英国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方法是什么?(2 分)

 (4)综上所述,谈谈工业革命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1 分)

 【2022·河南安阳】24.(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41 年 12月 7日 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1 年 12月 8日 美国对日宣战 1942年 1月 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44年 6月 诺曼底登陆 1945年 2月 雅尔塔会议召开

 1945年 8月 6 日和 9日 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 1945 年 9月 2 日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则在危机中打响。……到这时,民族对抗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都达到了极点,现代社会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究变成了历史的转折点:战争转变成“人民的战争”,人民战胜了强权。正义战胜了邪恶。这次大战和上一次不同,善和恶的阵营都壁垒分明。

 ——摘编自钱乘旦《不平衡的发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任一军事集团的名称。这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直接导致了哪次战争的爆发?(2 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参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2 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作者认为“这次大战和上一次不同”?(1 分)

 (4)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但世界依然不安宁。两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深刻教训?(1 分)

 25.(6 分)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社会热点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 80—120 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笛、钟”可知,这些均是新石器时代的原始乐器,体现了中华古乐,源远流长,B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弦丝竹乐器,骨笛不是用陶制作,河姆渡在浙江,排除 ACD三项。故选 B 项。

 2.答案:D 解析:由材料“禅武合一”“吸收众家武术之长,融合易学、中医等思想”可以看出,中原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D项正确;“我国很早就普及了竞技体育”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中华武术源于河南属于以偏概全,排除 B 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外文明交流频繁,排除 C 项。故选 D项。

 3.答案:C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发展,C 项正确;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一直优越,A项不能说明魏晋时期江南城市多于战国时期至秦汉时期的原因,排除;BD项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城市增多的主要原因,排除。故选 C 项。

 4.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力排众议,494 年迁都洛阳进地拍行汉化政策,学习中原先进文化,所以 C 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提及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所以 A不符合题意;两晋南北朝是那个历史时间段的一个分裂时期,所以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表述错误,所以B 不符合题意;改变鲜卑族的旧习俗只是其中一项,还有禁胡语、改汉姓、尊孔子等改革,所以 D不符合题意。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诗涉及“祖国大好河山、揭露封建社会黑暗、揭露封建社会黑暗等”,可见,唐诗内容丰富,故 B 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唐诗的数量,故 A不符合题意;唐诗的形式多样与题干无关,故 C 不符合题意;唐诗的影响深远,在材料中未涉及,故 D不符合题意;故选 B。

 6.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的“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

推荐访问:初三历史模拟中考试卷质量分析 中考 试卷 模拟
上一篇:7.20六查四改问题清单5篇
下一篇:云南第六期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心得体会11篇

Copyright @ 2013 - 2018 老骥文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老骥文库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1019447号-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