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9篇

来源: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22-09-05 10:10:06 点击:

着力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9篇着力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进贤县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着力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9篇,供大家参考。

着力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9篇

篇一:着力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县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提升进贤县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切实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抓基层、打基础,全面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推动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普及应急管理和知识,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常态化开展实战救援演练和隐患排查治理,筑牢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坚决守住不发生重特大事故底线,为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基础。

 二、组织领导 成立进贤县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杨志文为组长,县委编办、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应急管理局及各乡镇、县经开区管委会、县医科园管委会等部门和单位的主要领导为成员,负责推进县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应急管理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三、工作目标 到 2022 年上半年,基本健全乡镇(功能区管委会)和行政村(社区)应急管理体系,乡镇(功能区管委会)实现“六有”(有机构、有机制、有预案、有队伍、有物资、有培训演练),行政村(社区)实现 “三有”(有场地设施、有装备物资、有工作制度),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基本建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全县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和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水平明显加强,重大安全风险有效管控,生产安全事故有力遏制,各类自然灾害有序防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效保障。到 2035 年,基本实现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安全生产、综合防灾减灾形势更加稳定可控。

 四、方法步骤 1. 动员部署阶段(1 2021 年 年 1 11 月- -2 12 月)

 召开县乡两级动员部署会议,提高思想认识,明确任务分工,细化工作举措,积极营造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的浓厚氛围。

 2. 工作实施阶段(1 2021 年 年 1 1 月- -2 2022 年 年 4 4 月)

 县相关部门、各乡镇(功能区管委会)及行政村(社区)严格按照任务清单内容(附件 1)推进工作,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应急管理各项制度机制,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将应急管理工作任务纳入网格管理,构建应急管理网格管理体系。

 3. 检查验收阶段(2 2022 年 年 5 5 月- -2 2022 年 年 6 6 月)

 制定进贤县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验收方案,组织成立若干检查验收组,对各乡镇(功能区管委会)工作成效进行检查验收,每个乡镇抽查 2 个行政村(社区),检查验收实行评分制,对乡镇工作情况进行排名,排名情况将在全县进行通报。

 五、工作内容 (一)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1. 理顺应急管理职责。各乡镇(功能区管委会)要整合安全生产、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防御、森林防灭火、消防、灾情管理等资源和力量,明确承担应急管理工作的机构,明确分管领导,落实专兼职工作人员,配备基本办公设施,在县应急管理局的指导下,负责辖区应急管理工作。行政村(社区)设立应急服务站(点),在乡镇承担应急管理工作的机构指导下,协助做好属地应急管理工作。

 2. 建立应急管理网络。推进城乡社区和功能区网格化管理,促进网格化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机衔接。整合现有的山洪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小型水库堤防安全管理员、护林员、灾害信息员、安全生产管理员、气象信息员、地震宏观观察员、防震减灾助理员等网格资源,加强与综治、消防网格员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一体化推进综合性应急管理网格队伍建设。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纳入网格重要工作内容,构建应急管理网格化管控体系,推动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全社会共同参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格局。

 3. 建立应急指挥体制。乡镇(功能区管委会)要完善应急指挥体系,由党委(党工委)或政府(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负责人,相关工作部门为成员单位,负责辖区内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等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充分利用应急指挥平台和综合管理系统,接报事故灾害信息、会商研判发展态势、统筹事故灾害应急处置,统一指挥应急队伍力量,统一调配应急装备物资,第一时间做好事故灾害初期处置。应急指挥日常工作由承担应急管理工作的机构负责。

 4. 建立应急救援队伍。乡镇(功能区管委会)要以辖区内可调动的应急队伍力量为基础,组织现有警务、医务、民兵、森林消防、消防站、物业管理、企事业单位及志愿者等人员,组建一支不少于 30 人的应急救援队伍。行政村(社区)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村(居)民小组长、基干民兵、卫生所(室)、学校、青壮劳力等人员,组建一支不少于 15 人的应急救援力量,负责灾害事故先期处置、受困群众救援、受威胁群众转移撤离等工作。

 5. 建立应急预案体系。乡镇(功能区管委会)要根据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情况,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工作手册,定期开展集中训练和应急演练增强综合救援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现场处置和应急实战水平。

 (二)落实应急管理工作责任

 6. 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责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做实“党建+应急管理”,推动党的建设融入基层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自然灾害防治主体责任和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扛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其他班子成员要按照职责分工抓好责任落实,定期研究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分析把握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规律特点,研究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防控措施。要落实基层应急管理责任制,组织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健全完善运行机制,指导乡镇(功能区管委会)承担应急管理工作的机构开展工作,协调解决基层应急管理重大问题,指挥事故灾害应急救援。

 7. 落实乡镇( 功能区 管委会 )承担应急管理工作的机构责任。乡镇(功能区管委会)承担应急管理工作的机构负责本辖区安全生产、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消防、气象、地震、地质灾害防范应对、灾情报送和应急救援等日常工作,贯彻执行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上级应急管理部门的安排部署;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和新媒体等形式,面向社会公众普及应急管理知识和各类灾害事故防范应对技能,开展综合减灾示范乡镇(功能区管委会)创建;排查辨识辖区内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定期组织开展防火监督检查,建立风险隐患台账和数据库,制定风险隐患管控治理措施,及时发布风险隐患监测预警,并定期组织开展实战演练;按照有关规定配备、使用、管理应急物资、救援装备;落实应

 急值守制度,及时报告灾害事故信息,及时开展救援处置,及时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和避险转移安置,组织灾情统计报送、核查、损失评估和救助管理等工作;协助县应急管理局开展监管执法,乡镇(功能区管委会)要积极探索加强基层应急管理执法的途径和方式,建立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应急管理行政执法与县级专业执法的协调配合机制。

 8. 落实行政村( ( 社区) ) 工作责任。行政村(社区)要积极协助乡镇做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基本知识、常识和技能的宣传普及,负责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含行政村)创建;协助做好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及水旱灾害、山洪灾害、森林火灾、消防、气象灾害、地震和地质灾害等防治,定期巡查检查、督促隐患整改,第一时间发现风险隐患,第一时间监测预警管控,第一时间报告重大风险隐患和违法行为;协助落实应急值守制度,第一时间报告事故灾害信息,第一时间开展初期处置救援,第一时间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和避险转移安置;协助做好灾情统计报送、核查、损失评估和救助管理等工作。

 9. 落实网格员工作责任。各应急管理网格要结合网格内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实际,落实网格员工作责任。有条件的网格应设立应急服务站(点),明确网格员工作内容,建立应急管理明白卡制度(明确网格员、联系方式、风险防范重点等)。网格员在乡镇(功能区管委会)承担应急管理工作的机构和行政村(社区)指导下,宣传普及应急管理基本知识、常识和技能;定期排查网格内安全生产及水旱灾害、山洪灾

 害、森林火灾、消防、气象灾害、地震和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风险隐患,第一时间向行政村(社区)报告,并进行经常性的巡查监控;组织网格内各单位和村(居)民进行应急逃生、自救互救演练,熟悉转移避险路线、安全避难场所;第一时间报告网格内灾害事故信息,第一时间组织群众转移避险安置;承担网格内灾情统计报送、核查、损失评估和救助管理等工作。

 (三)强化应急管理保障能力

 10. 形成工作合力。县委编办、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应急管理局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和我县实际,深入基层分类指导,合力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县委编办负责指导检查行政、事业编制的合理使用,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向乡镇(功能区管委会)倾斜,支持乡镇(功能区管委会)承担应急管理工作的机构建设。县财政局按照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相适应原则,负责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经费保障。县人社局负责在公益岗位的分配使用上向乡镇(功能区管委会)倾斜,支持乡镇(功能区管委会)承担应急管理工作的机构建设。县应急管理局负责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统筹指导和督促检查,并按照职责监督指导乡镇(功能区管委会)、行政村(社区)的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工作。县公安、教体、民政、自然资源、交通、住建、水利、农业农村、文旅、卫健、林业、气象、消防救援等部门按照各自工作职责,监督指导基层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建立健全乡镇(功能区管委

 会)、行政村(社区)、社会组织和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对风险隐患实行闭环管理,不断提升基层应急管理水平。

 11. 配强工作人员。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辖区人口、经济总量、各类单位(包括生产经营单位、学校、医院、商场等)数量、应急管理工作任务等实际情况,按照人岗相适的原则,原则上每个乡镇(功能区管委会)应成立应急办,至少应明确 2-3 名专职应急管理人员,每个行政村(社区)、应急管理网格至少明确 1 名应急管理人员。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等方式,充实乡镇(功能区管委会)应急管理专业技术岗位,提高基层应急管理专业能力素质。

 12. 加强宣传培训。充分利用“5.12”防灾减灾日和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加强安全生产知识和应急技能宣传。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教学、网络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定期组织开展相关人员业务培训。县应急管理局负责组织以乡镇(功能区管委会)应急管理人员、应急救援队伍为主的业务培训; 乡镇(功能区管委会)承担应急管理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行政村(社区)应急管理人员、网格员和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

 13. 明确工作标准。乡镇(功能区管委会)要制定一套应急管理制度、一套应急工作机制、一套应急预案、一张应急管理网格表、一张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重大风险分布图、一套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重点隐患台账、一张安全转移避险路线图、一批监测预警设备(无线预警广播)、一批警示

 教育宣传牌、一套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计划,夯实辖区内应急管理基础性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重大部署。各相关部门、各乡镇(功能区管委会)要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把加强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精心统筹谋划,加强沟通协调,全面推进落实。

 (二)聚焦重点任务。要紧紧咬定工作目标,突出重点任务,全力推动乡村两级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确保2022 年上半年全面实现“六有”“三有”阶段性目标。要设立乡镇级应急管理机构和村社区级应急服务站,明确专门工作人员,落实网格应急管理责任,实行应急管理网格化管理。要把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基层应急能力来抓,明确建设标准和训练要求,加快推进乡村两级应急救援队伍按期达标。按照“责任在县,重点在乡,落实在村”的要求,强化宣传引导和示范引领,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要求落地见效。

 (三)严格考核奖惩。将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纳入县高质量发展目标管理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事故灾害风险隐患举报奖励机制,对实名举报重大风险隐患或违法行为的,经查证属实,对举报人依法依规实施奖励。严格实行

 责任倒查和问责追究,对乡镇(功能区管委会)和行政村(社区)应急管理工作职责内容不明确、人员和装备设备配备不到位、网格化管理不落实,特别是因相关人员失职、渎职而酿成事故灾害的,或者因应急管理工作不落实造成严重后果或者重大社会影响的,依纪依法依规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细化目标任务,完善政策措施,加强资金保障,确保各项任...

篇二:着力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赛 论 文●

  943

 ●前言2020 年的新冠肺炎是人类有史以来,一次重大的灾难,目前已遍布全球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400 多万人确诊,吞噬了近三十万人宝贵的生命,仍有持续蔓延的态势。此次疫情发生后,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有力救治与防控措施,使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此次疫情的发展暴露了我国,仍至全球现有公共卫生救治及防控标准体系,特别是针对突发性传染病救治及防控工作仍然存在短板,国家需要大力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公共卫生救治、防控领域系统性、基础性问题,随时能够应对突发事件,真正做到能防、能治、能控,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2020 年 4 月 10 日,江苏省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学习会,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书记娄勤俭在主持学习会时强调:“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探索形成与江苏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要把总书记关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论述,与对整个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结合起来深化理解,把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放到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布局中、放到我国“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大局中定位和推进。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教训,深刻反思、深化认识,深入研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加固防控和化解公共卫生风险的底板。”新冠肺炎疫情下公共卫生应急 管理体系建设思考李福松1

 钱庆龙 1

 梁国坚 2(1江苏金世康电器科技有限公司;2仪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摘 要:2020年的新冠肺炎是人类有史以来一次重大的灾难,其危害范围之广,损失之大,可谓是前所未有。通过此次疫情,看出我国仍至全球公共卫生防疫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薄弱。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链的不断破坏,突发性的灾害和疾病不断侵害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为了有效应对突发性事件,一个国家、一座城市需要建立独立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拥有完善公共卫生防疫、防治体系,以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关键词:

 公共卫生

 应急

 管理体系

 建设

 思考

 第十七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

  944

 ●通过此次疫情情况,本人阐述三点不成熟建议,以供大家参考。1 建设标准化传染病医院,建立生物安全法制体系目前,虽然我国也有传染病防治的相关机构,常规医院都有传染科。但是,一些常规医院还缺少一套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传染病防范体系、ICU 重症隔离资源管理体系,控制传染病的基础设施不具备,一旦发生突发性传染性疾病,这些常规医院就无法收治传染病人,造成更多的人员感染。一个国家、一座城市需要建设一个独立的公共卫生防疫、防治体系,以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要加大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生物安全作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平时和战时结合、预防和应急结合、科研和救治防控结合,加强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和能力建设。”1.1 整合现有医疗资源,建设标准化传染病医院其实,按照我国现有行政体系来看,每座城市都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条件差一点的就是卫生防疫站,一般常规医院都有传染科。从 2003 年“非典”到今年的“新冠肺炎”,国家有必要在每一座城市内建立一所独立运营的传染病医院,一个县级城市至少设立一个能够独立的传染病病区,并对现有的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进行完善、修订,相关配套硬件及基础设施标准的完善与建立。为了减少重复投资,节约资源,可以将本座城市卫生医疗体系内的传染科全部集中到一起建设,按照收治传染病标准设置具有一定床位数,配套建设传染病相关的其他基础设施。如果是独立的医院,至少要设立重症病区、普通病区和一般病区三个能够独立的病区,在日常工作时可以互通来往,医疗资源、医务人员共享,若一旦有收治突发特殊病人,立即变成三个独立的病区。这些投资可能是一种浪费,也许一些设施十年都不会用。但对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来说,有了这些设施就能够有准备地预防突发性公共传染疫情事件,不至于像 2003 年时期的“非典”和目前的“新冠肺炎”,被动应付,仓促应战,需要更大的投资,延误疫情的及时防治,造成更大的疫情蔓延。对公共医疗防治体系投资,就像投人身意外保险一样,一旦发生意外,就会有一份保障。1.2 建立生物安全法制体系,制定相关保护法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中强调:“要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认真评估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要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我国虽然是世界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是目前我国已经有 1431 种动植物处于濒危或接近濒危状态,造成每年经常使用的500多种药材约有20%的短缺,

 参 赛 论 文●

  945

 ●占药材市场 80% 供应量的野生药材严重短缺,制约了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同时,外来物种不断侵入我国,威胁国内生物物种的安全,几乎涉及了我国所有的生态系统,类型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从高等植物到低等植物。生物入侵在我国不断加剧,并构成潜在威胁,导致我国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灾害频发,甚至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同时,世界传染病及生化武器带来的威胁形势并未得到根本性转变,如口蹄疫、疯牛病、禽流感等,生物安全的背后就是生化武器危机应急管理。从野生动物防疫与禁止消费,从生物安全到生化危机应对,从生物安全法到国家安全战略部署,从基因工作程技术与生化武器等 , 构建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筑牢生物安全防线。2 增加医务人员编制,建立完善标准体系在此次疫情中,广大白衣战士义无反顾冲锋在疫情救治第一线,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顽强拼搏、日夜奋战,用自己的身躯筑起了牢不可破的“生命防线”,出现了无数位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据网络数据显示,作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灾区,仅湖北省内医护人员感染人数超过 3000例,其中 34 人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感染的医护人员 40% 发生在医院,60% 发生在社区,而且绝大多数是非感染科的其他科室医护人员。这不是一串冰冷的数值,而是 3000 多位医护人员。如果说这是一场残酷而又没有硝烟的战争,医生护士就是战士,只有保存了自己,才能战胜新冠病毒这个敌人,只有配置足够的医务人员,才能有效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同时,广大医务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还要有安全操作规范知识,建立安全操作规范标准是应对一切疫情的重要法宝。2.1 增加医务人员编制,制定人员配置标准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来看,目前,很多医院除了硬件配置不到位以外,全国各大中小医院医务人员明显不足,医务人员的配置也远远不够。现在很多医院,医生和护士普遍缺员,一般医院里的编外的医生和护士相当于编内的 50%。根据医院规模等级,建立医务人员配置标准,配齐配足人员,加大编内人员数量,个人以为一所医院医护人员至少达三分之二以上,乡村、社区都应配备相应编制人员,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医疗系统的战斗力,也才能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随时听从调遣和安排。进入编内,表面上看起来是要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但事实上,一方面是扩大政府公共卫生消费投资,另一方面,政府给予的编制补贴往往只占医院实际收入的五分之一,医护人员并不是完全吃皇粮,医护人员给人看病打针,病人不是不花钱,是有付出的。所以从总体上看,政府这个编制投入是理所应当的公共投入,它不仅给医院带来经济效益,而且还会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据网络不完全数据统计,全国有 2000多个县、400 个地市州大都存在着各级医院等医疗体系不健全、人数也不到位的现象,如果健全体系、扩大编制,通过财政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支出,不仅可以缓解中国 14 亿医护人员不足的现象,同时还可

 第十七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

  946

 ●以拉动政府消费。此次疫情充分显示了我国公立医院医务人员才是中流砥柱。2.2 科学编制安全操作规范,建立并完善标准体系标准是经验的结晶与升华,经验是从实践中总出的结果,是人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此次疫情中,规范操作使更多的医务人员不被病毒感染,使更多的医务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走上新的岗位。此次疫情医护人员仅防护装备就包括防护服、护目镜、头套、靴子、手套等十余件物品,医护人员脱防护服有 36 个标准步骤,一步都不能错、一步都不能乱、一步都不能少,每一个步骤都得小心谨慎,容不得一丝疏漏,否则就会有被感染的风险。所以,标准设计的科学性至关重要,要考虑到每个细节,每个流程,每处设计,并不断的优化、实践和完善。此次的疫情,广大医务人员用生命和鲜血总结了很多的工作方法与经验,有必要进行科学系统的分类、认真总结,建立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弥补过去有些标准的缺失,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优化、实践和完善,让更多的人受益。同时,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武汉将全市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改造 13 家“方舱医院”,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轻症患者,有效缓解武汉医疗资源紧张,解决轻症患者的收治难题,在短期内缓解了医院收治的压力。建设“方舱医院”的经验有必要进行系统总结,形成书面标准规范,以供他人参考借鉴或直接应用于实践中。“方舱医院”是一个创造,包含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智慧。采用大规模的“方舱医院”来防控疫情,是我国公共卫生防控与医疗的一个重大创举,是人类抗击传染病历史上的先例。3 统筹规划城乡医疗建设,严格医院建设标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建立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但是,我国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仍不完善,城乡医疗事业发展不平衡,特别是贫困山村,医疗条件较差,医务人员缺乏,全国县级城市基本上都没有独立的传染病防治医院。十年前,有些地方政府领导在医疗体系改革时,竟然将公立医院卖给私人,将所有医院私有化,一旦发生突出事件,其后果不不堪设想。3.1 统筹规划城乡医疗建设,建立医疗资源配置标准此次疫情表现出我国现有医疗与公共卫生系统不充足、不合理、不平衡的问题,大、中、小城市已有的各级医疗机构设施差别甚大,医疗资源调节严重错配,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医院,许多大城市三级医院数量不足、设施配置不到位,而中小城市各级医疗资源配置更是不齐全、不合理,小医院整体上普遍存在各种医疗设施还不够健全的情况,医疗设施、医治水平参差不齐。从而造成老百姓就都往大城市、大医院跑,小城市医院业务量不足,乡村小诊所更是冷冷清清。本来应该就近治疗

 参 赛 论 文●

  947

 ●的病人,无法信任技术力量和医疗资源薄弱的基层医院,不得不付出更多的成本前往大医院,加剧了“看病难”,推高了全社会的医疗成本。根据城市面积大小、常住及流动人员密度,以及城市发展长远规划,统筹规划城乡医疗建设,建立相关标准,充分发挥不同地区医疗和人才资源。在乡村、社区建设公办医疗卫生所或医疗服务中心,加大医疗资源配置,配足医务人员。每年至少安排几次医疗专家走进乡村、社区义诊,鼓励人才到乡村、社区诊所服务,带动乡村、社区医疗事业发展。加大民办医院及诊所的检查与监管,将分散的私人诊所与公办医疗卫生所或医疗服务中心统一规划在同一地点,欢迎接受合并的私人诊所人员,不愿合并的分单元、单独核算,统一管理,形成规模效应。3.2 规范医院建设标准,严格传染病医院规范根据 2015 年 8 月 1 日实施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为了确保卫生清洁隔离的需要,医院建筑的建筑密度、土地容积率都有规范标准。然而,纵观全国各大有名医院,其建筑密度远远超过规范要求,如北京协和医院,在 4.5 万平方米的用地上建设了 22.6 万平方米的门急诊及手术科室大楼,其建筑密度超过了一般的居民区。有些医院在设计时片面追求“开放性”、“便民性”,以此拉近医疗机构与群众的心理距离,甚至在医院里开设了咖啡厅等商业设施。医院的宗旨是治病救人,不是娱乐场所。医院在治病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就医人员的密集度,减少医务人员与患者交叉感染,最大限度降低人员感染率。结合此次疫情,审视我国现有《传染病医院建设设计规范》及相关规定是否完善,传染病医院或传染病病区是否按照规范执行,对传染病选址、结构布局、建筑面积指标、资源配置等方面严格审查。建立一系列流程、岗位、文书等制度,建立快速、畅通的重症转诊机制,完善诊疗流程,明确医护人员岗位职责,实现精细化管理、使传染病医院持续平稳运行。“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风险挑战。”2020 年 2 月 1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中强调:“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既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作者简介李福松,单位:江苏金世康电器科技有限公司;职务 /职称:主任 /工程师。

篇三:着力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摘

 要]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系列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2020 年 6 月第七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高峰论坛在武汉召开。会议以“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为主题展开,总结出显著的制度优势、有力的整体部署及卓有成效的临床救治工作是此次疫情防控成功的关键所在。而应急管理能力不高、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完善则为短板。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首先要发挥制度优势,加强制度保障;其次要建立完善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应急管理机制;最后还要建立健全社会协同和动员机制。同时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作为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及实现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则应从提升思想认识,补齐思想短板;改革公共卫生领域相关体制机制;加强公共卫生教育与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公共卫生安全策略及研究规范四方面协调推进。

 [关键词]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治理体系现代化;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应急管理体系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系列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总结中国在疫情防控中的宝贵经验及尚存不足,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建构现代化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提升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的能力,由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共湖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湖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华中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的“學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研讨会2020年第二场会议暨第七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高峰论坛”在武汉召开,论坛的主题为“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此次论坛采用现场发言与视频连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国内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等相关单位的 21 名专家学者作了主题报告,分别就我国疫情防控的成功经验、疫情防控中的短板、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我国疫情防控的成功经验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率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同舟共济、奋勇拼搏,疫情得到控制并取得阶段性成果。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显著的制度优势与有力的整体部署,同时也体现了我们临床救治工作的突出成效,为全球的疫情防控及未来的风险防范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一)显著的制度优势与强有力的整体部署 湖北省应急救援中心主任、正高级工程师昝军指出,这场战役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展现了“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理念,即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湖北省政府研究室主任覃道明认为,湖北、武汉抗疫斗争中透露出了中国治理“密码”,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和治理理念:第一,对人民的态度,是全民参与打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根本所在;第二,对生命的态度,是举国一致打疫情防控总体战的根本所在;第三,对命运共同体的态度,是全力阻断传播渠道打阻击战的根本所在。武汉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院长宋英华指出,在疫情暴发初期的 43 天里,中共中央政治局史无前例地召开了 7 次会议,党中央主导了整个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高效有力的决策部署。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徐顺清总结了我国采取的几种成效良好的公共卫生措施:一是做好居民个体防护基本措施;二是利用“封城”的方式切断传染源,防止病毒扩散;三是做好居家隔离与保持社交距离;四是进行集中隔离,控制传染源;五是采用防疫健康信息码来追踪感染者及密切接触者活动轨迹。南开大学吴晓林认为,这次疫情反映了我国在疫情期间的城市治理优势:一是全国上下一盘棋,二是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三是国人对防疫工作的配合与支持。澳门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叶桂平认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贯彻我国国家安全观的生动实践,以生物安全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的重要性在这次疫情中得到了集中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为这次抗击疫情提供了重要指导。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肝胆胰外科研究所所长陈孝平强调,军民融合与军民团结的具有国家特色的抗疫模式给医疗前线提供了重要支持。

 (二)卓有成效的临床救治工作

 在本次疫情阻击战中,共有 54 万余名湖北省和武汉市医务人员及数百万名医务人员奋战在全国抗疫一线。他们以高超的专业水准、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坚强的战斗意志,挽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总结了其在武汉一线抗疫工作中的几点经验。首先,在疫情早期对于病患的隔离及对轻症患者的及时救治阻止了病毒的进一步扩散,这一举措为切断传染源提供了成功经验,也为全球抗疫争取了宝贵时间;其次,在病患救治工作中,李兰娟院士及其团队创建了“四抗二平衡”救治方法,同时带去了人工肝、干细胞等新技术,在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救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最后,疫情得到全面控制后,武汉在短时间内对 1000 万人口进行的核酸检测普查证明了武汉和武汉人民的安全健康,这是一个伟大创举。陈孝平院士也认为,在本次临床救治工作中,一线医务工作者无私无畏、任劳任怨,值得赞扬,青年医护人员的突出表现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院长王伟介绍了医院在这次疫情中的成功经验:一是扩大门诊面积,临时改造院区;二是为援鄂医疗队建立临时医务部、临时指挥中心,并以此形成了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的“同济光谷模式”;三是充分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技术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防止医疗资源挤兑;四是牵头成立战时专家组和医务处进行质量控制,建立会诊制度和死亡病例讨论制度,联合国家援鄂医疗队发布了两份重要诊疗和管理方案。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强调了党建工作对于凝聚思想、强化医务人员自我意识的重要意义,并指出,党建工作和党员骨干医护人员在本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二、疫情防控中的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次疫情防控工作在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应急管理能力和公共卫生体系中的短板。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要对公共卫生环境进行彻底排查整治,补齐公共卫生短板”。

 (一)应急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南开大学教授吴晓林从城市治理角度指出了我国在疫情期间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一是非常态治理准备不足,社区缺乏应急管理预案,缺乏防护措施,应急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二是地方政策存在一刀切现象,部分地方出现极端治理现象;三是系统思维欠缺,存在担险思维;四是居民社会参与程度有待提高。清华大学教授王绍光指出了这次疫情防控背后暴露出的思想短板,分别是注意力指向上的盲点、注意力分布上的“非重点”,以及注意力强度的衰减,这些思想短板给应急管理工作带来了阻碍。他认为,注意力指向上的盲点使得人们习惯于透过已知推测未知,对本次疫情的早期研判基于两种已知的传染病,对其特殊性和风险的严重性准备不足。同时,注意力强度的衰减使得应急管理制度缺乏可持续性,降低了人们对风险的警惕性。宋英华认为,本次疫情反映了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上的不足,一方面,存在应急物资储备不足、缺乏规划和管理失当的问题;另一方面,根据当前的应急管理设置,应急管理部门仅承担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这两个方面,与负责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安全应急管理的部门缺乏协调。

 (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徐顺清认为,此次疫情中暴露出如下公共卫生体系短板:第一,早期預警体系和疾控中心功能定位不明确,疾控中心缺乏话语权;第二,在收治隔离方面,早期的防治结合存在不足;第三,对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投入不足,存在人才流失问题。北京协和医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认为,本次疫情的早期监测预警暴露了公共卫生技术体系的失灵;地方政府早期的决策迟误暴露了其风险意识的不足。陈孝平院士指出,当前我国医学教育体系过于强调专科化培养,缺乏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对于医学“三基”问题强调不足,防控、治疗及护理等不同医学领域人员对非自身专科领域知识的掌握存在短板。王绍光同样从思想短板出发,分析了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中的不足,并指出,注意力分布上的“非重点”导致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未能实现均衡发展,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问题;注意力强度的衰减导致了非典后我国公共卫生与疾控投入的逐年下滑,医疗卫生领域重治疗、轻预防的顽疾反复发作。

 三、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与会专家从本次疫情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相关问题。

 (一)发挥制度优势,加强制度保障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刘成斌认为,中国在疫情中体现的举国防疫机制首先是一种中国特色的制度优势,面对新的风险挑战,进入常态化防疫阶段之后,中国需要进一步把制度优势结合到次生灾害的预防与化解上,特别是针对就业、教育、心理健康等领域需要进行结构性、框架化、多维度的风险防范体制设计,推进综合性社会治理及个体风险预防与化解。昝军提出,要健全可靠的法律、制度支撑和组织保障。一方面,要进一步健全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龙头”,以行业领域应急管理相关法律为骨干,以各类相关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预案为支撑的应急管理法律、规范体系;另一方面,健全完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明确部门责任分工,将巨灾应急准备转化为具体工作目标和考核评价指标,并系统持续地进行应急领导能力培训。华中科技大学医药卫生应急管理学院院长冯占春提出,要继续坚持和巩固在本次疫情中采用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同时建议在湖北武汉建立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区,形成一个包括医疗卫生、物资生产供应等环节在内的跨部门、跨区域的综合协调系统。

 (二)建立完善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应急管理机制 昝军强调,一方面,要将重要应急管理的协调领导机构或指挥部转变为实体化、常态化的机构或指挥部;另一方面,要完善危机状态下的应急运行机制、规范非常态下的响应机制,形成“平战结合”的指挥编组模式,平时讲程序,战时讲结果。刘成斌认为,我们要做好“与疫同行、与疫共生”的准备,不应以完全零风险为经济运行的前提,而是要在常态化防疫中开展经济复苏与社会发展,并且要防范过度防疫导致的社会歧视与过度隔离,以及灾难后心理健康与经济分化效应导致的次生风险,推动常态背景下的社会大健康工程。同时,要深刻理解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连锁性加剧,衍生风险边际效应递增等新形势,以动制动、以变应变。宋英华认为,加强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要通过实现常态与非常态结合来实现。一方面,要加强疫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健全网络直报、舆情监控、医疗卫生人员报告、科研发现报告等多渠道疫情监测上报和快速反应体系;另一方面,建立完善应急物资智慧管理平台,包括基于大数据的应急物资储备、基于人工智能的应急物资供需智能匹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急物资多式联运可视化统一调配,以及基于区块链的应急物资溯源与信息公开。

 (三)健全社会协同和动员机制 宋英华提出,应打造全方位的社区应急管理体系,动员全社会力量来建立应急管理专家库以及专业化的志愿者队伍,并完善社区智慧平台。昝军认为,健全社会协同和动员机制,一是要发挥“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机制,提高“第一响应者”能力,打通应急工作“最后一公里”;二是要培育社会力量和志愿服务组织等社会组织,完善政策措施、服务平台,成为社区服务“新三员”,即风险防范宣传员、灾害救助守门员和应急处置安全员;三将安全生产、防灾救灾、公共卫生纳入社会治理网格化体系,强化群防群控群治。清华大学教授韩冬雪提出,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强社区党建,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整合和社会救助中的民生体系的覆盖作用,培育社会组织、引领社会力量的整合,以增强社会韧性,防范社会风险。

 四、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这次疫情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公共卫生安全是人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幸福生活的基本保障,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及实现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一)提升思想认识,补齐思想短板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认为,通过这次疫情,我们需要有如下观念转变与进步:首先,要将公共卫生安全提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在一定意义上,公共卫生安全应当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次,要

 将防疫与医疗内在结合起来,建立起防疫与医療内在结合和有机融合的大防疫、大医疗、大健康体系,才能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最后,对于人的理解要更加全面和一体化,可从三个层面来展开:一是低端的——人的生命安全,二是中端的——人的身体健康,三是高端的——人的生活幸福。王绍光提出,要从三个方面补齐思维短板:一是坚持底线思维,既要预防“...

篇四:着力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财政研究 圆园21 年第 9 期国家重大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张 莹 陈庆国(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276826)内容提要:重大公共卫生应急事件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突发性社会现象,科学防控和处置重大公共卫生应急事件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建立和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五大机制”,即:平行多点的网络“共建 - 共享 - 共商”信息协同机制、 “统一领导 - 分级分层 - 分工协作 - 高效精准”的救援救治机制、 “权力 - 物力 - 智力 - 财力 - 民力”五位一体的资源聚集与运行机制、 “法律 - 物资 - 科技”综合保障机制和“共享 - 共通 - 共商 - 共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防治机制,有利于不断完善国家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管理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词:公共卫生应急管理 机制 制度体系 治理能力中图分类号:R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544(2021)09-0107-06〔收稿日期〕2021-08-02〔作者简介〕张莹,实验教学与设备管理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应急管理等;陈庆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国家重大公共安全应急事件是在经济社会正常运转过程中突然发生的对人们的社会秩序、生产生活、公共安全、健康财产和心理心态等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危害、重大影响和重大改变的事件。按照属性类型可划分为公共卫生类、自然灾害类、公共秩序类、经济金融类、国家间冲突类等;按照影响范围可分为区域性、全国性和国际性。重大公共安全应急事件具有不可预测性、重大危害性、紧急紧迫性和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性。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国家公共安全领域典型的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 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带领全国人民主动防控、主动阻击,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成效并得到巩固。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综合检验和体检,一定程度上显露了国家应对和处置重大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制度短板和不足。“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预防、控制、化解、消除公共卫生事件危害的重要职责。”[3]健全和完善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是人民所需、国家所要,时在必行、势在必行。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是一个综合大系统,主要包括统一指挥机制、信息采集与发布机制、预警预防机制、科学107

 地方财政研究 圆园21 年第 9 期决策机制、执行运行机制、集中救治机制、科研攻关机制、法治保障机制、救助保障机制、物资保障与储备机制、舆论掌控机制、国际沟通与合作机制等。本文重点从信息畅通机制、救援救治机制、资源聚集与运行机制、综合保障机制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救治机制这“五大机制”着眼对完善国家重大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进行分析。一、建立平行多点的网络“共建 - 共享 -共商”信息畅通机制(一)建立平行多点的网络信息获取机制1. 建立跨系统信息协同获取平台。以医院、卫生、防疫、医学院校等部门为主形成跨系统信息获取平台,医生、患者、科研工作者和医疗卫生管理者都作为平等的信息主体,让每一个终端信息采集点既是中心点,也是共享点,在同一时间和空间维度下将各自信息资源通过互联网终端即时化上传,终端信息采集点之间实现平行、对等的获取,实现信息运输的去中心化,有效避免信息的延误,甚至是人为控制,实现重大公共安全信息的同步化获取,实现多维度、跨时域的信息互补。2.建立去中心化网络信息畅通平台。运用技术手段“在系统工程思维下,通过应急管理大数据,用数据辅证确定性和补证诸多不确定性,将应急管理全过程数字化,[7] ”通过各系统、各部门和各信息点的互动、合作、共享和整合,实现对突发重大公共安全卫生事件的原始信息获取、数据预处理、多源数据集成、多维数据分析、智能决策预警、实时信息反馈、多方信息共享等功能,实现重大公共安全应急事件信息捕捉和处理多点化、多元化。3.建立智能化信息分类平台。获取海量的信息资源后,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分类。以疫情为例,信息分类的依据可根据病毒传染性、致死度和原发性分类处理,也可根据病毒的传播途径、感染特性和侵害器官部位进行分类化处理;同时根据患者和疫情的情况,针对患者病症的可控性、可治愈性和主要对象等敏感性指标以及扩散范围进行信息智能化分类分析,按照疫情影响和病毒类别预设相应的警戒级别和处置预案。(二)建立“共建 - 共享 - 共商”的信息处置机制1. 建立党统一领导下多部门联合信息研判机制,由党委、政府、卫生、疾控、科研、医院和应急管理等多系统建立“共享-共建-共商”的信息研判机制,实现平台共建、信息共享、处置共商,进行定期会商、定期研判;组建专业的综合信息专家队伍,实行专业首席专家团“一锤定音”机制,由权威专家、一线专家和多学科专家组成专业化的信息研判队伍,作为政府的智囊机构和参谋机构,对重要公共安全卫生信息定期进行专业研判,重要信息、重大疫情实行全国首席专家团通过试验检测和科学研判后进行“一锤定音”;建立重要情报二次研判机制,对难以科学判定的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信息,可组织包括党政主要负责人在内的信息研判机构进行反复研判和调研,避免信息错判和误判。2.建立贯通上下的即时化信息呈报制度,以线上电子信息呈报为主,线上呈报和线下呈报相结合。信息呈报重点是贯通上下,向上实现信息直达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公共安全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并及时签批,特别重大信息可直通党中央;向下实现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公共安全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的批示指示贯彻执行到底,减除信息上报和决策的逐层审批环节,避免信息上报压减失真和信息研判后的执行错位,确保信息研判和科学决策的同步化,有效避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造成的决策延误。3.信息决策是处置重大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关键。建立“党政+主管”同步信息决策制度,要明确责任范围、责任人。实施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第一责任人制度,明确管辖事发地所在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要明确决策原则,信息决策要把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统筹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和发展,综合研判多种可能结果,进行科学决策。(三)建立分级预警、分层预防机制正确研判和科学处置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信息后,预警预防是消除重大安全隐患于萌芽状态的关108

 地方财政研究 圆园21 年第 9 期键,也是最大限度降低和减少社会危害的关键。“预警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前瞻性、基础性工作,预警为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及趋势提供判断基础。”[8] 综合重大疫情的传播性、感染性、致死性等基本特性作为预警机制的敏感性指标,通过敏感性指标的变化预测其发展趋势并进行预警评估和预警监测;综合敏感性指标和发展趋势等因素界定其危害性,根据其危害性科学设定预警级别、设定相应预防措施。重大公共卫生安全的预警预防要坚持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首位制原则,把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利益放在第一位;疫情预警要兼顾协调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既不能扩大预警级别、抬高预防措施,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过大损失,也不能人为瞒报、误报,造成疫情失控,对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坚持预防为重,实现将具有苗头性、传染性极强、损伤力和致死性极大的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控制、消灭在初发期,做到科学预警,实现重大公共安全应急事件防控管理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实时性。二、建立“统一领导 - 分级分层 - 分工协作 - 高效精准”的救援救治机制(一)建立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的救治领导机制建立党集中统一的领导机制, “做到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精确解决疫情第一线问题。

 [4] ”指令清晰是党发出的救治指示、救治命令科学、坚定、明确,各级党组织坚决遵从、坚决执行;系统有序是坚持全国一盘棋,各系统相互配合、互相合作、有条不紊,各系统内有序运行;条块畅达是明确中央和地方的职责分工和权责分配,党中央负责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和统一协调全国、全党、全军,地方各级组织既严格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又要根据属地实际情况因地施策、因事施策;精确解决疫情第一线问题是各级党组织执行上级指令、贯彻救治工作做到落实落细、精准高效。总之,要充分运用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协调应急管理、资源保障、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科研院所,甚至是警察、军队等,做到全国上下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二)建立分级分层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1.根据患者病症分级分层。重大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往往波及范围广、感染群体大、救治时间紧,给集中救治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和风险;同时,从患者个体的角度看,因年龄特征、身体特征、病情程度不同,患者的病症症状和病情等级不同,根据患者病症分级分层,区别危重患者、重症患者、较重患者、轻度患者和无症状患者等级别,根据病症分级进行分层救治、分流救治,危重患者和重症患者进入 ICU 重点监护,较重患者进入医院专业治疗,轻度患者和无症状患者可在家自我隔离、自我观察,确保广大患者得到有效救治。2.按照地域分布分级分层。由于患者人数、涉及范围、对社会和人民生活群众的冲击危害程度不同,根据疫情的危害性、传播性、可控性、破坏性、持续性等综合因素按照地域分布划分疫情风险防控等级,可划分为玉级风险等级、域级风险等级、芋级风险等级……,根据不同的疫情等级确定不同层次的防控措施,做到突发事件防控、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舆情舆论良性互动和协调统一。(三)建立科学研究、疾病控制、临床治疗分工协作的救治机制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具有破坏性强、涉及人群广、社会冲击强等显著特点,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聚集大量人力、物资、科技等资源, “政府部门之间要整体作战,而不是各自为战;是相互配合,而不是相互拆台。

 [6] ”构建以患者救治为中心,医疗、卫生、防疫、科研等为内环的协同体系,实现疾病防控、患者救治和医药研制的数据共享、信息共用,各系统之间优势互补、高效协同,实现“研-治-防”一体化。构筑以交通、基建、物资等为外环的救治供应保障体系,建立多部门、多系统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的“整体型政府”功能。(四)建立高效精准的救治运行机制高效精准、落实落细是对贯彻执行党的意志、109

 地方财政研究 圆园21 年第 9 期党的决定和党的部署的具体要求。科学处置和妥善应对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关键是做到贯彻中央救治灾区的精神、决策和指令要精准执行、做实做细。医疗救治高效精准,医疗和科研部门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救治病患、情况监测、药物研发做到精准筛查、精准治疗、精准研发。物资保障高效精准,支持和帮扶灾区的资金、政策、物资等管理、分配和使用实现精准有序;疫情防控高效精准,各级党组织和各地区根据疫情的情况、特点和发展变化做到精准施策、精准处置。三、建立“权力 - 物力 - 智力 - 财力 - 民力”五位一体的资源聚集与运行机制(一)确保“权 - 责 - 利”协调统一资源聚集与运行机制是科学应对和有效处置重大公共安全卫生事件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重大公共安全应急事件往往不可预测、难以预备,是突发性、紧急性、危害性的公共安全事件,重大疫情突发后需要快速聚合足够的资源和物资保障,做到快速反应、有序运行。“突发事件应对活动是一个包括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不同环节的全链条管理过程。”[9] 全链条管理过程中贯穿着多种力量和资源的聚合,发挥和运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从决策领导、组织协调、救治人员、物资保障、科技攻关、资金财政和民心民意等多方位建立综合力量的聚集与运行机制,聚合救治所需的权力、物力、智力、财力和民力,建立“权-责-利”协调统一的聚集与运行机制,实现快速、高效、有序、精准的资源聚集与运行机制。权力是处置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中枢,是多种力量形成合力的集束器,包括领导权、指挥权、调配权、监督权、选人用人权等权力形态。正确行使公权力,有效处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须坚持权力姓公、权为民用,在领导指挥、资源调配、选人用人、医疗救治等全领域、全过程正确行使公权力,防止权力滥用;科学行使公权力, “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做到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 [4] ”,让权力有序运行、科学运行、阳光运行。重大疫情是考验干部的重要窗口,行使公权力者要敢于担起责任,坚持掌权就有责,用权就担责,做到权责统一,实现权责一致、公开透明。应对和处置重大公共安全卫生事件,既要把“权—责”相统一,还要把“权—利”相统一,把人民利益放在至高位置,坚持人民利益、社会效益和救治效果相统一,统筹兼顾灾情救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运用和发挥集中的综合资源和力量,实现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人民利益的最大化。(二)建立快速、高效、有序、精准的资源聚集与运行机制资源聚集与运行机制包括资源聚集系统和资源供给系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后,紧急需要各类资源供应...

篇五:着力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

 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习近平

 一

 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

 这次疫情发生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积极开展防控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但也有一些地方和部门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进退失措,出台的一些防控措施朝令夕改,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严重妨碍疫情防控的违法犯罪行为,群众对此不满意。实践告诉我们,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2 坚持依法防控,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切实推进依法防控、科学防控、联防联控。要完善疫情防控相关立法,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完善处罚程序,强化公共安全保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体系。要抓紧修订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健全执法管理体制及职责,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从源头上防控重大公共卫生风险。要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法律法规,加强风险评估,依法审慎决策,严格依法实施防控措施,坚决防止疫情蔓延。要加大对危害疫情防控行为执法司法力度,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防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实施疫情防控及应急处理措施。要加强治安管理、市场监管等执法工作,加大对暴力伤害医务人员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各类哄抬防疫用品和民生商品价格的违法行为,依法严厉打击抗拒疫情防控、制假售假、造谣传谣等破坏疫情防控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社会安定有序。要依法规范捐赠、受赠行为,确保受赠财物全部及时用于疫情防控。要依法做好疫情报告和发布工作,按照法定内容、程序、方式、时限及时准确报告疫情信息。要加强对相关案件审理工作的指

  3 导,及时处理,定分止争。要加强疫情防控法治宣传,组织基层开展疫情防控普法宣传,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法治意识,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要强化疫情防控法律服务,加强疫情期间矛盾纠纷化解,为困难群众提供有效法律援助。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全面依法履行职责,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水平。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分工,积极主动履职,抓好任务落实,提高疫情防控法治化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2020 年 2 月 5 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二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疫情发生后,我多次作

  4 出指示,要求研究和加强疫情防控工作,既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第一,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要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认真评估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引发这次疫情的病毒,包括此前的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的病毒,多数病原体来自野生动物或与之有关。生物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全人类面临的重大生存和发展威胁之一,必须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要全面研究全球生物安全环境、形势和面临的挑战、风险,深入分析我国生物安全的基本状况和基础条件,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

 第二,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我讲过,预防是最

  5 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要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常备不懈,将预防关口前移,避免小病酿成大疫。要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结构,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织密织牢第一道防线。要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健全执业人员培养、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要持续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分级诊疗等制度建设,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健全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要强化风险意识,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

 第三,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要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做到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精准解决疫情第一线问题。要健全科学研究、疾病控制、临床治疗的有效协同机制,及时总结各地实践经验,形成制度化成果,完善突发重特大疫情防控规范和应急救治管理办法。要平战结合、补齐短板,健全优化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支持一线临床技术创新,及时推广有效救治方案。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

  6 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

 第四,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我们建立全民医保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除全体人民的疾病医疗后顾之忧。这次疫情防控,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基础上,对医药费个人负担部分由中央和地方财政给予补助,有些地方还对异地就医患者实行先收治、费用财政兜底等政策,保证了患者不因费用问题而延误救治。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要及时总结,推动形成制度性成果。要健全应急医疗救助机制,在突发疫情等紧急情况时,确保医疗机构先救治、后收费,并完善医保异地即时结算制度。要探索建立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有针对性免除医保支付目录、支付限额、用药量等限制性条款,减轻困难群众就医就诊后顾之忧。要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使用,提高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付比例,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有效衔接。

 第五,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这次疫情防控,医用设备、防护服、口罩等物资频频告急,反映出国家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存在突出短板。要把应急物资保障作

  7 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尽快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要优化重要应急物资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做到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对短期可能出现的物资供应短缺,建立集中生产调度机制,统一组织原材料供应、安排定点生产、规范质量标准,确保应急物资保障有序有力。要健全国家储备体系,科学调整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提升储备效能。要建立国家统一的应急物资采购供应体系,对应急救援物资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拨、统一配送,推动应急物资供应保障网更加高效安全可控。

 (2020年2月14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篇六:着力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20年 第 6 期 总 第 212期2020年 11月《经济社会体制比较》Comparative Economic & Social SystemsNo. 6,2020Nov. 2020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为“十四五”发展提供安全保障马宝成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了具体部署,明确要求“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 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 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我国对安全发展的高度重视。应急管理承担 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着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是安全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十四五”规划期间,我们要按照十九届五中 全会对安全发展的具体部署要求,持续不断地加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 安全保障。一、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逐渐完善、不断提升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应急管理体制和应急管理机制。应急管理体制是指由有关法律制度规 定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不同主体的职责定位及其相对稳定的相互关系,主要包括领导体制、决策指挥、 机构设置、相互关系等构成要素。应急管理机制主要指应急管理过程中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体 制通过机制发挥作用,机制运行受体制规范,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应急管理能力主要包括应急基 础能力、应急处置能力、综合保障能力、社会协同能力等方面,这四种能力共同影响着应急管理职能的 发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调整和完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不断提高,在 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中发挥了核心作用。适应于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应急管理体制 机制的完善和发展经历了几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主要是分部门应 对各类自然灾害和传染性疾病,应急管理主要由民政、水利、地震、劳动保护、卫生等部门分工负责。第 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安全生产事故进人高发期,安全生产成为应急管理的 重要内容,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公共安全形势发生很大变化,逐步形成了议事协调机构承担重特 大突发事件组织协调和临时处置的体制机制。第三个阶段是2003年取得抗击“非典”胜利后,建立了 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应急管理体制。第四个阶段是2018年党和国家 机构改革之后,整合优化应急力量和资源,组建了应急管理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 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在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基础上,我国的应急管理能力历经多 次重大突发事件磨炼,得到了显著提升,基本上适应人民群众、经济社会发展对安全的需求。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应急管理能力共同决定着应急管理体系的成效。新中国成立70 多年来,我们 成功应对了一次又一次重大突发事件,有效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重大安全风险,先后成功应对1976年唐作者简介:马宝成,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7 —ro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

 2020年 第 6 期山大地震、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2008年冰雪灾害和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再次展现了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突出特色、显著优势和 超强的应急管理能力。二、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是新时代安全发展的内在要求进人新时代,安全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 为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 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从国际上看,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加剧,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 延 ,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从国内看,我国公共安全形势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各类突发事件处 于易发多发期。在自然灾害方面,我国作为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发生频率最高、造成危 害最大的国家之一,地震、地质灾害、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等重特大自然灾害分布地域广、造成损失 重、救灾难度大。在安全生产领域,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矿产开采等行业重大事故时有发生,危及公 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安全生产事故总量仍然偏大。在公共卫生方面,鼠疫、霍乱等法定报告传染病 以及生物技术误用滥用带来的生物安全风险加大。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尽管已经取得了 重大战略性成果,但随着疫情的全球蔓延,人类面临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在社会安全领域,改革进人 “攻坚期”、“深水区”,社会利益关系深度调整,诱发群体性事件因素增多,在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社会 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方面也面临很大挑战。特别是在市场化、信息化、城镇化、全球化形势下,不同类型突 发事件的关联性、衍生性、复合性也明显增强,加大了应急处置难度。对此必须高度警惕、严密防范、有 效化解,确保实现安全发展。特别需要指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离不开有效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离不 开应急能力的提升。体制优势能够保证超前的监测与预警、果断的决策指挥、有力的组织保障、广泛的 社会动员,决定了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结果和效率,是战胜各种重大风险挑战,切实维护公共安全,实现 安全发展的坚强保障。三、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主要着力点进人新时代,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维护公共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 安全保障,必须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应急管理能力。首先,以优化组织机构为重点完善应急管理体制。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组建应急管理部,整 合了分散在11个部门的13项自然灾害、安全生产领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职能。目前,全国县级以上应 急管理职能部门已经完成组建。两年多来,我国应急管理部门及时处置了 2018年金沙江和雅鲁藏布江 堰塞湖险情,有效应对了 “山竹”和“利奇马”超强台风等各类突发事件。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我们 建立了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目的就是加强疫情防控的综合协 调能力,协调不同层级、不同地方、不同部门,形成强大的疫情防控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综合协调指 挥体制对于整合力量、高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起到了关键作用。从长远看,要在处理好“统”和“分”、 “防”和“救”关系中,充分调动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共同做好应急管理各项工作。要坚持分级负责、属 地管理为主,处理好中央和地方职责关系,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和社会 的关系,支持社会组织全方位参与常态减灾、应急救援、过渡安置、恢复重建等工作。其次,以协调联动为重点健全应急管理机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一个全链条过程,包括预防与应 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事后恢复等。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应急管理形成了上下左右协调联动运 行机制。上下协调联动,就是处理好应急管理的纵向关系,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强化不同层 级主体间的协调联动。一般性灾害由地方各级政府负责,应急管理部代表中央统一响应支援。发生特ro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马宝成: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为“十四五”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别重大灾害时,应急管理部作为指挥部,协助中央指定的负责同志组织应急处置工作。左右协调联动, 要求处理好应急管理的横向关系,是不同主体之间的协调联动。各成员单位、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各 自职责分工,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共同承担、认真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职责。应急管理部成立以来,已 与 32家单位建立了会商研判和协同响应机制,与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建立了军地应急救援联动机制。

 要畅通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有序参与应急管理的机制,有效发挥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在应急管理中的 积极作用。第三,以“四个能力”为重点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水平。应急基础能力、应急处置能力、综合保障能 力、社会协同能力是应急管理能力的核心内容。在提升应急管理基础能力方面,要从最基础的地方做 起 ,把基层一线作为主战场,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要研究如何以社区、乡村、学校、企业 等基层组织和单位为重点,推进建立全民动员、协调联动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要督促企事业单位积极 履行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引导公众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增强全社会的风险防范能力;要把公共安全教育 纳人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加强安全公益宣传,提高全民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相关 资料显示,唐山大地震中有63万人被埋压,其中有8 0 % 即 48万人通过自救互救获救;汶川大地震被救 出 8. 7 万人,其中7 万人是自救互救,军队救出约1 万人,各类救援队救出约7400人。这些案例有力地 说明了公众自救互救能力的极端重要性。在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方面,要提升突发事件综合研判能力,抓 住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并对其发展变化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要提升应急处置决策能力,面对 错综复杂的局面,要临危不惧、沉着冷静、敢于负责,亲临现场,靠前指挥,果断处置,迅速作出切实可行 的决策;要提升应急处置组织能力,善于协调不同层级、不同地方、不同部门,做好人员科学分工、资源合 理配置,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要提升应急处置引导能力,与有关方面积极沟通,主动引导 舆论,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塑造良好形象。在加强应急综合保障能力方面,要加强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 推动应急平台之间互联互通、数据交换、系统对接、信息资源共享;要强化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提升卫星 应急通信服务保障能力与集约化水平;要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好应急物资总量不足、结构 不合理、布局不合理等突出问题;要提高紧急运输保障能力,完善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应急运力储 备 ,切实保障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物资及时有效到位。在提升应急管理社会协同能力方面,要推进公 共安全、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强化大中小学公共安全和应急 管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组织形式多样的身边风险隐患识别活动,开展公共安全知识普及,提升 公众突发事件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要依托科技场馆、灾害遗址公园、应急培训演练基地、人民防 空宣传教育场所、游乐体验设施等现有科普及教育培训等设施,建设一批公共安全教育基地,开展常态 化应急疏散演练。(责任编辑:丁开杰)ro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篇七:着力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社会各界踊跃参与,全国人民响应号召,众志成城、同舟共济,有力推动了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充分彰显了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同时,这次疫情也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推进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任务更显紧迫。尤其是我国拥有 14 亿多人口,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风险,须臾不可放松。

 从源头上防控重大公共卫生风险 没有需求,就没有供给;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引发这次疫情,以及此前的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的病毒,多数来自野生动物或与之有关。食用野生动物风险很大,但“野味产业”依然规模庞大,构成了公共卫生安全的重大隐患。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关键是要在源头上进行防范,这既包括体系,也包括环境和观念等层面。尤其是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上,要把各种规章制度转化成人们

 的自觉行为,深入人心。

 2 月 24 日,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确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制度。除了在法律层面规制非法交易和滥食等违法行为,《决定》还倡导社会各界在移风易俗上共同努力。2 月26 日,国家林草局明确,凡是从事以食用为目的的野生动物人工繁育,须撤回并注销所核发的许可证件或文书,并停止以食用为目的的出售、运输野生动物等活动。随后,深圳、广州两地接连出台更坚决的措施,对禁止食用、交易野生动物做出更明确的规定。这些举措为有效防控疫情起到了积极作用,进一步扎紧了制度的篱笆,以期从源头上防控重大公共卫生风险。

 很多人都在思考:疫情过后,我们的生活方式应做出什么样的改变?应该推动形成这样的观念:在现代社会,滥食野味就是不文明、不健康、不道德的表现。长远来看,还应从文化传统和饮食习惯层面入手,引导公众摒弃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构建中西医结合医疗体制 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确保相关病患能够得到及时有效

 的救治成为工作重点。要健全科学研究、疾病控制、临床治疗的有效协同机制,及时总结各地实践经验,形成制度化成果,完善突发重特大疫情防控规范和应急救治管理办法。

 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临床实践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轻症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缩短两个小时,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缩短 1.7 天,平均住院时间缩短 2.2 天;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患者,住院天数、核酸转阴时间平均缩短两天以上……这充分说明了中西医能够优势互补,中西医汇聚融合,已经成为现代医学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优势选择。

 中医长于望闻问切,辨证论治,弱于病理组织的循证研究;西医长于视触叩听,辨病施治,弱于气脉经络的整体视察。两者互集所长,有机融合,是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优势举措。然而,在现有的疫情应急管理体系中,中西医并重规制不足。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构建高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与机制,为未来可能面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准备。

 提升风险应对和治理水平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

 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形成多元主体协商合作的互动机制,打造社会有序参与应急管理的制度平台,是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应有之义。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许多企事业单位、基层社区、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积极参与应对,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应急管理社会化网络不尽完善,基层社区参与应急管理能力有待提高,社会组织尚不成熟,公民个人的社会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还不够充分,等等。比如,在疫情防控初期,部分人群对疫情防控举措不理解,产生疏于防范的心态,部分人群缺乏对疫情有效防范的知识和手段,产生恐慌心理,这些都加大了疫情传播的风险。

 接下来,应对企事业单位、基层社区、社会组织和广大民众进行预防教育,鼓励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应急规划和预案编制,不断增强其参与应急管理的能力。

 做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非一时之功,只有真正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才能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篇八:着力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21 年第 4 期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系列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总结中国在疫情防控中的宝贵经验及尚存不足,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建构现代化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提升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的能力,由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共湖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湖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华中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研讨会2020 年第二场会议暨第七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高峰论坛”在武汉召开,论坛的主题为“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此次论坛采用现场发言与视频连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国内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等相关单位的21 名专家学者作了主题报告,分别就我国疫情防控的成功经验、疫情防控中的短板、推进应急管理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 第七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高峰论坛综述○赵贝斯特(华中科技大学 国家治理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3)[收稿日期] 2021-01-08[作者简介] 赵贝斯特(1994-),男,湖南岳阳人,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 2018 级博士研究生。[摘 要]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系列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2020 年 6 月第七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高峰论坛在武汉召开。会议以“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为主题展开,总结出显著的制度优势、有力的整体部署及卓有成效的临床救治工作是此次疫情防控成功的关键所在。而应急管理能力不高、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完善则为短板。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首先要发挥制度优势,加强制度保障;其次要建立完善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应急管理机制;最后还要建立健全社会协同和动员机制。同时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作为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及实现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则应从提升思想认识,补齐思想短板;改革公共卫生领域相关体制机制;加强公共卫生教育与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公共卫生安全策略及研究规范四方面协调推进。[关键词]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治理体系现代化;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应急管理体系[中图分类号] R197;D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21)04-0043-06(总 532 期)2021(4)

 决策与信息 Decision & Information 43

 决 策 与 信 息 (总 532 期)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一、我国疫情防控的成功经验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率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同舟共济、奋勇拼搏,疫情得到控制并取得阶段性成果。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显著的制度优势与有力的整体部署,同时也体现了我们临床救治工作的突出成效,为全球的疫情防控及未来的风险防范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一)显著的制度优势与强有力的整体部署湖北省应急救援中心主任、正高级工程师昝军指出,这场战役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展现了“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理念,即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湖北省政府研究室主任覃道明认为,湖北、武汉抗疫斗争中透露出了中国治理“密码”,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和治理理念:第一,对人民的态度,是全民参与打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根本所在;第二,对生命的态度,是举国一致打疫情防控总体战的根本所在;第三,对命运共同体的态度,是全力阻断传播渠道打阻击战的根本所在。武汉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院长宋英华指出,在疫情暴发初期的43 天里,中共中央政治局史无前例地召开了 7 次会议,党中央主导了整个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高效有力的决策部署。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徐顺清总结了我国采取的几种成效良好的公共卫生措施:一是做好居民个体防护基本措施;二是利用“封城”的方式切断传染源,防止病毒扩散;三是做好居家隔离与保持社交距离;四是进行集中隔离,控制传染源;五是采用防疫健康信息码来追踪感染者及密切接触者活动轨迹。南开大学吴晓林认为,这次疫情反映了我国在疫情期间的城市治理优势:一是全国上下一盘棋,二是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三是国人对防疫工作的配合与支持。澳门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叶桂平认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贯彻我国国家安全观的生动实践,以生物安全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的重要性在这次疫情中得到了集中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为这次抗击疫情提供了重要指导。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肝胆胰外科研究所所长陈孝平强调,军民融合与军民团结的具有国家特色的抗疫模式给医疗前线提供了重要支持。(二)卓有成效的临床救治工作在本次疫情阻击战中,共有 54 万余名湖北省和武汉市医务人员及数百万名医务人员奋战在全国抗疫一线。他们以高超的专业水准、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坚强的战斗意志,挽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总结了其在武汉一线抗疫工作中的几点经验。首先,在疫情早期对于病患的隔离及对轻症患者的及时救治阻止了病毒的进一步扩散,这一举措为切断传染源提供了成功经验,也为全球抗疫争取了宝贵时间;其次,在病患救治工作中,李兰娟院士及其团队创建了“四抗二平衡”救治方法,同时带去了人工肝、干细胞等新技术,在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救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最后,疫情得到全面控制后,武汉在短时间内对 1000万人口进行的核酸检测普查证明了武汉和武汉人民的安全健康,这是一个伟大创举。陈孝平院士也认为,在本次临床救治工作中,一线医务工作者无私无畏、任劳任怨,值得赞扬,青年医护人员的突出表现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院长王伟介绍了医院在这次疫情中的成功经验:一是扩大门诊面积,临时改造院区;二是为援鄂医疗队建立临时医务部、临时指挥中心,并以此形成了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的“同济光谷模式”;三是充分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技术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防止医疗资源挤兑;四是牵头成立战时专家组和医务处进行质量控制,建立会诊制度和死亡病例讨论制度,联合国家治理 44

 2021 年第 4 期 赵贝斯特: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国家援鄂医疗队发布了两份重要诊疗和管理方案。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强调了党建工作对于凝聚思想、强化医务人员自我意识的重要意义,并指出,党建工作和党员骨干医护人员在本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二、疫情防控中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次疫情防控工作在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应急管理能力和公共卫生体系中的短板。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要对公共卫生环境进行彻底排查整治,补齐公共卫生短板”。(一)应急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南开大学教授吴晓林从城市治理角度指出了我国在疫情期间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一是非常态治理准备不足,社区缺乏应急管理预案,缺乏防护措施,应急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二是地方政策存在一刀切现象,部分地方出现极端治理现象;三是系统思维欠缺,存在担险思维;四是居民社会参与程度有待提高。清华大学教授王绍光指出了这次疫情防控背后暴露出的思想短板,分别是注意力指向上的盲点、注意力分布上的“非重点”,以及注意力强度的衰减,这些思想短板给应急管理工作带来了阻碍。他认为,注意力指向上的盲点使得人们习惯于透过已知推测未知,对本次疫情的早期研判基于两种已知的传染病,对其特殊性和风险的严重性准备不足。同时,注意力强度的衰减使得应急管理制度缺乏可持续性,降低了人们对风险的警惕性。宋英华认为,本次疫情反映了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上的不足,一方面,存在应急物资储备不足、缺乏规划和管理失当的问题;另一方面,根据当前的应急管理设置,应急管理部门仅承担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这两个方面,与负责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安全应急管理的部门缺乏协调。(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有待完善徐顺清认为,此次疫情中暴露出如下公共卫生体系短板:第一,早期预警体系和疾控中心功能定位不明确,疾控中心缺乏话语权;第二,在收治隔离方面,早期的防治结合存在不足;第三,对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投入不足,存在人才流失问题。北京协和医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认为,本次疫情的早期监测预警暴露了公共卫生技术体系的失灵;地方政府早期的决策迟误暴露了其风险意识的不足。陈孝平院士指出,当前我国医学教育体系过于强调专科化培养,缺乏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对于医学“三基”问题强调不足,防控、治疗及护理等不同医学领域人员对非自身专科领域知识的掌握存在短板。王绍光同样从思想短板出发,分析了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中的不足,并指出,注意力分布上的“非重点”导致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未能实现均衡发展,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问题;注意力强度的衰减导致了非典后我国公共卫生与疾控投入的逐年下滑,医疗卫生领域重治疗、轻预防的顽疾反复发作。三、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与会专家从本次疫情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相关问题。(一)发挥制度优势,加强制度保障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刘成斌认为,中国在疫情中体现的举国防疫机制首先是一种中国特色的制度优势,面对新的风险挑战,进入常态化防疫阶段之后,中国需要进一步把制度优势结合到次生灾害的预防与化解上,特别是针对就业、教育、心理健康等领域需要进行结构性、框架化、多维度的风险防范体制设计,推进综合性社会治理及个体风险预防与化解。昝军提出,要健全可靠的45

 决 策 与 信 息 (总 532 期)法律、制度支撑和组织保障。一方面,要进一步健全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龙头”,以行业领域应急管理相关法律为骨干,以各类相关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预案为支撑的应急管理法律、规范体系;另一方面,健全完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明确部门责任分工,将巨灾应急准备转化为具体工作目标和考核评价指标,并系统持续地进行应急领导能力培训。华中科技大学医药卫生应急管理学院院长冯占春提出,要继续坚持和巩固在本次疫情中采用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同时建议在湖北武汉建立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区,形成一个包括医疗卫生、物资生产供应等环节在内的跨部门、跨区域的综合协调系统。(二)建立完善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应急管理机制昝军强调,一方面,要将重要应急管理的协调领导机构或指挥部转变为实体化、常态化的机构或指挥部;另一方面,要完善危机状态下的应急运行机制、规范非常态下的响应机制,形成“平战结合”的指挥编组模式,平时讲程序,战时讲结果。刘成斌认为,我们要做好“与疫同行、与疫共生”的准备,不应以完全零风险为经济运行的前提,而是要在常态化防疫中开展经济复苏与社会发展,并且要防范过度防疫导致的社会歧视与过度隔离,以及灾难后心理健康与经济分化效应导致的次生风险,推动常态背景下的社会大健康工程。同时,要深刻理解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连锁性加剧,衍生风险边际效应递增等新形势,以动制动、以变应变。宋英华认为,加强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要通过实现常态与非常态结合来实现。一方面,要加强疫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健全网络直报、舆情监控、医疗卫生人员报告、科研发现报告等多渠道疫情监测上报和快速反应体系;另一方面,建立完善应急物资智慧管理平台,包括基于大数据的应急物资储备、基于人工智能的应急物资供需智能匹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急物资多式联运可视化统一调配,以及基于区块链的应急物资溯源与信息公开。(三)健全社会协同和动员机制宋英华提出,应打造全方位的社区应急管理体系,动员全社会力量来建立应急管理专家库以及专业化的志愿者队伍,并完善社区智慧平台。昝军认为,健全社会协同和动员机制,一是要发挥“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机制,提高“第一响应者”能力,打通应急工作“最后一公里”;二是要培育社会力量和志愿服务组织等社会组织,完善政策措施、服务平台,成为社区服务“新三员”,即风险防范宣传员、灾害救助守门员和应急处置安全员;三将安全生产、防灾救灾、公共卫生纳入社会治理网格化体系,强化群防群控群治。清华大学教授韩冬雪提出,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强社区党建,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整合和社会救助中的民生体系的覆盖作用,培育社会组织、引领社会力量的整合,以增强社会韧性,防范社会风险。四、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这次疫情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公共卫生安全是人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幸福生活的基本保障,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及实现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的根本途径。(一)提升思想认识,补齐思想短板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认为,通过这次疫情,我们需要有如下观念转变与进步:首先,要将公共卫生安...

篇九:着力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尸 只丁 闪住脚加强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保障水平血 甘肃省 副省长 咸 辉强卫 生 应 急 工作 , 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认真履 行政府职 能的日 目刀 七开展 胜生应急工作的主要做法准确 把 握卫 生应急 工作 功能 定位及发展方向 。加强卫 生 应急 体系建设 。建 立部 门协调 联动应急机制 。注重提升卫生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 。重 大疾 病 防控 能力明显增强 。重要 体现 , 也是深 化医 药卫 生体制 改革 和 制 定 “十二 五 ” 医疗 卫生事 业发展 规划 的重 要 内容 。近年来 , 在甘肃省委、 省政府 的正确领 导下 , 经 过全 省卫 生系 统的共 同努力 , 甘 肃省 卫生 应急 工作不断发展 , 卫生应急能力不断增强 , 应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逐步形成了预防与应急并重 , 常态与非常态 相结 合 , 多部 门协 同应对复杂局面的工作机制 , 为及时有效开展 医疗 卫生应 急救 援 , 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 筑牢了坚实的基 础 。特 别是 自 年 以来 , 甘肃省卫生应急工作先后经受了“· ”汉川特大地震 、 三鹿牌婴幼 儿奶粉事件 、 甲型 流感 防控 和甘南舟 曲特大 山洪泥石流 灾害抢险救援等重大突发事件的考验 。在应对 和 处置这 些重 大突 发事件 中 , 全省卫生 系统 快速反应 ,积极组织 开展卫生应 急和 医疗 救援 , 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伟 大 的抗震 救灾 精神 , 为拯救生命、 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做 出了重 大贡献 , 有 力地 促进 了全省卫生事业的发展 。一 、开展 卫生 应急 工作的主要做法一是 准确把 握卫 生应 急工作功 能 定位 及 发展 方向 。将卫 生应急工作纳入社会总体应急工作范围, 在应对和处置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中 , 充分 发挥 医疗卫 生应 急救援 的重要作用 。在甘肃省委、省政府 的统 一领 导下 , 卫 生部 门积极 配合有 关部 门 , 开展 各类 突发公共 事件 应急处 置工 作 , 科学制定了 “以人 为本 、预 防为主 、平急并 重 ”的工 作原 则 , 确 立 了依法规范 、 科学有序 , 分类管理 、分级负责的工作思路 , 使卫生应急工作稳步向前推进 。二是加 强卫 生应 急体 系建设 。按照国家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的总 体要求 和甘 肃省 委 、 省政 府 的统 一 部署 , 制 定 了 《甘 肃省突 发公共卫 生事件应急预 案 》、《甘肃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 急预案 》和 《甘肃省鼠疫控制应急预案》等多个卫生应急预 案 , 完 善了省 级专项 应 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体系。客观分析甘 肃省 卫生应 急工 作实 际 , 及 时调整卫生应急工作思路 , 强化卫生应急 效能 建设 , 提 高应 急演 练的 实 战 性 , 逐 步 健 全 了 省 、 市 、县 三级 卫生 应急管理 体 系 , 建立完善了卫生应急管理投入保障机制和应 急物 资储备机 制 , 实现 了卫生应 急工 作从被动应对 到建立长效机制和常态管理的转变 。三 是建立部 门协调 联动应 急机制 。全省卫生系统主动加强与农牧 、 教育 、 公安 、气象 、 铁路 、交通 、 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和部队 的沟通 与合作 , 建 立 了多部协 同应对 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的联 动 机制 , 多渠 道 、 多形式通 报全省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在抗震救灾、 处置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 、参与军地 联 合 卫 勤演 练 、 重 大交 通 、矿难事故等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及大型活动卫生保障中 , 多部「相 互配 合 , 相 互 支持 , 协 同应对 , 形成 了卫生 应急工 作的整体合力 。四是注重提 升卫 生应 急救援能力和水平。着力强化卫生应急能力建设 , 提高卫生应急队伍实战 水平 , 注 重 人才 队伍 培养 , 初步形 成 了一支招之 即来 、来之 能战 、 战之 能胜 的应 急 队伍 , 在 重大 突 发 公 共 事件 卫 生 应 急 救 援中, 始终做到 了快速反应 、 有效处置, 多次受到卫生部和甘肃省委 、省政府 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五是 重大疾病防控能力 明显增强 。高度重 视重大疾 病 防控能力建设, 在落实防控措施 、 加强疾病监测预警 、 强化检验检测 、规 范处 置 流 程 等 方 面 不 断加 大工 作 力度 , 增加 经 费投入 , 建立了传染病疫情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信 息 、救 灾 防病信 息 、卫 生政务 信 息 报 送 系统 和 以卫 生 门户网站为主的社会信息发布制度,实现 了应急信息报告和发布的动态性 、 实时性和 网络化管理,提高了信息的及时性 、准确性和完 整 性 , 在 近 年 来 人 间 鼠 疫 处置 、 不 明原因疾病 、 甲型 流感 疫情 等重 大疾 病 防 控 中 发挥」夕

 有 力 , 是有效应 对和 处置重 大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的根本保证 。全省各级党委 、政府始终把卫生应急上作作为保护人民生命健 康 , 促进 经 济 发展 , 维 护 社会和谐 稳定 的重要 工作 , 不断加 强应 急预案体 系和应 急管理 体制 、 机 制建 设 , 逐步 形成 了党委 领 导、 政 府主抓 、 军地 携手 、条 块 结合 、 共 同参 与的应 急工 作格局 。在 处置重 大突发 公共 事件 中 , 省委 、省政 府 坚持 以人为本 , 果 断决策 , 沉着指 挥 , 组 织 调动 医疗 卫 生 应 急救 援 力量 , 全 力开展 医疗 救 治 , 最 大 限度 地 减少 了人 员 伤 亡 严 格落 实 防疫 防 病 措施 , 严 密防 范和遏 制 了疫情 的发生 和蔓延 。实践 证 明 , 应 对和 处 置重 大突 发 公共 卫 生事 件 , 必 须 紧紧 依 靠 各级 党 委 、政 府的 正确领 导 , 切 实把保 障人 民群众的身 体 健 康 和 生 命 安全 作 为 出 发 点和落脚 点 。二 是 医万救援 队伍 紧急 出动 , 快速到位 , 是应 对和 处置 重 大突发公 共卫 生事件 的重要 保 障 。侮 一次重大突 发公共几生 事件发 生后 , 全省 生 系统始 终牢记 “灾情 就是 命令 、 时间 就是 生命 ”, 迅速 启动 应急 响应 机制 , 高效组 建应 急救援 队伍 , 紧急 调配 应 急救 援物 资 , 有 力 、有 序地 组织 开展应 急救援 。在 救援 工作中 , 全体队员始终坚持生命第一 、救人为主的原则, 发扬高尚医德, 施展高超的医疗技术, 为受灾和遇险群众点燃生的希望 , 真 正体现 了医务上作者 的大爱情怀 。“ · ”汉川地震 发生后 , 甘肃 省卫生厅迅速组成 作组赶赴陇南灾区指导救灾 ,山省人民医 院等 医疗机构组 成的省级 医疗救援队快速集结 , 即刻赶赴陇南 、甘南灾区 , 开展现 场医疗 救治工作 。省人 民医院的 出色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被党 中央 、国务院和 中央军委授予 了 “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青海玉树地震发 生后 , 甘肃省迅速组织 医疗 救援队 ,第 一时 问赶赴 灾 区 , 是全 国第 一支到达灾 区 的省级 医疗救 援 队伍 , 为灾 区伤 员

 l孰嗯户 下八仪丁 洲壮脚得到 及时救 治赢得 了宝贵 时 间 , 受 到 了温家宝总理 、回 良 压副总理 的亲 切接 见 ,得到 灾区 "一人人民群众的好评和赞誉价二舟曲特 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 中 ,省 产卜厅纤 织省 、 州医疗 救援 队伍 第时 间赶赴 灾区 , 与 军 队医疗救 护 人 员共同 开展 伤 员救 治和 灾 区卫 生 防疫 作 ,确保 “ `大灾之 后无大疫 ”。` 实践证 明 , 拥有一支 关键时刻靠得住 、冲在前 、能攻坚克难 的医疗 救援 队伍 , 足及 时有 效处 置垂大突发公共 少 卜事件的 重要保障 。三是各级领导靠前指挥 , 组织得力,是应对和 处置重 大突发公 共卫 生事件 的关键所在 。在处置重 大突发公共事件 中 ,各级领 泞干部率 先 垂范 , 深 入应急 工作现 场 , `胜持 在 一线 靠前指挥 , 团结 和带令归花急救援 队 员临危不 队 , 迎 难 上 “· ”汉川地炭和 舟曲特 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 , 党中央 、 务院和 中央军委领泞以 及 肃 省委 、省政 府领 导多次深 入陇南 、 日一南灾 火, 个 力指 导应 急救援 和灾后 币建 卜作 巨声匕邹、 甘,打省 " 丁领 导班 了成 员赶 赴 线 , 驻 守灾区 , 组 织 、 指挥 医护 人 员夜 以继 日地 汁展救 援 不乍。对转 运救 治 伤 员 , 卜, 防省委 、 省政 府 领导高度 币视 , 多次们 出 要批 示 和指小 ,亲 自指 导安排 医疗 救 治 作 。甘肃 省 卫生厅 主 要领 廿坚 守在 中川机 场 , 指挥 伤员按收 和转运 工作 , 其他 厅领 导有 的 奔赴灾 多, 到织抢救和转运伤 员 , 有的在定点救 治医 院指 泞伤 员救 治工 作 。各救治定点医院院 长亲 自扑帅 , 个 力安徘接 待 ,制定址 件 治疗 方案 , 指抨 和 参与伤 员救治 卜作 , 圆满 完成 了支援 灾 区救 治伤病员的垂要任务 。实践 讯明 , 应对和处置 币大突 发公 共 卫生 事件 , 必须 紧紧依 靠 各级领 导的有 川 旨拜 , 发打 领 导 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四是 各级医 疗机 构和 广 大医护 人 员顾 全 大局 , 无私 奉献 , 是 有 效应 对和 处置 重 大 突发公 共 卫 生事件 的 有 力支撑 。在 币大突 发 公共 生事 件 中 , " 大医 护人 员发扬 小怕 疲 劳 、 连续 作 钱的精 神 ,甘肃 省卫生部 门从特 大 山洪泥石 流灾害 发生后 的 月 日开始发 放 中药 汤剂 , 灾 区共 有 万人 次服用卫生部门免费提供的中药汤剂 , 感冒 、腹泻等灾区常见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图为 月 日, 一名工作人员在舟 曲街 道喷洒 消毒液 。不 讲条 件 , 不 云得 失 , 自告 奋 哟 , 主动参 与到各项应 急救援 工作 中 , 赢得 了 "`泛 赞 誉 。在 处 置 “ 三鹿 牌 ”婴幼 儿 奶粉事件 中 , 解 放军 第 医 院 、 兰 大二 院等医 院以对 人民群众 高度 负责 的态 度 , 对患病 儿童 早分析 、 早 发现 、 旱救 治 , 为廿肃 省采取 有效措 施 , 及时 妥善处 理提供 了重要 依据 , 受 到了卫生 部的充 分肯定 。在地 震伤 员救 治 中 , 各医 院在床 位紧张 的情况 下 , 克 服 困难 , 腾 出床位 保训一救 治 上作 需 要 在 救 治 玉 树伤 病 员时 , 兰州军 区总 医院积极 主动要求 收治史多伤病 员, 并提 供最好 的服务和 精湛的队疗技 术 , 充分 体现 了与人 民群 众的负水 之 情 。在 甲型 州 流 感 防 治 作中 , 各定 点收治 医院 首先 保障 甲流 患者救 治 作 , 特 别 是 竹大 一 院 每 天 减 少多人 门诊量 , 并腾 出 全部重 症 监护卞, 全 力保 障 甲流 重症 患 者的救 治 , 充分 体现 " 医院 的大 局意 识 。实践 证 明 ,应对和 处置 重大突发 公共卫 生 书件 , 必须 充分发扬 危难时刻 能够挺 身而 出 、危险关 头不顾个人安危 的救 死扶 伤的伟大精子中。五是不断完善应急机制 , 提高应急能 力 , 是有 效应 对和 处置 重 大突发公共卫 生 事件 的 坚实 基础 。近 年 来 , 全 省卫生系统 "胜持预防 与应急井重 , 不断推进应 急体 系 建 设 , 制 定 且生应 急预 案 , 完善 卫生应 急机制 , 组 建卫生应 急队伍,强化卫 生应急培训 , 月二展 生应 急演 练 ,做 好卫 生应 急储 备 , 为卫 生应 急工作扫下 了坚 实的基 础 , 为应 急救 援 下作提供了有力 支撑 , 保 证 了垂 人突发 公共 事件发 生 后 , 能够 迅 速 启 动应 急 响 应机 制 ,第 一时 间组 建救援 队 伍 , 第 一时间调集救 援物 资 , 第 一时 间赶 赴 灾 区 , 第 一时间 救 治 伤病 员 。省 中 医 院 在 甲流 防控 、救 治 、树及舟 曲灾区伤 病 员时 , 大胆创新 , 勇 于实 践 , 充分 发挥 中 医药特 色 和优协 , 取 得 了 良好 的 治疗 效果 。实践 证明 , 应对 和处 置工大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 ,必 须末 雨 绸缪 , 夯实 华础 , 积极 创新 医疗救治技 术 , 才能 有 备不乱 , 科学应对 。三 、甘 肃省卫生应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打算从 肃 省 卫生应 急 体 系建 设 情 况一

 看 , 虽然取 得 了一 定 成绩 , 但 仍然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 工作中还存 在着一些 不足和 薄弱 环节 , 主要有 一是工作基础依然比较薄弱 , 基层 卫生应 急管 理体 系不 健全 , 动态管理机制 尚未建立 , 部分预案操作性不强 。二是卫生应急协调机 制和指挥决 策体系不够完善。三是卫生应急队伍缺乏系统地培训和演练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人员对突发公共事件发现 、报 告和早 期处 置的意 识 比较薄弱, 不能适应当前卫生应急工作的需要 。当前和今 后一 个时期 , 要进一步提 高认 识 , 加 强领 导 , 完 善机制 , 重点抓好卫生应急工作中的关键部位 和薄弱环 节 , 全 面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 着力提高应对和 处 置 重 大 突 发 公共 卫 生 事 件的水平 , 推动甘 肃省 卫生应 急工作 迈上新的 台阶 。一 是落实责任 , 进 一步 完善卫 生应 急体 系 。认 真贯彻 落实《中华人民共和 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和 《突发 公共 卫 生事 件应 急处置条例 》, 按照 《甘肃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 《甘肃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 预案 》 的要 求 , 建立 健全 卫 生应 急指 挥 机 构 , 配 备 工 作人 员 ,落实工作经费, 保障卫 生应急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按照 “居安思危 、 有 备不 乱 、 依法 规 范 ”的 原则 , 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 , 重视 和加 强基层 卫生应 急能力建设 建立和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席会议制度 , 保障卫生应急工作科学发展 。卫生部门要建立完善疾病控制 、医疗...

推荐访问:着力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公共卫生 着力 能力建设
上一篇:学习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心得六中全会3篇
下一篇:企业个人现实表现材料7篇

Copyright @ 2013 - 2018 老骥文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老骥文库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1019447号-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