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分析方法: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利器”10篇

来源:规章制度 发布时间:2022-09-17 16:05:03 点击:

制度分析方法: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利器”10篇制度分析方法: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利器” 公共行政学——管理理论与创新 参考文献盖伊·彼得斯《美国的公共政策》复旦大学出版社登哈特著《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制度分析方法: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利器”10篇,供大家参考。

制度分析方法: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利器”10篇

篇一:制度分析方法: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利器”

行政学——管理理论与创新

 参考文献盖伊·彼得斯《美国的公共政策》 复旦大学出版社登哈特著《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汤因比著《历史研究》 , 上海人民出版社拉塞尔·林登著《无缝隙政府:

 公共部门再造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萨瓦斯著《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民主行政的思想危机》 上海三联出版社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 商务印书馆Fudan University2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 掌握公共行政的基础理论与知识 2、 掌握公共行政的发展历程 3、 掌握行政管理的规律与特征 4、 了解政府的职能、 政府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5、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理解政府管理行为 平时占30%, 期中占20%, 期末占50%(考试)

 4第二专题 公共行政基础 1 、 公共行政的基础概念 2、 公共行政研究内容与研究对象 3、 公共行政的原则 4、 公共行政的理论与实践Fudan University

 5公共行政的基础概念 1 、 公共行政的含义 2、 现代公共行政的精神 主权在民的精神 法制精神 效率概念 3、 现代公共行政的功能 4、 公共行政的原则Fudan University

 6公共行政学的研究与发展 纵观过去1 00多年的发展, 我们要考虑许多重大的问题。

 公共行政学领域学术人员和实践者所要求的技能和素质究竟是什么? 它们是如何演变的? 政府到底应当做(管)

 什么? 政府的职能是如何演变的? 政府的核心职能究竟是什么? 如何面对政府间关系? 由于我们知识水平的提高, 政府管理得到改善了吗?Fudan University

 克隆动物食品安全吗?

 克隆动物食品是否安全?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宣布经过克隆的牛、猪和山羊及它们的后代均可食用 安全克隆肉能上餐桌了 专家称中国未来应该也会允许此类食品销售但目前不具备推向市场的条件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2008年宣布,经过克隆的牛、 猪和山羊以及它们的后代均可以安全食用, 克隆牛产的奶也可安全食用。

 克隆动物食品是否安全? 美国媒体普遍认为, 这意味着今后来自这些克隆动物的产品可无须贴特别标签而直接进入食品市场。 FDA称, 科学家就克隆技术安全性问题在全球各地进行了数十次相关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 从生物角度来说, 以上克隆动物以及它们的后代与按传统方式繁殖的同类没有什么不同, 它们的肉和人们今天食用的肉也没什么两样。

 克隆食品是否安全? 此外, 克隆牛产的奶和按传统方式繁殖的牛所产的奶同样安全。 此前,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耗时6年研究是否允许以克隆动物为原料制成的食品上市销售。 欧盟食品安全机构日前也表示, 食用克隆食品是安全的。

 克隆食品有望在今后几年中进入20多个成员国的超市。

 什么是克隆食品? 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 简单讲就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 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 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

 克隆食品,简单地说, 就是指克隆动物生产的肉和奶。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戴蕴平表示, 随着美国批准克隆动物的奶制品和肉制品上市销售, 欧盟也宣布克隆食品安全可食, 我国在未来应该也会允许克隆食品的销售。

 社会对克隆食品的反应 美国最大的奶制品公司——迪安食品公司之前曾表示, 他们公司不会使用“克隆牛” 产下的奶作为原材料来生产奶制品。 迪安食品公司说, 消费者并不喜欢克隆牛奶,所以他们尊重消费者的选择, 绝不会用克隆牛奶做原材料来生产奶制品。 实际上, 在迪安公司对克隆牛奶说“不” 之前, 美国已经有一些规模较小的奶制品公司也表示拒绝克隆牛奶

 克隆的发展史 绵羊“多利” 问世 克隆动物家族至今增至1 3位成员——— 1 0年前, 绵羊“多利” 的问世宣告了一种被普通人视为“魔法” 的技术———克隆的诞生。 尽管科学家把这种技术表达为“高等哺乳动物高度分化的体细胞, 在卵胞质中可以去分化, 并重新编程而恢复全能性” , 但刚出现时仍被视为“魔法” , 因为这种技术可以让生命退回到原点, 再重新发育! 十年来, 克隆动物家族在不断壮大。

 在羊之后, 已经出现了猴、 猪、 牛、 猫、 鼠、 兔等1 3位成员。

 克隆技术的意义 科学家认为, 由于很多哺乳动物的基因和人具有很高的相似性, 因此对哺乳动物进行的基因研究能够为人类基因研究及人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不仅如此, 克隆技术给予人们的好处已经崭露头角。

 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喝杯牛奶就可以治病了。 现在, 英国PPL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治疗肺气肿的a-1 抗胰蛋白酶的母羊。

 这种羊奶的售价是6千美元一升。

 一只母羊就好比一座制药厂, 用什么办法能最有效、 最方便地使这种羊扩大繁殖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克隆” 。

  尽管如今克隆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目前克隆的成功率还是相当低的。 克隆绵羊“多利” 出生之前研究人员经历了276次失败的尝试; 70只小牛的出生则是在9000次尝试后才获得成功, 并且其中的三分之一在幼年时就死了; 克隆马“Prometea”也是花费了328次尝试才成功出生。

  2005年1 1 月2日,世界首例胚胎克隆波尔山羊“津生”降生 克隆人曾经是一个只能在科幻小说里看到的疯狂想法, 在克隆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已经不是梦想, 然而协和医科大学生命伦理研究所的张新庆教授认为, 从医学角度看, 应该发展研究治疗性克隆, 因为它将能为多种疑难病症提供根本性的治疗方法, 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健康。

 但从伦理角度看, 张教授不支持生殖性克隆人, 克隆人会不会遭到歧视? 或者正常人会不会被克隆出的人类歧视? 这些都是很现实很实在的问题。

 3头转基因克隆小猪在东北农业大学诞生

  目前, 有足够证据证明, 克隆人有许多技术问题; 还有异种移植, 因为有可能从动物身上带来许多疾病, 也同样受限制。 生物学界的专家指出, 从技术层面上讲,尽管如今克隆技术较以前已经有很大的发展, 但是克隆技术的成功率并不适合克隆人。

 克隆人只是个体的复制, 根本无利人类本身的遗传多样性保护。

 有不良后果的技术, 就不能做。

 19第三专题公共行政理论Fudan University

 20西方公共行政的理论与实践(一) 1 、 西方公共行政理论流派 (1 )

 古典管理理论 经验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主义理论 (2)

 行为主义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与激励理论 人性管理理论(X、 Y、 Z理论)Fudan University

 21西方公共行政的理论与实践(二) 群体行为理论 领导行为理论 (3)

 现代管理理论 社会系统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 系统管理学派 经验主义学派Fudan University

 22西方公共行政的理论与实践(三) 权变理论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 (4)

 新时期的公共行政理论 新制度主义流派 新公共管理理论 后公共行政理论Fudan University

 23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支持“以职能转变为核心” 的, 如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属于现代理论;支持“以流程转变为核心” 的, 属后现代理论。 在后现代公共理论中, 又可以分为新公共管理、 治理与后现代公共行政三类不同的主张。 新公共管理的核心主张是建立企业型政府;治理的核心主张是建立公民社会; 后现代公共行政的核心主张是建立公共能量场。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是后现代公共管理理论中的先锋派。

 代表作是查尔斯·J·福克斯和休·T·米勒的《后现代公共行政》 。Fudan University

 24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后现代公共行政思想, 与后现代哲学胡塞尔、海德格尔思想, 是完全一致的。

 福克斯与米勒思想的一个核心概念, 是“公共能量场”(Public Energy Field)

 。 后现代公共行政思潮, 是在当代国际社会“后现代性” 话语出现跨领域使用的背景下形成的 后现代公共行政的观点看来, 无论是新公共管理还是治理理论, 都还没有彻底回到政治本身。

 因为他们语义中的政治, 还只是一种本质, 一种抽象; 而每个公民的利益是具体的。

 后现代公共行政, 就是从本质的抽象,再回到现象的具体, 使公共行政可以响应公民个性化的公共需求。Fudan University

 25新制度主义的起源 20世纪70、 80年代, 西方社会科学领域在反思经济学中的新古典经济理论和政治学中的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上, “重新发现” 了制度分析在解释现实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 进而形成了新制度主义分析范式。 制度一直是政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但是,在20世纪5、 60年代, 受科学主义思潮和反理性思潮的影响, 传统政治学开始向现代政治学转变。

 行为主义逐渐成为政治学的主流理论。

 制度被排除在主流政治学研究视野之外。Fudan University

 26新制度主义的起源 从本质上讲, 行为主义政治学是对传统政治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革新。

 在研究对象上, 行为主义以政治行为和行为互动代替传统的政策和制度; 在研究方法上, 行为主义借助各种科学技术手段, 对研究对象进行量化和实证分析。

 行为主义认为, 个体的真正偏好只有通过一定的行为才能具体地表现出来; 集体现象是个体行为的聚集, 个人的偏好只有通过利益聚集机制才能带来最佳的效果。Fudan University

 27新制度主义的起源 但是, 行为主义的研究同时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一味地强调价值中立和研究手段的科学化, 使政治科学远离了现实政治生活; 而从现实来看, 主流学者无法应用行为主义的方法来解释世界复杂的变化, 他们对6、70年代的美国民权运动、 学生运动和越南战争等一系列政治事件和政治现象无能为力。这就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政治理论家的反思和批判。Fudan University

 28新制度主义的起源 1 984年, 马奇和奥尔森发表了《新制度主义:

 政治生活中的组织因素》 一文, 他们指出, 由于行为主义的影响, 作为政治生活基本因素的组织被忽略了, 而实际上, 组织和法律制度则是政治生活的主导者。 个体“表现出来的” 偏好与真正的偏好是存在距离的, 集体决策不是个体偏好聚集的结果, 而是决策规则影响的产物, 而且集体决策无法还原为个体偏好。 他们提出用“新制度主义” 观点来看待政治生活, 重新复兴制度分析的作用。Fudan University

 29新制度主义的起源 在政治学领域中, 新制度主义的兴起与对行为主义理论的批判是分不开的。

 新制度主义者认为放弃对制度的研究是行为主义的一个主要缺陷。 “新制度主义强烈反对把行为确定为政治分析的基础要素; 他们不相信行为能够为解释‘所有政府现象’ 提供足够的基础。 因为, 行为发生在制度环境中, 因此, 在理解这一概念时, 必须考虑制度因素。

 ”Fudan University

 30新制度主义的起源 而在经济学领域中, 主导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实践的主流思潮是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 它们使西方国家经历了战后长时期的经济繁荣。 但是, 到了20世纪70年代, 西方各国纷纷陷入“滞胀” 的困境, 通货膨胀居高不下, 经济停滞, 失业问题困扰着各国的决策者。 这种状况引起了人们对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的反思, 经济学家开始关注宏观问题,政府作用、 政府职能问题等进入了经济学领域。Fudan University

 31新制度主义的起源 在当时的背景下, 一批主流经济学家开始深入研究制度、 制度变迁及后果、 国家和意识形态等, 并得出了富有启发性的结论。 例如加尔布雷斯的“制度演进” 、 诺斯的“制度变迁” 和科斯的“产权理论” 等。

 从经济学视角对制度进行研究, 开拓了经济学的研究新视野, 经济学领域的新制度主义研究逐渐兴起了Fudan University

 32新制度主义的起源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 自建立之日起, 就与社会制度的研究和制度变革的比较分析密切相关。

 社会学者一直认为制度影响着社会和经济行为。 然而, 新制度主义社会学力图解释制度而不是简单地假定制度存在。 正如维克多·尼所说, “事实上, 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代表了现代实证社会学的主流。

 这一遗产是社会学中的新制度主义所寻找的基础。

 ” 社会学中的新制度主义研究路向可能被认为是社会学中向新古典主义的转向。

 社会学中的新制度主义扩展了古典主义社会学者和早期的社会学制度主义学者的知识遗产, 后者同样与经济学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知识交流。Fudan University

 33新制度主义的范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新制度主义分析范式已经变成超越单一学科, 遍及经济学、 政治学、社会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分析路径。 豪尔和泰勒认为, 在政治科学中就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新制度主义, 即“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 。 美国学者彼特斯也概括出了新制度主义分析范式的各种流派:

 规范制度主义、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 历史制度主义、 经验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 利益代表制度主义和国际制度主义。Fudan University

 34新制度主义 新制度主义代表一种经验研究方法, 它像关注个体行为一样关注社会政治生活的制度基础, 强调制度因素的解释性权力。 经济学中的新制度主义承袭其学科传统, 关心个体在面临集体行动时如何进行选择的问题; 社会学新制度主义倾向于论述制度无所不在的特质; 历史制度主义则以政治学中权力与国家等传统论题作为其重新诠释的基础。 各个学科的新制度主义以及新制度主义的各个流派在应用制度因素分析社会现实的过程中有着共同的兴趣Fudan University

 35新制度主义的核心内容1 、 制度:

 从规则到观念、 资本与规制制度是新制度主义的核心概念, 也是制度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石和逻辑起点。

 制度(institution)

 的中心含义是...

篇二:制度分析方法: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利器”

公共行政学 》课程综述

  姓名:

 学校:

 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

  目录

  摘要 ....................................................................................................................... I 前言 ....................................................................................................................... 1 一、 《公共行政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综述 ......................................... 1 二、 《公共行政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 3 (一) 公务员制度 ................................................................................................. 3 (二) 我国的行政体制 ......................................................................................... 4 (三) 行政监督...................................................................................................... 5 三、 学习本课程的体会和收获 ...................................................................... 8 (一) 公共行政学对社会意义重大 ..................................................................... 8 (二) 公共行政学促进个人成长,提高工作能力 ............................................. 8 四、 结语 ........................................................................................................... 9 五、 致谢 ........................................................................................................... 9 参考文献: ............................................................................................................. 9

  I

 摘要

  公共行政学,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是一门综合地运用各种科学知识、方法,研究公共组织(主要是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在我国也称为行政学或者行政管理学。其实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公共行政是对国家的治理,就是治国安邦,其目标在于促使公共组织尤其政府组织更有效地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好社会公共事务。一个国家的公共行政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治理水平,同时也是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提供保证,本学科主要研究内容侧重于国家行政组织及其活动过程的分析,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管理好国家,如何使人民安居乐业,如何使社会快速地发展,并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这正是公共行政学所要研究的内容。

 本文第一部分是介绍《公共行政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综述;第二部分《公共行政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第三部分是学习本课程的体会和收获。

 关键词:公共行政学 政府 体会

  1

 前言 从历史到现在,凡是人类群体生活的地方,都面临着如何将自己有效地组织起来解决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公共行政作为人类活动的一个领域其历史同国家的历史一样悠久。尽管时代变迁,但有一个核心的主题从未发生改变即建立和发展一套有效的治理体系,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解决公共的问题从而实现集体的目标。

 《公共行政学》以公共行政学的基本观点为基础,以知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服务、组织学习与非营利组织管理等新知识为内容,建立了新公共行政的理论体系。本文针对《公共行政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进行综述,并与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对比,得到了个人对于学习本课程的体会和收获。

 一、

 《公共行政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综述 《公共行政学》主要讲述了行政组织、行政决策、行政监督等内容。其中还较为系统地讲授和分析公共行政学含义、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公共行政职能、公共行政组织、公共行政领导、公共行政决策、公共行环境、公共行政监督等发展的趋势和内容。课程立足于理论分析的同时还注重紧密联系实际,突出了学科应用性的特点。

  2

 公共行政学是指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本书的公共组织是指政府, 因此也可以说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公共行政学》首先介绍了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过程及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以及公共行政学的含义及特点,公共行政学有公共性、政治性、法制性、民主性、公平性和高效性等特点。然后分析了行政环境、政府职能以及行政体制。行政环境具有复杂性、约束性、特殊性、不稳定性等特点。政府职能具有普遍性、强制性、系统性、不可行代性和服务性的特点。行政体制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较强的稳定性、严格的系统性、相对的滞后性和历史的继承性等特点。

 细致论述了政府这公共组织在国家和社会中的作用,讲解了公共组织的集中类型和公共组织的集中结构,说明了公共组织理论的发展及西方公共组织理论的新的发展。而后论述了行政领导的权利与责任,及行政领导的三种理论,讲述了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与能力。行政领导为公共行政提供了基本的动力。分章节分析了人事行政、机关行政、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只有科学的人事行政制度才能为公共行政提供提供有力的人才深障。介绍了机关行政的日常工作程序的管理、会议管理、公文与档案管理、行政经费管理、后勤服务管理等主要工作内容及信息技术在机关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应用。行政监督具有监督主体多样性、监督对象双重性、监督内容双向性、监督主体层次性、法律地位独特性的特点,在公共行政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介绍公共财政分析了财政的主体与目的,行政要有法可依,

  3

 法治行政具有职权法定、法律保留、法律优先、依据法律、职权与职责统一的特点。只有建立起完善的行政法律体系,才谈得上法律优先和法律保留,才能够保障行政机关有法可依,严格依法办事。

 最后介绍了行政方法与行政效率,以及行政改革。行政方法是实现行政目标的方法和途径。介绍了传统行政方法和现代行政方法。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为了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机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行政改革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化解改革阻力,尽快地见成效。

 二、

 《公共行政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 一) 公务员制度 无论是政府行使相关职能,还是相关行政的执行都离不开一群人,在我国他们就是公务员。国家公务员制度指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依法对政府中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种人事制度。

 现代意义上的公务员制度其实最早起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出现,是人事行政制度走向现代化的标志。多年的发展使得公务员队伍的管理创造了很多管理办法,分类管理体制,公开、平等的激励竞争机制,专业化管理,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等等。

 我国的公务员分为七类:中国共产党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

  4

 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民主党派机关。这种划分是强调工作组织机构的行政性,即只有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任职、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能者才属于公务员。而且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我国不实行西方国家的两党制、多党制,因而没有政务官事务官的区分问题,所以所有的政府公职人员都属于公务员。

 公务员管理建立了科学的分类管理制度,首先是明确了国家公务员的范围,然后是我国的公务员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政治立场明确。公务员队伍大部分是共产党员,作为党员有义务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接受党组织的监督。公务员的考核、奖惩、晋升等还必须考察其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 二) 我国的行政体制 我国的行政体制是中央政府制,即国务院制。国务院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对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是全国人大的执行机关,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国务要员以及各部委首长和秘书长组成。实行总理负责制。

 我国的行政领导体制是行政首长负责制,这种制度既民主决策,由责任明确,而且兼顾分工合作,行政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或上级机关,中央或上级对地方或下级有着直接指挥管理权,地方政府或下级依据上级命令、指令,在中央授权范围内处理公务。这样的制度有着几点优点:政令统一、目标一致;力量集中,统筹艰苦;层级节制,指挥灵便;权利集中,完整统一。与此同时,还存在着以下几点缺点:易于导致专制与独裁;层级节制较多,上下沟通困难;

  5

 忽视地方利益,压抑地方积极性。

 迫于国内外环境的强大压力,以及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也势在必行。改革必须面对四个大问题,其一是打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其二是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其三是建立宏观调控体系;其四是加强行政法制建设。

 在我国,政企不分、以政代企问题层出不穷,政府机构不断扩张、行政机构过于庞杂,原有的人事干部制度缺乏科学的分类和竞争选拔的机制、缺乏考核、升降、奖惩等管理制度。新中国成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在过去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经济政治日益发展,这种制度必须转变,要中央和地方适当分权,充分发挥两方的积极性。

 ( 三) 行政 监督

 行政监督的作用主要有:1、行政监督能有效地强化和改善公共行政,提高行政效能,促进行政机关廉政建设;2、行政监督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进一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有效制度;3、行政监督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单位的工作也属于政府行使监督的范畴,我们单位所接受的监督的内容及形式也很多。我们是对市场上的商品进行监督,进而监督市场上的产品生产者,首先,我们会定期对市场上的商品进行抽检,形成检测报告,并汇总形成该商品的产品质量报告,并向上级汇报,同时向社会公布。

  6

 我们的日常工作,需要领导定期制定工作重点,单位各科室每年还要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汇总然形成年度总结,此外,每年,我们单位内部都要对上年度的财务进行决算,统计上年度财务使用情况,同时,也要制作财政预案计划,报上级审查,由上级进行审计和决定我们单位下年度的财政预案。我们的工作是对市场的监督,同时我们也接受者市场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

 行政监督的特点有:1、监督主体多样性,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党的机关、司法机关、公民及社会陶论等。2、监督对象双重性,不仅是针对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的监督,也包括也包括对行政管理对象的监督。3、监督内容双向性,行政监督不仅是对行政机关本身的监督,还应对行政过程中的机制因素是否存在问题实施监督。4、监督主体有层次性,所有监督主体分别处于不同的间的层次隶属于不同的授权主体,承担内容和范围均有差别的监督职责。5、法律地位的独特性监督主体依法行使监督权,不受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干涉,监督主体实施监督活动所需的人员、经费、技术手段和信息等不受任何监督对象的制约和影响。

 我的工作也属于公共财政支出的一部分,公共财政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目的,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但也存在市场自身无法解决或解决得不好的公共问题。比如,宏观经济波动问题、垄断问题、外部性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政府是首要的“责任人”。政府解决公共问题,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需要以公共政策为手段,而公共

  7

 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又以公共资源为基础和后盾。公共财政既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执行公共政策的保障手段。相对于计划经济条件下大包大损的生产建设型财政而言,公共财政只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为职责范围,凡不属于或不能纳人社会公共需求领域的事项,公共财政原则上不介入。而市场无法解决或解决不好的,属于社会公共领域的事项,公共财政原则上就必须介入。

 公共财政政策要一视同广。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公平竞争,体现在财政上就是必须实行一视同仁的财政政策,为社会成员和市场主体提供平等的财政条件。不管其经济成分,不管其性别、种族、职业、出身、信仰、文化程度乃至国籍,只要合法经营,依法纳税,政府就不能歧视,财政政策上也不应区别对待。不能针对不同的社会集团、阶层、个人以及不同的经济成分,制定不同的财税法律和制度。

 公共财政只能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为己任,追求公益目标,一般不直接从事市场活动和追逐利润。如果公共财政追逐利润目标,它就有可能凭借其拥有的特殊政治权力凌驾于其他经济主体之上,就有可能运用自己的特权在具体的经济活动中影响公平竞争,直接干扰乃至破坏经济的正常运行,破坏正常的市场秩序,打乱市场与政府分工的基本规则;财政资金也会因用于牟取利润项目而使公共需求领域投入不足。公共财政的收入,是为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而筹措资金;公共财政的支出,应当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和追求社会公共利益为宗旨,不能以盈利为目标。

  8

 三、

 学习本课程的体会和收获 ( 一) 公共行政学对社会意义重大 通过对公共行政学的学习,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公共行政应追求崇高的目标与道德承诺,应以改善人民的生活,追求公平、效率与民主为职业,它在民主治理过程中应扮演着核心的、重要的与正面的角色,而...

篇三:制度分析方法: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利器”

庆《公共行政学》 第三版 笔记

  http://shop57597229.taobao.com/ 第 1 页

 共 9 页 《公共行政学》

 张国庆第三版

  目录 第一部分 行政原理与行政体制 第一章

  绪论

 1、 公共行政学概述

 2、 公共行政学的演进

 3、 国家公共行政管理体制 第二章

  行政职能

 1、

 现代政府行政职能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2、

 行政职能的涵义 3、

 行政职能的构成 4、

 关于政府职能的争论 第三章

  行政权力

 1、 行政权力概述 2、 行政权力的分配 3、 行政授权 4、 行政权力的行使 第四章

  行政领导

 1、 行政领导概述 2、 领导者的人生价值观 3、 优秀领导者的品格 4、 优秀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5、 领导力及其提升 第五章

  行政组织 1、 行政组织概述 2、 组织目标 3、 组织结构 4、 组织原则 5、 组织环境 6、 组织变革

  第六章

  人事行政

 1、 人事行政概述 2、 现代人事行政制度:

 国家公务员制度 3、 现代人事行政中的职位分类 4、 现代人事行政的更新机制:

 考任、 退休与培训 5、 现代人事行政的激励一保健机制:

 考核、 奖励、 晋升与工资福利 6、 现代人事行政的行为调控机制:

 义务、 道德、 监督与惩戒 7、 当代西方人事行政的发展 8、 我国公务员制度 第二部分

 行政程式与行政技术 第七章

  行政决策 1、 行政决策概述 2、 行政决策体制 3、 行政决策过程

 第八章

  行政执行 1、 行政执行概述 2、 行政执行的能力和有效性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 第三版 笔记

  http://shop57597229.taobao.com/ 第 2 页

 共 9 页 3、 行政执行研究的线索、 途径和模型 4、 行政执行的方式

 第九章

  行政方法 1、 行政方法概述 2、 行政基本方法 3、 行政程序 4、 行政计划 5、 行政技术

 第十章

  行政效率 1、 行政效率概述 2、 行政效率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3、 行政效率测定与绩效评估 4、 行政效率测定的方法与技术 第十一章

  机关管理 1、 机关管理概述 2、 机关文书管理 3、 机关会议管理 4、 机关后勤管理 第十二章

  公共财政 1、 公共财政的职能与国家预算 2、 公共财政支出 3、 公共财政收入 4、 公共财政政策 第三部分

 行政行为与法制行政 第十三章

  依法行政 1、 依法行政的历史缘由及发展 2、 依法行政的理论基础 3、 依法行政的制度机制 第十四章

  行政行为

 1、 行政行为概述 2、 行政行为的功能 3、 行政行为的基本方式 4、 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5、 行政违法、 行政不当及其行政法律责任 第十五章

  法制行政

 1、 法制行政概述 2、 行政监督 3、 法制监督 4、 社会监督 第十六章

  行政责任 1、 行政责任概述 2、 行政责任的基本范畴 3、 行政责任的确定 第十七章

  行政伦理 1、 行政伦理概述

 2、 行政伦理的结构与功能

 3、 行政伦理制度化 第四部分

 行政发展与发展行政 第十八章

  现代政府能力 1、 现代政府能力问题的缘起 2、 现代政府能力的内涵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 第三版 笔记

  http://shop57597229.taobao.com/ 第 3 页

 共 9 页 3、 现代政府能力的构成

 4、 公共危机与政府能力 第十九章

  当代中国政府改革

 1、 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2、 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界说

 3、 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基本价值选择 第二十章

  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理论背景 1、 新自由主义

 2、 公共选择理论

 3、 新制度经济学

 4、 新公共管理

 5、 第三条道路

 6、 治理理论 第二十一章

 典范革命与官僚制典范批判 1、 典范革命 2、“威尔逊—韦伯范式” 原则批判

 3、“威尔逊—韦伯范式” 官僚制度批判 第二十二章

  政府理论创新 1、 理论创新的进程与内容

 2、 新公共行政学 3、 重塑政府、 政府再造、 撤出制高点

 4、 创新公共行政 第二十三章

  修正政策与改革政府 1、 福利国家、 公共管理与改革

 2、 市场化、 社会化与改革

 3、 修正政策与改革政府国家案例:

 英国、 美国、 新西兰 第二十四章

  问题与争论 1、 关于“企业家政府” 的批评

 2、 政府职能与“钟摆”

  3、 公共行政(学)

 的任务

  详细内 容  公共行政学, 亦称行政学、 行政管理学, 相近的学术称谓另有公共事务管理学、 公务管理学、 政府管理、 公共管理等。

 英文名称为Public Administration  1911年弗雷德里克· 泰罗(Frederick Taylor)

 《科学管理原理》

  20世纪初期弗兰克· 古德诺政治与行政的“两分法”

  60年代以后, 赫伯特· 西蒙(Herbert Simon)

 为代表的全新决策理论的提出及其应用,不仅从理论上对提出了挑战, 而且拓宽了行政研究的领域, 提高和强化了“管理” 在行政研究中的重要性。

 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 合理性、 有效性、 发展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 理论、 逻辑、 知识和方法的体系。

  在一般情况下, 它主要反映政府(国家行政机关)

 管理国家事务、 社会事务和自身事务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 第三版 笔记

  http://shop57597229.taobao.com/ 第 4 页

 共 9 页 的活动, 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本质与现象、 主体与客体、 观念与技术、 内容与形式、 制度与过程、 历史与未来的研究, 开掘公共行政管理的规律性, 帮助和推动这些活动的科学化、 法治化、 规范化、 合理化、 效率化和时代化的进程。

  值得强调的是, 政府公共行政管理在宪法意义上具有明确无误的公共属性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与此相一致, “合法性” 和“有效性” 构成了政府一切行政管理思想和行政行为的基本价值标准。

  第一, 研究关于建立和完善国家行政制度的理念、 理论和方法, 根本目的在于如何确保政府的行政宗旨, 确保政府及其官员依法行政, 防止政府及其官员侵权、 越权甚至实行行政专横, 同时确保政府及其官员积极而有效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公共行政职能。

  第二, 研究关于提升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水准和行政效率的思想、 途径和方式。

 其基本任务集中在4个方面, 即如何不断地提升政府公共政策的质量, 不断地提升政府社会管理的水准, 不断地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功能, 不断地提升政府的“与时俱进” 和自律的能力。

  第三, 在不断提高行政学术水准的同时, 为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 论证方法和实证技术, 为国家行政发展和发展行政提供专业性意见。

  第四, 全面培养政府公务员, 尤其是行政通才。

 其综合性的学科优势有助于弥补技术专家的不足。

 其独特的学科体系既可以对现现职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也可以对未来人员进行基础教育。

 因此说, 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作用独到的学科。

  伦纳德•怀特将公共行政学的范畴归纳为四大部分, 即组织原理、 人事行政、 财务行政、行政法规。

  卢瑟· 古立克(Luther Gulick)

 和林达尔· 厄威克(Lyndall Urwick)

 提出了著名的“七环节” 理论。

  台湾学者张金鉴试图用更细致的分类来表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 提出了“15M” 理论。

  一般说来, 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研究范畴主要有以下各个方面:

 行政原理、 行政职能、 行政权力(授权)

 、 行政组织、 人事行政(公务员制度)

 、 行政领导、 行政决策、 行政计划、行政程序、 行政执行、 行政技术、 行政行为、 行政效率(绩效)

 、 机关管理、 公共财政(财务行政)

 、 物材行政、 行政责任、 行政监督、 行政道德、 法制(治)

 行政、 行政改革、 行政能力、 行政发展等范畴。

 具有两个方面特征:

 其一, 公共行政学使用的大多数分析方法是众多社会科学共同使用的方法, 例如, 逻辑分析的方法, 包括归纳和演绎等等, 社会调查的方法, 社会统计的方法等;其二, 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 行政管理学使用的分析方法常常是交叉、 交替和混合使用的。

  1. 逻辑分析方法 2. 法规分析方法 3. 历史分析方法 4. 实证分析方法 5. 规范分析方法 6. 比较分析方法 7. 系统分析方法 8. 生理分析方法 9. 心理分析方法 10. 资料分析方法 11. 案例分析方法 12. 量化分析方法 13. 模拟分析方法 15. 利益分析方法 1. 综合性——由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复杂性、 广延性所决定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 第三版 笔记

  http://shop57597229.taobao.com/ 第 5 页

 共 9 页 2. 实践性——实践性是行政管理学的生命力和效用性的基础 3. 系统性——政府是一个按照一定法则建立的、 有着一定结构和序列的组织系统, 其管理功能和行政活动或行政行为是按照一定法则相互联系开展的, 进而产生整体效应。

 4. 技术性——建立了众多的研究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学科, 并形成了方法论 方面的综合优势。

 5. 发展性——动态的、 进步的、 创新的 1. 行政管理学与政治学。

 从渊源上说, 行政管理学是政治学的分支科学。

 2. 行政管理学与行政法学。

 行政法学与行政管理学都是以国家行政为中心观念的学科。

 前者有赖于后者不断充实其内容, 后者则有赖于前者提供维护自身合法权威的规范, 进而加强自身的效能。

 3. 行政管理学与企业管理学。

 行政管理学与企业管理学是内容上交叉、 理论和研究方法上互鉴、 学科发展上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 研究领域上各异的两门学科。

 4. 行政管理学与社会学。

 社会公共事业的管理是公共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 许多重大社会问题只有依靠国家行政机关的法权地位和特有的方式、 手段才能解决。

 所以, 行政管理学与社会学是相互促进、 相互支持的。

 1. 行政职能扩展。

  在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条件下, 国家行政机关有自由裁量、 采取行政行为的自主权力。上述行政观念的变化, 使政府不仅承担起了保国卫民的责任, 而且承担起了扶助各行各业均衡发展, 普遍提高各个阶层生活水准和道德、 文化水准, 防止个人私欲损害社会公益以及缓解社会矛盾的责任。

 政府行政职能的扩展造成了行政国家(Administrative State)

 的兴起,行政国家的兴起则造就了一个“大政府” (big government)

 。

 2. 不良行政现象增加。

  行政组织规模庞大, 形成了许许多多结构复杂、 分工细致、 门类繁多的专业部门和各种行政委员会, 与此同时, 政府公务人员也大量增加; 行政决策迟缓, 使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受到影响; 政府人员专业化, 主要是指政府大量招揽和使用专业人才的现象; 官僚化倾向滋长, 导致了“程序化” 行政现象出现, 不仅使国家行政组织中人际关系谈薄, 主动进取精神受到抑制, 而且导致政府与公众关系恶化。

 ——“帕金森定律” 和“彼德原理”

 3. 行政管理和行政管理理论现代化。

  重视社会目的; 行政管理手段现代化; 行政管理理论现代化。

 1. 主动进取。

  只有那些锐意进取的政府, 才有可能获得国民的支持, 进而获得国家和民族的竞争优势。对政府而言, 主动进取意味着重新寻求和确定政府的基本价值标准, 意味着重新选择政府的宏观公共政策, 意味着制度创新。

 2. 追求卓越。

  作为一种行政精神, 所谓追求卓越主要指现代政府在主观意愿与客观效果相统一的意义上追求出色的政府公共行政管理, 在比较的意义上追求不断提升并在实践中表现出具有卓越品质的公共政策能力、 综合实施社会公共行政管理的能力、 有效地向公众全面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 自律和自我更新的能力。

 3. 创新发展。

  成功的政府无不强调创新发展的重大意义, 将创新发展奉为政府乃至国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 第三版 笔记

  http://shop57597229.taobao.com/ 第 6 页

 共 9 页 家、 民族的基本精神。

   早期行政研究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二位美国人威尔逊和古德诺。

 这一时期是指1887年威尔逊发表《行政学研究》 一文到科学管理理论兴起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

 在这一时期里,行政管理学建立了基本的理论基础, 形成了初步的学科体系, 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因而受到了各方面的注意。

  行政学的产生是在四种理论的基础上或直接促进下发展起来的。

 这四种理论是:

  第一, 西方近代政治学说,

  第二, 君主制时代德、 奥两国的官房学。

  第三, 普鲁士的任官制度和英国的文官制度。

  第四, 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兴起的行政法学。

  这一时期以美国人泰罗1911年的《科学管理原理》 一文为标志, 到30年代行为科学兴起之前。

 这一时期提出了行政管理学的研究目的、 研究对象、 理论范畴、 管理原则、 研究方法等一系列的规范, 基本形成了行政管理学的学科体系, 使之成为一门领域广泛深入、 内容丰富充实、 作用独特卓然的独立学科。

  科学管理理论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它是对这一时期一大批研究者的各种管理理论的总称或概括, 其中以美国人泰罗、 法国人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 德国人马克思·韦伯(Max Weber)

 最具代表性。

  行政管理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着如下:

  1. 怀特——《行政学导论》 1926  2. 威廉· 魏洛——《行政学原理》 1928  3. 约翰· 费富纳——《行政学》 1946  这一时期以艾顿· 梅奥(Elton Mayo)

 1933年的《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 为标志, 到60年代系统管理学派崛起之前。

 这一时期是行为科学一人际关系管理理论盛行的时期。

  西蒙——决策理论学派  1947年出版了他的成名著作:

 《管理行为——管理组织决策过程的研 究》, 进一步明确提出了他的行为主义的行政观:

  第一, 传统的行政研究所提出的一些行政原则只不过...

篇四:制度分析方法: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利器”

行政学研究是我们与这个时代肝胆相照的方式何艳玲( 中山大学,广东 广州 510200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 摘要] 公共行政学研究是指向真实实践的研究,其核心在于强调如何运用符合学术规范的、恰当的研究方法去发现政府实践中的真问题和新问题,去验证和求解对当前中国发展有重大意义的公共行政学通则 。“为天地立心 ” 、“为生民立命 ” 、“为往圣继绝学 ” 、“为万世开太平”分别体现了公共行政学的学术视野、问题意识、理论共鸣和价值关怀。[ 关键词] 公共行政学; 学术视野; 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 D93. 05DOI:10.14063/j.cnki.1008-9314.2014.05.0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9314 ( 2014)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櫹05 -0039 -05[收稿日期] 2014 -07 -24[作者简介] 何艳玲 ( 1975 一) ,女,汉族,湖南人,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博导,社会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地方与城市政府管理、政府改革、行政学理论与方法等 .关于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已经有很多反思,虽然这些反思仍然存在很多争论,但并不能减弱这种持续不断的反思对学科发展的意义,当然也不能弱化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在这些年来取得的诸多成就。事实上,许多成熟的学科都经历过一个自我否定过程,这一过程并不伴随着学科发展而消失,即便美国政治学会也在 2000 年年会中喊出了 “改造运动”这一口号,并希望以此来重建美国政治学。鉴于这些反思的热烈,此文将不再针对中国行政学研究的具体问题,例如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我要谈论的问题源于我在反思之后的一个疑惑: 对于公共行政学人来说,当下中国政府治理实践正在发生的一切都是丰富多彩、独一无二且引人入胜的; 那么面对这样的当下,公共行政学研究究竟应该产生和提供怎样的产品?关于这一设问,我的基本看法是: 优秀的公共行政学作品只能来自 “真实实践” 。我在早前的一篇文章中专门讨论过中国公共行政学必须面向真实实践的问题北宋理学家张载为后世留下四句名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想用这几句话来概括我对这一设问的进一步回答。[ 1],接下来的讨论是我这几年的一些延伸想法。一、为天地立心: 我们的学术视野之所在“为天地立心”是指为社会建立一套精神价值系统,即“立天理” 。为天地立心,是公共行政学人的学术视野所在。这一学术视野意味着,我们不仅要研究 “在中国的问题” ,也要研究 “属于中国的问题” ,还要研究 “中国在世界的问题” 。“在中国的问题”是发生在中国,但可能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属于中国的问题”是指具有中国性的问题,中国特定的问题。而 “中国在世界的问题”·93·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公共管理与行政改革2014. 5

 则是将中国问题放入全球视野中; 或者研究全球问题,同时将中国视野放进去。全球各国已经形成了一张越来越厚的网,它由各种多边协议、跨政府政策网络和峰会所构成,并调节着全球事务诸多方面。在如此扁平化的世界面前,公共行政学人的学术视野可以拓展到无限开阔。事实上,在进入 21 世纪以来,尤其是最近这 10年来,全球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大变局时代,许多新的公共行政问题不断涌现,传统公共行政问题也陆续以新的形式出现。在此时代,各国政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也促使公共行政学的聚焦点发生了相应变化,新的聚焦问题包括: 金融危机与政府治理、生态保护与环境政策、粮食与能源政策、伦理、文化与公共行政、社会抗争与公共治理、社会公平问题以及新媒体时代的公共行政,等等。全球化时代的政府面临多重任务和多种价值冲突,例如其不仅需要了解全球价值链的重要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贸易便利化、物流投资,还需要应对全球化中民族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紧张关系。而这些变化无不要求公共行政研究给出实质性启示。美国政治科学学会唐·K·普赖斯奖 ( Don K. Price A-ward) 每年评选一本在过去三年出版的科学技术政治学研究优秀著作,最近十年的获奖作品包括 :核野心: 科学家、政治家和核扩散》 ( Achieving Nu-clear Ambitions: Scientists,Politicians and Proliferation)( 2013 ) ; 《删除: 遗忘数字时代的价值》( Delete: The《实现Virtue of Forgetting in the Digital Age)( 2010) ;《包容: 医药研究分歧的政治学》 ( Inclusion: The Politicsof Difference in Medical Research) ( 2009 ) ; 《因科学而挨饿: 生物技术如何被排斥在非洲之外》( Starved forScience: How Biotechnoloy is Being Kept Out of Africa)( 2009 ) ; 《革新与政府: 以色列、台湾和爱尔兰增长的政治选择与战略》( Innovation and the State: PoliticalChoice and Strategies for Growth in Israel,Taiwan,andIreland ) ( 2008 ) ; 《网络的财富: 社会生产如何改变市场与自由》 ( The Wealth of Networks: How SocialProduction Transforms Markets and Freedom) ( 2007) ;《数字政府: 技术与公共领域绩效》 ( Digital Govern-ment:( 2006 ) ; 《基因、贸易和管制: 食品生物技术冲突的Technology and Public Sector Performance )根源》 ( Genes,Trade,and Regulation: The Seeds ofConflict in Food Biotechnology ) ( 2005 ) ; 《信息与美国民主: 技术在政治权力演化中的作用》 ( Informationand American Democracy: Technology in the Evolution ofPolitical Power )( 2004) 。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生动地看到这些研究视野的想象力和广阔性。显然,当代真实实践中的公共行政问题已经超越传统公共行政学,并呈现出更广阔的背景。对于这样的一个时代,每一个公共行政学人都可能需要保有一种特别的激情。马克斯·韦伯曾经花了很多笔墨来论述激情在研究中的作用。在其 《社会科学方法论》一书中他写道 : “最好的观念实际地出现在人的头脑中的方式,正如艾瑞所描述的那样: 它出于坐在沙发上抽烟时; 或如赫尔姆霍茨以科学的精确性谈到他自己时所说的那样: 它产生于在缓慢下坡的街道上散步之时; 或者它是以其它同类方式产生的。……然而,倘若我们不在书桌旁苦思冥想,并以极大的热情致力于寻求答案,我们头脑中也确实不会产生这些观念。……倘若没有这种奇怪的陶醉 ( 它常常受到局外人的嘲笑) ,倘若没有这种激情,没有这种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激情,而只是根据你是否成功地做出了这种猜测,那么,你就失去了对科学的任何需求,因而你应该改行去做一些其他事情。因为除了以富有激情的献身精神去追求以外,没有其他任何事情能使人真正成其为专家。

 ”也进入了新的甚至是更剧烈的大变局时代,因此这种激情对我们而言尤为重要。我仍然很清晰地记得几年前在撰写 《回归社会: 中国社会建设与国家治理结构调适》些年来一些不稳定事件经常性发生,我试图为之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并且提出思路。在此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在中国实现市场转轨以后所带来的一些社会不公平,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不信任以及其与社会不稳定之间的关系。于是我翻阅了很多有关中国社会主义传统的文章,发现其中一个关键在于: 在市场转轨之后,中国的国家治理结构并没有发生相应的、可以匹配市场转轨的转型。于是,我斟酌再三提出了国家治理结构调适这一概念。而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国家治理等相关词语突然成为了热词,这意味着我们,研究者和实践者,都意识到了同样的问题所在。这种[ 2]与其他各国一样,中国[ 3]这篇文章时的激动。其写作背景是,中国这·04·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公共管理与行政改革2014. 5

 共鸣对研究者而言,无疑是让人幸福的。二、为生民立命: 我们的问题意识之所在“为生民立命”是指为人们选择正确方向,确立生命意义,这句话可以启示我们研究的问题来源。在经历 30 多年改革以后,中国已经进入了新的第二次转型。第一次转型解决了生产力发展水平问题,而第二次转型除了继续维持生产力发展水平之外,还需要解决生产力发展标准问题,即如何在效率之外保障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这里面涉及到一系列重大民生事务。公共行政学,原本就是关于公民福祉如何实现的科学。公共行政学要深思如何促进与实现公共需求的满足,借以提升公共福祉。就此而言,中国公共行政学人无疑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当下的中国在如何实现这一福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足够丰富而细腻的问题。但是,目前中国公共行政学的现状是,关于中国这一大国转型及其福祉的达成,我们奉献的知识还远远不够。比如,什么是转型? 是什么在转型? 这些转型具体是怎样发生的,将可能转到何处? 什么时候不再转型?转型将对公民福祉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如何让这种影响往更好的方向推进? 诸如此类问题,我们还没有做出充分回答; 甚至,我们还没有精确地提炼出足以匹配真实实践的问题。1984 年,两位著名的反思学者对公共行政学研究提出的疑问就是“我们为何不能解决公共行政的研究议题”一个存在的疑惑或者说研究者的集体焦虑。按照社会学家迪尔凯姆的看法,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事实,它应当满足三个要求会事实外在于个人; 其二,社会事实具有迫使个人服从的强制作用; 其三,社会事实普遍地贯穿于一个社会之中。那么满足这些要求的社会事实是什么呢? 有以下三类: 一类是法典性准则,例如法律、政治、教义、金融制度等制度性规范,这些东西是社会规范的官方明示的表述,涉及整个社会的基本价值。第二类是 “集体表象” ,即我们也许更愿意称之为 “文化”的大量不属于第一类法典性准则范畴的习俗、道德、情感、舆论、思维、规范等等的模式与现象。第三类是由个别事实所构成的、而以统计比率表现出来的、描述社会或社会群体特征的综合性事实,例如自杀[ 4 ]。而对中国公共行政学来说,这仍然是[5]: 其一,社率、结婚率、流动率等等。撇开迪尔凯姆对统计率的过渡偏好,我所说的 “真实实践”即类似于这样的社会事实,它同样包括法典性准则、行政文化以及综合性事实。实践是一种真实存在,而不是逻辑推演;实践是动态的、流动的、活灵活现的,而不是固态的、静止的、毫无生气的。发现和解释真实实践,如同布迪厄所说的找到 “实践的逻辑” ,就是我们的学科任务。我们需要 “从实践中拧出它的 ( 常常是未经明确表达的) 逻辑,由此提炼出抽象的理论概念,而绝对不是纯粹经验研究的累积” 。总之,我们需要对这个时代的各种事实保持深刻的洞识,而研究的想象力只能在这种客观性中得以实现。研究的文字呈现,即我们发表的著作或论文,其写作也应该立足于这样一种现实感。当我的学生在为博士论文选题而感到苦闷的是,我经常会告诉他们:亲身感受这个时代,找到一个你百思不得其解但却有了解冲动的问题; 当你感觉到这种问题冒出来的时候,立刻记下来,不让它溜走。当下中国实践中的大国转型足以为我们提供许多精彩而细微的 “社会事实” ,我们何以发现并且将其积淀内化成为学科知识,取决于我们是否有 “为生民立命”的问题意识。[ 6]三、为往圣继绝学: 我们的理论共鸣之所在“为往圣继绝学”是指继承和创新 “圣人”学术传统,这与我们所说的理论对话或者理论共鸣大致是一个意思。中国社会科学学者遇到的一个普遍难题是: 除非将你所研究的中国问题与西方主流理论联接起来,否则无论你的问题多么好,西方学者都很难对你的工作感兴趣。关于这一点,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反思中其实已有很多讨论。有的主张必须和西方理论对话,有的主张完全不必唯西方理论是从。如何看待这一争论呢?我的看法是,问题是中国的,理论是学科的,方法是世界的。也即,我们提出的问题越是具有中国特殊性越可能彰显意义; 而理论,则是属于学科的。从学科发展的角度,不存在中国公共行政学的理论或者美国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只有属于公共行政学这个学科的理论,我们要对话的,则是这个学科最前沿的那部分; 至于方法,则是世界的、是共享的。我们可以且·14·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公共管理与行政改革2014. 5

 应当为 “问题”做出“中国特殊性”的辩护,但却不能用同样的逻辑对 “理论”或者 “方法”做出理直气壮的辩护。我们提出的问题如果要在理论上取得贡献,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有时是决定性的。在社会科学学群中,同样的故事可以用多种不同叙事方法来表达。社会学经常采用结构叙,历史学常用时间序列叙事,而人类学则注重解读叙事。是否可以用一个标准来评价这些叙事风格优劣呢? 这显然是不合适的。然而,一个好的理论一定比一个差的理论更能解释一个复杂的现象。因此,不同学科对方法运用的恰当性以及其影响到的研究品质,这些是可以比较的。而研究方法变革,往往可以推动学科飞速发展。比如,社会学家经常提到,关于社会分层研究的几次历史大进展,主要都是因为方法上的突破: 20 世纪60 年代布劳和邓肯提出的 “地位获得的模式”是对过去描述性研究的一个突破,此模式之所以盛行,是因为他们利用了回归分析方法对代际流动进行途径分析,以此用来解释直接的代际流动和间接的代际流动之间的关系。方法的突破使得理论模式建立在了一个可分析的基础上。到了 70 年代,社会流动表 ( mobil-ity table) 的出现又引来了新突破。以往将父亲和儿子之间的代际流动的关联通过教育和职业来描述,但社会流动表的分析...

篇五:制度分析方法: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利器”

行政学研究的读书报告

  威尔逊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学家、行政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家、改革家和政治家。他于 1856 年 12 月 28 日出生在美国佛吉尼亚洲主要研究政治学、政府和法律。他是现代政治学的鼻祖。威尔逊的行政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那篇被誉为 行政学开山之作的<<行政学研究>>一书中。

 在行政学研究这篇文章中威尔逊明确提出了它的研究目标主要体现为首先在于发现政府能够适当地作什么 其次是政府怎样才能以尽可能高的效率和尽可能少的财力和物力来完成这些适当的工作。围绕这一研究目标 威尔逊首先对行政学研究姗姗来迟的原因加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早期国家人们生活本身简单 政府职能就简单 不需要行政管理 然后 他从自己所处的时代现实出发说明现在的政府与以往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前都是人们听从政府现在却是人们指导政府政府必须遵从全民的意见。这使政府的职能变得日益复杂和困难。得出的结论是在当时开展行政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接着 威尔逊分析了在美国创立行政科学的途径——将欧洲已有的行政科学成果加以美国化 不只是在形式上或语言上美国化还必须在思想、原则、和目标上基本美国化。并指出了其中所存在的阻碍因素主要的是人民主权。然而仅仅靠学习和借鉴欧洲的行政科学成果还不够倘若要真正在美国创立一门行政科学还必须明确其研究的主题和目的 还有行政科学的研究方法即历史法和比较研究法。

 并要结合美国的政策。

 威尔逊在本书中提到要进行对行政学目标的研究首先要考虑这一研究的历史确定研究的主题还有研究的最佳方法还有对一些政治概念要了解清楚。他把这些比喻成远航中必须的航海图和指南针。我非常赞成威尔逊这一观点。他提到首先要考虑这一研究的历史即前人对它的研究。其实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能从前人的研究资料中整体把握的 那么我们在自己以后的研究中就可以减少了处处碰壁不像盲头苍蝇一样毫无方向。其次要确定研究的主题主题对一次研究是否能取得成功是至关重要的。著名科学家爱恩斯坦曾经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术而已。而提出心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的看法虽然主要是针对自然科学研究而言的但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同样是适用的。它说明确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对于整个研究工作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我认为要确定好主题 选准主题必须明确选题时应该依据的标准。这几条标准是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适合性。

 其中全文中有一处是另我印象最深刻的。那就是威尔逊在文中说到在美国创立行政科学的途径是将欧洲已有的行政科学成果加以美国化。

 威尔逊这一观点就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样。

 虽然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然而找到了这个崭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解决中国革命面临的问题。

 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 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 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威尔逊提出的在美国创立行政科学的途径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方法也是常见的。例如当我们看到某人做一件事是很有技巧的但他的目的是邪恶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学习他的做

 事方法掌握做事的技巧而不要学习它的思想、念头。这样一说正和威尔逊提出的“政治——行政二分法”又有雷同他认为行政应从政治中剥离出来政治是一种思想而行政则是一种技术。我认为这一观点既有它的有点也有缺点。优点是将政治与行政两分开来除了在学理上具有重大意义外在文章中我们还能看到这样一种好处使得我们学习、引进不同政治制度国家的行政管理理论及方法的过程变得非常的安全。因为我们保有政治与行政的界限的观念能够取己所欲而不犯错误。另外撇开“政治”我们能够找到对于一切政府来说是一种进行优质行政管理的规律因为一切政府都具有很强的结构方面的相似性。这样就可以将私营企业的优越方法运用到政府管理中去 提高政府的管理绩效。

 然而在现实中实行“政治——行政二分法”是不可能实现到的因为政府在执行国家的意志时 经常地 事实上是通常地 又被赋予表打国家意志的具体细节的职责。威尔逊在文中也说到将行政职能和非行政职能区分开时 划分二者的界限„„翻山越岭跨过使人昏眩的分界高度穿过法律规章的稠密丛林到处是‘如果’、‘但是’、‘何时’、‘无论如何’的用语直到在普通人的眼中变得模糊不清时为止。

 ” 连威尔逊自己最后也认识到要在行政和政治中画一条界线是不可能的。

 总的来说威尔逊的《行政学研究》读起来比较通俗易懂书中很多观点值得我们去探讨和深思。

 让我们怀着对书中的一些观点的疑问和兴趣来继续学习我们的《行政管理学》吧在其中我们一定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篇六:制度分析方法: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利器”

管理制度的功能分析内容摘要p~5715247制度是社会发展秘一种稀缺资源,它在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中是不可缺少的;同时制度又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亟需建立各种制度。因此,借鉴新制度主义的理论,运用制度分析方法,矛磅对公共管理裁度功能棼理论研究,稳建完善的公共管理裁度理论体乳对我国的公共管理改革具有现实的理论指导意义。只有从理论上明晰了公共管理制度的功能,关于制度的_蘩要性才有了具体酶表述;否则,我们对公共管理铡度赡研究慈会是不完整戆,缺乏说服力的。本文从规范和理想的角度出发,结合中国公共管理的发展,综合运用制度分析方法和系统一功能分析方法,对公共管理制度的功能速行了系统分析。文章首先分析了公共管理制度功能研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文章将公共管理翻度的主要功能分为:麓标箍向功能、实现公共利益的功能、建立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功能、利益分配功能和约束与激励功能,并时它们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与阐述,探访了公共管理镧瘦畿诸壤功能。弱野文章又结合系统论砖筑点,享天为公共管理制度是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在制度建设与制度创新过程中,要注意公共管理制度各项功能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关键词:公共管理制度功能利蘸

 坌茎筻型鱼!壁堕塾!堕竖一——AbstractInsti tuti ons are the scarce resourcesduri ngthedevel opm entof asoci ety,and thepubl i c m anagem enti nsti tuti onspl ayani m portantrol e i n thedevel opm entof asoci etyand i ts econom i c constructi ons.Because ourcountryi s i n theperi odof soci al transi ti on,i t i surgentto bui l d ki nds ofpubl i c m anagem enti nsti tuti ons.Sousi ngthe newi nsti tuti onstheoryandadopti ngthe newi nsti tuti onalanal yzi ngapproaches,w em ake the newstudyfi el d of thepubl i c m anagem enti nsti tuti ons’functi ons,and tryto bui l d thepubl i c m anagem enti nsti tuti onstheory system .Therefore al l w e do i stryto di rect ourpracti cal publ i c m anagem entreform .Com bi ned w i th thepubl i c m anagem ent practi ce,usi ngthe i nsti tuti onalanal yzi ngtheory, thi sarti cl eanal ysesthepubl i cm anagem enti nsti tuti onsfuncti ons.Fi rstl ythepaper anal ysesthenecessi tyand thefeasi bi l i tyof thepubl i cm anagem enti nsti tuti ons’ functi ons.Then on the vi ew ofsystem s anal ysi s,thepapercl assi fythepubl i c m anagem enti nsti tuti onsfuncti onsm ai nl yas:thefuncti on ofai m -di recti ng、thefuncti on ofenri chi ngthepubl i ci nterests、thefuncti on ofkeepi ngthesoci ety stabi l i ty、thefuncti on ofdi stri buti ngthe soci ali nterests and the functi on ofrestri cti ng—encouragi ngthe hum an behavi ors etc.Throughtheanal ysesof thefuncti ons,thearti cl e m akes apoi ntthat the functi onsare an i ntactsystem .Sow e can draw a concl usi on that W hen w e w ant to m akei nsti tuti ons i nnovati ons,w e m uStpaym ore attenti ons to thepubl i c m anagem enti nsti tuti onsfuncti ons’ com pl em entati onand thei rcooperati on.Keyw ords:publ i c m anagem ent;i nsti tuti ons;functi on;i nterests

 公菸管理毒雌夔的功8e分析孳l言制艨码人、财、物、技术簿生产力的基本要紧栩比,是个更带有椴本性、全局姓、稳定’ 隧骘长期性魏毽暴。当代辫甄阕的竞争鞠趋激烈,攫大躲度』二魁各雹裁鹱问的竞争。制度经济学开创了制度研究的先河,说踞了制壤在社会发展中的不可域缺,凸鬟了髓囊在享± 会蓉鼹与经漭建设孛拣羹要投,它为公共管骥学豁案l 凄矮究挺供了~个全新桶视角帮思潞。大量的事实澎踊,镌《陵与公共管理抟联系远比麓度与经漭学豹鹱蓉鬻切簿多。褥裂囊璎论与公共謦璎纛涤缝合怒来是公共戆理学雾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同时也是公共箭理理论研究的俐新。公共餐遴零l 度程公共篱疆涎动中发挥赘重要乎挈惩,公共管理裁度辩功麓是公共管建裁度搿究中躲蕊要痰绺。对公共管理黎l 瘦弱嵇究获鸯不好对獒功筏熬疆究。铡凄游珐蘸惫游采滋浚是约袭人藏魏行为,璃绦台瑷游行为颓襄。趣其体露《凄静功熊又备有所异。比如经济制膦的功能与公共管理制度的功能就存在辫很大区别。只有对熬体系《壤黟功穗骞了清强翡壤群,才能说嚼不阏锖l 凄的送鬟。像只有对公共管琏制度的功能宥了比较渣蹴的理解,我们才熊更好越避行公共管理爨《袋截勰与建设,逞只霄理解了公菸瞽瑾剿黢憨功麓,我船对公共鬻灌蠢l 度的重要褴才’ 有了蓬魏酾确柏认识,典篷要性才有了具体的表述。因此笔者认为,对公共管理测寝功§ £进行分桥,是公莛管理制度研究中一个篡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理论闯题。

 公共管理制度的功能分析一、公共管理制度及其功能概述在当今世界,公共管理改革运动席卷全球,公共管理体系与市场经济体系成为控制社会、影响发展的最大的两股力量。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公共管理体系在刨造和提升国家竞争力和保持竞争优势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民主、高效、透明的公共管理体系,无论对经济的发展还是对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就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而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通过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纲领的历史性转变,以及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而成为一场现实的改革运动,并不断地提出公共管理改革的要求,特别是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构成了公共管理改革的历史动因和现实基础。我国的公共管理改革是一项具有客观必然性的变革,没有深入的公共管理制度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项社会变革的成果都无法得以巩固,社会主义帝场经济就有可能建立不起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公共管理改革是人们最为关注的改革运动,也成了中国公共管理学界的焦点术语。以公共管理问题为论题的著述大量涌现,他们共同把公共管理的研究推到了社会科学研究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中国的公共管理研究热潮。1.1公共管理理论综述公共管理有两种含义。作为一种社会历史活动的公共管理,它是人类社会的~种社会治理模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社会的集体活动,有了公共事务,出现了需要解决的公共问题,就有了公共管理活动。作为一种理论研究的公共管理,是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为适应社会工业化大生产,在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种社会科学理论,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市场经济与传统的公共管理模式之M ,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在解决这些矛盾的努力都宣告失败的时候,人类探索出了一条公共管理的新途径,逐步形成了新的公共管理理论。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形成于二十世纪20、30年代,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斯.韦伯的官僚体制理论和威尔逊、古德诺等人的政治一行政二分法理论。新公共行政学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兴起,它以公平为核心,拒绝传统公共行政学的~系列基本观点,尤其是政治一行政二分法和官僚体制理论;强调政治与行政的连续性以及行政管理与价值的关联,并寻求具有灵活性的行政组织结构。但是其没有最终取代传统的公共行政学而成为公共管理研究的主导范式。到了80年代中后期,在当代社会科学

 公共管理制度的功能分析和管理科学的整体化趋势以及公共部门管理实践特别是政府改革实践的推动下,在两方国家出现了一种“ 公共管理” 运动( 也叫“ 新公共管理” 运动) ,其目标是以公共部门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核心,融合多学科知识和方法,创立新理论,以适应当代公共管理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此外公共管理理论还受到新古典经济理论、博弈论等各种学说的影响。也『F是由于当代西方国家适应于社会发展的要求,广泛地接受各种思想和理论观点,才使得他们的公共管理改革具有高度的创新性和科学性,才得以名副其实的被冠上新公共管理之称谓。公共管理学作为当代公其部门管理研究的新潮流,它反映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在这一领域的新成就、新趋势,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公共管理的基本精神。然而毋庸讳言,我国公共管理理论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制约和限制着我国公共管理理论的研究向更深和更广阔的领域发展。主要是:( 1) 现有的公共管理理论还不能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与中国的公共管理实践反差很大,缺乏应有的深度与高度,难以形成有价值的思想和提炼出规律性的理论研究成果。( 2) 公共管理理论不能有效地指导当前我国的公共管理实践,尤其是缺少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管理重大的基本的问题作全面深入和系统的研究。梳理清楚公共管理研究的发展脉络,对于在中国发展公共管理研究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我们理应由此而深入思考,如何既与国际学术规范接轨,又植根于本国实际,建设我们自己的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理论突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把当代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融合到公共管理之中;在研究领域及主题上有重大的突破与创新,涉及诸如公共物品、外部性、公共服务供给、理性人、交换范式、制度选择、公共选择、政府失灵、多元组织等大量新主题。事实上,它更多地以经济学的途径来研究公共管理问题,被称为以经济学为基础的新公共管理学或市场导向的公共行政学;它提供了一种当代公共管理的新模式,在处理公共管理实践时提供了一整套不同于传统的新思路。1.2制度理论与公共管理理论的融合我们认为,在中国发展公共管理,要从中国的实际和中国的制度环境出发,这就引出了公共管理制度的研究的必要性。同时在研究方法及理论假定上,公共管理理论研究与制度主义理论都以理性选择方法为主,都注重结果和绩效的研究,这也为两者的理论融合提供了基础。目前,新制度主义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等各界学者的注意。他们由对行为主义、新占典

 公共管理制度的功能分析经济学的批判起家,克服了旧制度学派缺乏一个理论将所收集的事实进行整合的弊端。在公共管理学界,他们反对行为主义只注重过程,不注重制度的研究,努力把制度同公共管理行为和政治行为互动整合起来,使作为公共管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的制度问题重新回到了主流公共管理学家的视野,推动了行为主义向制度主义的转变;在经济学界,新制度主义的兴起,使得一批较著名的主流经济学家开始了对制度的研究,使分离了大半个世纪的政治学与经济学又重新结合起来,推动了新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并为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路。在公共管理学和其它学科,制度主义者对制度概念的扩展,突破了经济学关于制度研究的壁垒,成功地实现了制度概念的一般化,既为公共管理学和其它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分析研究方法,也使自己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得到了加强,这些都是新制度主义兴起的价值所在。社会中的人们,在其相互交往中势必发生冲突,为了解决冲突,把冲突限制在一定秩序的范围内,就需要有规则,制度就是规则。如果说冲突产生制度的必要性,合作则产生制度的可能性。合作也是历史的普遍现象,其产生的原因众所周知,无需赘占。合作具有反复多次的特征。同样的行为反复多次,交往双方均会认识到合作的必要,从而进行合作,并选择对大家均有好处的做法。反复多次的行为使规则成为可能,并且只有在反复多次的行为中规则才有可能。这就是将那些对大家都有好处的做法规定下来,要求合作者或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遵循。有合作的愿望,有达成一。致认识、形成共同观念、接受并履行共同规则的可能,制度才能够得以产生。1,2.1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的涵义的表述比较凡勃伦的“ 生活方式” ,康芒斯的“ 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 ,施密德的“ 人们之间有秩序的关系集” ,迪韦尔热的“ 模式” 和伯尔曼的“ 结构化的安排” 等定义,舒尔茨把制度的定义从政治扩大到了经济和社会。在制度的定义上,较有影响的是诺斯的解释。诺斯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或者更规范地说,制度是为了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设定的一些制约。。诺思关于制度是一种“ 游戏规则” 的说法更准确合理。他从多个角度指出制度一词的含义:( 1) 制度是调整人类行为的规则。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行为。( 2) 制度是一种收入的过滤器、调节器。制度作为一种过滤器不仅存在个人与资本存量之间而且存在与资本存量与。转。;I白鲁鹏制度与发展关系论缃中囤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P17

 公共管理制度的功能分析经济实绩之问。它决定了体制的产出及收入分配。( 3) 制度是一种激励与约束机制。综上所述,制度是走见范人的行为的,它通过规范人的行为来凋节交往主体问的相互关系,承担起限制冲突、增强合作的职责。当制度这样做时,它就成为一种规范人的行为、调节人的关系的工具或手段。凭依这一工具或手段,历史主体得以保持他们自身在互动过程中的稳定和秩序,确立起对发展有极大影响的特定社会关系。1.2.2公共管理制度研究的重要’ |生制度是社会发展的传动带。经济史学家穿越历史时空,在考察历史上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后,揭示了制度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可或缺,以及制度在...

篇七:制度分析方法: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利器”

庆《公共行政学》笔记

  第一节 公共行政学概讲

  一、公共行政学涵义

  公共行政学:又称行政学、行政治理学,是指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进展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方法的体系。

 二、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目的

  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功效、学科目的?

  ⒈研究关于建立和完善国家行政制度的理念、理论和方法;⒉研究关于提升政府公共行政治理的水准和行政效率的思想、途径和方式⒊为政府公共行政治理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论证方法、实证技术,为国家行政进展和进展行政提供专业性意见;⒋全面培养政府公务员,专门是行政通才。

 三、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与研究方

  公共行政学的差不多研究范畴?

  ⒈怀特将行政治理学的范畴归纳为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⒉古立克“七环节”理论,即打算、组织、人事、指挥、和谐、报告、预算。⒊张金鉴“15M“理论,即目标、打算、人员、经费、物材、组织、方法、领导、鼓舞、沟通、士气、和谐、及时、空间、改进。⒋一样来讲,行政治理学的差不多研究范畴要紧有:行政原理、行政职能、行政权力、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打算、行政程序、行政执行、行政技术、行政行为、行政效率、机关治理、公共财政、物材行政、行政责任、行政监督、行政道德、法制行政、行政改革、行政能力、行政进展。

 公共行政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⒈逻辑分析方法;⒉法规分析方法;⒊历史分析方法;⒋实证分析方法;⒌规范分析方法;⒍比较分析方法;⒎系统分析方法;⒏生理分析方法;⒐心理分析方法;⒑资料分析方法;⒒案例分析方法;⒓量化分析方法;⒔模拟分析方法;⒕利益分析方法。

 四、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及与其关学科的关系

 简述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

  ⒈综合性;⒉实践性;⒊系统性;⒋技术性;⒌进展性。

 公共行政学与政治学、行政法学、企业治理学、社会学的相互关系?

  ⒈公共行政学与政治学:公共行政学是藉政治学指引其努力的方向,政治学则赖于行政治理学充实其内涵。

 ⒉公共行政学与行政法学:公共行政学与行政法学在现代社会中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⒊公共行政学与企业治理学:公共行政学与企业治理学是内容上交叉、理论和研究方法上互鉴、学科进展上相互阻碍和渗透、研究领域各异。

 ⒋公共行政学与社会学:公共行政学与社会学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

 五、现代行政现象与现代行政精神

  现代行政现象: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专门是 60 年代以来,国际上,要紧是发达国家所显现的某些公共行政现象。

 现代行政现象表现在三个方面:⒈行政职能扩展⒉不良行政现象增加;⒊行政治理和行政治理理论现代化。

 现代行政精神:是指与现代行政现象相一致的,政府在实施公共行政治理过程中比较重视和强调的某些行政精神。

 现代行政精神表现在三个方面:⒈主动进取;⒉追求杰出;⒊创新进展。

 追求杰出:是指现代政府在主观意愿与客观成效相统一的意义上追求杰出的政府公共行政治理,在比较的意义上追求持续提升并在实践中表现出具有杰出品质的公共政策能力、综合实施社会公共行政治理的能力、有效地向公众全面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自律和自我更新能力。

 帕金森定律:英国闻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 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写出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缘故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已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已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力;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已的对手;

 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因此两个无能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可不能对自己的权力构成威逼。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彼德原理:是彼德按照千百个有关组织中不能胜任的失败实例的分析而归纳出来的。其具体内容是: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彼德指出,每一个职工由于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连续胜任则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职员完成的。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达到彼德高地,在该处他的提升商数为零。至于如何加速提升到那个高地,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上面的拉动,即依靠裙带关系和熟人等从上面拉;其二是自我的推动,即自我训练和进步等,而前者是被普遍采纳的。

 第二节 公共行政学的演进

  简述公共行政学演进的几个历史时期?

  ⒈早期公共行政研究时期;⒉传统公共行政研究时期;⒊修正公共行政研究时期;⒋整合公共行政研究时期。

 一、早期公共行政研究时期

  公共行政学的理论渊源?

  ⒈西方近代政治学讲专门是国家学讲;⒉君主时代德、奥两国的官房学;

 ⒊普鲁士的任官制度和英国的文官制度;⒋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兴起的行政法学。

 威尔逊的行政思想?

  威尔逊,曾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和校长,后任美国新泽西州州长和美国第二十任总统,曾发表《行政学之研究》,该文是行政学发端的标志,威尔威也被认为是行政学的创始人。

 ⒈传统的论证集中在政治过程方面,对如何实施法律注意不够,应当把研究重点放到政府行政治理方面;

 ⒉要发挥和实现政治的功能,要纯洁政府的组织机构,加大执行,提升行政效率;

 ⒊国家的权力是把握在议会和行政部门手中,因此三权分立学讲是不符合实际的,政治和行政的两分法是正确的;

 ⒋一个良好的政府应有两大支柱,即坚强有力的政务官和效能精干的文官。

 古德诺的行政思想?

  古德诺,曾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霍普金斯大学校长、美国政治学会的第一任主席、塔夫托总统的经济与效率委员会顾咨询,代表作是《政治与行政:对政府的研究》。

 ⒈三权分立学讲是不符合民主国家的实际,主张否定三分法,用政治与行政两分法取代;

 ⒉行政学不研究政治咨询题,不使用民主或程序的标准,而是研究政府的行政效率、使用方法、技术的标准;

 ⒊为提升行政效率,应将政治排斥在行政之外,将政府文职官员分为政务官和常务官,并规定常务官在政治上中立。

 “两分法”之于公共行政学的意义?

  ⒈政府由“政治”与“行政”两种过程构成,“行政”是其中一种单独的过程;

 ⒉行政研究应建立在治理的基础上而不是法律的基础上;

 ⒊关于“行政”的科学研究能够寻得类似于物理学的普遍原则,行政研究能够由艺术变成科学;

 ⒋行政将成为现代政府的中心咨询题,运用行政科学能够增进政府治理的效率。

 二、传统公共行政研究时期

  泰罗的科学治理理论及其意义?

  ⒈工作定额;⒉标准化;⒊能力与工作相适应;⒋差不计件工资制;5打算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意义:⒈冲破了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落后的体会治理方法,将科学引进治理领域,是治理理论上的创新。

 ⒉由于采纳了科学的治理方法和科学的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升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的进展。

 ⒊使治理理论的创立和进展有了实践基础。⒋把工人视为会讲话的机器,是资本家最大限度压榨工人血汗的手段,也是对人的片面的认识。

 简述法约尔的行政治理理论?

  ⒈治理的十四条原则

 ⑪分工;⑫权力;⑬纪律;⑭统一指挥;⑮统一指导;⑯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⑰酬劳;⑱集权;⑲等级链(权力线);⑳秩序;⑴平等;⑵人员保持稳固;⑶主动性;⑷团结精神。

 ⒉企业的差不多活动和行政治理的五种职能

 企业的差不多活动:⑪技术活动;⑫商业活动;⑬财政活动;⑭安全活动;⑮会计活动;⑯行政治理活动。

 行政治理的职能:⑪打算;⑫组织;⑬指挥;⑭和谐;⑮操纵。

 等级链:是指从最高的权威者到最低层治理人员的等级系列。

 简述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

  ⒈明确的分工;⒉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⒊人员的考评和教育;⒋职业治理人员;⒌遵守规则和纪律;⒍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

 传统公共行政研究时期的代表人物及论著?

 ⒈美国人怀特:

 《行政学导论》、 《近世公共行政的趋势》、 《联邦主义者》、《外国的文官制度》

 ⒉美国人魏洛比:《行政学原理》、《现代国家的政府》

 ⒊美国人费富纳:《行政学》、《行政组织论》、《行政学研究方法》⒋美国人古立克:《行政治理科学论文集》

 ⒌英国人厄威克:《作为一个技术咨询题的组织》、《治理的职能》、《科学的组织原则》、《行政治理科学论文集》

 三、修正公共行政研究时期

 行为科学:此概念最早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些教授于 1949 年提出来的。起因于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该校“个人行为与人群关系”的研究打算,该打算简称行为科学。此后,行为科学就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科学概念而流行于世。

 “霍桑试验”及其在治理学进展过程中的意义?

  霍桑试验是指 1927~1932 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因此在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该试验标志着人际关系学讲的产生。

 霍桑试验的意义:⒈梅奥主持的霍桑实验是治理史上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推翻了自泰罗以来把人看作“经济人”的假设,为治理学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即开始重视人、研究人的行为。⒉霍桑试验使人际关系的研究逐步闻名于世,使其成为行为科学的先驱,使治理学从此进入了行为科学的新时代。

 西蒙的科学决策理论?

  ⒈强调了决策的重要性;⒉提出了决策过程的原则;⒊确定了决策的准则;⒋分析了决策过程中“组织”作用;⒌描画了决策过程。

 四、整合公共行政研究时期

  系统论的要紧观点?

  ⒈系统论是对传统的科学治理和行为科学的各自偏颇的否定;

 ⒉系统论为人们研究世界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也为各个学科的沟通提供了前提;

 ⒊系统论提供了宏观的关于普遍联系和互动作用的治理思想,但还不够,同时应强调组织治理的具体的、特定的特点。

 新公共行政学的要紧理论观点?

  ⒈主张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⒉主张改革的、入世的、与实际过程有关的公共行政学;

 ⒊主张构建新型的政府组织形状;⒋主张突出政府行政治理的“公共”性质;

 ⒌主张“民主行政”,并以此作为新公共行政的“学术识不系统”。

 简述公共政策分析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⒈拉斯维尔和卡普兰:公共政策是一项含有目标、价值、策略的大型打算;

 ⒉伊斯顿: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的分配;

 ⒊戴伊:公共政策是政府选择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

 ⒋安德森:公共政策是政府的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这些活动是由一个或一批行为者为处理某一咨询题或事务采取的。

 五、我国公共行政学的历史与现状

  简述我国公共行政学的历史?

  ⒈我国是世界上为数有限的文明古国之一;⒉现代意义上的行政治理学是从西方国家引进和借鉴的;⒊新中国建立以后行政治理学研究的进展与挫折;

 ⒋从 1978 年开始我国公共行政治理学的研究获得迅速进展。

 我国公共行政研究的现状?(我国公共行政研究的特点和所面临的要紧任务?)

 我国公共行政研究的特点:

 ⒈自 80 年代中期行政学的教学和研究得以复原以来,我国的行政学研究以加速度的节律迅速进展,表现为学科体系、学科分化、应用研究持续扩大和深入,90 年代中期以来,研究领域开始触及世界公共行政研究的某些前沿咨询题。

 ⒉我国公共行政的许多研究尚停留在对西方国家公共行政理论进行介绍的层面,理论研究的广泛性和深度不够,缺乏依靠自身的力量开掘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重要理论研究意义的命题、课题、咨询题的强烈意愿和能力。

 我国公共行政治理研究面临的要紧课题:

 ⒈从宏观上研究与我国社会总体进展水平、所有制状况、经济体制、传统文化、权力关系相一致的政府行政治理的差不多职能,并建立符合国情的、中国式的国家公共行政治理模式;

 ⒉从结构、比例与行为、运作的结合上研究我国国家行政治理的内部机制,关键是理顺关系、分清权责、减少不必要的环节,降低行政成本,提升行政效率,增强行政成效;

 ⒊从宪法原则、国家制度、民族传统、社会规范、经济实力、全民文化素养与世界通则结合上研究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关键是要吸引、考选、任用、擢升优秀人才,通过公平合理的竞争和职业保证制度,调动政府公务员的主动性;

 ⒋从观念、思想、理论与制度、体制、纪律的结合上研究我国行政治理的民主化进程,关键是实现公务员权益与义务的统一、领导人决策与群众参与决策、政府决策与公众决策的统一,决策制定、实施与有效反馈的统一;

 ⒌从历史的体会教训、社会进展的要求与世界有关国家范例的结合上研究我国公共行政治理的法制化进程,关键是要制定能够“依法行政”的制度,并保证这种制度、使之切实有效的监督、操纵制度;

 ⒍从现实与可能、目前与以后、国情与世界潮流的结合上研究我国的公共行政进展战略,并制定相应的规划,使我国的行政研究后继有人、继往开来、持续进展,为促进我国国家行政的现代化、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进程而努力。

 第三节 国家公共行政治理体制

  一、国家公共行政治理的基础

  国家公共行政治理基础:是指作为国家公共权力机构一部分的国家行政机关,以国家名义进行的政府公共行政治理的基础。它是由两大部分组成:⑪经由宪法、法律、政治传统、社会适应合法认...

篇八:制度分析方法: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利器”

录第一部分 行政原理与行政体制[视频讲解]第一章 绪 论[视频讲解]1.1 本章要点1.2 重难点导学1.3 配套考研真题解析第二章 行政职能[视频讲解]2.1 本章要点2.2 重难点导学2.3 配套考研真题解析第三章 行政权力[视频讲解]3.1 本章要点3.2 重难点导学3.3 配套考研真题解析第四章 行政领导[视频讲解]4.1 本章要点4.2 重难点导学4.3 配套考研真题解析第五章 行政组织[视频讲解]5.1 本章要点

 5.2 重难点导学5.3 配套考研真题解析第六章 人事行政[视频讲解]6.1 本章要点6.2 重难点导学6.3 配套考研真题解析第七章 行政决策[视频讲解]7.1 本章要点7.2 重难点导学7.3 配套考研真题解析第二部分 行政程式与行政技术[视频讲解]第八章 行政执行[视频讲解]8.1 本章要点8.2 重难点导学8.3 配套考研真题解析第九章 行政方法[视频讲解]9.1 本章要点9.2 重难点导学9.3 配套考研真题解析第十章 行政效率[视频讲解]10.1 本章要点

 10.2 重难点导学10.3 配套考研真题解析第十一章 机关管理[视频讲解]11.1 本章要点11.2 重难点导学11.3 配套考研真题解析第十二章 公共财政[视频讲解]12.1 本章要点12.2 重难点导学12.3 配套考研真题解析第三部分 行政行为与法制行政[视频讲解]第十三章 依法行政[视频讲解]13.1 本章要点13.2 重难点导学13.3 配套考研真题解析第十四章 行政行为[视频讲解]14.1 本章要点14.2 重难点导学14.3 配套考研真题解析第十五章 法制行政[视频讲解]

 15.1 本章要点15.2 重难点导学15.3 配套考研真题解析第十六章 行政责任[视频讲解]16.1 本章要点16.2 重难点导学16.3 配套考研真题解析第十七章 行政伦理[视频讲解]17.1 本章要点17.2 重难点导学17.3 配套考研真题解析第四部分 行政发展与发展行政[视频讲解]第十八章 现代政府能力[视频讲解]18.1 本章要点18.2 重难点导学18.3 配套考研真题解析第十九章 当代中国行政改革[视频讲解]19.1 本章要点19.2 重难点导学19.3 配套考研真题解析第二十章 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理论背景[视频讲解]

 20.1 本章要点20.2 重难点导学20.3 配套考研真题解析第二十一章 典范革命与官僚制典范批判[视频讲解]21.1 本章要点21.2 重难点导学21.3 配套考研真题解析第二十二章 政府理论创新[视频讲解]22.1 本章要点22.2 重难点导学22.3 配套考研真题解析第二十三章 修正政策与改革政府[视频讲解]23.1 本章要点23.2 重难点导学23.3 配套考研真题解析第二十四章 问题与争论[视频讲解]24.1 本章要点24.2 重难点导学24.3 配套考研真题解析

 第一部分 行政原理与行政体制[视频讲解]第一章 绪 论[视频讲解]1.1 本章要点■公共行政学的含义、研究内容和方法■现代行政现象■现代行政精神■公共行政学的演进■我国公共行政学的历史与现状■国家公共行政管理体制

 1.2 重难点导学一、理解公共行政学00:00 / 00:001.公共行政学的含义[1]学科基础:政治学、管理学[2]公共行政公共行政泛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以公共利益为目的,依据宪法及法律的规定,通过科学、及时地制定和准确、有效地执行公共政策,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保证公共安全、提供公共产品、实施公共服务的活动。即公共行政是依法运用公共权力、承担公共责任、解决公共问题、保障公众利益、满足公众需求的一种最为广泛、最为经常、最为直接的国家行为。[3]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又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是指研究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及自身内部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科学,是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和方法的体系。2.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目的[1]研究关于建立和完善国家行政制度的理念、理论和方法。根本目的在于如何确保政府的行政宗旨,确保政府及其官员依法行政,防止政府及其官员侵权、越权甚至实行行政专

 横,同时确保政府及其官员积极而有效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公共行政职能。[2]研究关于提升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水准和行政效率的思想、途径和方式。其基本任务集中在四个方面,即如何不断地提升政府公共政策的质量,不断地提升政府社会管理的水准,不断地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功能,不断地提升政府的“与时俱进”和自律的能力。[3]在不断提高行政学术水准的同时,为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论证方法和实证技术,为国家行政发展和发展行政提供专业性意见。[4]全面培养政府公务员,尤其是行政通才。公共行政学综合性的学科优势有助于弥补技术专家的不足。其独特的学科体系既可以对现职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也可以对未来人员进行基础教育。3.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与研究方法[1]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古立克和厄威克提出了著名的“七环节”理论,即计划(Planning)、组织(Organizing)、人事(Staffing)、指挥(Directing)、协调(Coordinating)、报告(Reporting)、预算(Budgeting)。一般说来,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研究范畴主要包括:行政原理、行政职能、行政权力[授权]、行政组织、人事行政[公务员制度]、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计划、行政程序、行政执行、行政技术、行政行为、行政效率[绩效]、机关管理、公共财政[财务行政]、物材行政、行政责任、行政监督、行政道德、法制[治]行政、行政改革、行政能力、行政发展等范畴。[2]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逻辑分析方法、法规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规范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生理分析方法、心理分析方法、资料分析方法、案例分析方法、量化分析方法、模拟分析方法、利益分析方法。4.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①综合性。即它是交叉的、丰富的、广泛的。②实践性。即它是实际的、应用的、具体的。③系统性。即它是整体的、有序的、相互关联的。

 ④技术性。即它是方法的、工具的、手段的。⑤发展性。即它是动态的、进步的、创新的。[2]公共行政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①与政治学的关系。公共行政学发源于政治学;两者的研究领域既有差别,也互为补充。②与行政法学的关系。公共行政学与行政法学都是以国家行政为中心观念的学科,前者有赖于后者不断充实其内容,后者则有赖于前者提供维护自身合法权威的规范,进而加强自身的效能。③与企业管理学的关系。二者在研究对象、目的和范畴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在理论上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④与社会学的关系。在研究范畴上,社会学包含着公共行政学;两者在实践中相互促进、相互支持。二、现代行政现象00:00 / 00:001.行政职能扩展[1]行政职能扩展的含义指政府不仅承担起了保国卫民的责任,还承担起了扶助各行各业均衡发展,普遍提高各个阶层生活水准和道德、文化水准,防止个人私欲损害社会公益以及缓解社会矛盾的责任。

 [2]理解“行政国家”行政国家已经成为一种确认的理论和公共行政的研究领域。它首先是一种国家公共行政职能现象,其次是一种国家公共权力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公共事务管理现象,主要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垄断的进程相一致,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国家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主体的关系中,行政权力和活动扩展,具有制定同议会立法效力相当的行政命令权和制定同法院判决效力相近的行政裁判权,大量直接管理和介入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从而起着最活跃和最强有力国家作用的一种国家现象。2.不良行政现象增加[1]不良行政现象的主要表现①行政组织规模庞大,形成了许许多多结构复杂、分工细致、门类繁多的专业部门和各种行政委员会,与此同时,政府公务人员也大量增加。这使政府在设官分职、划分权责、提高效率等自身行政管理方面遇到了重重困难,同时使政府各部门及人员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加深,造成了不同的行政主体必须经常协同处理同一管理问题,而协同效果总是不佳的现象。②行政决策迟缓,市政府行政管理效率和有效性受到影响。在21世纪快速发展变化的历史条件下,行政决策迟缓将导致丧失各种可能的发展机遇。③政府人员专业化,主要是指政府大量招揽和使用专业人才的现象。造成了“专业人员国家”的现象,即政府管理人员专业化在提高政府行政管理的水平和效率的同时,也造成了不同专业人员之间、政府与公众之间在相互理解方面的某些障碍。③官僚化倾向滋长。“程序化”行政现象的出现,不仅使国家行政组织中人际关系淡薄,主动进取精神受到抑制,而且导致政府与公众关系恶化。[2]不良行政现象的理论描述①“帕金森定律”内容包括:定律一,冗员增加原理;定律二,中间派决定;定律三,“鸡毛蒜皮定律”;定律四,无效率系数;定律五,人事遴选庸才;定律六,办公场所的豪华程度与机关的事业和效率成反比;定律七,“鸡尾酒会公式”;定律八,嫉妒症;定律九,财不露白;定律十,退休混乱。②“彼得原理”:在层级组织中,每位员工都将晋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阶层。

 a.彼德原理推论:每一个职位最终将由不能尽责、胜任的员工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多半由尚未到达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b.彼德差别定律:政府机关与私人机构的最大的差异在于前者忙着花钱,后者忙着赚钱。c.梅尔定律:如果事实与理论不符,那么事实必定被唾弃。d.华盛顿办事规律:一人做事敷衍了事,二人合作做事互相推诿,三人共事永无成事之日。e.奈什规则:坐着工作的人比站着工作的人赚的钱多。f.理发定律:不要问理发师你是否该理发了。g.萧伯纳经济学家规律:如果所有的经济学家排圈坐,他们绝无可能达成一个共同的结论。3.公共行政管理和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现代化重视社会目的、为国民利益服务是现代民主宪政国家政府的天经地义的职守;轻视社会目的、不为或不能为国民利益服务的政府,则会为国民所不容、被国民所抛弃。因此,现代各国政府一般都配置了相当的机构和人员,来经常和及时地调查了解民意,竭力搞好大众关系,以获得国民的谅解和支持。[1]公共行政管理手段现代化主要是指政府为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不断和大量吸收、采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和技术方法的行政现象。[2]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现代化它以“为民服务,依法行政,高效管理和适应发展”为中心观念,直接反映了现代公共行政的发展过程。

 00:00 / 00:00三、现代行政精神1 主动进取对政府而言,主动进取意味着重新寻求和确定政府的基本价值标准,意味着重新选择政府的宏观公共政策,意味着制度创新。在现代条件下,政府主动进取,有效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已经恒然成为衡量政府优劣的一个基本标志。但是,主动进取在某些条件下也可能导致行政裁量权的无限膨胀,危及民主宪政体制。2.追求卓越追求卓越主要指现代政府在主观意愿与客观效果相统一的意义上追求出色的政府公共行政管理,在比较意义上追求不断提升并在实践中表现出具有卓越品质的公共政策能力、综合实施社会管理的能力、有效地向公众全面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自律和自我更新的能力。这种精神直接表现政府的工作动机、工作意愿、工作状态。追求卓越涉及两种相互联系的价值取向,即效率与效果。3.创新发展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优胜劣汰已经成为一种随处可见的社会现象。政府对国民负责,要使国富民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不断创新发展。四、公共行政学的演进公共行政学的演进是指公共行政学的演变与发展的过程,以及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不同内容和特点。具体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早期公共行政研究时期这一时期是指1887年威尔逊发表《行政学研究》一文到科学管理理论兴起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里,公共行政学建立了基本的理论基础,形成了初步的学科体系,为公共行政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1]行政学产生是由其历史必然性的,它是该时期社会生活和思想理论的直接产物。[2]行政学产生的理论渊源。包括:①西方近代政治学说,尤其是国家学说。②君主制时代德、奥两国的官房学。③普鲁士的任官制度和英国的文官制度。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兴起的行政法学。[3]威尔逊的思想1887年,威尔逊发表《行政学研究》,该文是公共行政学的发端,奠定了行政学的基础,其思想主要包括:①强调公共行政活动及其研究在所有国家现象中的特殊意义,认为行政学研究非常有必要;②提出了政治与行政的两分法的思想。政治是“在重大而且带普遍性的事项”方面的国家活动,而“在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则是“国家在个别和细微事项方面的活动。因此,政治是政治家的特殊活动范围,而行政管理则是技术性职员的事情”。③提出行政学的目标和任务:一是弄清楚政府能够适当而且成功地承担什么任务;二是怎样才能够以尽可能高的效率和尽可能少的金钱或人力上的消耗来完成这些专门的任务。④行政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方法和比较方法。⑤人事行政思想:通过公平的考试选拔,建立一支高素质、具有自立精神和良好态度的文官队伍,领导要带头克服官僚作风,通过各种方式将工作变为公务人员的兴趣,提高工作质量。⑥行政监督思想:公共舆论是权威性的评判家。[4]古德诺的思想

 00:00 / 00:001900年,古德诺发表《政治与行政:对政府的研究》一书,系统阐述了政治与行政两分法,直接和强有力地推动了行政学的发展,使公共行政...

篇九:制度分析方法: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利器”

内容简介 目 录 第一章 公共行政概述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练习详解 第二章 公共行政价值 2.1 复习笔记 2.1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三章 公共行政职能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四章 公共行政权力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五章 公共行政环境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六章 公共行政组织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七章 公共人事行政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八章 公共行政决策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九章 公共行政领导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章 公共行政监督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一章 公共财政与预算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二章 公共行政法制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三章 公共行政伦理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四章 公共行政改革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章 公共行政概述 1.1 复习笔记 一、公共行政的内涵 1行政的含义 行政是指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西方学者们对“行政”的深层含义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研究视角。

 (1)从政治与行政二分的角度出发,认为行政不同于政治,行政是一种执行国家意志并积极实现国家政治目的的活动。

 (2)从行政的管理属性出发,将行政视为一种特殊的管理活动。

 (3)从行政活动的内容出发,认为行政就是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的过程随着政府活动领域的不断扩展,各国越来越重视公共政策在行政活动中的重要性。

 2.公共的含义 “公共”一般是指社会成员基于平等的公民权利,针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公共协商和对话,形成符合公共利益的共识,来确保公共领域的稳固和社会总目标的实现。

 公共行政的目的是为公众提供服务,强调公共行政负有社会的责任与义务,强调公众对行政事务管理的参与性,强调行政活动的公开性。

 行政的公共性体现在六个方面:

 (1)强调执行行政活动的主体是公共部门或公共服务机构。

 (2)强调公共行政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3)强调公共行政的目的是为公众活动提供平台和服务,推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

 (4)强调公共行政的结果是担负社会的、公众的责任和义务。

 (5)强调公民的参与性。

 (6)强调行政活动的公开性与透明度。

 3.公共行政的含义 公共行政是指公共行政组织依法行使权力,对国家事务、自身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并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动。包含如下四方面含义:

 (1)公共行政组织是公共行政活动的主体。

 (2)社会公共事务是公共行政活动的主要客体。

 (3)公共行政的实质是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组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和管理活动中,运用公共权力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实现维护政治统治的根本目的。

 (4)公共行政活动应遵循法治原则、民主原则、服务原则和绩效原则。

 二、公共行政学概述 1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以公共行政组织为核心,既包括对公共行政机构自身管理的研究,也包括对公共行政机关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领域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研究。

 公共行政学主体部分划分为四个方面:公共行政基础、公共行政系统、公共行政过程和公共行政保障。

 2.公共行政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公共行政学是交叉性、边缘性学科,它与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和公共管理学等相邻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存在各自的研究范围和对象。

 (1)公共行政学与政治学 公共行政学与政治学的联系:

 ①从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历史来看,它是源自于政治学的一门年轻的独立学科,政治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原则适用于公共行政学; ②政治决定行政,公共行政活动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是政治活动的一部分; ③公共行政学对行政管理及其规律的研究,为政治学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资料,能够促进政治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充实。

 公共行政学与政治学的区别:

 ①研究对象不同; ②研究范围不同; ③学科性质不同。

 (2)公共行政学与法学 ①公共行政学与法学的区别:

 研究对象不同——法学是以法律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即使是最接近公共行政学的行政法学,其研究重点也是行政活动的法律关系,而不是行政行为和行政过程。

 ②公共行政学与法学的联系:

 a.行政以法律为依据,法律给行政以保障;

 b.行政和法律都是国家强制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由国家政权的性质所决定的; c.行政和法律都有阶级性,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代表国家行使权力。

 (3)公共行政学与社会学 社会学以社会和社会问题为研究对象,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协调、发展的科学,探讨社会良性运行的规律,着眼点是研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管理的角度来说,社会学是研究整个社会的管理,而公共行政是社会管理中的一部分,它们之间具有密切联系。

 (4)公共行政学与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差异:

 ①研究对象与范围不同。传统公共行政学仅将研究领域局限在政府行政机关方面;而公共管理学则将研究视野扩展到其他政府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第三部门甚至私人机构等诸多方面。

 ②学科基础不同。传统公共行政学的主要学科基础是政治学,特别是以官僚体制理论和政治——行政二分法作为理论基础;而公共管理学更多地依赖于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大量运用这两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公共管理问题。

 ③研究视角不同。公共行政学主要从宏观上研究国家行政系统内部的运行过程及共性的规律;而公共管理学侧重从微观上解决公共组织的管理技术和方法问题,尤为关注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问题。

 3.学习和研究公共行政学的意义 (1)学习和研究公共行政学有助于我国政府迎接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挑战。

 (2)学习和研究公共行政学有助于推进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

 (3)学习和研究公共行政学有助于掌握公共行政规律,正确、有效地发挥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从而促进社会的整体、协调地进步与发展。

 (4)学习和研究公共行政学有助于提高公共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素质,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政府有效管理和服务的需求。

 4.研究和学习公共行政学的方法 (1)系统研究法 系统研究法,是指按照客观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所要研究的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科学方法。

 (2)行为科学和心理研究法

 ①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是指以人的行为为基点,研究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个人、团体、组织、领导和行为以及环境对人的影响的规律,发现并建立人的行为的原理与普遍性原则的一种方法。

 ②心理研究方法,是指以人的心理为基点,研究公共行政过程中个人、群体、社会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种方法。

 ③区别:行为科学研究法致力于探索人的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行为表现、行为变化等);心理研究方法则致力于探索人们外部行为的内在机制(心理过程、心理效应等)。

 (3)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方法,是指通过对已经发生的真实且具代表性的行政事件的发生过程、行政行为和方法等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出公共行政的某项原理原则,以指导公共行政活动。

 (4)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包括历史比较,也包括共时比较。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不同国别、不同历史时期的政府在管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时采取的行动,从中找出可资借鉴之处,为营造适合我国国情的最优化的行政体制和方式所利用。

 三、西方公共行政学发展 西方公共行政学发展分三个阶段:传统公共行政学(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新公共行政学(20世纪40年代—10年代)和多元化公共行政学(20世纪70年代以后)。

 1.传统公共行政学 20世纪20—30年代,基于政治——行政二分法、官僚制理论和科学管理运动的推动,公共行政学正式形成。其典型标志是l926年在美国出版的两本权威的行政学教科书:怀特的《行政学研究导论》和魏劳比的《公共行政学原理》。

 传统公共行政学以政治——行政二分法为理论基础,以效率原则作为最高标准,采用制度或法理的研究方法,以正式的政府组织为主要研究领域,强调行政活动的集权化,致力于行政管理的一般或普遍原则的探索。

 传统公共行政学过分强调对组织结构和体制的研究,采取静态的研究方法,因而存在缺陷与局限性。因此,传统的公共行政学范式由于其自身的缺陷和时代的发展必然遭到质疑和挑战。

 2.新公共行政学 (1)对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反思与批判

 20世纪30年代末期,行为科学的兴起对传统公共行政学对人的忽视提出了质疑和批判。这些行为科学理论在公共行政学中的应用,实现了管理学研究与心理学研究的结合,促进了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发展。

 二战后对公共行政传统的批判中,最有影响的论著是罗伯特·达尔的《公共行政学的三个问题》和赫伯特·西蒙的《行政行为:对行政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

 ①达尔对公共行政学的批判 指出了传统公共行政学的三个最主要的缺陷,即对价值、人的行为和环境的忽视,成为新时期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先导。

 ②西蒙对传统公共行政的批判 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传统公共行政学,二是对传统公共行政中政治——行政二分法的批判。

 (2)新公共行政学的确立 ①新公共行政学在公共行政学的经典目标和理论基础中增加了公平一项。

 ②新公共行政学主张,政府官员应放弃表面的中立,运用他们管理社会和其他项目的自由处置权保护并促进社会中无特权群体的利益。

 ③新公共行政学以公平为核心,抛弃了政治——行政二分的观点,认为行政管理者并不是价值中立的,应该对好的管理与社会公平做出承诺,以此作为价值、奋斗目标或理论基础。

 ④新公共行政学倾向于抛弃传统的过于稳定的官僚体制,寻求具有灵活性的行政组织结构或官僚组织形式。

 ⑤新公共行政学以公平与民主作为行政学的目标和理论基础,强调政治(政策)与行政的关联性,重视人性和行政伦理研究,倡导民主主义的行政模式以及灵活多样的行政体制的研究。

 3.多元化公共行政学 70年代之后西方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主要趋向是跨学科、交叉综合研究不断涌现,推动了公共行政学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出现了公共选择和政府失败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以及新公共服务理论等。

 (1)公共选择理论和政府失败理论 詹姆斯·布坎南是公共选择和政府失败理论的主要创始人。

 “政府失败”,是指国家或政府的活动并不总是像应该的那样“有效”。在布坎南看来,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保证人,其作用是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并使从事经济活动的社会成员所做的决定的社会效应比政府干预以前更高;否则,政府的存在就没有任何意义。

 (2)新公共管理理论

 政府失败理论提出之后,行政学者开始转向管理学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政府改造理论,主张依靠企业家精神并借鉴企业管理方法来改造政府,在理论界体现为新公共管理运动和企业家政府理论。

 (3)新公共服务理论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在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争论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新公共服务来自于民主政治理论——尤其是其中关于公民及政府关系的理论和组织人本主义。新公共服务学派用公众取向、民主取向或社区取向等理论来反对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完全的企业取向。新公共服务的核心理念在于:对价值的承诺、服务、授权、务实的渐进主义和献身于公共服务的伦理标准。

 四、中国公共行政学发展及特点 1中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 ①l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已翻译出版了一系列西方行政学著作。

 ②20世纪30年代,我国已有一些行政学方面的论著问世。

 ③20世纪40年代,我国行政学领域出现了更多的著作,1944年,由学者张金鉴、唐振楚等人成立行政学会,出版《行政学》季刊。

 ④新中国成立后,公共行政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⑤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随着“科学发展观”和“创建和谐社会”的提出,行政学者们的目光开始转向行政体制改革,建立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实现电子政务和政府绩效评估。

 2.中国公共行政学发展的特点 纵观我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历史,体现了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主线突出。任何时期的行政学,都时刻关注着中国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这充分反映了公共行政学应用性强的学科特点。

 (2)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热点广泛。公共行政学的主线紧密关注着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而其热点则随着社会转型和行政改革的推进不断变化。

 (3)中国公共行政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公共行政实践保持着充分的互动。中国公共行政学自产生之初,一直保持着对行政实践的密切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政实践,根据行政实践的不断发展变化,作出了积极的回应。

 (4)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成就与不足并存。中国的公共行政学伴随着行政体制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取得了有价值的进展,但在其发展中也有许多不足,其中之一是实践指导力不足的问题。

 1.2 课后练习详解 一、关键概念 1行政 答:行政是指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对行政的理解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从政治与行政二分的角度出发,行政不同于政治,行政是一种执行国家意志并积极实现国家政治目的的活动;②从行政的管理属性出发,行政是一种特殊的管理活动;③从行政活动的内容出发,行政是指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的过程随着政府活动领域的不断扩展,各国越来越重视公共政策在行政活动中的重要性。

 2公共行政 答:公共行政是指公共行政组织依法行使权力,对国家事务、自身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并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动。公共行政的目的是为公众提供服务,强调公共行政负有社会的责任与义务,强调公...

篇十:制度分析方法: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利器”

行政学研究方法论ZHONGGUOXI NGZHENGGUANL IZHONGGUOXI NGZHENGGUANL IZHONGGUOXI NGZHENGGUANL IZHONGGUOXI NGZHENGGUANL IZHONGGUOXI NGZHENGGUANL IZHONGGUOXI NGZHENGGUANL IZHONGG    定性研究方法总论     张梦中 (美)马克・霍哲(M arc Hozer)[摘 要]该文试图高度概括和总结社会科学研究中定性研究的主要方面以及定性研究与公共行政学的关系。该文回顾了定性研究方法的兴起与发展, 定义了定性研究方法并探讨了定性研究方法的主要特征。作者认为,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应该看做是社会科学中两个互补的研究方法, 而不应该将它们对立起来。文章探讨了定性研究的主要战略和研究问题的类型并简要介绍了定性研究中资料收集与分析技术。最后, 介绍了评价定性研究的标准。[关键词]定性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战略; 资料收集与分析技术; 评价定性研究标准An Overview on Qualitative ResearchM ethodsAbstract: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summarize the main aspect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its relationship w ith thediscipline of public adm inistration. The paper exam ines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w ith2in the domain of social science, defines the concept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its prom inent features . The authorsargue that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should be treated as complementarymethods instead of contradictory methods in the pursuit of social science. The paper explores the main strategiesand research types and questions as well as introduces techniques of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in qualitative re2search methods . L ast, the article offers the criteria to judge the soundnes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Key words: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the strategie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hetechniques of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the criteria to evaluate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引言: 定性研究方法的兴起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 什么是定性研究方法? 什么是定量研究方法? 什么是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的组合?尽管学术界对这些概念及相关概念没有公认的定义,多年的争论及探索无疑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本文将结合我们的理解和他人的研究成果, 对定性研究方法作一综述。为此, 我们不能声称我们的研究是权威性的、 或者是面面俱到的, 我们只希望通过本文为定性研究的主要方面提供一个进一步研究的路标, 并为定性研究勾勒出一幅大致的图画。我们认为, 对于科学概念, 可以在通俗易懂及常识性层面上给出, 也可以用较为严格、 学术性较强的术语来定义。这里, 我们先给出较易理解的定义, 在本文第二部分中探讨更为严格的定义。社会科学研究可以划分为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 以及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的组合。定性研究侧重于用语言文字描述、 阐述以及探索事件、 现象和问题。定量研究侧重于用数字来描述、 阐述以及揭示事件、 现象和问题。作为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的组合, 则是定性与定量两种方法兼而有之。需要指出的是, 具体问题的研究中, 严格的划分研究方法有时是较为困难的。因为定性研究不等于没有数字, 而定量研究中也不乏直觉、 价值判断和逻辑推理等。如此,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在不少情形中往往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那么, 定性研究有什么主要特征? 与定量研究的关系是什么? 公共行政学中运用定性研究的情况如何呢?定性研究的主要特征定性研究是一组跨学科、 跨专业、 跨领域、 跨主题的研究方法, 由一组复杂的、 相互关联的术语、 概念和假设等组成(Denzin andL incoln, 1994)。通过陈列定性研究的具体方法和其适用的研究领域, 可以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定性研究。定性研究方法主要由下列类别组成: 人种学; 参与观察; 文化人类学; 文件、 经书、 符号和叙述分析; 案例研究; 档案分析; 内容分析; 通讯分析;符号的相互作用分析; 种族方法论; 心理分析; 女性主义追问; 现象学; 问卷研究; 结构解剖; 行动研究和参与式行动研究; 访问研究; 后实证主义研究; 后结构主义研究等等。定性研究被广泛地运用于各个学科与研究领域, 如; 人类学; 教育学; 社会学; 社会科学; 文学与艺术研究; 文化研究; 历史学; 考古学; 人物传记; 项目评估; 临床研究; 医学; 精神病学; 护理学; 家庭诊疗; 认识与生态心理学; 法律学; 新闻学; 政治学; 行政学等等。93©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中国行政管理 2001 年第 11 期ZHONGGUOXI NGZHENGGUANL IZHONGGUOXI NGZHENGGUANL IZHONGGUOXI NGZHENGGUANL IZHONGGUOXI NGZHENGGUANL IZHONGGUOXI NGZHENGGUANL IZHONGGUOXI NGZHENGGUANL IZHONGG(参见, Denzin and L incoln; 1994, 2000;M arshall andRossman, 1995; Fischer, 1995)。定性研究通常意味着三个概念: (1) 构建的研究认识论(即基于认识知识的后现代、 结构主义或自然主义范式的方法); (2)具体的研究战略, 如研究设计是针对解释和揭示事物、 现象和事件而不是总结出可运用于更大范围的因果关系; (3) 具体的、 不需要涉及数字的技术, 如访问法(Gabrielian, 1999)。简言之, 定性研究方法是由访问、 观察、 案例研究等多种方法组成, 原始资料包括场地笔记、 访谈记录、对话、 照片、 录音和备忘录等等, 目的在于描述、 解释事物、 事件、 现象、 人物并更好地理解所研究问题的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方法: 互为矛盾或互为补充?前面提到, 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定量方法有数字或数据的基础去解释事物间的关联性或因果关系。对于定量方法完整的定义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元素或步骤: (1) 建立理论假说; (2) 收集相关数据; (3)用统计模型测试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4) 得出自变量与因变量是否相关, 在多大程度上相关的结论, 并进而推之其因果关系。由此我们看到,定量研究的本质是用统计模型测试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从而验证理论假设是否正确、 推论事物间的因果关系的过程。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最大区别在于定性分析不用统计模型、 不做回归分析。定性分析被看作是基于种类或质的差别而不是程度的差别的研究(Caporoso, 1995)。定性研究也可以是经验式的实证研究, 首先提出理论假说, 通过分析收集到的资料验证假说的合理性。比如, 在案例研究中, 通过一个案例的研究就可能证伪某一占主导地位的理论(King et al,1994)。对于案例研究而言, 如果能测试其内在的和外在的有效性, 也可能将案例的结论推广为普遍的结论。当然, 这样做也存在风险。我们认为,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尽管各有自己的方法、 研究步骤等, 他们两者不是对立的, 而是互为联系和互为补充的。有些研究项目既运用定性方法又运用定量方法。

 有的定性方法的研究也有数据的佐证。

 而大多数定量研究中在提出理论假设、 阐释事物间因果关系、 揭示现象的规律性等过程中也离不开定性研究的理性思维。定性探寻战略殷(Yin, 1984)提出了选取可靠研究战略的三个问题。

 第一, 研究问题的属性是什么?第二, 研究是否需要控制行为、 或是自然发生? 第三, 研究的现象是当代的还是历史的问题? 殷选出五种研究战略: (1)实验; (2)问卷; (3)档案分析; (4)历史方法; (5)案例研究。运用什么样的研究战略取决于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比如,实验和准实验研究设计适用于预测性研究, 而案例研究的针对性较强 (Gabrielian, 1999)。莫斯 (M orse,1994: 224)提出定性研究中的四种主要研究战略: 即现象学、 人种学、 扎根理论、 行动研究, 并比较它们的研究问题、 主要方法及资料来源等。这里, 我们摘录马歇尔(M arshall)和罗斯曼(Rossman) 对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类型的分类(见表一)。表一 研究问题类型研究目的研究问题探索性・调查不易理解的现象;・识别 发现重要的变量;・产生假设以便将来研究。・这里发生了什么?・在参与者有意义的建构中,显著的主题、 类型、 类别是什么?・这些类型的相互关联是什么?解释性・解释问题中导致现象的作用力・识别导致现象发生的可能因果关系什么事件、 信念、 态度和政策在影响该现象?・这些力量是如何导致现象的产生?批判性・发现占主导地位的论证(叙述)所依赖的内在假设和偏见关于人类属性、 社会、 现实、 知识类型的假设是什么?他们如何影响了对该现象的现有见解?这些见解正确吗?公平吗?描述性・记录感兴趣的现象该现象发生过程中显著的行为、 事件、 信仰、 态度、 结构和过程是什么?行动导向・通过教育和调动卷入事件而又受事件影响的群众来改变现象什么事件、 信念、 态度和政策在影响该现象? 目标集团(需要帮助的人群)是如何看待该现象? 他们如何改变该现象?预测性・预测现象的结果;・预测现象导致的事件和行为・该现象出现后将要发生什么?・谁会受到影响?・以什么方式?  (资料: 摘自M arshall and Rossman, 1995: 41)  定性研究中的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定性研究运用了多种资料收集和分析技术: 庞其(Punch: 1994: 84) 认为其中主要的三种技术为: 观察,访问和文件分析。马歇尔(M arshall)和罗斯曼(Ross2man) (1995)罗列了以下 15 种方法和技术。

 (1) 参与式观察; (2)访谈; (3)人种学访谈; (4)精英访谈; (5) 座谈会访谈; (6) 文件评论; (7) 叙述; (8) 生命历史; (9) 历史分析; (10)电影; (11)问卷; (12)空间关系学; (13) 身势学; (14)心理技术; (15)无干扰测量。在 “定性研究的主要特征” 部分, 我们还引入了别的定性研究方法。在资料的收集和处理过程中, 资料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胡伯曼(Huberman) 与麦尔斯 (M iles) 定义资料的管理:“为系统的、 连贯一致的资料收集、 储存和检索所需要的操作” (Huberman andM iles: 1994: 428)。如今, 计算机软件的运用将极大地提高定性研究过程中资料收集、 储存、 检索和分析的效率。04©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公共行政学研究方法论ZHONGGUOXI NGZHENGGUANL IZHONGGUOXI NGZHENGGUANL IZHONGGUOXI NGZHENGGUANL IZHONGGUOXI NGZHENGGUANL IZHONGGUOXI NGZHENGGUANL IZHONGGUOXI NGZHENGGUANL IZHONGG  定性研究的一项重大突破是 “扎根理论” (Ground2ed Theory) 的建立和发展。尽管有多篇文章介绍该理论, 有权威的是原发明者的四部书:《扎根理论的发现》(Glaser &amp; Strauss, 1967);《理论的敏感性》 (Glaser,1978);《社会科学家的定性分析》 (Strauss, 1987);《定性研究基础: 扎根理论程序与技术》(Strauss andCorbin; 1990, 1998)。一般而言, 学者通常根据其经验、智慧、 学识和已有材料提出理论假设, 然后收集资料用统计模型或其它方法验证其理论假说。但扎根理论的程序恰恰相反, 就是说, 学者大脑中对某问题事先没有理论假说, 而是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 建立理论模型。资料的分析有多种方法, 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2sis)是较为重要的一种技术。

 资料分析可以被认为有三个子步骤: (1) 资料还原: 选择概念模型、 研究问题、 案例, 通过编码、 总结、 分类和写作而进一步压缩资料;(2)资料展示: 对已压缩的资料进行重组以便采取行动和得出结论; (3)得出结论 证实: 解释资料(M isles andHuberman, 1984, 1994)。判断定性研究的标准学术界对定性研究的优劣及可靠程度的检验缺乏共识。不过, 大多数研究都遵循以下四项标准: 内部有效 性; 外 部 有 效 性; 可 靠 性; 客 观 性。

 胡 伯 曼(H uberman)与麦尔斯(M iles) (1994) 提出下列标准确定定性研究程序的优劣: (1) 在案例内或案例之间的抽样决策; (2) 数据收集操作; (3) 数据库的规模和总结,产生数据的方法; (4)软件的使用; (5 总体的分析战略;(6)关键数据的展示以支持主要结论。斯特劳思(Strauss)和科宾(Corbin) 提出判断定性研究的四项标准: 第一, 资料的有效性、 可靠性和信誉度; 第二, 对理论自身的判断; 第三, 产生、 阐释、 测试理论的研究过程是否完善; 第四, 结论的得出是否扎根于经验的数据(Strauss and Corbin, 1998)。马歇尔(M ar2shall)和罗斯曼(Rossman) (1995) 陈述了 20 个问题以判断定性研究的质量, 限于篇幅, 不再赘述。定性研究方法与公共行政我们知道, 公共行政学是由多学科组成的一个研究领域。政治学、 经济学、 社会学、 人类学、 人种学、 历史学、 心理学、 法学、 管理科学等等学科都是公共行政学的智慧与知识之源。如此, 这些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也就不可避免地反映到公共行政的研究之中, 构成公共行政研究方法的百花园。公共行政学受其 “近亲” 政治学与经济学的影响较大, 而政治学与经济学均关注从收集的资料中...

推荐访问:制度分析方法: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利器” 利器 行政学 制度
上一篇:肺结核患者转诊制度9篇
下一篇:弱电公司制度管理规定9篇

Copyright @ 2013 - 2018 老骥文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老骥文库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1019447号-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