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户融资难问题7篇

来源:振兴乡镇 发布时间:2022-09-15 14:20:05 点击:

浅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户融资难问题7篇浅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户融资难问题 -120-财务·金融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31卷第15期(总第491期)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樱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户融资难问题7篇,供大家参考。

浅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户融资难问题7篇

篇一:浅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户融资难问题

20-财务·金融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 年第 31 卷第 15 期(总第 491 期)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樱萱(山东农业大学,山东 泰安 271018)[ 摘要 ] 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的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对农村的金融行业进行改革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当前农村金融存在的农民文化素质低、宣传不够、体系及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需要推进金融知识下乡、创新宣传方式、构建完整体系以及建设良好基础设施,以更好地促进农村金融发展。[ 关键词 ] 乡村振兴战略;金融知识;金融服务[ 中图分类号 ]F832    [ 文献标识码 ]A1 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1.1 农民文化水平低在中国城乡二元化的结构背景下,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发展极不均衡,城乡差距大。城市中有较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这就出现了大批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的情形,导致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农村地区劳动力稀少,经济发展缓慢,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由于农村地区经济落后,教育资源也就更加倾向于分配给城市,城市教育资源远远优于农村地区,导致农村地区文化水平不高的现象。金融知识下乡涉及到金融领域的诸多专业词汇及新概念,对于文化水平低下的人来说难以理解和接受,这就对金融知识下乡工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扰,加大了服务人员的工作量。1.2 宣传力度不够农村地区是中国金融知识最为薄弱的地区,当前,虽然国家一直在积极践行“把金融知识送到农村去”,但是区域性的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宣传方式极其单一,所获成效不大。一方面,部分农村地区科学技术水平无法满足多元化的宣传方式,只能通过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传统的“印刷传单”、“播放教育宣传片”等方式进行宣传,这种宣传方式耗费人工多、花费时间长,且效率低下、收效甚微;另一方面,在科学技术水平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由于部分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玩忽职守,拒绝以先进技术为依托、不愿意创新宣传方式,只有在顺应国家政策或“宣传周”、“宣传月”时才会进行金融知识咨询和宣传工作,且这种工作仅仅局限于表面、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帮助人们完成金融知识的学习。1.3 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一直以来,党中央对农村金融高度重视。目前,多层次、可持续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初步建立,中国农村金融供给主体主要是由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组成。在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过程当中,这些金融机构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改善了农村金融机构缺失的局面,更加激活了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但是中国的农村金融体系尚不完善:1.3.1 “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方面,顺应“三农”政策要求,发展农业所需要的资金越来越多,但融资渠道仅仅局限在银行信贷,渠道单一狭窄;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地区的小微企业经营状况普遍不理想,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就格外谨慎,以避免因中小企业破产而形成的不良资产。1.3.2 金融服务体系落后。一方面,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经济社会对金融服务和产品的种类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元化,但农村地区的金融产品还是以传统的银行信贷为主,金融产品种类单调,无法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地区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这些行业受气候和自然灾害影响较大,严重影响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1.3.3 政策性银行获取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政策性银行只能通过定向发行金融债券和向中央银行借款方式进行筹资,筹资渠道单一,银行自主筹资能力较差,没有形成完善的筹资机制,银行资金不足,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政策性银行有效地提供金融服务。1.4 金融服务与乡村振兴战略精准对接力度不够“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原则,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其中产业兴旺是重点。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也更加倾向于多元化发展,产业兴旺主要定位于农业,同时要依托农业来发展二三产业,对资金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然而,农村资金总体状况呈“非农化”趋势,资金从县域农村倒流到大中城市,加速了农村资金“脱农”进程,农村地区资金需求无法得到充足保障,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1.5 基础服务设施有待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少、银行卡使用不便。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相对较少,每个机构的服务覆盖面较广,这就会导致部分村民到银行的路程较远,获得金融服务不便;另一方面,在[ 收稿日期 ]2020-06-08[ 作者简介 ] 王樱萱(1999—),女,山东青岛人,在读本科生。

 -121-财务·金融经济落后地区,很多商户没有柜员机,不能使用银行卡,村民购物时只能使用现金,十分不便。2 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相关对策2.1 推进金融知识下乡、驻乡工作金融知识下乡是向农村地区传播金融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金融知识下乡有利于提高农民对金融行业的认识、有利于国家惠农政策的施行。因此,要在农村全面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农民的消费观念和理财观念。主要途径有大学生三下乡活动、金融机构召开讲座等形式。金融知识下乡是一种短期、临时性的服务方式,要想使金融知识真正走进农村,真正使金融知识得到全面普及,需要由金融知识“下乡”改进为金融知识“驻乡”,选派专业合适的金融从业人员长期驻乡,不仅有利于农民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有利于专业人员指导农民将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当中,让金融知识真正扎根于农民的生活当中。主要途径有建立金融知识驻乡点、培养农村金融知识“领头羊”等形式。2.2 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2.2.1 说农民“听得懂”的话。由于农村农民文化水平不高,金融行业的许多专业词汇不能被他们理解,如他们只能够听懂“储蓄卡”、“银行卡”,而无法理解“借记卡”、“贷记卡”的含义,这就需要金融从业人员换位思考,将专业术语转换成通俗易懂的白话。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农民真正学习到金融知识,才能让金融知识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2.2.2 开展特色宣传。目前,农村地区金融知识普及形式单一,多通过低效的传单、讲座等方法来实现,无法真正做到金融知识的有效传播。一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金融从业人员和当地金融机构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加以宣传,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学习金融知识,大大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知识普及面也更加广泛;另一方面,在一些偏远、无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地区,可以通过其它特色宣传,如“一对一金融指导”等方式,使金融知识走进家家户户。2.2.3 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政府应当继续出台相关政策,制定激励措施,保证惠农服务资金充足。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搭建农民、企业、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流平台,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共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政府应深入研究农村产业产权结构,降低农业贷款利息,促进生产要素向农村地区流动,避免出现“脱农”现象,对财政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把每一笔钱用在刀刃上。2.3 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2.3.1 建立健全农村保险机构和完善农村贷款担保体系。针对农村地区产业缺乏抵押物的特点,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积极开展农村地区抵押担保的新方法;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国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政策的作用,建立激励机制,拓宽农村地区融资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在农业、农村的投入;推进金融机构的改革,发挥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的作用,进一步扩大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满足度。2.3.2 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在农村金融中的作用。农业政策性银行在农村金融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作为政府的银行、支农的银行、补短板的银行,农发行应致力于提高“三农”、贫困地区、小微企业等贫困弱势群体的金融可得性和满意度,其应积极顺应国家惠农政策,充分研究农村地区金融状况,引导其它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做好解决“三农”问题的工作,积极拓展间接贷款业务,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2.4 加快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2.4.1 增加银行网点数量,拓宽网点总覆盖面。地方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规划金融机构网点在农村地区的布局,更好地满足农民和企业的需求。2.4.2 加快网络服务系统建设。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在网络上开发服务、咨询平台,有效提高金融服务的便利性,保证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2.5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类型农村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对金融产品的创新,目前,中国农村金融产品类型较少,无法满足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三农”政策的推广实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迅速,金融产品应该及时、准确地与经济发展相配合。一方面,金融产品的创新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的可支配财政资源,满足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金融投资者会根据经济的发展情况对金融产品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有利于满足投资者的需求。这就要求各类金融机构深入研究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农村地区金融规律,提升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服务质量,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2.6 构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2.6.1 完善农村社会信用体系。中国农村地区诚信教育工作落后且农村社会征信系统和征信业的发展缓慢,这是造成农村地区“融资难、贷款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加强对农村地区农民诚信意识的培养,广泛开展信用评级,建立健全信用数据体系,营造良好社会风气。2.6.2 完善农村金融法律。中国农村地区农民法律意识淡薄,政府执法力度不强,这就让违法人群有了可乘之机。应不断完善农村地区金融法律体系,加强政府执法力度,杜绝地方保护主义,做到公正司法,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3 结语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当前农村金融要想获取发展和进步,就需要积极顺应国家“三农”政策,重视农村地区农民金融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让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严继先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思考—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 [J]. 银行家,2020(02):110-112.王樱萱: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22-财务·金融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 年第 31 卷第 15 期(总第 491 期)绿色发展理念下中国财税政策应重点倾斜的方向陈文渊(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8)[ 摘要 ] 绿色发展理念下中国财税政策应重点向绿色粮农、生物研究、科技创新倾斜,要重奖采用环保方式生产绿色农产品的农民,加大财政投入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采用财政补贴、免税、免息等组合拳加速农业机械化。同时,国家财政应资助重大疾病特效药、疫苗研发的药企和攻关人员,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战略体系、法律法规体系、协同创新体系和治理体系,要调动社会各种财力重点支持绿色科技、医学科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 财税;倾斜;绿色粮农;生物研究;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 ]D922.68    [ 文献标识码 ]A所谓绿色发展理念,是指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态良好环境高度融合的思想观念。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应该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经济腾飞、国民富庶、生态良好的发展模式,才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故中国正运用降息、降准、加大财政投入等各种财税政策,促进绿色发展,但有识之士认为中国的财税政策不能平均用力,重点应该向绿色粮农、生物研究、科技创新等方面倾斜。1 中国绿色粮农面临的挑战与建议1.1 中国绿色粮农面临的挑战粮农包括粮食和农业,粮与农联系密切。所谓绿色粮农包括两个方面:绿色粮食和绿色农业,绿色粮食是指采用环保方式生产的无污染农产品;绿色农业是指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优化环境。这里主要阐述粮农面临的主要风险。1.1.1 粮食面临的挑战。俗话说:“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我国是全球第一粮食进口大国,由于国内外粮食价差较大,2017 年粮食进口 1228.5 亿 kg,同比增加 211.5 亿 kg,为历史最高水平;……我国粮食的自给率不足 80%,不少农产品残留污染物,环保不达标,而利用国际市场调剂的风险很大,粮源有限,因为国际市场年谷物贸易量约 2000 亿 kg,不及我国粮食需求量的一半。粮食关乎民生,关乎战略,关乎国家。现在,美国 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控制全球约80% 的粮农贸易,而我国粮食流通市场效率不高,信息化水平较低,企业主体竞争力不强,粮食流通资源整合能力有限。不管将来是密云不雨,还是白云苍狗,粮食不能全控和自给,一旦风云突变,将不堪一击。1.1.2 农业面临的挑战。“农者,天下之大本”,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从绿色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农业污染严重,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肥、农家肥等,除农作物吸收部分外,不少有机类污染物、含磷和含氮等污染物经各种途径进入水体,土壤和空气中,严重污染环境,残留在农产品中的污染物也直接影响民众的健康。另外,农用塑料不容易降解,我国农民环保意识不强,农用塑料的使用量之大和覆盖面积之广已居全球首位,大量长期使用农用塑料不仅严重污染环境,也降低了土壤的通透性和水肥传导力,造成粮食减产。中国农业与发达国家比,在农业环保化、机械化、职业化、科技化以及劳动力素质等方面存在不小的差距,导致农业生产率相对较低。美国 1个农民相当中国 236 个,虽是网传,不一定...

篇二:浅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户融资难问题

融 支 持 实 体 经 济SOUTHWEST FINANCE2020年第10期2020年10期 总第471期引言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一项复杂且庞大的系统工程,其中产业兴旺是有效解决农村问题的基本前提。我国出台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农户创新创业是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突破口。农户创业能够助力传统农业产业升级,促进非农业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乡村地区产业的纵向延伸及横向扩展,进而拉动农村经济整体增长。因此,在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中,有必要建立并完善创业政策支持体系,优化农村创业环境,鼓励、扶持更多农户参与创业。这一过程中,金融支持是关键环节,不仅直接影响农户创业活跃度,还关乎农户创业层级、经营收入以及未来发展能力,影响创业项目的存活与否。为解决农户创业资金问题,针对农户贷款难、融资难的现状,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在2014年4月颁布了《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增加农村金融服务主体,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服务。2016年11月出台的《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中指出,为保障农户创业信贷可得性,需采取融资担保、财政贴息、扩大抵押物范围等措施。2018年4月,财政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工作的通知》,首次将乡村自主创业农户纳入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支持范围,以此乡村振兴背景下金融支持农户创业的现实困境与路径破解 ※○马小龙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4摘 要:农户创业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如何将金融活水有效引流到农户创业活动中已成为培育农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金融支持可以有效缓解农户创业资金约束,促使创业农户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连接,降低农户创业风险,进而大幅提高农户创业绩效。然而,受信息基础资源不足、现有金融服务类型无法匹配转型创业农户需求、有效质押担保缺乏等因素影响,农户创业还面临较大现实困境。针对于此,可从建立农村金融教育长效机制、加大农户创业信贷政策扶持、创新信贷产品与服务、完善农村信用体系与环境等方面着手,破解当前农户创业面临的金融支持困境。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户创业;创业资金;农村金融支持;家庭农场;农村信用体系;普惠金融;数字金融中图分类号:F832.35;F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350-2020(10)-0036-1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小农户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双向嵌入’的融合机制研究”(编号:18BJY137)。作者简介:马小龙,男,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应用经济与创新创业。36网络首发时间:2020-09-08 17:29:36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51.1587.F.20200907.1323.004.html

 SOUTHWEST FINANCE2020年第10期2020年10期 总第471期金 融 支 持 实 体 经 济鼓励农户创新创业。2019年2月,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证监会、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建立多渠道资金供给系统,扩宽农户融资渠道。在2020年5月22日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要增加专项债券投入,支持农民就近就业创业,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那么,金融支持到底如何影响农户创业?现阶段金融支持农户创业面临哪些现实困境,又该如何完善?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一、创业农户的当代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下,新时代农户在创业就业过程中不断转型,涌现出一大批农民企业家。据农业部统计,2016年参与到农村创业创新的农户人数为450万,2017年为520万,2018年为700万,2019年超过810万,平均每年以两位数的增速在增加。创业型经济逐步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力量,种养大户、农业企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电商等新型经营主体相继出现。农户创业的主力军是返乡农民工群体。从广西壮族自治区2019年6月调研的实际情况来看,返乡农民工占据了样本地区农民创业主体人数的73%。与一直在本地工作的农户相比,返乡农民工在外务工的经历为其树立了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将这些优势与家乡创业政策、自然地理、资源禀赋相结合,返乡农民工在农户创业大军中既扮演了“头雁”角色,又承担了主力身份。创业农户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脱贫工作。一方面,创业成功的农户会带动周边农户参与创业。例如,广西崇左市上映乡桃永村“葡萄种植大王”许绍弟根据自身种植葡萄创业的成功经验,带领村民种植葡萄,超过一半的种植户年收入超过2万。另一方面,很多农户创业选择的项目属于劳动密集型,具有用工量大、门槛低等特点,本身就可以成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载体。虽然近年来创业农户的发展势头良好,但与此同时,也开始暴露出一些不足和后劲疲软的问题。首先,创业农户在产业和项目选择上依旧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这一问题突出表现在创业项目选择的同质性方面。由于缺乏有效引导,自身又不具备足够的市场调研能力,农户在创业项目选择上更偏向于身边有人已经成功的行业。这一现象在乡村旅游方面尤其明显,全村“农家乐”的场面屡见不鲜。据乡聚旅游网不完全统计,在全国超过80%的旅游乡村中,农户创业项目集中于采摘、餐饮、住宿,缺乏有文化科技水平的内容。创业项目的同质化使得市场竞争极为激烈,由其造成的产业单一也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副司长潘利兵就曾表示:现阶段农民创业项目选择存在问题,一些地方产业雷同和跟风发展现象比较严重。其次,创业农户组织化程度不高,缺乏足够的示范影响力。现阶段,多数农户创业者在人员选择上仍旧局限于家庭或家族框架内,虽然这样做的好处是起步较为顺利,但其弊病是规模小,且后期管理难度较大。尽管一些地区的政府在推动农户创业时会给予适当引导,如组织农村合作社成员共同创业,以规模化、层次化创业降低农户成本,抵御市场风险。但整体而言,绝大多数创业农户并未得到有效组织,其创业仍处于“孤军奋战”中。最后,在农户创业过程中,资金不足是最大的制约因素。现阶段,农户创业资金来源主要为个人家庭积蓄,其次是向亲戚朋友借款,最后才是来自政府和金融机构。然而,多数情况下,前两种方式筹集到的资金规模有限,很难启动高级别创业项目,政府和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虽然较强,但实际能够普惠到创业农户的极为有限。在2019年广西天等县对创业农户的一份调研报告里显示,针对“您的创业资金来源是什么”一项问题,53.6%的农户是自己全资,28.6%的农户是向亲戚朋友借款,只有17.8%的农户选项是来自政府和金融机构贷款。对于农民工而言,创业融资渠道不畅已经成为主要掣肘因素。之所以政府和金融机构融资供给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贷款门槛较高,程序较多。多数银行在发放贷款过程中,设置创业者年龄、运营期限等附加条件,部分地区银行甚至规定农户贷款必需经工青妇推荐,种种条件使得创业农户望而生畏。二是一些地区地37

 金 融 支 持 实 体 经 济SOUTHWEST FINANCE2020年第10期2020年10期 总第471期方财政的担保基金不足,银行为控制风险,会进行一定的放贷比例缩减。三是农户创业贷款办理成本较高,很多创业农户本身无法提供有效的财务指标,且缺乏足够担保物。金融机构为控制风险,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及精力去调查农户资质,贷款办理成本随之增加。二、金融支持农户创业的现实需要在全球创业观察(GEM)公布的经济体创业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中,创业融资及政府相关支持政策被置于首位。对于普遍缺乏启动资金的创业农户而言,金融支持愈发重要。虽然各地资源禀赋、发展情况不一,针对创业农户所实行的金融支持政策也有所偏差,但总体上,金融支持通常都包含扩宽直接融资渠道、丰富农户抵押担保方式、开展数字金融、健全信用评价体系、完善创业担保体系以及开发新型创业金融产品等主要方式。对于创业农户而言,金融支持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产生影响。(一)缓解农户创业资金约束张媛(2013)及何广文、刘甜(2019)研究指出,资金约束对农户创业决策有重要影响。与城镇个体户创业居民相比,我国农户在创业资金引入方面存在天然短板,普遍面临严峻创业资金约束。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抵质押物等制约因素,使得创业农户融资能力、融资规模难以提升。尤其是层次较高的创业项目,农户很难获得所需资金。金融支持对农户创业的最直接影响是能够缓解资金约束情况。具体作用路径分为两种:一种是推行产业链融资、信用贷款、农地经营权抵押等优惠政策;另一种是应用数字金融、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型技术。两种方式都可以提高对创业农户资金支持的水平及辐射范围,缓解其创业过程中的资金约束。无论是启动阶段还是发展阶段,借助金融支持的优惠政策,创业农户都能够获得更加充沛的资金,进而扩大生产规模、引入新技术、新设备等。例如,江西九江市近年来大幅增加了涉农贷款投放力度,并展开一系列金融创新。针对创业农户抵押担保不足的问题,九江市金融机构设置多个专项基金,确保农户获得贷款,并持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截至2019年12月,全市95%以上农户拥有信用档案,涉农企业信用档案建设覆盖率100%,从信用评级上为农户信贷铺平了道路。又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田东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依托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开创性地向创业农户发放林权、土地承包权等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有效盘活了农户“沉睡”资产,缓解了缺乏抵质押品难题,为农户创业提供资金支持。(二)借助风险分担机制降低创业风险创业活动本身蕴含风险。与其他创业主体相比,我国农户的经营管理能力、融资能力、市场判断能力整体偏低,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元的创业风险。而农户低积累、低储蓄水平又决定了其创业风险承受能力低,创业风险偏好更低。双重原因致使我国农户创业意愿普遍不高。在金融支持中,风险分担机制是重要内容。通过完善农村担保体系,推出信保结合的银保模式,可以有效分担农户创业风险,减少农户经营顾虑,激发创业潜能。例如,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结合扶贫贴息贷款,针对性地为创业农户设计“银证保”贷款产品。这一模式中,政府购买保险公司保证保险,进而为农户提供担保,同时给予相关机构财政贴息。景宁村镇银行则主要负责贷前信息调查、向创业农户发放贷款,并负责贷后管理。此金融支持通过引入政府和保险机构,有效转移了农户创业风险,同时也减少了金融机构的放贷疑虑。农业银行安徽省凤阳县支行推出的“兴农贷”,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凤阳小岗村创新发展有限公司、凤阳县农行、中都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三方合作,按照3:3:4的比例共同分担贷款风险。在小岗村范围内创业的农户,可通过质押集体股份股权的方式,向当地农业银行申请3000元到30万不等的贷款。又如,2018年4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着力解决“三农”等普惠金融领域问题。该基金以担保业务为主,开展一定程度的股权投资。截至到2019年初,担保业务规模高达326亿,担保户数25245家,有效降低了农户创业风险。(三)通过数字金融提高资金使用便捷性、安全性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数字金融是金融支持农户创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唐逸馨、周宇飞(2017)认为数字金融的突出优势在于借助各种信息技术手段,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金使用的便捷性及安全性。用户通过互联网或38

 SOUTHWEST FINANCE2020年第10期2020年10期 总第471期金 融 支 持 实 体 经 济智能手机就可以发起借贷申请,完成转账、支付等交易。对于金融服务本就相对缺乏的农村地区而言,发展数字金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跳过耗资较大、耗时较长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环节,从线上直接服务创业农户,提升乡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效率。并且,与传统金融相比,数字金融信息打造的交易体系更加安全、便捷。例如,在陕西武功县网商银行落地的“普惠金融+智慧县域”项目,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通过与县域政府合作,将政府公共服务及行政行为中产生的农户相关数据(农业补贴、土地确权、农户个人信息等)导入,建立大数据风控模型,为符合资质的农户提供无担保抵押,整个业务过程实现了“310”模式,即3分钟申请、1秒钟审核放款、0人工干预,极大程度提升了农户创业过程中资金使用的便捷性。2019年阜阳市颍泉农商银行联合阜阳团市委、人社局联合开发“青创贷”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农户申请贷款不必再携带一系列资料去银行办理,只需登录银行微信公众号,填写相关资料,即可在线申请贷款。除此之外,颍泉农商银行还为创业农户定制了“青创卡”,农户只需绑定手机银行,即可享受“一次授信、循环使用、随用随贷”的服务。(四)促使创业农户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连接改革开放以来,限制农村人口流动的因素被逐步拆除,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城镇。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外出农民工人口持续上升。虽然这一“人口红利”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农村、农业发展的威胁在近年来也逐渐凸显出来。大量有知识、有经验的青壮年离开农村,导致农村建设主体缺位。河北省邯郸县调查结果显示,90%的村庄存在“空心村”现象,农村老人、妇女、儿...

篇三:浅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户融资难问题

书热 点 关 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金融机构小额信贷问题探讨聂 竞  摘要: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而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对此,国家提出了“三农”政策,积极扶持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信贷问题,是阻碍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就农村金融机构小额信贷问题,近年来,国家不断完善相关的信贷政策,积极为农民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获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在农村金融机构小额信贷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民融资的有效发展,需要尽快采取措施解决,实施真正的普惠金融。本文就农村金融机构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探究农村金融机构小额信贷问题有效解决的路径,为农村开展有效的普惠金融,解决农民融资和农村金融机构发展问题提供参考。关键词:农村;金融机构;小额信贷;风险;信用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三农”工作进行了战略部署。如何利用好农村金融小额信贷,发展农村经济,顺应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建设美丽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目前中国仍然有 7亿农村人口,如何解决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小额信贷服务,对于激活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转型和产业升级都具有重要意义。1农村金融机构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小额贷款主要是针对低收入阶层的一种小额度、短期限、分期还款、无需担保或者是可以以多种形式进行担保的一种灵活的金融信贷服务,是目前农村金融机构主要信贷业务之一。这种信贷服务业务对于农民来说比较适用,能够解决农民短期内的资金紧张问题,还具有利息低、办理方便快捷等优势,是目前解决农民融资难、融资贵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小额贷款,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尤其是针对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更是提供了很多指导意见。2001年开始,小额贷款就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开始实行,随后推广到全国范围,在更多的农村金融业务中开始应用。2008年,银监会开始尝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试点创新工作,推动了小额贷款的进一步创新发展,对于解决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问题带来了很多的有益尝试。根据银监会最新公布的调查统计数据,截止到 2017年末,我国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已经有 986家,其中绝大部分为村镇银行,还有一些是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这些农业村镇银行有一半以上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且超过 80%的金融机构服务于三农和小微企业,为他们提供专项小额贷款服务业务。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 2017年末,涉农信贷投放总量持续增加,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到 146万亿元,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继续发挥支农服务主力军作用,农村薄弱环节信贷支持显著加强。可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为三农提供小额贷款的创新服务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效解决了一大部分农民的融资问题,为确保三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金融基础。但是,就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具体运营过程来看,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小额贷款面临着一定的服务风险,这些风险是多样化的,对于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大大不利。2农村金融机构小额信贷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21三农经济自身发展中存在的弱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不可确定性,且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气象灾害、病虫害等的影响,这些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其发生产生的危害也是不确定的,因此,农业生产经营的效益不能得到保证。加上农业经营主体在生产经营中,自身的投入资金有限,大部分资金都用于生产过程中了,流转资金严重不足,加上农民本身就没有较多有价值的东西可以进行抵押,因此在贷款时往往无法获得银行的信任。很多农业经营主体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无法为生产经营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不利于提升财务管理效益。这些都是三农经济发展内在的因素造成的融资困难,导致在进行小额贷款中会给金融机构带来一定的偿还风险,要改变这种局面,还需要作出很大的努力。22金融产品不配套,缺乏多样性目前,农村金融机构在为农村地区提供独家金融服务业务中,相关的金融产品配套业务还很不完善,金融产品相对单一,无法满足农村地区多样化的经济发展需要。这是因为,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缺乏竞争力,他们在产品创新服务的研究上缺乏动力,加上金融机构自身的发展受限,也导致其服务水平提升缓慢。23缺乏完善的风险防控制度,风险因子较大目前,很多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在经营的过程中,尚未建立起比较完善党建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对于小额信贷主体的信用缺乏有效的评估,对于银行的投资融资管理缺乏风险分散意识等,都造成金融机构在提供信贷服务业务的过程中,面临不同程度的风险,可能会造成经营中的巨大损失,影响金融机构的长效发展。一些农村金融机构针对三农开展的小额贷款服务是由一定的政府补贴的,这也让一些金融机构放松对于风险的警惕和管理,导致风险发生概率增大。24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人才,管理缺乏效益目前,农村金融机构的管理中,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十分短缺,金融机构人才引进困难,留住人才更不容易。在此过3

 FINANCE&ECONOMY 金融经济程中,对于金融机构的小额贷款的有效管理,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常常会导致银行作出错误的判断,存在一些人情关系,造成信贷风险增大,带来银行自身的经济损失。这主要是农村金融机构本身对于人才来说吸引力不足,地处偏僻,加上待遇福利等问题,造成人才外流的现象比较突出。25相关政策不完善,落实效果不理想目前,农村居民和经营主体融资难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这主要是因为现有金融制度的不完善,农村地区的金融网点数量少,规模小,难以承担多数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需要,且现阶段的银行贷款过程相对比较繁杂,耗时较长,不能及时给予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以资金支持。此外,金融机构给农业主体的贷款市场适应性不强,主要表现在贷款的期限不合理、需要有价值的抵押物且贷款利息较高,这些都让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对于贷款望而却步,造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金融机构对于农业贷款设置诸多不便,其中的原因也与农业主体贷款风险大的因素相关,还与现阶段农业保险制度的不健全有一定关系。虽然国家针对农业生产尤其是新型农业经营生产制定了相关的优惠政策,但是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并不理想,落实不到位,存在诸多问题。3农村金融机构小额信贷问题有效解决的路径31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当前,针对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产品不健全、服务项目单一的问题,必须要加快完善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工作,为农民和经营主体提供更多的金融信贷项目选择。乡村致富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而农业领域融资难、融资贵是长期困扰农业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面对乡村金融供给不足,尤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现实问题,各地区的农村金融机构要紧紧围绕服务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适应农业农村新形势新需求,联合农业担保公司,创新推出创新的金融服务产品。为农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辟融资新渠道,有效缓解抵押担保难、贷款难、贷款贵问题。为进一步丰富“三农”贷款担保体系,创新普惠金融产品,着力提升“三农”服务,目前普惠金融政策在乡村金融市场落地生根。在这一政策指导下,农村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创新的金融产品发展路径,推出了“农担贷”服务业务,面向辖区“三农”客户、围绕“三农”金融需求创新开发的贷款业务,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产业链延伸的一二三产业、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等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创新金融产品。为更精准地为三农服务,金融机构应确定乡村地区的贫困乡镇为“农担贷”业务推广重点区域,将“农担贷”产品宣传、推广到位,推动“农担贷”业务迅速落地,努力让这一普惠金融产品真正“惠之于农”。随着普惠金融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农村金融机构要持续深入乡镇,扎实推进普惠金融业务,持续加大农村市场信贷投放力度,为乡村振兴战略履行国有大行应有的责任与担当。除了帮助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服务,还要加快金融创新产品推出,始终秉持“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助力贫困地区脱贫”的理念,通过“绿色通道”及“五免”政策帮助贫困地区农业龙头企业和优质农业合作社入驻融资平台,推广省定贫困县、定点扶贫优质特色农副产品线上销售,切实帮助贫困地区农户脱贫致富,精选贫困地区企业优质特色农产品并组织开展融资扶贫专场活动,专项投入价格补贴,实实在在帮助农户拓宽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知名度,让他们能够快速产出和收益,提升信贷偿还能力。此外,农村金融机构还可以创新开发线下互动营销活动,让大家用手机中的微信、支付宝、建行手机银行或其他银行手机银行扫描商品二维码进行支付,就可以现场下单、现场提货,提升农村经济活力。32加强农民征信工作,提升农民信誉度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信用和担保问题,贷款要担保是金融机构的铁律。但是许多农民可用担保抵押的资产不多,而且担保手续繁琐,难以应付一时急需。对此,农村金融机构要以农村诚信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广泛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乡评定工作,让老百姓的信用创造价值,让诚实守信者享受阳光金融服务。信用评定工作由地区农村金融机构派员协同行政村成立授信评议小组,逐户进行调查,建立经济资料,然后按照评定标准,实地考察逐项打分,根据资信和经济状况确定信用等级,给予相应的授信额度,并统一录入电子化信息档案。通过信用征集,金融机构可为信用户匹配“小额信用贷款”,有力提高农户的资金可获得性。在生产经营中一旦有资金需求,凭信用等级就可迅速获得数额不等的小额信用贷款,并可享受利率优惠。不靠抵押靠信用,贷款利息又低,这种贷款方式,对农户来说十分便捷。凭着《信用证》与县信用社签订贷款协议的“信用户”,就可以轻松快捷的办理贷款。“信用户”除享有金融部门贷款优先、额度放宽、手续简便、利率优惠等政策外,还能优先得到国家涉农扶持贷款、政府补贴资金。在发证仪式上,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农户基本信用信息评价出来A、AA、AAA等信用等级,对应可分别获得不同数额的信用贷款,享受更低的利息。对农户开展信用贷款,既减少了下乡调查、写调查报告、办理抵押、公证等一系列繁琐事项,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了成本。新时期,开展农民信用征集工作要借助新技术,依靠大数据技术,收集居民信用信息。大数据包括与金融机构实时对接的贷款记录、信用卡记录,在人社部门获取的社保缴纳情况,在县信用办获取的失信人员名单,从法院实时获取的动态信息,还有从蚂蚁金服获得的信用情况,加上农商行各支行在当地深耕多年积累的大量基础信息。这些信息通过计算机模块,自动生成贷款人的授信额度。大数据生成的信用信息精确度超过传统方法对贷款人的信用征集,因为传统人工信用征集往往有人情因素在起作用,而这个金融新产品系统严格按照模块运行,信用有问题的人不能通过授信评估,因此,这种方法大大提高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大数据把关后的信用贷款,能更精确地为三农服务。从银行方面来说,放贷的成本也大大降低。33构建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完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当前农村金融机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机构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为打好风险防控战,为了降低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各农村金融机构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落实政治担当,认清金融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要性;要摸清家底,认真梳理金融信贷风险,找准各机构风险点,制定出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要坚持问题导向,各农村金融机构要发挥联动作用,多措并举严密防控各项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还要4

 热 点 关 注侧重加强对系统性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和声誉风险的防控,夯实风险管理基础、创新处置渠道和方法等着力开展不良贷款化解、保险行业乱象整治等工作;加强对农业融资担保公司的监管力度,提高其业务准入标准和担保能力要求;要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全民共同防控风险的良好氛围,为农村金融信贷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要强化企业内部员工管理,通过晨会、夕会等多种培训方式,组织客户经理认真学习典型案例,吸取案件及风险事件的惨痛教训并举一反三引以为戒,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强化信贷业务各流程环节的内部控制,严格落实信贷管理制度和操作手册的各项规定,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强化业务发展的安全性、效益性理念和业务办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操作。要加强风险源头管理,深入了解客户情况。对客户积极走访,收集信息,深挖存量优质客户资源,筛选符合条件的优质客户,确定重点客户及重点项目,做好客户准入把关,重视尽职调查工作,从源头管控风险。此外,农村金融机构还要进一步强化贷后日常管理,切实做好内部监管。向每一名客户经理反复强调贷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客户经理做好现场与非现场的贷后检查工作,确保按时、认真、高质量的完成系统中的各项贷后检查任务及报表录入工作,避免客户违约出现不良贷款,通过客户经理在工作中的认真履职、尽职免责,用责任心保护自己的职业生涯,切实保证资产安全。34强化农村金融人才培养,提升金融管理和服务水平普惠金融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要加快建立完善相关的金融管理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高度重视金融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加强教育培训,凝聚思想共识,增强工作合力,提升整体形象,为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支撑。强化人才培养措施要从提高教育培训提能力做起。教育培训是提升金融服务人员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金融服务人员实现自身价值的实际需要。因此,除...

篇四:浅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户融资难问题

dash; 70 —市场周刊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问题与对策研究李浩然摘要:“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建设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出现体制不完善、资源分配不均,法制建设滞后,监管体系不健全,人才流失严重,保险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制,加快法制化建设,完善监管体系,着力培养人才,完善保险体系建设等。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金融问题;对策研究党的十九大提出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使小康路上不让一人掉队,党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新农村,着力提升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这就需要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研究治理好农村金融存在的相关问题,对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所面临的问题(一)农村金融体制不完善首先,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服务手段不对接,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不能有效满足当地群众需求,缺乏创新意识,方式单一。其次,以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以及各类涉农保险基金公司为代表的助农金融机构没有形成强大统一的服务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农村金融机构供更多优质的金融服务,但是现有的机构在产品提供、政策扶持等方面严重缺失。另外,广大农村地区网点少,金融产品少,分布不平衡,农村金融体系的不完善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二)农村金融法制建设滞后法制建设的滞后,导致农村金融的法制缺少制度保障,严重损害了广大参与者的积极性。法制化进程推进缓慢,在一些地区,没有根据当地农村发展的现实情况合理推进立法工作。立法范围及内容模糊,有关农村金融问题的法规权限,内容定义不清晰,没有明确界定,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重中之重,是我们立法工作的重要对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紧扣这个主题不动摇。(三)农村金融市场监管体系不健全,人才流失严重农村金融市场具有风险大,成本高的特点,监督管理的成本和难度高于发达的城市地区,就目前的状况而言,现行的监管体系还不能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监管目标不匹配,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观念落后,方式传统,不符合现代金融监管体系的要求,外部监管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广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医疗卫生条件落后,导致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限,人才引进受阻,现有金融机构人员的业务能力不高,专业水平较低,对人才的管理及引进不够到位,严重制约了农村金融管理体系的完善,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四)农业保险体制不完善我国农业面积大,农业人口多,土地压力大,但是农业保险的种类少,范围少,仅局限于部分农产品,覆盖面较小,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扶持力度有限,资金缺乏,导致农户及农业企业的合理需求不能满足,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交易费用偏高,赔偿认定机制的不确定性,重大自然灾害预防补偿机制缺失,农业保险降低风险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严重阻碍了农业保险的发展,不利于“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对策及建议(一)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制首先,要强化支农惠农作用,充分发挥农村金融的优势,农村金融要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品牌建设,土地流转承包等方面发挥资金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各类涉农金融机构要统一协调,合理调配,充分解决农业企业存在的融资难等问题。其次,要强化政策实施,要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对农业,特别是新型农业的支持力度。最后,农村地区金融网点少,不均衡,金融机构应统筹兼顾,通过改革内部职能部门设置,合理布局网点,不断满足群众对农村金融产品的多样化需求。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激活农村发展的动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二)加快推进法律体系建设加快法制化建设进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立法机关,要根据本地区具体问题,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晰立法范围及内容,农村金融的立法工作应紧紧围绕“三农”这个主体,切实出台保障其发展的相关法律,法律内容要在方针政策、权责分工、落实监督、考核评价等进行明确规定。另外,要在涉及农村金融改革,现代农村经济体系建设,农村金融权益保障等领域进行有效约束与引导。(三)完善监管体系,着力培养人才作为金融机构要在资源配置,职能部门设置,发展方向上合理布局,加强对自身的监督管理,外部监管部门要明确权责,发挥作用,指导工作,对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准确地予以指出,并监督改正。另外,对于非正式金融机构,要加强引导,鼓励其加大向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扶持倾斜力度,助推农村金融的发展。注重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内部挖掘,外来引进等方式保障农村金融队伍的战斗力,定期组织对员工进行培训学习,讲授先进做法,传导成熟经验等方式,更新员工观念,提升综合业务能力。另外,要广泛地招贤纳士,吸引各方面人才投入到农村金融的建设中来,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提升人才队伍水平,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待遇等方式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建立健全奖惩考核制度,激发工作积极性。(四)完善农村保险体系由于农业的比较效益偏低,面对复杂市场环境的调控能力弱,要建立立体化、多样化的农业保险体系,增加保险品种,扩大受保范围,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农业保险,农业金融机构要加强与商业保险机构的合作,开发符合农业需要的保险类型,不断完善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大力宣传、引导广大农户及企业参保,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保护其积极性。参考文献 :[1] 陈放 . 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制度构建[J]. 探索 ,2018(3).[2]董蕊.天津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14).[3] 李创 , 吴国清 .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思路探究 [J].西南金融 ,2018(6).[4] 吴琦 .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J]. 环境经济 ,2018(5).[5] 韩 国 强 . 金 融 服 务 乡 村 振 兴 战 略 的 思 考 [J]. 当 代 金 融 研究 ,2018(2).作者简介:李浩然,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篇五:浅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户融资难问题

振兴战略下农村金融的供给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需求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农村融资需求呈现大额化、长期化、多元化、智慧化的特征。与此相比较,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小、散、弱问题突出,开发性、政策性金融供给不足,产品与渠道单一,科技支撑落后,监管手段不足,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为此,要坚持市场化的导向,推进农村新一轮金融创新,推动农村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健全和完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政策扶持体系、差异化监管体系,不断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高水平的金融服务。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金融需求的新变化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经营方式加速转变,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营的主要力量。与传统的小农经济相比较,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均发生了根本变化,农业经济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显著提高,对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呈现出新的特征。

 1. 农村经营主体融资额度需求更大

 农村的金融需求主要表现为农业、农村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和农业科技创新的加速推进,农业的经营主体结构发生了重大转变,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正在成长壮大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力量。相对于传统农户,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要素的投入增大,资金需求规模相对较大,如前期土地流转费用、建造标准化棚舍等资金投入以及引进应用先进农业科技的前期投入等。相应地,其对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金融机构提供更大额度的资金融通。与此同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也将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农村地区从事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休闲观光及提供配套服务的主体越来越多,其对融资需求的额度也会越来越高。额度较大的融资需求只能由实力较

 强的金融机构提供,农村融资需求的大额化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通过农村金融机构组织创新,增强农村金融机构实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2. 农业和农村中长期信贷需求增加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信贷需求大幅增加。从农业开发看,规模化的经营主体固定设施投资增加,产生了更多的中长期融资需求。如,农业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更新技术设备、增加仓储物流设施,需要更多的中长期信贷资金支持;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改良土壤、建造标准化棚舍、购置大型或新型的机器设备等,也需要金融机构提供中长期的资金供给。从基础设施建设来看,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产生了中长期的融资需求。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广大农村既要新建更多的道路、水利、通信、环保以及科教文卫等设施,也要对原有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升级改造,需要较大规模的中长期资金。这种中长期的资金需求,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提出了挑战,迫切需要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提升金融机构中长期的融资供给能力。

 3. 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更加多 样化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的经营主体及其经营范围日益多元化,其对农村金融的需求已不局限于传统农业生产的单一融资贷款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从金融产品上看,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内容更加丰富。除了传统的信贷支持和账户管理等金融需求,农村经营主体还需要市场资讯、金融培训、财务规范、风险管理、投资银行、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如,农业龙头企业资本市场融资需要金融机构提供上市辅导和推荐服务;农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规避自然或市场风险需要保险、期货等金融服务;农产品出口需要金融机构提供信用证等担保服务;农村经营主体经营周转过程中暂时闲置的资金需要金融机构提供投资理财咨询服务等。从服务方式上看,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除了传统的线下金融服务,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还需要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线上金融服务、更加便捷的电子金融服务以及农业生产一线驻点金融服务。

 4. 金融服务方式需求日益智能化

 由于农村居民居住相对分散,农村金融的需求主体也呈现高度分散化的特征,传统的信贷模式成本高、效率低,已不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迫切需要發展农村智慧金融,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金

 融科技手段,实现金融产品、风控、获客、服务的智慧化。从服务手段上看,随着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一站式、自助化、智能化”的服务手段日益普及,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办理模式亟须由“柜员操作为主”转变为“客户自主、自助办理”。从服务效率上看,受农村地区种养殖业季节性影响,农村资金需求的窗口期更短,需要农村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提供即时化、实时化的存贷款服务,如网上存款、网络贷款等。从风险监控上看,受农业弱质性影响,农村信贷风险相对较大,因此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手段也急需智能化,需要建立包含用户数据采集、实时计算引擎、数据挖掘平台、自动决策引擎结合人工辅助审批的全面风控处理系统。

 二、当前农村金融的供给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快推进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基本形成了广覆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供给状况得到了明显改观。然而,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经营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现有的农村金融供给无法匹配这一需求,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金融供给不足的困境。

 1. 农村金融机构小、散、弱问题突出

 目前,我国面向农村、农业和农户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主要有四类: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大型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等均为大型银行,涉农贷款只是其一部分业务,这类机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村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司等。这些农村金融机构具有小、散、弱的特征,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不足。一是资产规模小。截至 XX7 年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系统(含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金融机构总数为 X 家,资产总额 X 万亿元,平均每家资产为 X 亿元;村镇银行机构数量为 X 家,资产总额为 X 万亿元,平均每家资产规模仅为 X 亿元。农村金融机构规模过小,无法提供大额的信贷需求,难以适应乡村振兴对融资需求大额化的要求。二是机构布局高度分散。无论是农村信用社类机构还是村镇银行类机构,均分散在全国各个县、乡(镇)区域,呈现高度离散化的特征。以村镇银行为例,截至 XX 年年末,XX 家村镇银行分布在全国 X 个省份的 X 个县(市、区),多数机构设在乡镇,金融服务点深入

 到行政村。过于分散的金融机构,难以形成合力,影响着其金融功能的发挥。三是市场竞争力弱。农村信用社(包含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村镇银行由于资产规模小,人才和科技水平都相对落后,与大型金融机构相比较,市场竞争力显著较弱。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无论是农村商业银行还是村镇银行,经营均较为困难,一些银行甚至爆发了严重的问题。如 XX 农商行 XX 年不良贷款率为 X%,资本充足率跌到了 X%,拨备覆盖率仅 X%,成为典型的不良农商行。类似的不良银行还有 XX 农商行等。与此同时,多数村镇银行也面临前景不佳、盈利艰难的困境,建行、国开行、澳联邦等几家村镇银行最早期的“探路者”开始黯然离场,无疑给这场诞生于 XX 年的金融创新实验蒙上了一层阴影。

 2. 开发性、政策性金融供给不足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要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离不开金融的强有力支持。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商业银行开展农村金融业务的成本高、风险大、回报率低,往往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因此仅仅靠商业性金融机构服务农业和农村发展显然不够。而且,农业的外部性特征较强,也要求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开发性、政策性金融,为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支持。

 目前,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农业发展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属于政策性银行,主要为农村和农业发展提供中长期的信贷支持。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和农村中长期信贷需求增加,但事实上,农业发展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提供的金融支持显然不足。从涉农贷款看,XX 年,农村信用社系统提供的涉农贷款为 X 亿元,占全部涉农贷款的比重为 29%,提供了全部涉农信贷的近三成。与此相比较,XX 年,农业发展银行发放涉农贷款 X 亿元,占全部涉农贷款的比重为X%;国家开发银行发放涉农贷款 X 亿元,占全部涉农贷款的比重为 X%;二者合计占比 X%,仍低于农信社系统涉农贷款比重,显示出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的资金支持不足。事实上,随着农村信用社商业化改革持续深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性质将更加突出,让农信社等机构承担更多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任务已不适当。

 3. 农村金融产品与渠道相对单一

 受制于贏利能力较低和专业人才缺乏,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与村镇银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力较低,网点渠道也较少,无法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一是金融产品和服务单一。目前,无论是农信社、农村商业银行还是村镇银行,其主要业务都是存贷款等传统的基础性资金业务,其利润主

 要来源于存贷利差。一些农村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开展一些理财产品、保险等代理业务,也主要集中在县城,乡镇地区开展得很少,支付结算类、信用卡类等业务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二是服务网点和渠道少。农村居民居住相对分散,农信社和农村商业银行大多采取“一乡一点”的网点模式,村镇银行更是要求“一村一点”,过于分散的网点布局,割裂了金融机构之间的经济联系,不利于农村金融机构协同发展。三是资本市场业务空白。由于农村金融市场上投资银行机构的缺位,农业经营主体对于资本市场上的新三板挂牌、并购重组以及期货市场等概念十分陌生,无法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和规避风险。

 4. 金融科技与信息支撑手段落后

 当今信息网络时代,金融科技水平的高低影响着金融机构的管理效率、服务水平和竞争能力。金融科技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人才。农村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的经营区域范围主要在农村,其生活和居住环境相对较差,在引进金融科技高端人才方面具有天生的劣势。现有的科技人员技术水平相对不高,大多不具备独立开发新系统的能力,导致系统的运行效率不高。同时,相比于大型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规模较小,因而对金融科技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购买先进金融设备方面也投入不足,往往采用一些过时的设备,导致系统运行

 效率低下,赶不上时代的步伐。同时,各个农村商业银行的系统没有统一的标准,往往是各自委托外包开发各自的外围系统,彼此之间兼容性不强,也制约着农村商业银行之间的业务合作。

 5. 农村金融监管越位与缺位并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发育应当是一个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过程。政府的角色应当是一个市场规则的制定和维护者,政府应当明确自己的边界,控制自己的手,不得越位、缺位或错位。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体制是政府主导形成的,农村金融体制的变迁具有强制性、外生性特征,农村金融机构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不牢固,因此,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一是对市场利率的管制。利率作为信贷资金的价格,应当由市场形成。然而,长期以来,农村金融监管部门过分强调农村金融的普惠性,对利率水平进行严格限制,导致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村镇银行贷款利率无法完全覆盖成本,经营陷入困境。二是对经营地域范围的限制。金融监管部门规定,农村金融机构“贷款不能出县,资金不能出省”,严格限制金融机构的经营地域范围,与商业银行的“三性原则”相悖。三是对金融机构经营方式的限制。监管部门对农信社和村镇银行在跨区联合兼并中设置严格的限制,导致农村金融机构小、散、弱的固化,不利于

 金融机构发挥规模效应。同时,政府在金融监管中,也存在缺位的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政策性金融应当发挥主导作用,但我国至今没有农村政策性银行的专门立法,也没有合作金融法的专门立法。在农村金融监管的许多方面处于立法空白状态,导致某些农村金融机构法律地位不明,功能作用不清,很难进行有效监管。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新一轮金融创新的思路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对金融的需求已发生了新的变化,呈现出融资需求大额化、融资期限长期化、金融产品多样化和服务方式智能化的特征。农村金融需求的变化呼唤农村新一轮金融创新。鉴于农村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制度设计的先天不足及其所导致的经营困境,农村新一轮金融创新必须坚持严格的市场化导向,推动农村金融机构、产品和渠道创新,让农村金融回归到其金融的本源。针对乡村振兴提出的金融新需求,在农村金融创新过程中应重点推进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

篇六:浅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户融资难问题

振兴过程中农村金融创新

 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金融创新存在金融工具单一、银行支农功能弱化、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监管不严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农户在贷款时难以抵押担保、农村金融信用体系缺失、农业信贷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矛盾。本文通过分析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以及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探索农村金融创新的对策,以期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

 为更好建设农村,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也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优先发展农业,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坚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让农村成为绿色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家园,促使农村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金融就

 是服务“三农”的金融,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积极发展农村金融有助于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进而加快我国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步伐。

 一、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的金融工具单一

 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金融创新存在金融工具单一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目前农村的大多数金融机构仅能提供存取款服务。金融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农村的大多数金融机构仅能提供存取款服务就不利于农民对金融体系的了解,同时也不利于借助金融体系的作用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农村金融中缺少相应的保险服务。保险服务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保险服务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的生活压力,提升人们的生活幸福感,但是目前农村的金融体系中很少涉及保险服务,仅有部分地区存在商业保险和农业保险,而且这些保险的数量极少。

 (二)农村银行支农功能弱化

 为了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拓宽农村金融业务,国家成立了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支持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进一步发展,农发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功能日益减弱,逐渐成为商业性银行。第一,在经济发展以及财务报表的压力下,农发行的涉农贷款日益减少,已经降至信贷总额的 10%左右,这就不利于通过借贷的形式刺激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二,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农发行在很多贫困县以及农村都开设了分支机构,但是这些分支机构主要承揽存款业务,只有少数支行开放面向农民的贷款,这就使得农村银行支农功能弱化,不利于切实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三)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监管不严

 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监管不严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缺乏农村金融法律。我国法律具有权威性,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通常情况下,法律是进行监管的主要手段,但是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法律较少,仅有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用于规范农村金融活动。由于这部法律多为宏观性法律条款,没有涉及农村金融中的具体问题,所以难以对农村金融进行有效的监管。另一方面,我国尚未形成成熟的农村金额监管机制。农村金融是近年来才逐渐发展起来的,所以其基础设施不完善,相应的监管机制也尚未形成,这就使得农村金融机构不以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为己任,不注重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金融创新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农户在贷款时难以抵押担保

 农户在贷款时难以抵押担保是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金融创新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首先,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尚未形成完善的担保体系和担保服务,这是造成农户难以抵押担保的直接原因。其次,我国农民大都受制于目前国家的土地政策,其在进行抵押贷款时无法将土地作为抵押物,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金融抵押担保的发展。最后,农民的经济收入较少,生活水平较低,在生活中很难有属于自己的私人物品用于抵押,这就造成了农村担保体系、担保服务发展较慢的问题。

 (二)农村金融信用体系缺失

 信用是金融发展的前提,庞大的金融体系之所以能够有效运转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而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存在信用体系缺失的问题,进而限制了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金融创新的发展。第一,我国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甚至有很多人从未接触过正規教育。这就造成农民思想道德水平较低、诚信度较差的现象,不利于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第二,目前我国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上出现了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而农民的信息素养以及知识修养较低,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难以准确判断出积极

 的社会思潮和消极的社会思潮,这就使得其容易受到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最终导致农村信用体系的缺失。

 (三)农业信贷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农业信贷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导致农村金融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第一,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而金融体系的发展需要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基础上,因为只有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才能满足金融发展的需要,所以农村的经济水平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金融的发展。第二,我国的各项资源配置都是以城市为中心,对农村资源的关注相对较少,这就造成了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农村的补助力度,很多地区的农民已经实现了衣食无忧,但是由于他们缺乏金融思维,不愿意拿着自己的辛苦钱去做有风险的投资,这就使得农村金融的市场空间较小,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

 三、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金融创新的对策 (一)发展农村小额信贷市场

 发展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村金融的投资风险。第一,开发适合农民的金融产品。为农民量身打造的金融产品更有助于引起他们的注意,提升他们对金融产品的兴趣,进而带动农村金融的发展。第二,小额信贷

 是发展农村金融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农村存在严重的不良贷款现象,这主要是由农村企业中存在的各种风险造成的,而发展小额信贷可以覆盖更多的服务,有助于完善农村金融体系,降低风险。

 (二)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促进农村金融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第一,国家应该加大“扫盲”力度,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农民的知识水平以及思想修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我国公民素质的平均水平。在我国综合国力日益提升的今天,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改善国际社会对中国公民的偏见已成为燃眉之急。国家应当通过进一步普及教育、在农村开办“知识普及”课堂等方式提升农民的思想水平。第二,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改革。尊重市场规律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虽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但是市场自身具有的调节功能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直接因素。国家在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三)创新农村金融运营模式

 第一,要拓宽农村信贷的担保途径。农民的可抵押物较少、农村投资风险较大等问题是限制农村金融发展的主要原

 因,而拓宽农村信贷的担保途径可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农民的担保类型,进而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所以农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拓展家人担保、村委会担保等新的担保途径,进而降低农村金融投资的风险。第二,要建立农村金融信息平台,完善农村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金融信息平台有助于广大农民在第一时间知晓金融信息,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从而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空间的扩大;而且建立农村金融信息平台也有助于实现金融信息的透明化,提升自身的公信力。

篇七:浅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户融资难问题

29 卷第 4 期2020 年 8 月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Vol.

 29

 No.

 4Aug.

 2020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改革问题

 及优化对策研究张丽(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财金学院 , 福州 350202)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 “ 两个一百年 ” 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

 完善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 , 有利于引导 金融资源在农村合理配置 , 为乡村重点领域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

 文章以农村金融机构为主体 , 分析乡村振兴战

 略背景下金融机构改革面临的现实困境 , 提出乡村振兴中产业振兴是基础 , 而产业振兴需要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作为支撑 。

 发展乡村金融服务需要政府和市场协调配合 , 不同性质的农村金融机构应基于自身优势进行差异化

 竞争 , 同时秉行绿色金融理念丰富农村金融产品种类 , 与时俱进优化金融增值服务,并综合运用金融科技实现信

 用与风险的高效管理 , 真正让金融机构发挥职能 , 支持乡村产业持续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金融 ; 供给侧改革 ; 商业银行基金项目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 (17DJ710019)收稿日期 =2020-03-17

 文章编号: 1674-7852

 (2020)

 04-0024-06作者简介:张丽 , 讲师 , 硕士 , 研究方向:金融经济 。Research

 on

 Supply-side

 Reform

 of

 Rural

 Finance

 under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ZHANG

 Li( School

 of

 Finance

 and

 Accounting ,

 Fuzhou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and

 Trade ,

 Fuzhou

 350202)

 Abstract :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step

 in

 the

 process

 of

 achieving

 the

 "two

 hundred

 years ”

 goal.

 Rural

 financial

 supply

 reforms

 have

 very

 similar

 purposes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refore ,

 the

 reform

 of

 the

 rural

 financial

 supply

 side

 will

 help

 guide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financial

 resources

 in

 rural

 areas

 and

 further

 provide

 financia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key

 rural

 areas

 and

 weak

 industries.

 The

 article

 takes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s

 the

 main

 research

 subject,

 and

 analyzes

 the

 practical

 dilemmas

 fac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rur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By

 drawing

 on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

 the

 article

 proposes

 that

 rural

 financial

 supply

 requires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government

 and

 banks.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ith

 different

 ranges

 of

 business

 and

 services

 should

 conduct

 differentiated

 competition ,

 enrich

 the

 variety

 of

 green

 financial

 products ,

 optimize

 financial

 value-added

 services ,

 and

 comprehensively

 use

 financial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redit

 and

 risk.Key

 words :

 rural

 revitalization

 ; ;

 rural

 finance

 ; ;

 supply-side

 reform

 ; ;

 commercial

 banks1 问题的提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 综合国力持续提升 , 但发展中的社会问题也日益明显 。

 其

 中 , 发展不平衡 、 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 。

 据国家统计局全国农村贫困监测调查 , 按现行国家农村贫

 困标准测算 ,2018 年末,全国农村贫困发生率 1.7% 。

 农村地区存在严重的发展不平衡 、 不充分 , 协调城乡

 发展迫在眉睫 。

 为此 , 在 2017 年 10 月 18 日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农业 、 农村以及农民

 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 必须始终把解决好 “ 三农 ” 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 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 “ 三农 ” 工作的总抓手 , 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重要方面 。

 2018 年 9 月冲共中央 、 国务院印发 《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 2018

 -2020) 》 ,标志乡村振兴这一重

 大战略全面进入落地实施期 。

 第 4 期

 张

 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改革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

 25乡村振兴中 , 产业兴旺是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基本前提 。

 产业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前期资金

 投入 , 因此必须充分发挥金融在乡村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 加大金融对乡村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 强化

 金融服务产品和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 推动乡村经济健康发展 , 才能真正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

 2019 年 6 月 ,

 国务院 12 号文件 《 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 》 明确指出要创新乡村金融服务 , 有序引导工商资

 本下乡 。

 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也联合印发 《 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 》 ;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

 《 关于做好 2019 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乡村振兴和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 》 ; 中 、 农 、 工 、 建等国有大型金

 融机构出台了全面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意见 ; 多个省份也结合当地发展实际出台了金融支持乡村

 振兴的指导意见⑴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中的金融支持问题在学术界和行业实践中都是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

 但由于农

 业的弱质性特征 , 目前金融机构服务乡村实体经济中还面临诸多问题 。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金融支持

 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 调查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 , 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提出未来农村金融改革的方向 。2 农村金融服务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乡村振兴是乡村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包括农村经济 、 文化 、 治理 、 民生 、 生态等多方面内容 。

 在此过

 程中 , 拓宽乡村投融资渠道 , 建立适合 “ 三农 ” 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 而金融机构在支持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时 , 也可以对自己原有的传统业务进行革新 , 抓住政策机会 , 拓宽农村市场 , 为金融机构可持

 续发展奠定基础 。

 乡村振兴和农村金融发展相辅相成 、 互相促进 , 具体逻辑关系如下 。2 ・ ・ 1 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的目的一致2005 年 , 联合国提出 “ 普惠金融 ” 概念 , 金融行业应当为社会各个阶层提供适当的金融服务 。

 普惠金

 融主要针对小微企业 、 农民 、 城镇低收入人群提供金融服务 。

 消除针对弱势人群的金融排斥 , 是实现金融

 可持续发展 , 缩小城乡发展不均衡 , 实现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

 乡村振兴是我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标的重大战略部署 , 其目的也是为解决我国发展过程中的乡村地区发展不平衡 、 不充分问题 , 解决城乡收

 入差异大等现实问题 , 实现乡村居民的美好生活 。

 农村经营主体多数规模小 、 实力弱 , “ 三农 ” 客户本质上

 属于弱势人群 , 是普惠金融重点服务的对象 。

 我国贫困人口的 80% 在农村 , 普惠金融的主战场也在农村,

 乡村振兴与现阶段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在宗旨上高度耦合 。

 社会发展与金融是共生关系 , 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 , 加大对经济相对落后农村地区的金融支持 , 提高服务的高效性与普惠性 , 实现商业银行普惠金融的可

 持续发展 , 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⑵ O2.2 农村金融创新与乡村振兴的绿色实体经济发展高度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生态文明和绿色导向 。

 人类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 针对人类发展过

 程中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 , 联合国提出了经济可持续发展概念 。

 绿色金融秉承联合国的经济可持续发

 展理念 。

 2002 年的 “ 赤道原则 ” 要求金融机构发放贷款要考虑项目本身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

 我国也积极

 响应绿色金融倡议 , 出台了一系列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指导政策 。

 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要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 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乡村振兴中农产品的生产 、 加工和流通都应该在绿色经

 济基础上进行 。

 而生态农业 、 循环农业 、 体验农业和污染治理等绿色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 亟需商业

 银行提供绿色金融支持 。

 绿色金融相对传统金融来说是一个较新但未来发展广阔的产业 , 商业银行参与

 绿色金融有利于促使其积极调整经营模式 、 创新金融产品 , 转型升级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⑶ 。2.3 农村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经济转型和产业融合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是高质量 , 乡村振兴必然需要高质量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撑 。

 第一 、 第

 二和第三产业相互融合 、 协调发展是乡村经济振兴的必由之路 。

 在此过程中金融机构应当发挥自己的基

 本社会职能 , 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本 、 技术 、 人才等要素向农村重点领域流动 , 发挥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 “ 血

 液 ” 作用,促进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 , 构建乡村经济的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 , 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 让

 农民充分获得二三产业增值收益 。

 首先 , 大型涉农企业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 , 这些企业将产业链的上下

 游有效地联结起来 , 为农产品走向终端消费市场提供了桥梁 。

 这些企业吸收了大量的乡村人口就业 , 为发

 展 “ 三农 ” 提供了很大助力 。

 另一方面 , 这些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渴望获得各式各样的

 金融服务 , 比如长期贷款 、 短期流动性贷款 、 资金结算以及财务咨询等等 。

 这些企业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

 26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第 29 卷要载体 , 同时也是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重要优质客户 。

 其次,传统 “ 三农 ” 存在严重的弱质性 。

 传统的

 小规模经营方式集约化程度低,难以产生规模效益 。

 所以 ,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 , 有大批农民工返乡创业 , 从

 而产生了新型职业农民 、 现代化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

 这些经营主体是实践乡村振兴战略的主

 要力量 , 同时也是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潜在优质客户 。

 金融机构应该重点支持此类主体 , 加强对他们的

 服务 , 让他们做大做强 , 发挥自身优势 , 引领乡村振兴 。

 第三 , 大城市生活压力大 、 节奏快 , 有更多的城市居

 民希望回归田园体验悠闲生活,乡村休闲观光产业应运而生 。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 , 商业银行可以布局

 农村服务产业 , 提供配套金融服务 。2.4 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对金融服务提出了要求乡村振兴 , 产业兴旺是基础 。

 产业兴旺是农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 , 而高质量经济发展可以激

 发乡村经济发展的活力 。

 区别于传统的小农经济 , 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要求农村产业发展必须与其他产业

 相融合 , 做到生态 、 文化 、 教育 、 卫生协调推进 。

 我国经济增长逐渐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 , 乡村振

 兴也应当坚持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

 乡村振兴首先要改善农民居住环境 , 缩小城乡公共基础设施的差

 距 , 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向农村地区流动 。

 人才是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素 。

 在乡村经济

 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新型农村经营模式不断涌现 , 传统金融服务已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增长的需求 , 农村经

 济发展对金融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因此 , 发展高质量的农村金融服务,创新金融服务 、 提供灵活

 多样的贷款方式和丰富的金融增值服务 , 有利于金融机构在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 弥补农村

 金融发展不充分的问题 。

 同时 , 也有利于金融机构在不断改革中提高针对农户金融供给的风险管理能力 。

 3 金融服务乡村实体经济发展中的现实困境3. 1 金融机构发展农村金融积极性不高 , 导致乡村金融供给结构不平衡金融机构的经营目标是盈利最大化 。

 乡村金融需求的普惠性与商业银行持续性 、 安全性 、 盈利性经营

 原则相冲突 , 导致金融机构实质参与乡村振兴金融扶持的积极性并不高 。

 目前农村金融供给的金融机构

 主要为村镇银行 、 信用合作社和一些非正规金融机构⑷ 。

 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 , 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

 商业银行也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 , 并组建了专门的 “ 三农 ” 金融服务部门 , 专门服务于小微企业和 “ 三农 ”

 经济 。

 随着改革的深入,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的覆盖率不断提高 。

 但是 , 乡村金融供给不平衡表现在供给

 总量过剩与不足并存 , 政策协同作用未能充分体现 。

 截至 2018 年末,我国农村地区有银行网点覆盖率达

 96% , 覆盖规模基本充足 , 结构层次也较为广泛 。

 但这种整体规模在各地区表现并不一致,我国农村金融

 机构网点分布在空间上集聚效应明显 。

 发达省份的农村金融供给相对较为丰富 , 欠发达省份的农村金融

 供给明显不足 。

 另一方面 , 政府在乡村振兴中对各类金融机构服务 “ 三农 ” 的方向进行了大致分工 , 但在

 实际执行过程中 , 政府与银行之间的协同性较差,政策难以有效发挥 。

 各类金融机构普遍选择抵押物较

 多 、 规模较大的经营主体为自己的主要服务对象 。

 小规模农户以及小规模涉农企业均被挤出金融服务 。

 整体来看 , 农村金融市场各类主体在资源配置方面不均衡 。3.2 传统金融供给的管理模式与 “ 三农 ” 客户属性不匹配由于交易成本的...

推荐访问:浅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户融资难问题 农户 浅析 振兴
上一篇:新时代统战工作助推乡村振兴3篇
下一篇:乡镇党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Copyright @ 2013 - 2018 老骥文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老骥文库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1019447号-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