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5月8日星期六)【优秀范文】

来源: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23-04-18 19:15:05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材料用典(5月8日星期六)【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写材料用典(5月8日星期六)【优秀范文】

写材料用典(2021年5月8日星期六)

 

一、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例文】“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青年官兵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支军队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青年官兵忠心向党、一心为党,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与军队齐进步,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青年官兵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是走向更高、走得更远的重要前提。(解放军报《肩负重任不辱使命》)

【典故】出自明代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释义】意思是,立志成为圣人,就可以成为圣人;
立志成为贤人,就可以成为贤人。反之,志向不树立,就像没有舵的船,没有嚼子的马一样,随水漂流,任意奔逃,终究达不到目标的。

【赏析】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1508年(正德三年)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讲学中写下了著名的《教条示龙场诸生》,提出“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的为学四条原则。早在少年时代,王阳明就以“读书学圣贤”为“人生第一等事”。他提出立“圣人之志”,倡导“知行合一”,以成就理想人格为终极目标,成为中国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包含两层意思,一层讲立志的重要性,另一层讲“立大志”的重要性。人只有拥有坚定的志向,才能有明确的方向,有奋斗的动力,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最后才能有所成就,这也是我们通常说的有志者事竟成。当代中国青年与新时代同向而行、共同前进,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唯有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才能成长为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用法】一是适用于青年集体活动讲话、致辞等,如五四青年节表彰大会等,用以引导广大青年立长远之志;
二是适用于年轻干部教育培训、座谈等会议讲话,激励广大年轻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当新时代的追梦人、实干家。

 

二、德者,成和之修也

 

【例文】修德正身,牢记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德者,成和之修也。”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共产党员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人民是历史的主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四川日报《修炼“三德”学深党史》)

【典故】出自战国庄周《庄子·德充符》,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释义】德,即道德修养;
和,即和谐和顺。意思是,(孔子)说,公平,没有比静止的水更公平的了,所以它可以作为镜子,成为标准。内心里充满蕴含而外表毫无所动。所谓德,就是事得以成功、物得以顺和的最高修养。德不外露,外物自然就不能离开他了。

【赏析】这里记录的是鲁哀公与孔子的对话,哀公问孔子“何为德不形”,孔子对其作了详细的解释,彻底释去了他对于哀骀它这个丑人何以被众人仰慕、亲附的疑惑。其蕴含的思想是,不有意表现德性,只是按其自然本性行事、活着,以致他人简直举不出他的“德行”来的人,实际上是、也才是最有道德的人,故而正是这样的人对他人最具凝聚力。人的品德修养,就是以“和”为目标。心中一团和气,外表和蔼可亲,就是有德之人的象征。每个人都要在守德致远上下功夫,做到明是非、识良莠、辨美丑、分善恶、晓荣辱、知行止,使自己无论面对任何考验,都能挺直精神脊梁。

【用法】一是适用于领导干部大会讲话、任前集体谈心谈话,侧重于道德修养方面,引用此句以阐释个人修养的重要性,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二是适用于基层道德讲堂等宣传,用以引导广大群众不以贫富、美丑等来评价他人,要看“内心美”,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审美观。

 

 

推荐访问:用典 星期 材料 写材料用典(5月8日星期六)
上一篇: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工作会上讲话
下一篇:在X市少数民族、妇女、党外青年干部培训班上讲话(精选文档)

Copyright @ 2013 - 2018 老骥文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老骥文库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1019447号-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