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6篇

来源: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22-09-27 12:55:04 点击:

红色文化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6篇红色文化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183·青年与社会 2019年5月上按照学界的定义,所谓红色文化指的是发端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由中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色文化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6篇,供大家参考。

红色文化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6篇

篇一:红色文化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iddot;183·青年与社会 2019年5月上按照学界的定义,所谓红色文化指的是发端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由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性实践而逐渐形成的意识形态,其核心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以及融入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具有中国特色地区文化后的结果。一、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一)红色文化是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作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老文明,中华文化历经五千年漫长演化,不仅具有历史的厚重,而且极为多元、丰富多彩。红色文化从革命战争年代走来,于血与火的历练中成型,本身既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更是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最闪耀的部分,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者、先进者、领导者。每个国民自出生起,无论其民族、宗教、生活环境、教育程度等个性化背景差异如何巨大,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红色文化的深刻影响。可以说,红色文化早已突破了文化范畴成为了民族基因。因此,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就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是极为自然和理所应当的模式。(二)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和形成缘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长期实践,是对新时期中国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总结、意识升华。而追根溯源,这些相对抽象的理论概括其实恰恰来自于形象、生动、富于感性的红色文化的理性归纳。因此,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一脉相承,是同一类事物、同一种精神的一体两面。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乃是将理性和感性相互融会贯通,抽象和具象彼此相辅相成,二者结合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更加充实丰满,更富于生命活力、感染力。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一)文化的多样性提高教育的丰富性很长时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刻板、手段单一已成为制约教学品质、降低教育成效的主因之一。业界内外也不断就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开展讨论,尝试探索多元化道路以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而红色文化兼具物质载体和精神传承两个方面的特性则决定了其在本质上就具有文化多样性、教育多渠道、影响多方位等优势,因此,融入红色文化的思政教育必然也能借助以上种种有利条件实现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多样、趣味。(二)文化的现实性推动教育的实践性现实生活中,全国各地都存在规格不一、内容丰富独特、形制各异的红色文化展览馆、博物馆、遗址等实物载体,也拥有诸如信天游、桑植民歌等红色民谣。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层面的红色文化遗产都是真真切切的客观存在,并且具有极其突出的区域符号性与民族特点。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显然更加有助于立足现实,给予学生实实在在的体验式教学,使相对抽象的理论具有具象实体的佐证。无疑,这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化教学大有助益。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一)走生活化道路,在实践中实现教育内化、入心近年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正在成为大中小学校素质教育改革的焦点之一。究其原因正是传统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屡遭诟病,亟待有所超越和突破。因此,新时期高校思政教学当充分转变陈旧教学模式刻板机械的套路,走生活化道路,在实践中实现教育内化、入心。事实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正在充分利用区域红色文化元素活化课堂教学,使思政教育入眼、入耳、入心。比如,浙江大学蓝田学院在 2016 年时期组织大学生深入秦岭重走红军路,到商洛革命老区体验红色文化,通过参观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唱红歌、看影片、听故事和亲手做草鞋等活动中零距离触摸红色基因的实体。除了充分发动感官体验红色文化,这次红色文化之旅更通过分享与延伸坚定了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决心。期间,学生们与商洛当地六位革命烈士后代分享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革命后代讲家风”,开展了“红色资源开发运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题调研,并在华山脚下围绕《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召开了特殊团会。蓝田学院此次红色之旅只有短短十九天,虽然行程十分短促,然而内容安排紧凑有序。无疑,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在路上的模式远远超过课堂上沉闷的枯坐。事实上,学生们的表现也印证了此类实践化教学的成效,其不仅体现在大学生对行程中每个环节参与和积极性,也体现在自始至终的兴趣和热情上。显而易见,生活化、实践性的教育正在以最生动的操作模式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化与固化。(二)结合时代特点、深挖文化内涵,于细微处开展渗透式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不仅无法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也很难通过暴风骤雨式的灌输取得良好的成效。相反,润物无声往往能够取得出人意料的结果,这也是不少专业人士越来越推崇渗透式教育的原因。结合时代特点、深挖文化内涵,于细微处开展渗透式教育是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值得尝试的策略之一。红色文化虽然大多起源于战火纷飞的硝烟年代,然而其“为人民服务”的实质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始终会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故而,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妨紧紧扣住这样的真理核心,在现代化的学习、生活环境中转化或创造出更具时代风貌的思政教育新形式、新手段。比如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将志愿者服务、公益事业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化策略的落实。学院不仅和当地革命遗址、福利机构、文化馆等合作打造了数十个校外思政教育基地与志愿者服务组织,而且常年坚持每月开展公益爱心服务。正因如此,该院才有涌现出了荣获秦皇岛“最美志愿服务团队”的马永刚志愿服务小分队,以及勇救落水学生后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郜会远(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3)摘 要:红色文化是我国传统革命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一脉相承。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行,而且具有以文化的多样性提高教育的丰富性、以文化的现实性推动教育的实践性的积极意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走生活化道路,在实践中实现教育内化、入心,又当结合时代特点、深挖文化内涵,于细微处开展渗透式教育,以及充分利用技术拓展课堂教育的外延。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可行性

 ·184·青年与社会 2019年5月上不留名的学生王先涛等优秀事迹。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成果已经指出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路径,那就是在日常生活的点滴处为社会、为他人力所能及的奉献和给予。随着西式利己主义、物质主义、享乐主义日渐蔓延,不少大学生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充满怀疑甚至抗拒,导致高校思政教学“两层皮”现象突出。而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又能持之以恒的公益行为、志愿行动恰恰能够给予这些不良思潮以最有力的反击,从而使课堂、书本中的思政教育得以转化为实际行动。(三)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拓展课堂教育的外延信息时代大背景下,第五媒体正在成为传播现代文化最新潮、最热门的传媒介质。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不妨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拓展课堂教育的外延。比如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期间,央视和不少地方电视台陆续推出了有关的纪录片,这些素材都是利用红色文化开展思政教育的极好资源。借助包括校园网、微信、微博、朋友圈等形式,高校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网络宣传,或举办线上主题研讨会等。而在时间较长的暑假等节假日期间,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外出旅游之机拍摄红色之旅短视频,在快手、斗鱼、抖音等热门 App 上播出等。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展课堂教育的外延有利于巩固思政课堂教学的成果,引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课余时间将所学理论付诸实践。四、结语红色文化内含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红色基因,是最具生命活力又最活跃、形象的优秀文化形式。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变革,更是让思想政治教学贴近现实实现内化的重要途径。更为积极的是,文化的融入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全面认知红色基因从诞生到演进的轨迹,而且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路径,从而跳出书本化教育的局限性,借助文化的渗透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联系实际。这不仅是高校思政教育深化改革的良好尝试,同时也是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益创造。参考文献[1] 彭永东.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实践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40-144.[2] 李嘉美.交往理性在高校幸福观教育中的作用[J].现代教育管理,2016(4):112-116.[3] 李慧.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研究生幸福观教育实践研究[J].科教纵横,2016(4):212.作者简介:郜会远(1978.01- ),男,汉族,河南西平人,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政治学与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项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树立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一门课程。高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秉承着以人为本、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势而新的原则[1] 。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对于高校大学生的意识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高校学生思想状态呈现出多样化与不稳定的特征,并且改变了学生的行为习惯,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一、基于“互联网 +”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变化(一)“互联网 +”时代的教学资源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的传播越来越便捷,内容越来越丰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我国教育资源长期以来存在着分布不均的现象,由于学校师资水平的不同与当地经济发展的不同,导致各个高校之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育资源差异十分明显。但在新的时代下,由于网络信息本身的共享性、互联性与丰富性为高校教育提供了新的资源。(二)“互联网 +”时代的教学形式现代社会由于受到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影响,呈现出媒体传播介质多样化与主体多样化的特征,从听觉、视觉、触觉上为人类带来一场信息盛宴[2] 。新的媒体形式也进一步启发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形式,高校教师不必拘泥于“教师说、学生听”的教学形式,通过多媒体信息教学法构建立体化的教学课堂,紧抓高校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三)“互联网 +”时代的学习形式媒体传播渠道与传播内容的变化不仅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形式,更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行性的基础。传统情况下学生学习的自主学习模式仅能依靠课堂知识进行课后的预习、复习及图书馆查找资料。新时代下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快速获取最新、最全以及多种形式的信息载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与便捷的信息渠道。(四)“互联网 +”时代的教学管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展不仅涉及到课堂教学这一模块,更是包括了教学评价、课程设置、学生管理等多项内容。新时代的到来改变了高校教师的教学管理模式,教师可以借基于“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化策略研究马洪保(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210)摘 要:高校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渠道,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思想。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社会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影响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与道德水平。为此文章将浅谈“互联网+”时代下如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化策略,旨在促进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进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

篇二:红色文化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33 卷第 5 期Vol. 33-No. 5百 色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BAISE UNIVERSITY2020 年 9 月Sep. 2020红色文化及其本土化研究— —兼论江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曹 鎏(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221000)摘 要:红色文化是具有革命性与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在先验层面表达为红色文化基因,在经验层面则表现为红色文化资源。一方面 ,对红色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把握是高校建设红色校园文化的基石;另一方面,建设红色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意涵。江苏拥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江苏高校应大力引入红色文化资源,通过鼓励并开展文创活动,运用现代媒体技术,打造校外第二课堂的途径,使高校红色校园文化建设迎来持续发展的转机。关键词:红色文化;红色基因;校园文化建设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8233(2020)05-0098-06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的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持久发展的永续动力,更是党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精神养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然不能忽视红色文化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与远大影响。作为红色革命主要区域的江苏省具有深远的红色人文历史与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应当充分利用本土的红色文化优势,从而大力推动高校红色校园文化建设,为民族发展与人才培育做出应有的贡献。一、理解红色文化:建设红色校园文化的基石高校红色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基于对红色文化的准确把握与深刻理解之上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社会背景下,红色文化的内涵、特点与表现形式会融入时代的特征。(一)红色文化的内涵红色文化有其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红色文化是指在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中产生的先进文化。本文的红色文化是以本土化为研究目标,故在狭义层面上进行探讨,是指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中创造的优秀文化。红色文化不仅仅在革命时期,在建设、改革长期过程中仍得以与时俱进,这就是红色文化的新时代特征。并且,随着对红色文化的重视与研究程度的加深,红色文化还形成了特有的话语体系。红色文化话语体系以“维护政治合法性、引领社会思想文化、规制个体价值判断”[1] 的方式维护红色文化与时俱进的先进性与正确性。所以,红色文化开始逐渐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思想与语言中。在抗战疫情期间,中国共产党人与民众的抗疫精神、抗疫事迹、抗疫口号与抗疫文学,都是对红色文化内涵的充盈与更新。(二)红色文化的特点由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中创造的红色文化具有革新性、先进性与中国特收稿日期:2020-7-20基金项目:2018 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江苏本土红色资源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渗透策略研究”(批准号:2018SJA011)。作者简介:曹鎏(1989~ ),男,江苏徐州人,徐州工程学院体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98

 曹 鎏/红色文化及其本土化研究 — —兼论江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色等三个方面的特点。首先,红色文化具有革新性。革新性以“变革”旧世界、旧方法、旧道路作为活动的目标与任务,只有“破”才能“立”,有批判与更替才能成立。红色文化最初诞生于革命时期,正是在废弃与破除陈旧的思想与文化中,红色文化因符合社会与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应运而生。但在国家稳健发展的和平年代下,革新性更加凸显“新”的重要性,要求对不符合新时代发展与进步要求的落后部分加以批判,同时吸收新文化、新思想、新方法、新观念中的有益部分,才能长期保持红色文化的革新性。红色文化故能够始终成为文化中的优秀表率。其次,红色文化具有先进性。一方面,先进性是红色文化的根本属性。因为红色文化具有革新性,因而红色文化始终代表着各个时代的先进思想与观念,是一种与时偕行、革故鼎新的文化形态。这种先进性也逐渐成为人们的意识形态,追求先进性成为学习红色文化的“因”与“果”。另一方面,先进性也是发展红色文化的必然要求。任何一种文化一旦失去了更新的力量与前进的动力都终将会被历史所遗弃或湮没。历史证明,在危险与困难面前,红色文化的先进性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源于红色文化的先进性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是一脉相承的。最后,红色文化具有中国特色。每一种文化都有其产生的时代与地域,虽然世界全球化进程在加速,但仍不能抹去文化的人文性,文化与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人”,文化将无法延续与发展。因为抛开“人”去谈文化是空洞的。所以,红色文化的特征除了先进性与革新性,还有民族性[2] ,即中国特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红色文化必然刻有中国特色的印记,而中国特色更是对中国及其人民形象的高度概括。也就是说,红色文化不是舶来品、复制品,而是我国在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而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创造的文化。中国特色既表明了中国红色文化有别于他国红色文化的独特性,又强调了红色文化的“中国制造”属性,它植根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是真正属于中国的特有文化。(三)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红色文化具有先验的与经验的两个层面的表现形式。在先验层面表现为文化基因,而在经验层面则表现为文化资源,它们是红色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红色文化基因是革命性、无产阶级领导与共产主义有机结合的统一体,与传统文化共同体现于人民群众身上。[3] 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与精神哲学中就能够发现:文化不仅是后天的人文环境与文化遗产,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文化因素就已经沉降于人类的基因与天性中了。共处于现代文明中,为什么其他物种没有产生文化,只有人类社会有文化,且不断创造新的文化,这就是文化基因的力量。红色文化基因已蕴藏在人类基因之中,并且它的先进性使其在进化过程中得以保留、传承与锤炼,它代表着人类进化的方向。当我们发挥了红色文化基因所带给我们的天性,红色文化才能得以显现与传承。这就是为什么依然需要红色文化教育。虽然红色文化基因是先验的、先天的,但其仍需要一定的人文环境去支持、文化教育去引导,才能获得表达的机会。狼孩的事例就印证了基因的表达需要适宜的环境,否则文化与文明难以延续。红色文化资源可分为物质文化资源与精神文化资源,是“伟大的革命精神与物质载体的总和”[4]。红色物质文化资源主要是在人类物质生产活动中承载红色文化的这一类资源。例如各革命基地的历史遗址、烈士公墓或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者与革命时期的文化作品,红色主题的博物馆、纪念堂、展览厅等。红色精神文化资源主要是以弘扬红色文化为目标的精神文化活动等这一类资源。譬如将爱国主义、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融入新时代的特色,以进入课堂、影视文学作品、社区活动等多种形式传承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红色文化的物质文化资源与精神文化资源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两部分,物质文化资源承载与阐发了精神文化资源,精神文化资源也依托与活化了物质文化资源,它们是有机融合、相得益彰的整体。二、建设红色校园文化的重要意涵红色文化在建设校园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建设红色校园文化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99

 《百色学院学报》2020 年第 5 期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推动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一)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财富,是对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认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宝库。红色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实现对红色文化自信的增强,对历史虚无主义需秉持批判的态度,积极建构红色文化话语体系。[5] 建设红色校园文化就是让师生共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红色文化教育中来,为精神文化教育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通过对红色文化的了解与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对历史文化与革命事件的了解,对革命先辈英勇事迹与先进精神的理解,对和平安定生活的珍惜与维护,都将使学生真正认同并发扬祖国文化、红色精神。正是因为红色文化教育具有促进文化自觉、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的教育目的[6] ,才能以此为前提,在全球化背景下与异国文化平等对话、交流。唯有对本国文化的了解与肯认,才能够在文化竞争与更替的环境中,坚持应有的文化立场而不人云亦云。(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校园文化对于学生树立社会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与指导性。红色文化中本身就蕴含着正确的社会价值观,通过建设红色校园文化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氛围。社会价值观的树立依赖于所处的社会文化,文化本身就涵盖着价值判断的因素。文化的浸入性与境入性在潜移默化中使身处于该文化中的学生在进行价值判断时,受到潜意识的指引。因此,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正在于此。随着信息网络的便捷智能化,很多社会事件会呈现出不同的价值观与人生态度,且没有唯一的判断标准。社会价值观正处于形成中的学生易受其干扰或影响。“红色文化的社会记忆是一种社会价值观的传播。”[7] 红色文化所反映出的先进精神能够为他们指明方向,这一方向并不意味着唯一的道路,而是充分给予了学生树立价值观的自由与权力。学生具有树立何种正确社会价值观,做出何种正确的价值行动的选择性。红色校园文化更多的是意指精神上的引领与方向上的指导,可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保驾护航。同时,红色校园文化指引下的社会价值观的选所呈现出的多样性,又会通过学生在具体时空做出的行为或判断来丰富与更新校园文化与红色文化。这正印证了人与文化双向滋养、良性循环的共生景象。(三)推动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建设红色校园文化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更为根本与关键的是具有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

 “红色文化具有独特的德育功能”[8] ,通过将红色文化引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就是以先进人物的事迹作为德育的榜样与楷模。文化的旨归是要在人的精神与行为中实现其引领与陶冶的价值。文化在人类身上的凝缩与彰显的是品德、道德。也就是说,外在的文化需要转化为人的内在品性,才是真正的文化传承与弘扬,也就是实现了文化的育人功能。建设红色校园文化可以通过模范、楷模与范例的方式进行。模范、楷模与范例可以从身边真实、鲜活的人物与实践着手,而不仅限于文字知识的传递。红色校园文化的意涵要远大于且深于红色校园知识,文化与知识绝不可等同与互换,模范、楷模与范例是需要在互动与学习中产生其教化作用的,仅通过某个事件或行为并不能产生持续的影响力,反而会形成规训的倾向,这与文化涵养的初衷是背离的。当校园文化建设将红色文化、红色基因、红色资源融入学生的校园生活时,学生在文化的陶冶下,在生活实践中便会自觉遵循道德规范,提升自我道德要求。三、江苏高校建设红色校园文化的困境与契机(一)江苏高校建设红色校园文化的困境鉴于建设红色校园文化的重要意涵,江苏高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时将红色文化作为其重要构成部分。然而,江苏高校在建设红色校园文化实践过程中面临一些困境。1. 内容延展性低红色校园文化的内容延展性低,主要集中于优秀事迹、优秀人物的具体内容的了解与识记,但如果100

 曹 鎏/红色文化及其本土化研究 — —兼论江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只将文化的广阔内涵窄化、缩减为相关知识的识记与训导,它就丢失了文化育人、培养人文精神和道德品格的初衷,必然无法实现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心等目标。此外,红色校园文化内容的延展性低还意味着其难于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处于文化学习与生活实践脱节,这会阻碍江苏高校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也是造成当下困境的原因之一。文化的教化功能与意义是知识学习所无法替代的,只有正确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够逃离知识本位的藩篱而走向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教育与文化。2. 学生个体差异性大总体来说,目前的红色文化教育主要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9] 红色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紧密的联系,红色校园文化建设所涉及的范围不仅与各类文化知识的学习有关,而且渗透于日常生活、行为实践、为人处世当中。这就打开了方法的可能性、多样性与灵活性。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生长于不同的社会背景、文化环境、风俗习惯,并且个体学习、感受、领悟能力与偏好之间的差异都是显著的,这是高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不能忽视的关键因素。因此,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方法是满足学生个性化教育需求的必然选择,这对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与方法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3. 建设多局限于校园内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绝要突出其与校园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校园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但当前江苏高校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困境就是囿于校园内,很少真正走出校园,走进红色教育基地,扎根于本土的文化土壤。而且,理论教育过多,实践活动较少,并未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10] 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共处于同一场域中,共立于文化土壤之上,了解当地的文化就要浸润于文化环境、文化氛围、领略文化历史遗迹中,在人、事、物的共同作用下,文化教育的功能才会得以彰显,这才是实现红色校园文化建设与教育的契合点。(二)江苏高校建设红色校园文化的契机当前江苏高校在建设红色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但江苏作为我国革命时期的重要革命区域,曾涌现出一批领导人与革命者,是革命胜利的见证地,也是红色文化的诞生地之一。因而,江苏具有深厚的红色人文底蕴,并且江苏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与开发,这将为江苏高校建设红色校园文化提供优势与契机。1. ...

篇三:红色文化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0神州教育浅谈红色文化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朱磊辽宁理工职业学院摘要:红色文化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补充历史知识、开展社会教育的平台。加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艰苦奋斗意识,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深远而又重要的意义。关键词:红色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是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高校弘扬红色文化精神,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重视高校红色文化建设,寻找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契合点,不仅有利于充实高校校园文化的内容,也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使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革命战争年代和和平建设时期所遗留的纪念地、标志物及其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基本内容的一种特色文化,它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天然载体,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力支撑。红色文化的核心精神内涵主要体现在积极向上的“三观”、坚持不懈的理想信念、艰苦朴素的奋斗意识等方面。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的不断推进,红色文化依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引领着大学生思想的进步。二、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意义( 一 ) 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红色文化蕴含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这种文化与我国倡导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内涵和价值取向上是一致的。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离不开红色文化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成为红色文化在当代的主要价值体现之一。弘扬红色文化精神,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思想基础。弘扬红色文化精神,也是高校大学生正确树立“三观”的现实需要,它引领着大学生成长、成才。( 二 ) 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在革命战争时期,我党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几百人,发展壮大到几百万人,这需要一种对强大的理想信念的坚持,并为之努力奋斗才能达到的结果。邓小平同志曾说过:“过去我们党无论怎么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真正的优势。”正是因为有了坚定的信念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才有了前进的动力。大学时代正是播种理想、确立信念的黄金时期,是规划未来、设计人生的关键时段,确立怎样的理想信念,从根本上决定着当代大学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加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正确引导他们认清国家和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并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当务之急。( 三 ) 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艰苦奋斗意识在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战士们经常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生活和战斗。特别是在长征时期,全体红军指战员吃尽天下苦,历尽世间难,战胜了千难万苦。爬雪山,过草地,在超常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行军,野菜、树皮、草根常作为战士们充饥的食物。

 “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已经成为人们在困难中激励自己的格言。在今天的人们看来,长征是“艰苦岁月的代名词”。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坚强不屈、艰苦奋斗的精神,才使红军长征取得了胜利,这种精神也是我们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光辉典范。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大学生们是想象不到那种艰苦环境的,他们缺乏的正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正因为如此,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意识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如何加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红色文化教育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富有新鲜感和吸引力,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中国共产党为拯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解放,英勇奋斗,不屈不挠的斗争史。可以带给大学生无数的遐思和启迪,从而增强教育效果。( 一 ) 将红色文化纳入到德育课教学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拓展和丰富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把红色文化教育内容编进教材,纳入到理论课教学计划中,使其进入课堂,能够激励和提升大学生的志向,鼓舞其精神,提升其素养。使红色文化教育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 ) 将红色文化纳入大学生社会实践和专业课教学中高校在专业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远多于人文素质教育,学生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也相对较少。高校可以通过寒暑假社会实践调查,让学生们了解自己家或是身边的红色资源和事迹,来增强红色资源教育的实践性和实效性,或是把专业课的发展历程与革命战争时期的相关典型事例相结合进行教学。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们实践能力和学习的兴趣,也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高尚品质( 三 ) 多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在革命历史和优良传统教育中,除正面传授政治理论和历史知识,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以及“三观”教育外,还应该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平等性、互动性的对话交流活动。如选取红色文化中关于理想信念的典型事例进行报告会;选取红歌进行歌唱比赛,把红歌唱响校园;或是进行红色影视宣传周,把一些有意义的影视代表作放给同学们观看等活动。通过开展这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使学生们了解历史,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是高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载体,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独特价值。红色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我们应该重视和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教育这一载体。让大学生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精华,端正其做人做事的态度,从思想上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政治觉悟,让红色精神像“星星之火”一样在校园里燃烧。参考文献:[1] 中国红色教育网[2]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N].人民日报,2004.[3] 张耀灿,陈万柏 .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万方数据

篇四:红色文化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文化融入大学生教育的

 重要 意义 及路径建议思考

  大学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对于大学生而言,上大学不仅要努力学习成才,更重要的是努力学习成人。“成才”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但“成人”教育同样是重中之重,必不可少的。“成人”教育比“成才”教育更难实现,因为“成人”教育是很难用语言文字清晰表达的,更多的是行为教育,道德教育。此时,红色文化教育就体现出不可替代的优势,它所蕴含的内容对大学生“成人”教育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运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向大学生传达红色精神,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理性认同、价值认同,让大学生自觉传承红色精神根脉,砺德砺行,努力成才,努力成人,接过前辈的火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积极成果的集中体现,它具有自身生长的历史时空和独特的精神品格。红色文化承接着过去、启迪着现实、昭示着未来,具有特定的历史性和鲜明的现实性。它是时代精神不断发展创新的坚实文化基质,是当代大学生宝贵的精神食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史和奋斗史,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凝结着中国共产党崇高的精神价值追求。增强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应充分重视红色文化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理性认同、价值认同。

 一、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教育的意义 (一)帮助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是红色文化最具代表性,最核心的精神,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肩负着国家繁荣富强的重任,因此,强烈的爱国心是激发大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全部力量的精神来源。红

 色文化最能帮助人们深切感受爱国氛围,增强爱国情怀,大学生接受红色文化教育是培育爱国情怀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二)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信念,培养艰苦奋斗精神

 中国革命的胜利,除了有共产主义的指导,坚定革命信念的支撑,最重要的是依靠革命前辈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当代大学生没吃过苦,生活安逸,缺乏坚定地理想信念和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接受红色文化教育,了解老一代革命家为了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历史,有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的信念。

 (三)帮助大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态度,努力开拓创新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我党一贯坚持的思想路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丰富内涵。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九零后、独生子女”这些时代标签,暴露了他们太多的陋习,如自私自我、功利化、拜金等,接受红色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实事求是的作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培养大学生不唯书、不生搬硬套,勇闯新路,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这就要求我们要

 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当然,在这条道路上,也要求我们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积极开拓,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努力成为创新型人才,为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发光发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言献策。

 二、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教育的现实基础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教育,首先在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地的文化界限被打破,不同文化之间交流频繁,各种文化形态在互联网时代下,借助电视、电影、报刊、杂志等大众传媒和新兴的以 QQ、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渗入人们的生活当中。这样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文化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状态,趋向于庸俗化娱乐化。这些庸俗化娱乐化的文化形态严重影响大学生自身品质的养成。其次,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安定和谐,很多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淡薄,对我们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缺乏了解,部分大学生热衷于“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对我国传统的“中秋节”“端午节”知之甚少。再次,大学生从小受到家庭的过分关注,抗压能力和抗诱能力差,贪图安逸,使得社会上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严重腐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大学生缺乏理想信念,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成为一种常态。最后,现在的社会最需要的是创新型人

 才,有创新才有竞争力。我们国家急需创新型人才来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们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教育的途径 (一)将红色文化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结合

 高校可以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充分发挥课堂教育育人的功能。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单纯的理论教育,只能让他们对红色精神的理解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能加深对其的印象和体会,因此,除了理论传授之外,开展多样的实践参观考察活动也是十分必要的。学校应该利用寒暑假或者节假日的时间组织大学生对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纪念馆进行实地参观、考察,使他们身临其境、睹物思人,深刻理解红色精神的实质。它是一种展示教育,能够起到书本教育起不到的作用。高校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接触社会,了解过去的历史,感受红色精神,从而培育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对祖国及社会的责任感,养成实事求是、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

 (二)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设多种红色文化教育平台

 当前我们处于互联网时代,网络无处不在,应运而生的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更是无时无刻的不充斥着大学生的生活。我们可以建立红色文化的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号里定时推送关于红色文化的经典故事,人物事迹。推送时图文结合或将这些故事事迹录成语音发布,这样不愿意看枯燥文字的同学可以采用听的方式,了解和学习红色文化。在公众号里可以定期的举行红色文化的答题活动,用发放小礼品的形式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在答题的过程中深化对红色文化的学习。除了微信公众号还可以建立红色文化主题的官方微博,推广红色文化的旅游项目,旅游攻略等,吸引人们前往革命遗址、纪念馆等地方亲身感受红色文化的氛围。发布微博话题,人们可以在参观了红色文化的旅游地之后帶话题发布微博,增加旅游的趣味性和意义。除了这些之外,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在年轻人流行的娱乐方式,比如抖音、快手等,这些具有录制小视频功能的软件,发布关于红色文化的小视频,这样年轻人在看这些小视频的过程中就能很方便的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利用网络是弘扬红色文化教育更方便快捷的途径,也更容易让大学生在玩手机的过程中接受红色文化的教育。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红色文化活动,提高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参与度

 大学生是最具活力的人群,对各种活动的参与也最有精力。我们可以在校园里举办各种红色文化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例如举办红歌广场舞大赛,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红歌作为音乐,自己编一套广场舞,以班级为单位参加。通过活动,学生们在编舞的过程中激发创作能力,在跳舞的过程中锻炼身体,在比赛的过程中增加班级凝聚力,一举多得。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不仅熟悉了红色歌曲,通过红色歌曲中的红色故事更增加了对红色文化的了解。除此之外,还可以成立红色文化宣讲团,宣讲团成员每人选定一个主题,根据自己的主题做成课件,在学校中分院分系分专业的对同学们进行宣讲。在宣讲的过程中,并不只是一味的进行理论的灌输,更多的是跟同学们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进行红色文化的宣传。还可以举办红色诗歌散文的朗诵比赛,很多革命先辈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篇,写下了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散文,大学生们在诵读红色经典的同时又能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这些原本枯燥的东西变得有乐趣,学生们不仅不排斥,反而更乐于参与其中,更容易达到红色文化教育的目的。

 总之,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大地留给当代年轻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的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特质是任何外来文化都无法取代的。因此,在各种文化激烈

 碰撞的时代,当代大学生们要高扬旗帜,勇敢前行,正确处理好红色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关系,自觉传承红色精神根脉。

篇五:红色文化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纵横180 2021 年第 19 期 (总第 291 期)【提 要】红色文化作为贯穿中国近现代发展史的特有文化,在当今复杂多样的全球化环境中,对高校青年一代依然发挥着其先进性的指导作用。红色文化中承上启下的时代性,在加深高校生对历史认识的同时,也激发高校青年的文化自信。加强高校红色文化建设,培养高校青年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不仅有利于和谐校园校风建设,还有助于爱国战线的统一。【关键词】红色文化 文化建设 高校一、红色文化的科学内涵及主要特点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时,再从改革与开放到现如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同时丰富党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其内涵不断地扩充,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支柱之一。红色文化作为特殊时期的产物,就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产生条件,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调,吸收当时国外先进的共产主义思想,经过不断的实践对其进行淬炼而独立自主发展的文化。红色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依旧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对于提高高校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不断推进建设文化强国的步伐。红色文化不仅是我们的精神文化,也体现了我们的制度文化,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指引着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去努力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红色文化具有先进性。党领导革命并取得胜利,随后展开的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红色文化作为党执政时期的重要精神文化支柱,证实了其先进性的特点,为我国进一步的发展指引了方向。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精神中的红色文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作为其载体,用具体的、先导性的历史精神作为核心内涵引导着中国新青年奋发向上。红色文化具有时代性。红色精神萌芽于当时力图挽救被列强欺辱局面并不断寻找出路的先进青年,此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少仁人志士都在寻求能够解决中国内忧外患的问题。但是革命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与实践相结合中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在此革命中,形成了以红色文化为内涵的红色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红色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及创新性。红色文化的产生并不是凭空捏造,他既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舍我其谁的大无畏精神,又吸收了马克思主义中的先进思想,两两融合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同时,他也是在先有的革命思想上进行继承创新的,对于先有革命思想中照搬俄国,不切合中国实际的思想进行剔除,吸收之前革命运动中累积的经验。二、高校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一)强化高校爱国主义主阵地的作用加强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同时也是在不断增强高校青年的文化自信。红色文化作为贯穿我们党和国家的建立、发展到不断繁荣的特有文化,在革命时期,先辈们不畏牺牲,英勇就义,舍我其谁的共产主义精神;在新中国成立时期,前辈们不怕苦不喊累,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当下,红色文化再次证实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福利。激发学生们的文化自信,使他们主动了解历史,尊重历史并铭记历史。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摸索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重要思想,具有先进性,能够帮助学生们在意识形态斗争中站稳立场,在互联网的浪潮中坚定自己信念。同时,面对纷繁复杂的碎片化信息,高校加强红色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指导学生们如何甄别真假消息,指导高校青年学生如何应对诱惑和挑战。红色文化中蕴含的拼搏精神和集体意识在不断与高校思政理论课的结合中引导着学生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让高校青年认识到自己与时代的关联性,个人所具有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以建设美好的中国特社会主义国家为己任。(二)发挥高校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红 色 文 化 融 入 高 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究姚向荣DOI:10.14014/j.cnki.cn11-2597/g2.2021.19.077

 181 2021年第19期 (总第291期)文道纵横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抱有极高的期望,多次在会议中强调,青年一代肩负着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作为国家高素质人才培养地的高校,更是承担着学生从懵懂青春期到社会过渡期的文化价值观的引领。红色文化的熏陶有利于高校青年理解中国精神与中国梦,在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塑造期培养自己的家国情怀。然而当今的时代还存在许多无形的斗争,比如网络工作、意识形态等,如何维护和巩固前人们革命胜利的果实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教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答题。因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理论课上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只有加强红色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强化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而不单单是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不断健全学生们的思想政治素养,使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准则,才能真正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将以爱国中心为核心的学风建设,落实在实处,不要空喊口号,不行动。在互联网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西方资产阶级中落后腐朽的观点不断传入中国,动摇蛊惑部分学生的认知,导致高校中有部分青年可能存在着思想上的偏差或者部分错误行为,变得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不断冲击着学校的德育理念,因而红色文化可以从精神层面上对此部分学生进行升华,使他们认识到真正的红色精神和红色力量。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方法路径(一)依托制度保障加强高校红色校园文化高校在加强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时,建全考核机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授课方式及内容进行抽查,保证高校思政理论课与红色文化的高度契合。加深领导和教师们对红色文化的深层次理解,更具体、深入地将红色文化的真正精神内涵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对校园文化的发展规律,实际需要进行有效评估、统筹管理,让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更具备针对性和时效性。对各个学院的红色文化宣传罗列规章制度,完善学院学风的考核细则,积极推动学院的红色文化建设,以线带面,通过学院的红色文化渗入,提升高校红色校园制度文化。

 (二)营造红色文化环境提高学生爱国意识从一定层面上来讲,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影响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高校在校内营造红色文化环境,烘托爱国氛围,可以促进爱拼搏、善思考、勇担当的良好和谐校风。校内可以通过将红色文化与校园活动建设融合,在学校多开展思政类公共论坛,邀请讲党史党课专家来为各个学院进行革命历史的熏陶,要注意爱国主义的宣传不单单局限于文科类专业,在理科、工科等专业中更应该加强他们的历史观和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单单仅有论坛上的宣讲只能加深学生们的理论认识,高校应该走出书本,利用所在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组建学生们前往瞻仰革命前辈,红色文化不光作为一种先进的精神文化贯穿于我们的思想,同时也遗留了部分物质文化,高校青年在参观时,可以加深自己对革命先烈的认识,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三)结合时代发展,不断创新宣传方式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案例分析及宣讲要结合时效性,形势与政策中对相关事件的评析要结合当下国内国外环境,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案,虽然帝国主义对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直以来居心不良,但是采取的手段已从有形的战场转向了无形的战场,意识形态战争早已拉开了序幕,高校老师在案例分析中便可以以此来提高学生们对网络舆情虚假信息的警惕性。在课堂上对学生做出分析引导。教师在课堂上只根据书本上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意义远没有结合新媒体创新授课方式对学生启示大。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加大与学生的互动,高校本就是五湖四海的学生聚在一起共同学习新知识,让学生介绍自己所在地区的红色人物及红色文化,创立公共平台,让大讲堂的学生一起分享,认识到革命先烈们为神州大地的繁荣昌盛所做出的贡献,公共平台的建立另一方面也使得课堂不用受到时间局限性,学生们在课下依然可以对课上内容进行回味、探索和钻研,加深对课堂的认识。

 参考文献范方红

 2017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第 6 期。庄海龙

 2018 《新时期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研究》,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孟雪静

 2021 《高校校园文化涵育“立德树人”的三重维度》,《洛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谢洁宇

 2021 《红色文化视角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分析探讨》,《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第 5 期。

 (通信地址:430068

 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篇六:红色文化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弘扬 红色文化的 重要 价值

 及路径建议思考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面对新时代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凝聚中国力量,培养时代新人。青年大学生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全程参与者和创造者,是实现中国梦的筑梦人。红色文化对于培育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有着重大的现实作用,在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面对当前高校中在一些不良文化的侵扰,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加强高校红色文化建设,提升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具有极深远的意义。

 一、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蕴涵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从革命战争、国家建设、改革实踐中一手创立的和信奉的文化理念,在各个时期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新时代,红色文化是推动中国梦前进的强大动力,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红色文化是推动中国梦实现的不竭动力

 红色文化曾经为中国革命的成功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的存在,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可以产生巨大和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推动时代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红色文化,是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并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非常重视文化的建设,前有“井冈山精神”,再有“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后有“西柏坡精神”等,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各个时期创立的标志性的红色文化印迹,它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不朽的功勋。中国梦是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是红色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离开了中国梦来谈红色文化,就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立场。红色文化只有与中国梦紧密融合起来,才能使其功能得以发挥,价值得以体现,也只有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红色文

 化内容才能得以充实,内涵才能得以丰富,内核才能得以提升。

 (二)红色文化是培养肩负使命的时代新人最好的养分

 红色文化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于其代表了相应时代的先进文化,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成了当时中国红色文化的圣地,无数有理想、有信仰和富有献身精神的青年学子受此精神感召投身入中国革命的洪流,许多爱国华侨深受感染也加入报国的行列。红色文化成为当时助推青年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成为引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一面思想旗帜。当下的中国,正处于党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和关键时期,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需要是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强化红色文化教育在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作用,红色文化因其卓著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坚定的自信力、可以为“育新人”的使命上发挥显著作用。让当前的大学生铭记历史,不忘党的初心,崇尚英雄,肩负起强国使命,让红色传统铸入灵魂自强不息,让红色精神融入血脉

 砥砺前行,让红色文化植入基因代代传承。红色文化仍将继续为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红色文化更不能忘,必须加以继承和弘扬。

 (三)红色文化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通过红色文化的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弘扬者和践行者。作为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良好载体和有效途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大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加强对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促进红色文化遗址的合理利用,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倡导红色文化在高校育人中的作用,既是高校教育的基本遵循,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发挥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成长和人生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导,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他们理想信念,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红色文化是我国文化自信的根本支撑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强国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中华民族的文化何以生生不息并自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历经千年而不衰,现显得愈加强大,这就源于我们民族的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集体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既继承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家国天下观念、自强不息的精神,又创造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红色文化。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交汇与融合产生了具有时代性、人民性和实践性中国特色的新文化,这一先进文化引领着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之后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总量的迅猛增加,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世界地位日益提高,中国的文化自信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呈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局面,红色文化则为这古老的文化机体注入了新的血液,增添新的动力,实现新时代文化强国战略,离不开红色文化的传承。

 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审视 (一)失范娱乐文化呈盛行之状

 现今的高校,娱乐文化盛行,失范的娱乐文化更是无处不在,其影响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影响人数之众,自

 不待言。娱乐文化本是人类的工作之余从事的一种以放松身心,增加生活情趣的活动。积极健康的娱乐给人们生活增添了快乐,但过度商业化和轻薄化的娱乐却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女生痴迷于综艺节目,男生沉溺于网络游戏,这一现象成了当前高校校园的常见现象。影响大学生的主流媒体,除了纸质媒体外(现在阅读纸质读物的人日益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电视与互联网,电视节目近年来娱乐化现象越来越趋于泛化,电视台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为霸占屏幕,提高收视率,各家卫视竞相以娱乐节目博取年青人的眼球,电视娱乐文化的泛化严重影响到了高校的学生,它在给我们提供知识信息和休闲娱乐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麻痹着我们的神经,污染着我们的环境。电视综艺娱乐文化对女生影响较大,而互联网娱乐文化则对男生影响尤甚。现在的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关联,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民数量与日俱增,智能手机至今已经发展到大学生人手一部,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上网的主要工具,伴随而来的是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的渗透,网络游戏也将高校一些学生牢牢网住在游戏上。网络游戏不仅导致大学生出现社交回避、人际孤独,更为严重的占用了大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导致大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学习兴趣丧失,学习效率下降,沉溺于游戏之中不能自拔,从而虚度了光阴,浪费了人生本应该好好学习的良好时机。

 (二)功利主义文化有蔓延之势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市场经济的建设在我国取得了巨大而举世瞩目的成就,它促进了我国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盛,同时它也促进了社会的深刻变革,对社会思想产生恒久的影响。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功利主义文化逐渐在社会蔓延,被其他文化裹挟而渗入了高校的学生观念之中,左右其思想,影响其行为,其对社会的健康发展的危害不可不察。功利主义文化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首先,它影响了高校的师生关系,高校师生关系被庸俗化,师生关系被一些功利主义者简单理解为消费者与被消费者的关系,学生就是顾客,顾客就是上帝的偏激的错误理念,导致师道尊严萎缩,学生任性妄为,其结果是教师懈于管,学生惰于学的局面。其次,它挫伤了大学的同学关系,功利主义者其观念常常呈现出自我中心主义,一切以自己的利益和满意为中心,其行为必然会导致同学关系紧张,人际交往不良。最后,它危害了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学习目的功利化,入党动机功利化,择业功利化。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奉献精神仍居社会主流,但也无法忽视的是具有浓厚世俗色彩的功利主义正在逐步侵蚀大学生的思想,并对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消极影响。

 功利主义文化对学生群体的影响,小则影响个人的健康成长、大则影响社会的和谐。

 (三)享乐主义文化趋于泛滥之态

 享乐主义是指把追求一切能够引起自己各种感官快乐的刺激看作是自己的人生目标的思想观念。虽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并不是意味着人们就可以尽情地享乐,我们仍需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8 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我国传统文化虽然大都抵制享乐主义,但是享乐主义思想却一直存在。当前,大学生的享乐主义现象比较严重,超前消费与借贷消费多发,攀比消费与炫富消费并存,近年来一些高校频繁发生的女生“裸贷”、男生的“网络贷”事件,震惊了社会,这些事件的发生大多与享乐主义有着极大的关联。享乐主义尽情地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和肉体上的快乐,容易使大学生思想堕落、精神懈怠,意志消沉、从而失去进取精神和拼搏勇气。

 (四)红色文化处于势微声弱之境

 现在的高校校园社团众多,协会林立,各种文娱活动宣传搞得红红火火,场景弄得气势恢宏,唯独有关红色文化的

 社团缺失,红色文化推介的缺乏,从而导致红色文化处于孤芳自赏、乏人问津的境地。红色文化在前述三种文化甚嚣尘上的氛围中,有些式微声弱;在多元文化之花竞相绽放的高校校园中,有些黯然失色。究其原因主要为:红色文化教育与宣传改进创新不够,未能及时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学生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学生乐于参与的渠道化,与网络时代脱节,与学生需求不符,加之,学校对红色文化的重视度不够,校园自然难以形成红色文化的氛围,学生也就更没有机会参与其中。然而,这不是红色文化的错,也不是红色文化过时了,关键是相关部门对红色文化重视不够,宣传不力,教育不到位,没有政策性的支持,没有制度性的保障,那么,基层就会缺乏资金的支持,缺乏推进的动力,很多活动就难以开展,教育就难以普及。没有政策的保障、缺乏学校的重视、缺少师生的参与,红色文化于当今高校的校园显得有些“曲高和寡”,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高校红色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上下联动的机制

 高校红色文化的建设离不开组织机制上的上下联动。弘扬红色文化,需要高度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在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大历史时期中,更加需要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从中汲

 取砥砺奋进、团结拼搏的精神动力,来激励年轻的学子为中国梦的实现而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红色文化的弘扬既需要有上层政策的制定来支持,也需要基层的执行来支撑。红色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红色文化是政治文化而不是消费文化,它需要思想上的引领和深入式的教育;红色文化是精神文化而不是娱乐文化,它是方向上的指引和影响上的潜移默化;红色文化是一种高尚文化而不是低俗文化,它需要大力宣传并加以弘扬。具有政治文化、精神文化、高尚文化特性的红色文化,它的发展与弘扬需要有顶层的设计,系统的构建,制度的保障。红色文化的传承需要由上而下的驱动力量,这就需要政策制定者政治上的大局觀和教育上的远见性。政策的倾斜与资金的支持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承固然重要,但各高校的执行力对红色文化的推广作用是无可替代的。红色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重视,学校的宣传、教育是红色文化得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保障。只有上下联动,红色文化才能与时俱进、历久弥新,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师生共建的氛围

 红色文化的传承是基于师生共建的基础之上,红色文化的共建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共建。教与学,师与生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成就。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首先要成为红色文化的坚定信奉者和红色文化的传播者,他们

 有责任和义务给学生传递正能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历史使命感以及健康人格。全体教师在红色文化向大学生传播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要推行课程思政的體系建设和结构的完善,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2016 年12 月 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教师要把课程思政落在实处,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学生是红色文化的践行者,红色文化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推荐访问:红色文化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文化 重要意义 红色
上一篇:浅析当代园林设计问题_园林设计教授级高工答辩问哪些问题7篇
下一篇: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百年历史启示论文5篇

Copyright @ 2013 - 2018 老骥文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老骥文库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1019447号-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