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渤海老区革命史7篇

来源: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22-09-26 14:35:04 点击:

浅析渤海老区革命史7篇浅析渤海老区革命史 02020年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心得体会55篇 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心得体会1从小就饱受革命传统教育,能去遵义一看,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析渤海老区革命史7篇,供大家参考。

浅析渤海老区革命史7篇

篇一:浅析渤海老区革命史

2020 年 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心得体会 5 5 篇

  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心得体会 1 从小就饱受革命传统教育,能去遵义一看,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奋斗精神,那是人生的梦想之一。这次在公司党委组织开展的“红色之旅”的活动中才得以实现。登上南下的飞机,在闭目凝思中依稀忆起当年学习党史时有关遵义会议的片断: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红军长征途中于 1935 年 1 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长征初期,“左”倾教条主义者从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变成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使部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致使敌人有充分的时间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为了摆脱尾追和堵击的敌军,毛主席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企图,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1935 年 1 月 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

 1935 年 1 月 15 日至 17 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主席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及毛主席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党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它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在党委的精心组织下,我们来到历史名城——贵州遵义。再次重温党的历史。信步走进会议旧址,只见大门上高悬一块牌匾,上书六个大字:“遵义会议会址”。熟悉的字迹使我想起一代伟人豪放的风采和传奇。大门里,再普通不过的一幢两层青砖小楼,狭窄的楼梯,低矮的房间„„_年前,就是在这里,一次会议改变了中国革命的航向,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命运,把中国革命引向了胜利。中国革命就此走向辉煌! 走出青砖小楼,大家仍意犹未尽的在议论中表达着自己的感受。_年后,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党中央正在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在公司的配送业务正在有序开展,为做好配送这一系统工程,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必须立足本职岗位,追寻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足迹,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埋头苦干,奋发进取,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为公司的发展做贡献。

 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心得体会 2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是毛主席对祖国由心的赞誉,亦是对中华名族深深的忠爱,当然,这亦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深深的共鸣。生于这个和平美好的时代,我们是否会因为生活的安逸而忘记对祖国所肩负的重任?我们是否会因为风沙的覆盖而忘记祖辈们所留下的光荣印记?我们是否会因为时间的洗礼而放弃那该我们铭记于心的红色内涵?相信我们的回答都会是否定的。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都在祖国的呵护和抚爱中长大,对祖国所经历的历史又怎能轻易的就从记忆中抹去。

 回想祖辈们的艰难抗战路,眼框便不自觉的被打湿,耳中满是中华战士们那充满力量的咆哮和怒喊之声,心中也好似有一团烈火在激愤中燃烧。二万五千里

 漫漫长征路,他们是风雨中那屹立不倒的擎天柱,支撑着祖国的山河,不显一丝颓势。咬过皮带,啃过树皮,饮过泥水,只为躲避敌人,积蓄更多力量。弘扬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为有牺牲多壮 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是共产党人独有的标识。自建党伊始,无以数计的革命先烈为党、为新中国作出了巨大的奉献与牺牲,他们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甚至是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视死如归、牺牲拼搏的壮丽凯歌。如今,新中国行进在崛起复兴之路,更需要传承这种不怕牺牲、勇于胜利的情怀和气魄,继承革命先辈遗志的信念,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畏困难,勇往直前。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曾讲到,“艰苦朴素,艰苦奋斗,这既是党的作风,也是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革命者的作风。”在革命年代,缺吃少衣少药,武器落后,物质条件极为困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正是靠着艰苦奋斗精神和旺盛的革命斗志,克服各种困难艰险,赢得胜利。在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我们需要去坚守奉行。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回顾党领导的革命史,无论是大革命失败后的低潮,还是漫漫长征路,抑或是八年艰苦抗战,历经千难万险最终夺取革命胜利,靠的就是共产党人对党、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忠诚坚定。有了崇高的理想和坚毅的信念,也就有了夺取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对共产主义执着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传承和坚守的,这是政治灵魂,更是不朽的精神支柱。

 自建党伊始,无以数计的革命先烈为党、为新中国作出了巨大的奉献与牺牲,他们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甚至是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视死如归、牺牲

 拼搏的壮丽凯歌。如今,新中国行进在崛起复兴之路,更需要传承这种不怕牺牲、勇于胜利的情怀和气魄,继承革命先辈遗志的信念,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畏困难,勇往直前。

 真正的共产党人血脉中流淌着红色基因,深蕴着忠诚坚定、不畏牺牲、艰苦奋斗、服务人民的优良传统,凝练成为共产党人血脉中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红色基因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最主要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孕育了永不言弃的精神。无论是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还是艰苦创业的建设时期,直至今天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红色基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向前。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的信仰根基、精神之源,党的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必须传承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焕发出战斗的精神、拼搏的劲头,夺取事业新的胜利。

 忘得掉的是岁月,忘不了的是历史。盖得住的是皱纹,藏不住的是印迹。我们都处在岁月的长河中,记忆难免有时候会被奔腾的河流和飞卷的沙石所冲淡和埋藏,但我们的心却注定是与祖国相连,将所有有关祖国的历史和精神都封存在我们的心里。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也须不负肩之使命,传承和发扬好红色精神,为了祖国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心得体会 3 这次在学校党支部的组织下,我们有幸来到了这座山城——重庆。有幸不仅是因为这里是美丽的山城,有别有韵味的夜景、文明深邃的人文,更是因为它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是我们当代青年、当代共产党员的敬仰高地、英雄之城。

 这座具有 3000 多年的悠久历史古城,以重庆为中心的古巴渝地区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这片土地孕育了重庆悠久的历史。这座城市的红色文化非常浓郁,踏足这片土地,您不能不想到江姐、叶挺、张学良,还有在我们的小学课本里让我们敬佩不已的小萝卜头宋振中,他们的英勇事迹无不在我们眼前一一浮现。

 歌乐山,一个如此动听的名字,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然而,_年前,这里却是阴森恐怖的人间地狱,几百名戴着脚镣的共产党员、革命志士、青年学生、妇女甚至小孩遭到国民党军统特务惨绝人寰的折磨,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歌乐山上的渣滓洞、白公馆,当我们在英雄纪念碑前有力地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时,我们的心灵在洗礼、我们的信念更坚定。

 渣滓洞,一个原本就不会讨人喜欢的地方。今天,顺着蜿蜒崎岖的山路进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渣滓洞监狱,呈现在眼前的仍然是一派萧杀的景象。院落的四周是虎视眈眈的碉堡、暗哨、铁丝网,院中的牢房是黑暗、潮湿、阴冷,仅三米见方的小屋。每个房间住十人左右,房中惟一通风的地方是那个巴掌大的窗户。看到一组组陌生的名单,看到一张张发黄的照片,眼前浮现出革命志士宁愿把牢底坐穿的视死如归的音容笑貌。进入渣滓洞我们每个人都面色凝重,想着当年监狱的恐怖气氛、感受着革命者宁死不屈的坚强革命精神。试想一下,当年的渣滓洞监狱是怎样的一种环境:高墙上如网般密布的高压铁丝网、外院岗楼上如临大敌的哨兵和那黑洞洞地对着各个监室的枪口,还有那在放风坝四处游动着特务看守、不时从审讯室里传来的鞭打声和特务们如狼似虎的嚎叫声,这只能让人想起这是一所人间地狱,阴森、恐怖,对于被关押的革命者来说,如果没有钢铁般的坚强革命意志,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高昂的革命斗志,坚守革命立场。

 参观了渣滓洞我的心情异常的沉重,想当年无数的革命烈士被关在这里,长期忍受敌人的严刑拷打,但绝不动摇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不叛变,不消沉,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支撑着自己,他们坚信中国的革命会迎来成功的那一天。他们的意志比磐石还要坚定,正是这样的信念和意志筑起中国革命固若金汤的精神统一战线。

 在回程的客车上,我仰望这座被历史熏染的城市,一座英雄之城,是诞生了伟大红岩精神的红色城市,红岩魂是中国之魂,是民族之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将接过先辈的旗帜,使革命的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我相信更坚信,红岩之城、革命之城必将成为人生的敬仰高地。

 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心得体会 4 9 月 1 日至 3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先后在湖北红安、麻城和安徽金寨调研。他说,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要大力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真心向老区人民学习,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饮水不忘挖井人”新中国的成立离不开革命老区人民的艰苦奋斗,他们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要大力弘扬老区精神,真心向老区人民学习,不忘初心、奋力前进;要进一步加强弘扬革命老区优良传统,高举旗帜、坚定信念、牢记宗旨、不辱使命;党员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适应新形势,增强新本领,树立新作风,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革命老区的革命史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大力弘扬和传承。革命历史纪念馆收藏了大量的史料,非常有教育意义,弥足珍贵,要善加保护,把革命

 历史纪念馆打造成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要在党费中挤出一部分资金,专项扶持革命老区的纪念馆建设项目;要完善展馆的布局,向具有丰富经验的展馆借鉴、学习,使展馆的内容更具教育性、可接受性;要充实展馆内容,邀请党史专家进一步拓展革命事迹,形成各个革命根据地之间交相呼应的革命文化;要进一步宣传革命老区精神,拍摄革命教育宣传片,采用设置投影仪播放、分发碟片等形式,让更多的党员群众了解、接受革命老区文化。

 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心得体会 5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深知此次延安之行对于我思想上的帮助非常巨大,于是我如同海绵吮吸水分一样吸取着这块神奇的土地所能带给我的启示。细细品来,这一路的参观考察学习,竟如同一次党性教育的心路历程,让我心潮澎湃,受益良多。下面,我就这次红色之旅来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向大家作一汇报。

 (一)关于参观革命圣地延安发展现状的一些感想 久居北京这个大城市,享受于舒适的生活,在出发前,虽然对革命老区的艰苦有一定的估计,却还是没有想到,我们的革命圣地延安,生活竟然还是如此的艰苦。我们的党十分关注老区人民的生活,国家的多项政策,不断的支持的延安的发展,一个个现代化的建筑正在建设,让我看到了延安的未来,我想不会过多长时间,这里将是另一番景象。

 (二)“伟人故居”给我深切的体会和生动的教育 在经历了红色之旅后,我发现一个特别的地方,无论是枣园的伟人故居,还是杨家岭的革命先辈办公处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简朴而又庄重。不要奢望那些伟人们会去为自己建设什么高贵华丽的处所,事实上,这一路走来,参观的非常多的,恰恰是那些很普通甚至有些简陋的伟人故居。

 伟人们,总是怕投身革命的时间不够似的,把自己的卧室经常性地和办公地点相临近或者干脆并为一室,这样就可以挤出尽量多的时间去工作。在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幕幕这样的画面——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前线将士们奋勇杀敌,而我们的伟人们,就在这样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故居中日夜谋划、挑灯夜谈、竭尽全力去工作。正是他们的“决胜千里之外”,为我们中华民族赢得了一场又一场艰苦的战役,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全国人民的解放作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可以说,今天,当我踏上延安这片热土,感受到那段热情燃烧的岁月,心中久久地不能平静。

 (三)延安精神给我深刻教育和无穷动力 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延安曾给中国带来光荣与神圣,也令世界诧异与震惊。过去的延安老区是荒山秃岭、贫穷落后。1936 年党中央、毛主席进驻延安后,这座黄土高原上的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全中国和世界关注的“红都”,中国革命也从此由胜利走向胜利。当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摆脱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历经种种艰难险阻到达陕北的时候,延安正是以母亲般宽大而温暖的胸襟接纳了这些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小米饭滋养着八路军的指战员,他们在这里休养生息,自力更生,开辟出了陕甘宁根据地。巍巍宝塔山见证了那个风云突变而又豪情万丈的时代。时至今日,潺潺的延河水宛如一位慈祥的母亲向每一个人诉说着当年的革命故事。正是基于这样的情感,当我随着同事一同踏上“红色之旅”的征程时,归“家”的喜悦自是现于言表。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经历了这次延安之行红色之旅后,我深刻地感受到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散发着一种神奇的力量,革命圣地给了我一次关于党性和党的知识的教育,让我意识到,只有永保延安精神的本色,踏踏实实地为人民服

 务,才能把工作切实搞好。我们学习延安精神,就是要牢记总书记说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延安精神带回我们的工作中,求真务实地为群众多做实事,多做好事。

 在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向着社会主义强国迈进的时候,迎来了中国共产党诞生_周年纪念日和建国_周年。在这举国同庆的日子里,回顾党的历史,抚今思昔,在为党的伟大成就而欢欣鼓舞的同时,我还要说:我们要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让“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篇二:浅析渤海老区革命史

革命史

 台山七十三老人黄三德述

 (1936)

 (一)

 述书缘起

 洪门革命历史二百余年, 时代既长, 地域广阔, 三德囿于一隅, 见识有限, 岂敢述洪门革命史, 但今所述者, 虽不能概其全, 亦可算为革命史中之一页, 若不述之, 则益以散失, 后人无知者矣, 故述之有所不避。

  其中有关涉于革命伟人者, 字字皆实, 无一字虚。

 诚以革命当存信史, 若为一时势力所压,为一人感情所蔽, 以曲为直, 以是为非, 三德之性格不能, 良心更不许。

  昔者孔子作春秋, 笔则笔, 削则削, 一字之贬, 严于斧钺, 谓:“知我者其惟春秋乎, 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以孔子之圣, 三德何敢望, 然自少读书, 有所慕焉。

 今兹之言, 亦欲付于知我罪我者, 知感其知, 罪亦不敢畏其罪。

 庶几二三十年来海外洪门革命之事实, 不至尽埋没于虚伪宣传之党, 此三德述书区区之意也。

 民廿五年秋, 三德述于美国之罗生, 时年七十三岁。

 (二)

 孙大哥初进洪门

 孙文初进洪门, 在檀香山, 由三德策划, 令其加入者也。

 因为孙文曾到美国, 运动华侨“作反”(孙文初时未识讲革命两字, 只识作反), 华侨不理之, 尤其是香山人, 最恶之, 所到皆饷以闭门羹。

 运动无所入, 三德乃为策划, 令其先加入洪门。

 孙文之兄孙眉, 在檀香山, 孙文常往依之, 孙文在檀香山加入洪门之时候, 为前清光绪二十九年, 由三德先写介绍函, 寄到檀香山正埠国安会馆各昆仲, 许其加盟。

 孙文亲在五祖像前发三十六誓, 愿遵守洪门二十一条例, 十条禁。

 于是洪门封以红棍之职, 孙文欣然接受之。

  至光绪三十年甲辰, 三德又致函檀香山洪门昆仲, 请其资助孙文来美国。

 盖是时适当戊戌政变之后, 庚子拳匪之乱, 八国联军曾破京师, 创巨痛深, 清廷犹不肯真诚改革内政, 且仇视维新党人而通缉之, 康梁两先生逃亡海外, 苦日 婆心, 犹不能感动愚顽, 三德以为非实行武力革命, 不足以救国, 故引孙文为同调, 欲助成之, 当时全为国家, 非有私心也。

 (三)

 洪门救孙文出木屋

 前清光绪甲辰夏历三月(即一九零四年)

 孙文来美, 由檀香山至三藩市登岸, 被税关阻留,羁之于木屋。

 三德闻之, 以洪门人士之力, 为之设法, 与唐琼昌商请状师, 无如当时状师皆谓无办法, 此案必拨回, 死案也。

 三德不肯罢手, 以为为人谋, 当为到底。

 于是再与状师商量, 状师谓此案在三藩市办不到, 当往美京请状师, 使孙文自 认为檀香山土生, 则有办法。三德遂决定请美京状师, 谓多用些金钱, 亦不要紧, 总要上岸, 于是由三藩市状师(该状师

 名和利)

 与美京状师往返电报磋商, 和利状师代孙文做檀香山出世纸, 是时孙文则困在木屋,不许人见, 所有木屋伙食, 三德皆代其担任, 时经十七日之久。

 接美京状师来电, 准孙文登岸, 洪门为此事支出状师费四百元, 另零用不少, 查孙文并非在檀香山出世, 但系文为登岸计, 不得不誓假愿, 无可如何也。

 (四)

 商量游埠

 洪门出尽力量, 把孙文拯救出木屋, 三德与唐琼昌即带领孙文到矜尾慎街大同日 报馆休息。大同日报者, 洪门之言论机关也, 鼓吹革命, 多历年所, 是日 三德为孙文觅住宿之处, 定英国旅馆之上等房一间以招待之。

 所有费用, 三德签名, 洪门担任。

  三藩市在未地震之前, 此英国旅馆可称头等旅馆, 各国官员多住此也。

 三德在旅馆与孙文倾谈游埠之事, 孙文谓游埠要演说, 演说颇困难, 最好大佬同去帮忙, 则我省力甚多云。

 三德因对孙文序述梁启超游埠演说之事, 谓其如悬河, 滔滔不竭, 说明中国维新之好处, 诚令华侨感动。

 他在三藩市义群英戏院连讲十九天, 愈讲愈精神, 言之不尽, 你若有此口才, 游埠演说, 可以成功。

 孙文闻之, 有难色, 但谓无论可何, 必要游埠, 望大佬领导云云。

 于是决定游埠, 此前清光绪三十年甲辰四月时事也。

 (五)

 纵谈旧事

 三德与孙文日在旅店中, 无事不谈。

 三德因问其广州起义与惠州起义之事, 又问其在英国被公使馆扣留之事。

 孙文直白对我说, 谓广州起义, 与我无关, 城门关闭两天, 我尚在则妾侍处安睡。

 后闻得我亦有名在内, 始决意逃定, 走出新基渡头, 搭船往开平赤墈, 由赤磡再出澳门。

 至于惠州起义时, 我亦在日本, 入内地运动者梁慕光, 我不过担任在外筹划粮饷而已。但我筹款阻滞, 援济不及, 故惠州失败。

 至于在英国被公使馆扣留一事, 我在被困之房间,写一函命送煤炭之黑人送至英国首相处, 英国首相知到此事, 要保护我, 向中国使馆交涉,故我得以出险云。

 此是孙文在旅馆亲口对三德所谈之话, 但后来三德查得孙文在中国公使馆写信, 是写交其师英人康德黎, 并非写与英国首相, 孙文乃车大炮骗我也。

 然广州起义惠州起义之实情, 据孙文自述如此, 则后来之铺张, 其不尽不实可知也。

 (六)

 起程游埠

 甲辰四月, 三德召集致公堂叔父昆仲会议数次, 资助孙文游埠, 鼓吹革命, 以尽我洪门之义务。

 未起程游埠之前, 在昃慎街丹桂戏院演说一次, 但可惜当时中国公使通告拿捉孙文, 故华侨多不敢与之接近。

 其在戏院演说, 所发言论, 又不能感动华侨, 听者皆谓其无学识, 到各铺户拜客, 亦招呼懒慢, 但我洪门革命之心, 则不能因此而消阻, 无论环境如何艰难, 亦必勇往趋赴之。

  三德遂与孙文出游各埠, 先到沙加免度, 次到尾利允, 次到柯花, 次到高老砂, 复回三藩市,此为四月间第一次行程。

 由初十起, 至廿三止, 费半月时间。

 当时风气未开, 满途荆棘, 三德负起开山擘石责任, 不辞劳瘁, 但孙文则已有难色矣。

 三德谓大丈夫作事, 不必畏难, 而

 况革命大事, 断非容易一做就成功, 总要以耐心毅力行之, 今一出就缩, 以后如何成事, 三德此番说话, 复鼓起孙文勇气, 在三藩市休息两日, 再起程。

 (七)

 游埠之经过

 四月廿六日, 再由三藩市起程, 与孙文往游各埠, 其所到各埠日期如下:

  廿六日往斐士那;

  廿八日往北架菲;

  五月初一日往罗省;

  十八日往山爹咕;

  廿四日往粒巴西;

  廿五日往山班连拿;

  廿六日往力连;

  廿七日往斐匿;

  六月初一日往在孖李级巴;

  初二日往祖笋;

  十一日往巴梳;

  十四日往山旦寸;

  十九日往加罅活市顿;

  廿二日往布满;

  廿三日往纽柯连;

  七月初八日往新藟。

  是时新藟适开百年纪念赛会, 三德因与孙文游览会场, 在新藟停留多日, 然后往美东。

  七月廿七日游必珠卜 , 观览各铁工厂。

 八月初三日游美京观上下议院、 藏书楼、 造币厂, 孙文谓美国制造银纸, 日 出日 多, 国家富强, 人民不忧无钱, 国家亦不忧无钱。

 将来中国革命成功, 可照此办法, 多造银纸, 中国即可强盛。

 三德谓多造银纸, 先要有黄金, 有白银, 否则银纸虽多, 无用也。

  十二日游费城;

  九日抵纽约。

  计自四月廿六日起, 至八月十九日 , 凡三个月有多, 所到各埠, 均是洪门人士招待之。

 至纽约时, 更大放洪门, 招贤纳士, 请孙文演说, 在纽约逗遛将近一月。

  九月十三日往波地磨, 大放洪门三次;

  又由波地磨再往华盛顿, 复回纽约;

  十月廿八日往乞佛。

  计自西至东, 经历半年矣, 三德未尝有畏难之心, 不料孙文反畏难也。

 (八)

 孙文游埠数月 畏难退缩

 孙文之革命精神, 其党人往往称之, 但以三德所亲见, 所经历, 则殊不见其精神。

 当甲辰年与游埠数月, 至纽约后, 孙文即萌退缩之志。

 彼在纽约对三德说, 谓提倡革命, 辛苦艰难,满途荆棘, 不如罢了 。

 三德力责之, 谓三德拼生命财产不要, 相随游埠, 洪门人士, 尽力招待, 虽然所到各处, 华侨多未能听从, 但断不能因此畏难, 半途而废, 宜奋起雄心, 努力做去。

 但孙文闻三德之言, 仍不能将精神振起, 只要三德筹行费其往欧洲, 谓不愿再游美国各埠。

 三德谓再游乞佛、 波士顿、 榄间顿等埠, 再回纽约, 往欧洲未迟。

 结果, 三德自送三百元, 另函各埠致公堂筹六七百元, 送与孙文, 作为游欧洲旅费。

 十一月初八日, 孙文遂由纽约搭船赴英京。

 三德独自一人游埠, 十一月十七日游薄扶芦, 廿日游企李扶仑, 十二月初一游芝加哥, 大放洪门, 新进者八十余人, 可称一时之盛。

 自是经柯眉贺、 恳士瑟地、 猫瑟地、尾梳罅、 舍路、 砵仑等埠, 回三藩市, 过夏历年。

 此为三德与洪门人士帮助孙文, 策动孙文,提倡革命, 不辞劳怨之事实。

 (九)

 妒忌念头遽动杀机

 三德与孙文游埠半年, 孙文所以遽萌退缩之心者亦有故。

 盖是时保皇会之势极盛, 孙文演说,无学问做根本, 无口才以动人, 故不能受人欢迎, 往往不终会而去。

 因此令其灰心, 尤其是香山人最反对之。

 孙文尝对人说, 谓“革命成功先杀香山人”, 其愤恨之心可知。

  三德在纽约与孙文话别时, 再三叮咛, 谓到日本或到香港, 当访求有才学之人, 著成革命方略, 务要动听, 有充足材料, 讲到革命与国家人民有益, 然后可以鼓动华侨, 令其取信, 令其来归, 此乃根本办法。

 艰难之前途, 即所以助成我辈, 经磨练而后成功也。

 不料孙文不从

 根本着想, 只想马上成功, 一锹成井, 并妒忌康梁, 谓保皇会阻其进行。

  一九零五年六月, 即光绪三十一年乙已, 孙文来函, 竟叫三德谋害康有为, 此时康先生正在罗省养病, 闭门谢客, 三德接到孙文此函, 极不以为然。

 三德生平对于康梁两位先生, 皆敬其人格, 爱其文才, 三德认为政治革命与种族革命, 如双轮之并驰, 并非相反相背。

 保皇会之主张政治革命, 为中国富强计, 信清廷能改革, 望清廷能改革。

 革命党则主张种族革命,根本推倒清廷, 此则断定清廷不肯改革, 与其望之清廷, 不如望之自己, 较有把握。

 实则彼此为国家之心, 无有异也。

 三德当时宗旨, 虽不与康梁同, 但为国家为人民计, 断不忍害贤能, 而况我洪门宗旨 , 光明正大, 暗害贤良之事不屑做, 宁可明枪明马, 各对垒而已。

 故三德对于孙文之函, 秘密之, 不告人, 一笑置之而已。

 但今日则不能不言, 以存信史。

 可惜一九零六年三藩市地震, 烧去孙文寄三德之函件不少, 否则此函原笔迹, 当可以铸电版, 印之于书, 以表明三德非说谎也。

 (十)

 镇南关之役失败孙文再来美

 宣统元二年间, 孙文在镇南关起义, 来函催促各埠公堂筹款, 由三德发函各埠公堂, 计共筹汇七千余元。

 镇南关失败后, 宣统二年庚戌十二月, 孙文由欧洲来纽约, 由纽约来美南, 在巴梳埠与三德相见, 嘱再筹款。

 三德与孙文再经啡匿、 罗省、 轩佛等埠, 到三藩市, 所到均为筹款, 得款约二千元。

 宣统三年在大埠过夏历年, 正月人日 , 公堂各叔父昆仲正开新年大会, 约孙文到会, 不料孙文突于是日上午搭车赴舍路, 拟入加拿大, 事前不辞而去。

 公堂各叔父昆仲大怒, 谓孙文做事不近人情, 将来必为大奸慝。

 三德为之多方解说, 以调停之。

 夫公堂各叔父昆仲, 待孙文不薄, 开口筹款, 未有不答应者。

 历年所筹之款, 不为不多, 但孙文则以为分所应得, 取之于自己库房而已。

 夫革命事业, 本不区区计较, 既筹捐则算了事,无所谓施恩, 但孙文如此凉薄, 不近人情, 亦无怪各叔父昆仲之怨, 三德只代任过而已。

 (十一)

 加拿大各公堂变卖楼业供给孙文

 宣统三年正月, 孙文在三藩市, 不辞而行, 赴加拿大, 将加拿大各埠公堂楼业, 拟变卖之。孙文谓个人捐款, 虽可集腋成裘, 但欲得大款, 且速得之, 惟有变卖楼宇。

 加属各叔父昆仲,热心于革命事业, 且以三德与孙文游美, 极力帮助, 为之鼓吹, 不疑其有他心, 故乐于听之。温哥华、 域多利、 都朗度等埠遂首将楼宇或变卖或按押, 得巨款数十万, 交与孙文。

 其后孙文革命得志之后, 对于此事竟忘之。

 温哥华楼宇在民元二年时拟筹款书足素赎回, 孙文置之不理。

 直至民十年时, 三德游加拿大, 始集议设法筹款。

 除每人缴交年费外, 又另每人最少捐三元, 另由三藩市公堂筹借三千元, 始将温哥华楼字赎回。

 其余各埠多有不能赎者, 是各埠公堂为孙文而牺牲财产, 盖不少矣。

 当时洪门人士只知抱定宗旨, 进行革命, 不顾其它。但由今思昔, 当日未免识错人, 各埠叔父且有因此并埋怨三德者, 真出意料之外矣。

 (十二)

 广州三月廿九之役

 宣统三年三月, 孙文在加拿大来电, 约三德到芝加哥相见, 三德搭车到芝加哥, 抵埠之日,适为三月廿九日上午八时, 孙文尚未起床, 三德促之起, 谈至下午。

 孙文接黄兴在香港来电,

 谓在广东谋攻督署失败, 各同志走到香港, 急需款项, 请即代筹。

 此时孙文所错束手无策,特电问三德有何办法, 三德慨捻应允筹款付之。

 但问须筹多少, 孙文谓一万五千元港银, 三德乃约孙文同出三藩市, 既抵三藩市之后, 公堂各叔父昆仲怒孙文正月时不辞而去, 今筹款又来, 多有闲言, 三德复为之疏通解释, 谓办大事者不记小嫌怨, 今事机急迫, 失败逃走各同志, 无款不能行动, 宜即筹一万五千元汇港接济之, 方算尽革命之责。

 盖人家出命, 我们在海外应该出财, 各叔父昆仲始渐渐原谅, 三德当时之艰难困苦, 真是往事不堪再提, 三德因此遂决意设立革命筹饷局。

 (十三)

 革命筹饷局成立

 三德在三藩市, 将致公堂之二楼布置妥当, 开办革命筹饷局。

 孙文到三藩市后, 眉飞色舞,拍三德之膊, 赞三德能办事。

 但三德不好戴高帽, 三德此时之苦衷, 实难告人也。

 公堂老叔父朱三进谓三德曰, 兄替孙文筹款, 可谓热心, 但兄当戴眼识人, 我恐孙文得志之后, 未必记念你, 更未必记念洪门。

 当时三德闻朱三进之言, 为之愕然。

 然三德以为革命是洪门应有责任, 君子施恩不望报, 尽其在我而已。

  三德亦会将此种情形对孙文言之, 谓请你存良心, 莫被几个金山丁, 看中你果里几粒核也。孙文答谓革命成功之后, 我在南京建一洋楼, 西湖建一洋楼, 广州建一洋楼, 请你安乐居此,以娱晚年。

 三德答谓志不在此, 当时筹饷局诸人闻之皆大笑, 当日筹饷局举定办事人员, 朱三进为正主席, 罗怡为副主席, 黄任贤还及杰亭刘菊可为中文书记, 唐琼昌黄伯耀为西文书记, 李公侠为司库, 三德则为监督, 另派出游埠演说员, 此宣统三年六月十五日 事也。

 (十四)“优先国民” 之收条

 筹饷军(局)

 之章程, 由孙文所定, 凡捐款五元以上者, 皆规定之为“...

篇三:浅析渤海老区革命史

大 连 干 部 学 刊 J ournal of Dalian Of f icial 第 27 卷 第7 期 2 0 1 1 年 7 月 加强对革命遗址大连市革命遗址现状袁晓(大连市委党史研究室 宣教摘要 - 2010 年 ,大连市对新民主 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遗址进行普 查 。确 定现 存革命遗 址 130 处 , 这是一笔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 产。如何加强对革命遗址的保护 和利 用.进一步继承和弘扬党的 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 。培育人 民 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 ,是我们历 史工作者肩 负的神 圣使命 ,也是 全社会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大连 :革命遗址 :保护 和利 用 中图分类号 :K8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183(201 1) 07— 0056- 04 1926 年 1 月 15 日。中共大 连组织正式建立。新 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 .中共大连组织在上级党 组织的领导下 。为民族独立和人 民解放 .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这 一时期 ,大连市 留下了许多珍 贵 的革命遗址,这些革命遗址是一 笔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

 2010年 。大连市有关部 门对 新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遗址 进行了普查。这次革命遗址普查 的对象主要是 :党在大连市 的重 要机构旧址 :大连市重要党史人 物的故居 、旧居在大连市的重要事战斗遗址 :大连市的革命烈士事迹能够反映大连市党活动、进程 、思想遗迹等 。新 中国成近年来 ,大连市兴馆 、展览馆等 内容革命时期的 ,也属的普查范围。通过定革命遗址 130 处连市的革命遗址的在 问题 及开 放利析 ,并提出对其保建议 。

 一、 基本情况分析 (一) 地域分布分析 从地域分布情况来看 .已确 定 的 130 处革命遗址分布在各个 区市县 ,这说明大连市新 民主主 义革命 时期各地都有党组织活 动。具体地域分布情况是 :中山 区 ,25 处 ;西 岗区 ,16 处 ;沙 河 口区 ,14 处 :甘井 子 区 ,l 2 处 ;旅顺 口区,8 处 ;金州 区,7 处 ;庄河市 ,21处 ;普 兰店市 , 19 处 ;瓦 房店 市 ,5 处 ;长 海 时期 .中共大连市工委 、中共旅 大地委办公地也设在这里 ,建立 了隐蔽的党组织 ,有力 的支援 了 解放战争 。庄河市和普兰店市的 革命遗址大多以解放战争时期为 主 。是东北 民主联军辽南独立师 和国民党军交战的主战场 ,如中 共辽南五地委党训班 、土城子战 斗、双塔岭阻击战等都发生在这 两个地 区。

 (二) 类别分布分析 大 连市 革命 遗 址 的类 别 齐 全 .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 收稿 日期 :201卜 06—25 作者简介 :袁晓虎 ,大连市委 党史研 究室宣教处。

 第 7 期 袁晓虎 :加强对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 址 、重 要历史人物活动 纪念地 、 重要领导人故居 、旧居 、烈士墓 和纪念设施等类别都有 ,这也说 明大连党组织在新 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组织健全 、作用重要。1926 年 1 月 15 日.中国共产党 大连 特别支部正式建立 。4 月 27 日, 大连特别支部领导 了震惊 中外的 “福纺 ” 纱 厂千人大罢丁 。

 中共 大连组织先后经历 了 4 次破坏和 4 次重建 ,因此 留下 了中华青年 会 、人和堂药店 、益记笔店 、国 际反法西斯地下 电台等重要历史 事件和重要机构 旧址 。解放战争 时期 ,大连 建 立 了军 工生 产基 地 ,支援了解放战争 ,留下了大 连警察学校 、大连摩托汽车学校 等旧址和徐海东 、韩光 、欧阳钦 等故居 以及苏军在 大连 的墓地 、 解放 战争时期牺牲在辽南战场的 革命烈士墓等。具体分类是 :重 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 旧址 ,65 处 :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 念地 ,l9 处 ;重要领导人故居 、 旧居 。6 处 ;烈士墓 ,31处 ;纪 念设施 ,9 处。

 大连市革命 遗址虽然 较多 ,

 类别也齐全 :分布较广 ,反 映的 内容也 丰富 :但列入 国家 、省 、 市 、县四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仅 占 20.8%,还有 79.2%未得到保护 。

 具体革命遗 址保护级别情 况是 :

 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旅 顺 日俄监狱 旧址 、中苏 友谊塔 ;

 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苏军 烈士陵园、金州关 向应故居 、金 州关向应纪念馆 ;列为市级文物 保护单位 的有中共大连市工委 旧 址 、大连市政府 旧址 、大连欧阳 钦旧居 、育才学校旧址 、大连市 人民政府旧址 、关东地方法院旧 址 、关东医学 院旧址 、旅大建国 学院旧址 、徐海东旧居 、于纪芝 烈士墓 、中共大连市委办公楼旧 址 、沙河 口公学堂旧址 、大连福 纺厂 “ 四二七 ” 大罢工纪念 碑 、 金州早期共产党地 下活动联络点 旧址——永清寺 、庄河县民主政 府 旧址 :列为县级 文物保护单位 的有庄河烈士陵园 旧址 ( 1949— 2002) 、庄河市烈 士陵 园 、史春 英烈士陵园 、普兰店地 区第一个 ( 三) 革命遗址保护级别分析 党小组 旧址 、普兰店地区第一个 基层红色政权遗址 、中共辽宁省 委 旧址 ( 1948 年 ) 、张筠烈士 陵 园。未定保护级别的还有 103处。

 从上述可知 ,大连市被列人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的只有旅顺 口区的旅顺 日俄监狱 旧址和中苏 友谊塔 .占全部数量 的 1.5%;被 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也只有 旅顺 口区的苏军烈士陵园 、金州 区的金州关 向应故居和金州关 向 应纪念馆 ,占全部数量的 2.3%;

 被列入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占 16.9% 还有 103 处 占全部 数量 的 79.2%的革命遗址 ,没被列入 任何级别文物保护单位。

 从保护级别 的划分上 ,大连 市的革命遗址被列人 国家级 、市 级 、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的只 占 17.7%,明显开发利用不足。

 ( 四) 革命遗址年代分析 党在新 民主主义革命各个时 期的活动频繁 ,大革命 时期 、土 地革命时期 、抗 日战争 时期和解 放战争时期都 留有革命遗址 ,具 体年代分布详见下表 :

 大革命 土地革命 抗 日战争 解放战争 解放后兴建 中山区 6 18 1 西岗区 4 2 1 8 l 沙河 口 2 3 9 甘井子区 l 1 1 8 1 旅顺 口区 1 2 5 金州区 l 4 2 庄河市 2 l 1 8 普 兰店市 14 5 瓦房店 市 3 2 长海县 3 合 计 14 10 3 78 25 从上表可见 ,大革命时期的 革命 遗址 ,大连市有 14 处 ,而 且主要集 中在市 内四区 ,这说明 中共大连组织早期的活动是以城 市 工人 阶级 为 主 。抗 日战 争 时 期 ,由于 H本殖 民统治 当局的残 酷镇压 ,革命遗址有 3 处 。解放 战争 时 期 ,革 命遗 址 有 78 处 ,

 各区市县都有数量不等的革命遗 址 ,这些遗址从不 同侧 面反映出 大连地 区曾对支援解放 战争作出 过多方面的贡献 ( 五) 革命遗址保存状况 大连市整个革命遗址保护现 状较差 ,不容乐观 。具体保存状 况详见下表 :

 57

 58 大 连 干 部 学 刊 第 27 卷 保存状况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差 消失 中山区 3 6 16 西 岗区 6 3 7 沙河 口区 8 6 甘井子区 3 1 8 旅顺 口区 3 4 1 金州 区 6 1 庄河市 2 8 3 7 1 普兰店市 1 5 8 2 l 2 瓦房店市 4 l 长海县 3 23 39 14 2 1l 4l 由上表可见 ,革命遗址保存 状况好的有 23 处 。从类别上看 ,

 属 于烈 士 陵园类 纪念 设施 的较 多 ,且这些纪念设施部分都被认 定为县级以上爱 国主义教育基地 或县级 以上文物保护单位 ;而属 于重要机构旧址和重要事件 、重 大战役 战斗遗址 及故居 、旧居 、 活动地等其他类别的则总体保护 情况较差或很差 。从权属上看 , 属 于 国家 、集体 所有 权 的有 76 处 .被利用的也不多 ,保护的也 不理想 .特别是还有 8 处是私人 所有权 ,保护利用的更不理想 , 大部分遗址不同程度被破坏。

 二 、目前大连市革命遗址存 在的主要问题 ( 一 ) 对革命 遗址 的重要 性 认识不足 .缺乏保护意识 ,革命 遗址损 毁严 重 大连市 130 处革 命遗址 中, 现存的只有 80 处 ,占 61.5%。列 入国家 、省 、市 、县 四级文物保 护单位的只占 20.8%,79.2%未得 到保护 。列入 国家级 、市级 、县 级 爱 国 主 义 教 育 基 地 的 只 有 17.7%.82.3%未得到利用 。可以 看出 .全市损毁 的革命遗址和未 得到保护的遗址 比例较 高 ,革命 遗址保护 的形势令人堪忧 。有的 区市县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和 自身 的眼前利益 ,许 多革命 遗址或被 拆毁 、或被侵 占、或产权出卖给 了私人 ,或 因管理不善 、维护维 修资金不足而严重破损 。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 因是 :一 方 面 ,由于革命遗址 年代 久远 , 分布偏僻 ,自然因素造成损毁和 破坏 ;另一方面 ,少数地方政府 和领导没有认识到革命遗址 的不 可再生性和不可复制性 ,未能将 革命遗址保护 、利 用摆上议程 ,

 没有将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与发展 地方经济进行统筹考虑 ,缺乏长 期建设性规划和措施 ,导致在城 市改造和基本建设 中 .大量遗址 被拆毁 ,还有部分群众对革命遗 址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作用所知甚 少 .为了 自身利益 ,随意侵 占或 破坏革命遗址 .这是革命遗址损 毁的人为因素。

 ( 二 ) 革命 遗 址 权属 混乱 , 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 大连市的革命遗址多散落在 城市居民区和偏远 山区 ,大部分 没有标志 ,其所有权 ,有 的属于 国家 、集体 、军队、企业 ,有的 甚至为个人所有。多数权属单位 和个人缺乏对革命遗址的重要性 认识 ,致使遗址的维护 、管理不 到位 。党史部 门虽然具有革命遗 址 的研究 职 能 ,却缺 乏 管理 职 权。有关部门虽然在许多革命遗 址旁设置了标志碑 ,但 由于缺乏 管理 ,相当一部分受到 了损坏 。

 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和专业 的管理人员 ,造成革命遗址管理 混乱或无人管理 ( 三 ) 对大连 市革命遗址 的 宣传不够 全市 的宣传 、文化 、党史 、 旅游等部 门对革命遗址的宣传明 显不足 。广大市民对 已列入文物 保护单位和爱 国主义教育基地的 革命遗址能有所了解 ,而对其他 革命遗址 以及围绕这些遗址发生 的历史事件 、相关重要人物却所 知甚少 。由于缺乏宣传 ,加之少 数领导、群众及有关部门对革命 遗址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作用 的重 要性认识不足 。导致全社会对革 命遗址的保护利用重视程度不够。

 ( 四 ) 对革命 遗址 的开发利 用 不 足 全市尚存的革命遗址 多数没 有得 到 开发 利用 。被列 入 国家 级 、市级 、县级爱 国主义教育基 地的只占 17.7%.82.3%未得到利 用 .没 有发 挥其 应 有 的社会 价 值 。一些 已列入文物保护单位或 爱 国主义教育基地 的革命遗址利 用情况也不容乐观 ,除了在重大 纪念 Et或重大活动时 ,有人参观 瞻仰 ,或搞一些纪念活动外 ,平 时利用很少 。造成场馆 、设施长 期 闲置浪费 ,如庄河市王家岛镇 虽然开发了海岛旅游 ,但是对八

 第 7 期 袁晓虎:加强对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 路军挺进东北在王家 岛的登陆地 和 吕其恩 、吕明仁故居 ,并没有 建立任何 的纪念设施 ,使之成为 岛上 的景点 ,造成红色旅游资源 闲置。

 ( 五 ) 对革命 遗址 的维修 保 护投入资金不够 部分遗址建筑及纪念设施受损 严重,急需修缮或修复原貌。有的 革命遗址建立起来以后,由于管理 维护资金不够,日常维护困难。

 三、关于对大连市革命遗址 保护开发利用的意见建议 ( 一 ) 要 建立 完善 对革命 遗 址 的管理机 制和保 护 法规 革命遗址铭刻着 中国共产党 人和大连人 民为民族独立和人 民 解放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 ,保护 利用好革命遗址具有十分重要 的 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各级党委 政府要高度重视对革命遗址 的管 理 、保护 、宣传和开发利用 ,要 协 调宣传 、文化 、党史 、文物 、 旅游 、民政 、城乡建设规划等部 门,整合各部 门的管理职能 ,以 党史部 门为主 ,成立大连市革命 遗址的管理保护领导小组 。建立 对革 命 遗址 的专 项 管理 保 护制 度 ,出台专 门文件 。强化管理手 段 、落实管理措施 ,保障管理资 金 .科学指导革命遗址的管理和 保护 。以爱 国主义教育基地 、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等方式 ,加大对 各类革命遗址 的行政管理和保护 力度 ,杜绝人为破坏损毁现象的 发生 。

 保护和利用大连市 的革命遗 址 ,既是尊重历史 的客观需要 . 也是强化大连精神文 明建设 的必 然要求 。大连市党史部门要与人 大 、政协 、文物 、城建等部门合 作 ,尽快研究制定有 针对性 的、 可操 作 的地 方法 规 ,并 公 布于 众 ,借助法律保护手段 ,加强对 大连市革命遗址的保护 ,对各种 损坏革命遗址的行为做出惩处。

 ( 二 ) 要加 强对革命 遗址 的 宣传 工作 宣传 、文化 、教育 、党史 、 旅 游 等部 门 .要 利用 报 刊 、电 视 、广播 、网络等媒体 ,大力宣 传革命遗址 的历史背景 、历史地 位 、现 实 意义 和价 值 。通 过 宣 传 ,一方面可以提升革命遗址的 知名度 。提 高人 们 的保护 意识 , 增强全社会对革命遗址 的重视保 护程度 :另一方面可命遗址教化育人作用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命遗址 、瞻仰革命遗到教育和启迪 。

 加大革命遗址宣要在各革命遗址所在的标牌或志碑 .将遗生或发生的时问 、历以及负责保护的单位上 。既强化全社会对保护意识 ,有效制约为 ,又方便后人及游客( 三 ) 要 加 大对保护 力度 、做到 合理革命 遗 址 是对 广部、人民群众特别是爱 国主义教育和革命重要阵地,是一笔宝史 文化 遗 产 。大 连市革命遗址 的保护 、开使其 更 好地 发 挥社 会济效益。

 大连市在利用革红色旅游方面。一要展红色旅游 的政策 ,大连革命 遗址进行研整理 、整合 ,使其成资源 。展现其独特 的涵 ;二要加大对红色力度 ,提升红 色旅 游文化 品位 ,

 提升革命遗址知名度 ,使大连革 命 遗 址在 维 护 和保 护 中得 到利 用 .在开发和利用中得到更好 的 保护。

 大连市在加快保护开发力度 方面 .一要积极 引导和组织 当地 政府或民间投资者合理开发利用 革命遗址 ,如庄河市王家镇在开 发海岛旅游上 ,应在八路军挺进 东 北王 家 岛登 陆 地建 立 纪念 设 施 ,复原 吕其恩 、吕明仁故居 , 作为岛上 的红色旅游景点 ;二要 利用革命遗址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篇四:浅析渤海老区革命史

中央和 东北 三 省档 案馆 共 同编 印 的 《东北 地 区革 命历 史 文件 汇集 》 {以下 简静 《汇集 》 ),是研 究 东北 地 区 中共 党史和革命史不可须臾离手的最基本的资料。在 《汇集》的 《编辑说明》有这样 的话 :

 “由于缺乏经验 ,文集在编 辑和考证方面都难免有缺点和错误 ,尚希识者指正。

 事实上越是珍稀 史料 ,在使用时越需要认真考订。现仅就个 人 见闻所 及 .做 一点 考订 的尝试 。

 (一 )对 辽 宁 省 情 最 早 的 马克 思主 义 分析 辽宁地区 ,医其丰富的资源 、优越的 医位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很早以来就 为世^所关注.分析其经济和社舍情 的 各种著作 ,描绘其山川景物的诗歌,不绝 如缕 .其中 乏真知卓见 .但真正用马克 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来观察分析辽宁省情还 是本世纪 2O年代才有的事。愎录在 《东北 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种奉第 1册的 《东三省实情的分析》和 《太连凋查》.

 可以说是迄今所能见到的用马克思主义的 唯嘲史观系统地对析辽宁省情的最早的著 咋 《乐三省实惰的分析》分 上下丽部 分 ,分别刊载于 1924征 】月 20日和 2 月 2O日 《向导》杂志上 ,署名李震瀛 :

 《大连调查》载于 同年 6月 4日同一刊 物 上,署名油寅。李震赢又名 李泊之 ,

 天津人 ,中共早期党员 ,鲁任 京汉铁路 总 工会秘 书 ,中 国劳动组 合爷 记处 干 事。李震瀛在党内螽信中常用震银 、警 寅 、寅等化名 ,因此 ,油寅也可能为李 的笔名。当然 ,也可能是他和另一位早 藉党员陈为人共用的笔名 ,医为这两篇 文章奉来就是他们二人合作的产蜘。

 陈为人曝名陈蔚英 ,又名陈洪涛 .

 湖南汪华人 ,时任北京铁路总工会负责 人 。1923年 二 ·七’大罢工之后 ,陈 为人和李震赢受李大钊为首的中共北方 区 委和郧中夏为苜的劳动组合书记部的 派 诸来东北开 辟革命工作。他们先是落 嘟在哈尔滨 ,以办报 为掩护 传播马列主 , 建立党的 组织 .同时进行广泛的社 会调查。这一年年底他们 又到奉天、大 连活动 ,他们在南精医 组织术铎社 .

 42 《党史纵横》月刊/开卷有益 以记者身份访 了沙河口华人工学鲁 、 太连中华 青年 击、中华增智学校 、三一 学{耍等进步匿锥 .结 了青年会干事橱 志 云、工 学会 舍长 胄景 阳、 《泰 日 报》工人差向血等进步青在 ,比较详细 地考察 了太连社会情况 。返沪后 ,他 们 向党中哭和劳动组言书记部作了系统 汇 报 ,抖把考察成果写成文章发表。遗 就 是两篇史料的来历。

 《 三省实情的分析》用凝炼而生酤 的语言射全东北特别是辽亍的经济和社会 各方面现象进行了全面对析。在对 民众 的现象 的分析中,作看栗用了骱级分析 的方法,指出了社盒各阶纽阶层的地位和 作用。作者认为 :当时的东三省虽然 ‘弥 漫着反动势力 ,但是 ‘革命的萌芽却得 到了深厚的栽培 ,

 ‘东北的民族性占了 刚毅负苦的长处。,

 我们在相当的战略 里亦应 该 认东三 省 为很有 实力 的生 力 军 。在对 。畋治的现象 的分析中,作 者指出:

 乐省是乐亚畦一的宝库 .素为 国丽间所适意 .因着在先有日俄丽帝国的 相争 ,酿成辽东大战 ,在后有世界帝国主 义者的联号.蓓出兵东路以控制新俄 。

 明确预言 :

 东 问题的一大焦点 。在 ‘经济的现象。和 文化的现象。的分析中,作者将东北的 金融 、产业、交通、教育、宗教、新闻舆 论等各方面都作了生动的描绘,萁中一些 典型和数据列于我们研究省情演变的历史 来说 ,更是弥足珍贵。

 如果说东三省当时总的情况 ,还是 保留 了部分主幔的半殖 民地半封建 社会 的话 ,那, 厶大连则已完全^ 汜为曰车的殖 民地 。

 《大连调查》便 是珊这一地区某 些殖 民地峙征 的专项调查研究 ,其中包 括 :大 连 的人 口 、法 定 团 体 、 自发 的 群 众 团体、劳工 、华人教育 、新闻事业等 穴方 面情况 .也是研究省情史的不可缺 少的资 。

 (二 )吴 丽 石 致 任 弼 时 两 封信 时 间考 《iE集》甲 l册收录 了昊丽石熬任 弼时两封短信 ,其内容分别是向任报整 顿党圜组织 情况和索要宣传品 ,用调准 确 .语言顺畅 ,并无难懂之 处。但 园报 告涉卫瞎尔滨和沈阳两地早期党团组织 建立问题 ,托何判定写屠时间便显得播 , 重要。

 第 一封 信 落 款处 原 文 标羽 十 八 日 ,无年 月 。

 编 者 判 定为 。一 九 二 五 年 x月十/ 日 ,抖在页下注称 +

 月 为年初某月 。。第二蚓信原 文无日期 .

 编者判定为 ‘一九二五年杞 。笔者 认 为墒者的判定是错误的。理 由如下 第一,信 中表 明吴此次来 东北的 目 的是 。M事 各校援务整顿。。此事缘 起 是上年 (1924年 )恽代 英曾 在 《中国 青 年 》上发表 《整顿学生会》一文,但据 温并没有 切实实行。为此 】925年 3月 4 日罗思危从瓦房店霸函团中央 ,要求对 乐北地区团组织进行 。整 顿 。团中史 接受此建议派吴来东 北,最快也得 3月 末 或 4月 初 ,绝 不 可 能 是 。年 初 某 月 。

 第二 ,在团的三大之前,党内通信中 常见的代号是党为 cP,哥为 sY,三 后 改牡会主义青年哥为共产主义青年哥 .党 团代号丹别为 cP和 cY,或苟缩 P衽 Y,

 吴丽石的信正是用 P和 Y的代号,可知写 信的时间至少是 在三大闭幕之后 而不是 。年初某月。。

 第三 ,据东 北史学界 专家们 考察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吴丽石M苏联回国是 1925年 8月 , 派 往东北 来是 1925年 10月 f参 见 《中国共产党东北地方组纸的活动概述》 第 10页 ).J925年初 团的三大开幕时 ,

 据说他正园为没搭上轮船而带留在海山 崴 ,为参加不了三太而焦急哩:

 强 过 以上 考 证 可 以 确 认 :呈 丽 石 是 1925年 8月叵亘,lO月初辗转到达上海 会 见他 在东 方大 学 同学任 弼 时。任 是 I924年秋 回匡到上海 工作的,l925年 1 月 30日般选为司中央执行委员、组织部 主臣,5月 6日接替张太雷代理团中央总 书记 ,7月 21日正式担任共青团中央 局 总书记,主持 日常二作。吴与任相见后受 任的委托于 1O月初起身.途经奉天 将 谚 处 Y组 织 成 , 于 lO月 l4日到达 哈 卵瀑 ,4天后,即 l0月 18目写 了上述第 一封信 .月末左 右又写 了第 二封 。

 既然如此 . 《汇集》编者为何作出了 错误判断呢 ?笔者认为可能与苏子元的回 忆录有关。旃说 :

 吴丽石是一九二四年 M海山崴{太平洋联蚂处)派到哈尔滨与中 东路的苏共发生关系。他可能在苏联东方 大学怒过书 ;会俄语。一九二五年至一九 二七年我与吴丽石在一起工作 ,魏们比较 熟悉。一九二六年吴把我派到中苏国际交 通线搞变强工作。

 显然苏子元并不知道 是团中央狠吴丽石来哈整顿组织的实情, 仅 吴曾疆送他去海山崴联络处等情况厘 误以为他来哈是受太平洋联结处 所派,并 且铬记时间, 致造成误传。可见在运用 口碑资料时是须特勋注意考汀的。

 (三 )刘少 奇 对满 洲 省 委 的又 一 贡献 《中托满洲省委廖如愿关于省委工作 情况给中央的报告》载于 (j r -集》甲种奉 第 3册。由于廖如愿在刘少奇为苷记的这 任省委中先后担{壬秘书长和组织规长 ,是 饿{壬省委全盘工作的重大问题决策过程的 知情者,力c之这份 6ooo余字的报告奉身 又具有很大的信息量和很强的机密性,因 此它理所当然地成为研究刘少奇生平和满 洲省委历史的不可映少的资ll斗。但是需要 提醒读者注意的是,这篇报告文前所标示 的时间是错误的。

 报告西下所拣时同是 一九二九年七 月 。对此,蝙者茌页下注明 I比时间是 车文戳记上的时间 。戳记是收件人加盖 的,当然不会比文件形成的时间更早,但 M报告的内容上看却恰恰相反 :

 第一 ,报告透露当时任国桢已经离开 省委来 中央.就是说报告的形成至少是 9 月底 以后的 事 ,戳 记提 前了 两个 月 , 第二 报告表明当时奉苏交战已经结 束, 《曲力协足》已经签汀,就是 报告 形成是 1929年 11月以后的事,戳记提前 了匹个多月 .

 第三 ,报告中提到中东路工人的 复 工运动 已近尾声 ,时间当在 193o年 i 月 以后 ,据此 戳记 无 提前 了半年 以上 :

 第四,报告诬说托派分子李悔五已被 开除党藉 ,就是说时间当在 193o在 3月 3曰以后,距戳记误标时訇已有 8个月之 久 。

 通过以上考证可 遗份报告产生的时 间应该是 1933年 3月中下旬 即刘少奇 奉诵运沪的前夕。园而它的 容是对刘少 奇在满委工作过程的完整反映。不过 限 于篇幅笔者这里不能对报吉惠客进行全面 封折介绍 只想射其中有关吸收朝鲜共产 王义者加入中共问题咯加说明。

 i928年 l2月 7日,兴产 国际宣布取 消对陷入激烈派争的朝鲜菇产兑的承认, 。

 共产 国际指示流亡东北的朝鲜 产主义者 ,根 据一国一党的原则加入中国共产党。但究 竟什么时候、如何加入 ,很长肘司没有人 说得清楚。廖如慝遗份报告 ,却结 了我们 这方面的完整的信息。原 来少奇上任伊 始,就把谴件事 0入 了省委工作的重要日 程 ,于 9月间提出了有关 与韩党关系 的六条意见,其基本精神是加强联络、互 通信息。这时, 。有 ML派四百余人要求 加入满 党的组织 ,已经省委批准 ,由省 委组织民族运动委员会 ,将他们组织的名 册与文件完全移交过来 ,再由省委派人 视,登记加入 ,解散原有的组织成立 ×× 的党部 。报告明确指出 :

 这是少奇同 志提出的意见。

 开始我是怀疑这个办 法的,我认为这是团谁的加入 -争论的 结果,园为口语技术等问题没有方法来解 决 ,我也就同意了省委上面的意见。

 1930年 1月 ,中央派韩斌、李春山、苏文 等到东北来 .与省委的干部 起到有关地 区巡视登 记,使省委所属党员由原有的 200余名很快发展到 1000余名 。吸收朝 鲜共产主义者加人中其问题虽然继刘少奇 之后的李子芬、陈谭秋等几任省委还赦了 不少工作 .但基车方针祁原则是刘 奇提 出的 ,第一批 4O0亲名党员也是少奇这 一 任省委接纳的 .因而遗件事本身是刘少奇 对中共满洲省委的又一重要贡献。

 (四 )张 浩 抵 制 王 明 “左”倾错误一例 《1 L集》甲种率第 9册有一篇 《振鹏 自满归来的报告》 ,作者的本意 ,是向党 中央告发张浩(当时化名林仲丹)反对 国 际路线 的错误,然而今天谈它 ,我们却 M中看到 了张茜同志作为共产党最匏坚强 的党性和令人敬佩的革命家的风箍。

 193l 1月 ,在中共六届 四中全会 上 .以三明为忧表的 左 1 冒陆主义的 错误主张在全党占据了支配地位。为了执 行他们的主张,王明一伙打着 反对Ⅱ三 主义 、 贯彻国际路线 的旗号 .打击 和排斥持有不同意见的匾志 ,振鹏返份小 报告 .也反映了这 特征。报告开头静有 介事地断言:

 在奉天的看守所中 ,发展 着严重的两条路线的斗争 .而立三主义在 看守所中的代表 ,就是仲丹同志。

 张洁 究竟是不是坚持李立三的 左 1顷冒啦主 义错 误呢 ?对此 他 自 己 的回答 是 我 园 为理i仑基础的薄弱,对于党的全部工乍显 情形的不 了解 ,以丑对组皇丑上的j要度信 任.以致我没有能如韶玉同志等一样 ,能 孵对整个的立 三路线作战. 但我在个 别策略上是反立三主义的。

 i929年 在厂东 ,1928年在湖南与贺昌 同志的争 浍.在全总特派员会议中 ⋯ 直到三中 全芸 ,我都在不断的与 党的立三路线争 斗 。特别 是在 i930年全总特派员会议 上,在李立三提出所谭瞬工运动的中心任 务是 组织政治罢工和同盟罢工 的错误 主张时,张括和林育南当即表示反对 .认 为大革命失败后形成的酸大我小、醢强我 弱的局面i丕没有根本改变,

 武装暴动如 同盟罢工的时机还不成熟 ,即使雏甥普 通 的罢工 也应该 杜绝 委限制 度 和 命 令主义 .防止 ‘强迫罢工 。他还说 :

 在满委我提出白色农村中应以组织五抗 运动为中心的策略 ,在三中全会我反对了 兵士暴动及强迫罢工 ,这都是无可否认 的事实,

 园此 ,我是反立三主义的 。

 附带说明 .张浩所提到的 韶玉 正是王 明奉人。王明原名陈绍禹 .园口音上的差 有时也唤作 韶玉 、

 少宇 等等。

 当时他正红得发紫 ,张洁敢于直呼其名 ,

 对这缸大名鼎鼎理论权威说 不 .也是 需要秀气的。

 接下来,小报告比较详细地讲述了他 们 与 张涪的 ‘斗 争 过程 。据 说 .

 l931年 7月作者M哈尔滨到奉天监狱一 直到 1932年 初出狱返沪 .太约半年多的 时间里,他和监狱中党组织 干事会 的 负责人事子菇、饶徽石等通过书面和口头 等方式,同张浩进行多次争砝,但是张格 的立场和态度始终 没有丝毫的改变 。

 透过作者的歪曲了 的叙述 .我们仍可看 到 .茌半年多的辩论中 .一面是扣帽子 、 打棍子、无限上纲. 面是摆事实、 遘 2000年 第 2期 i68 4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理、有力有节 .职方的是非曲直 .不言自 明。在撤烈争沦中张洁没有忘记党的组甥 原则.作为党员他一方面表示无条件服M 党的印央全会的骁议 ,另一 方面在党的台 议和与党组织员责人趟话中他 叉坦率地说 出了自己与王明等人的不同意见。小报告 中 说他 采 殷 了巧 妙 的方 式 (逃开 正 面的 回答和结论 .专在校节 向题 上发展 等)来掩护他的错涅”,指的就是这种 情 况。可见 张格不仅是敢于坚持真理的勇 士 .而且也是道守党的纪律的模范。

 在小报告的结酡吕B分,作者一口气罗 列了张洁坚持 立三主义 莳错 误的六 罪恍和反对 国际路线 ”的匹太表现,但 是经过历史的沉 淀再看这些 罪恍 和 表现 没有一条能嚣站得住脚。

 比如第一条罪状是说张浩 否认了四 中全台的结沦 。因为 四中全台指出党 的立三路线的错误由六月十一日决议起正 式开始 ,而张洁认为 从一九二八年就 有了 。尽^ 皆知,1930年 6月 】1日通 过的 《争取一省数省...

篇五:浅析渤海老区革命史

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参观革命纪念地 追忆革命历史 续写新时代红色华章

  北大红楼,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五四运动的策源地,目睹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掀起的历史变革,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的孕育发端,激荡世界的中国现代革命在这里拉开序幕。 中南海丰泽园,毛主席自1949年9月21日始在此工作和生活了17年,筹划了新中国建立和建设的一系列大政方略。批改过的重要文件、阅读过的书籍、穿过的衣物、使用过的日常用品和书信、手稿、照片等诸多陈列,生动展示出一代伟人的卓越功勋和崇高风范,无声地讲述着新中国走过的那段峥嵘岁月。 “这两个地方的历史,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是怎么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么来的,给我们上了一堂鲜活而又生动的党史课。”

  2021年6月25日,在中国共产党即将隆重庆祝百年华诞的特殊时刻,中央政治局就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举行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这是中央政治局带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安排,以参观和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同志来到北大红楼、丰泽园毛主席故居这两个在党的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地方参观瞻仰,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感悟共产党人代代传承的红色血脉。参观结束后,在中南海怀仁堂这个见证了首届两会等党和国家历史上诸多重大活动的红色殿堂,总书记主持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深情回望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热忱礼赞党团结带领人民在百年奋斗中凝铸的红色传统,以“五个始终坚持”从科学理论指导、理想信念、初心使命、光荣革命传统、推进自我革命等方面,对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提出明确要求,并对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提出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意气风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迈进之际,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这篇重要讲话,不断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智慧力量,必将极大激发全党全国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火热激情,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懈奋斗、再创辉煌!

 目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感悟真理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01030204保持昂扬精神状态 05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06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 07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0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工”字造型,寓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8根廊柱,象征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浴血奋战建立新中国;特殊邮编100100,代表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光辉历程,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勇往直前……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西侧广场上矗立的《信仰》、《伟业》、《攻坚》、《追梦》四组大型雕塑,分别对应“四个伟大”主题,276个人物与583块汉白玉融为一体,讲述着中国共产党100年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历程。雕塑《信仰》中71位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代表人物庄严宣誓的场景,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披荆斩棘、继往开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毅前行的豪情壮志。刘新武/摄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 2021年仲夏时节,一座庄重大气的红色新地标——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在首都北京正式开馆。这座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谋划、亲自指导的永久性、综合性党史展览馆,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史诗般展现了我们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成为共产党员领悟初心使命的精神家园,广大干部群众体悟红色文化、接受红色教育的神圣殿堂。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的伟大历程中红色血脉代代相传。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讴歌我们党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红色血脉,深刻阐发我们党红色血脉的深厚底蕴、丰富内涵、重要价值、传承实践等重大问题,强调“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雕塑《伟业》共塑造65位人物形象,涵盖不同群体、不同职业,中间通过“火炬”和“旗帜”的形象进行连接和升华,重点反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四个自信”,发奋图强、艰苦奋斗,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历史性成就。刘新武/摄

 红色土地,热血浸染;红色血脉,永续相传。遍布神州大地的红色地标,串联起百年大党的光辉历程,镌刻下革命精神的鲜明标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无数次走访红色圣地,表达出对革命历史和红色资源的无比珍视,对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无比崇敬。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一起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回顾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上下求索的艰辛历程,强调要义不容辞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一起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向全党全国宣示了赓续红色血脉、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坚定决心。每次到地方考察,总书记都要瞻仰对我们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主要的基本上都走到了”。从党的一大会址到党的各个重要革命根据地,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纪念地点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重要纪念场所等,“每到一地,重温那一段段峥嵘岁月,回顾党一路走过的艰难历程,灵魂都受到一次震撼,精神都受到一次洗礼。每次都是怀着崇敬之心去,带着许多感悟回”。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

 此间曾著星星火,到处皆闻殷殷雷。每一份红色资源,都浓缩着一段党的光辉历史,寄寓着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精神血脉的世代传承。回望过往历程,眺望前方征途,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讲话中号召全党:“必须始终赓续红色血脉,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继往开来,开拓前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

 感悟真理力量02

 在“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的第四部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名称格外引人瞩目。这是中国早期比较系统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培养了一批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骨干,为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做了重要准备。感悟真理力量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催生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使我们党拥有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拥有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重温李大钊、陈独秀等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事迹,深刻阐明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共产党创立和发展壮大的巨大意义。100年来,正因为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引,我们党才能做到心明眼亮、意志坚定,在关键抉择面前不摇摆,在艰难困苦面前不畏缩,在危机重重面前不消沉,信心百倍走向胜利。感悟真理力量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根本上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光辉历程,高度概括马克思主义无与伦比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也是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和改造中国的历史。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创举,到独立探索“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从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征程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感悟真理力量

 “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感悟真理的力量,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照耀我们的前行之路。”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新的征程上,党将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感悟真理力量

 坚定理想信念03

 编号0001!新中国成立后,文物部门接管的第一件革命文物,是一个森然兀立的绞刑架。1927年4月28日,在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38岁的李大钊身着长袍、大义凛然,泰然自若走向这个绞刑架。面对残暴的刽子手,他人生最后一次慷慨陈词:“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1928年3月20日,受尽酷刑、绝不屈服的夏明翰被押往汉口余记里刑场,当国民党反动派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时,他挥笔写下气壮山河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坚定理想信念

 革命理想高于天。回望百年党史,千千万万个像李大钊、夏明翰这样的共产党人,为了共产主义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奋斗。“我们党取名为‘共产党’,就是认定了共产主义这个远大理想。”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情歌颂共产党人的革命理想,歌颂革命先辈为理想信念舍生忘死的革命气节、英雄气概。坚定理想信念

 对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风雨苍黄的革命征途上,为了这个理想,信念坚定、意志如磐的共产党人向死而生、一往无前。他们中,有人甘愿放弃“鸦飞不过的田产”,只因怀揣“愿消天下苍生苦”的志向;有人在被俘后毅然断肠赴死,只为实现“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有人面对敌人百般诱降和酷刑折磨依然坚贞不屈,只因笃信“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无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的坚守,树立了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标杆,他们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我们党的血脉之中,永远是我们风雨无阻、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动力。坚定理想信念

 “共产主义是我们党的远大理想,为了实现这个远大理想,就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今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向着最高理想进行实实在在的努力。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力前行,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坚定理想信念

 坚守初心使命04

 “以民为本,吾党所向。民族复兴,百年担当。摆脱贫困,全面小康。惠此中华,以利四方。”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里一座名为“小康宝鼎”的展品格外醒目,短短32字铭文记录的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所创造的人间奇迹,更无比鲜明地表达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坚定理想信念

 “牢记和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是贯穿我们党百年奋斗史的一条红线。我们党能够在那么弱小的情况下发展壮大起来,能够在千难万险中一次次浴火重生,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而赢得了人民衷心拥护和支持。”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回顾党一路走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深刻阐发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所在,赢得民心、赢得胜利的根本所在。坚定理想信念

 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革命年代的“为人民服务”,到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00年来党的人民立场这一根本政治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一以贯之、矢志不移。从“走山路访贫农”的苏区干部,到“剪下半条被子留给百姓”的红军女战士;从“不救民于苦难,要共产党人干啥”的谷文昌,到“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从“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的孔繁森,到“投身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黄文秀……“人民”二字深深刻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间,成为我们党薪火相传、永不磨灭的精神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在雕塑《攻坚》中,67位人物构成铜墙铁壁、飞夺泸定桥、为了新中国、开路先锋、高原蓝图、抢险救灾、石油会战等12个场景,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热情讴歌中国共产党人筚路蓝缕、攻坚克难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伟大精神。

 刘新武/摄坚定理...

篇六:浅析渤海老区革命史

革命史

 河源河源市是中国广东省的一个地级市, 1988年1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

 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 东江中上游, 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东江自北向南流经市区, 新丰江从西向东绕城而过, 两江在市区东面交汇,使得整个城市三面环水, 看起来象浮在水上的木筏, 因此而得名。

 是粤东北重要的交通枢纽。

 河源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河源是我党早期革命活动中最活跃也是非常重要的地区之一。 河源是全国最早开展农民运动的地区之一。

 在党史研究中曾将党的领导、 成立苏维埃政权、 有革命武装、 实行土地革命、 有一个武装割据的区域这5 项视为是否属革命根据地的5 个条件, 这5 个条件河源地区都拥有, 所以河源同时还应是全国最早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地区之一。 河源是最早接受、 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地区之一, 涌现出了 阮啸仙、 刘尔崧等一批革命烈士, 这些都是河源革命历史的闪光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河源人民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在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和东江地区党组织的领导下, 在“东江三杰” 阮啸仙、 刘尔崧、 黄居仁和河源地区早期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刘琴西的领导组织下,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河源儿女成功运用党的建设、 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这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 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对敌斗争中英勇牺牲的河源儿女据不完全统计达13000多人, 其中在册烈士有2581人, 烈士中的共产党员达1960多人。

 河源是一块著名的红色土地, 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历史悠久, 河源在中国革命中具有重要地位, 是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

 河源的革命“东江三杰” 在我国早期青年运动、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中的杰出贡献东江革命根据地在国民革命时期的重要地位抗日战争中, 河源儿女奋战敌人的英勇爱国行为解放战争时期河源地区的革命武装

 早期青年运动、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阮啸仙—早期青年运动和农民运动的先驱 “五四” 运动爆发后, 阮啸仙积极投身革命运动, 成为青年运动杰出领导人。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曾担任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委员会书记, 参加过改组国民党工作。 1925年, 阮啸仙、 彭湃等共产党人在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 阮啸仙任该所1~6届政治教员和第三届主任

 1926年11月, 阮啸仙作为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 从事和领导我国早期农民运动, 是我党早期农民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阮啸仙是我国人民审计制度的奠基人。

 1934年, 阮啸仙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并兼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 担负着我党经济审查的创建工作。

 在他的领导下, 审计委员会千方百计地增加苏维埃政府的财政收入, 开源节流, 建立起一系列经济管理制度, 严肃财政纪律, 这些为我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 预防和制止腐败行为的出现, 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和提供了 成功的经验。

 早期青年运动、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阮啸仙—早期青年运动和农民运动的先驱

 早期青年运动、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刘尔崧—广东早期工人运动杰出的组织者、 领导者“五四” 运动爆发后, 刘尔崧、 阮啸仙等组织广东省学校学生联合会, 领导广州地区的学生运动。

 192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6月, 刘尔崧参与改组国民党和建立统一战线的工作, 领导改组广东油业工会。

 尔后, 又发动和领导了油业工人进行了数月的大罢工, 并取得胜利。1924年1月, 刘尔崧任国民党中央工人部干事和工人运动特派员。

 5月, 刘尔崧主持召开广州工人代表大会, 成立广州工人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 当选为执委主席。

 1925年6月, 刘尔崧发动轮渡、 邮电和铁路工人罢工, 断绝了叛军广东滇桂军阀杨希闵、 刘震寰交通和电讯联络, 并发动工人接应东征军回师广州进攻叛军, 平息叛乱。

 之后, 刘尔崧受党的派遣, 发动沙面3000多洋务工人举行大罢工, 声援上海“五卅”运动。 10月5日, 广东革命军第二次东征, 刘尔崧协助苏兆征、 邓中夏发动3000多名省港罢工工人支援东征, 为全省统一和国民政府的巩固作出贡献。

 在刘尔崧的领导下, 广州工人运动迅速发展。

 1926年7月,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刘尔崧积极动员工人纠察队及青年工人参加国民革命军, 发动省港罢工工人随军北伐。 1926年10月, 刘尔崧创建了1600多人的广州工人自卫队, 亲任总指挥, 打击工贼维护社会秩序。

 早期青年运动、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刘尔崧—广东早期工人运动杰出的组织者、 领导者

 早期青年运动、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黄居仁—广东青年运动的杰出领导和先驱 黄居仁,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人, 广东省早期青年运动先驱与领导人之一。 1923年11月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4年春开始从事青年运动。

 192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共青团广州地方委员会书记、 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 中共广东(两广)

 区委青委书记等职, 肩负着领导广东青年运动的重任。 黄居仁注重对青年工人运动的指导, 分别主持召开了 省港青工、 女工大会, 通过了女工保护法。

 北伐时期, 黄居仁号召广大青年积极参军支援北伐, 在广东掀起参军参战的热潮。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 黄居仁调任中共汕头地委书记、 汕头市委书记, 接应南昌起义军入汕, 参与建立“潮汕七日红” 政权。 1927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 在起义总指挥部负责后勤和协助周文雍做工人赤卫队宣传发动工作。1928年秋, 黄居仁与在广州被国民党逮捕杀害,年仅24岁。

 早期青年运动、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黄居仁—广东青年运动的杰出领导和先驱

 国民革命时期 1927年,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广东乃至全国的革命形势急剧逆转, 由高潮转入低潮。 4 月上旬, 中共广东区委研究决定在5 月初全省进行总暴动。

 下旬, 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在海丰正式成立。从此, 东江地区的党组织有了统一的指挥机构, 东江地区人民在东江特委的领导下, 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建立工农革命政权、 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4月26日晚, 紫金暴动提前开始, 近千名农军一举攻下县城。

 次日, 紫金县武装暴动委员会向全县宣告紫金武装暴动成功。

 5 月1 日, 紫金县人民政府在县城成立。

 同日, 海陆丰两县分别成立了临时人民政府。紫金县由此成为全国最早成功举行农民武装暴动并建立县级革命政权的地区之一。紫的苏维埃政权连成一片, 东江革命根据地迅速形成。这是中国革命史上第一批建立的县级苏维埃政权, 东江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紫金县人民政府成立后, 遭到国民党反动势力疯狂反扑。

 紫金的党、 政、 军组织机关撤离县城, 到炮子乡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粉碎了国民党紫金县长的“围剿” 。

 8月, 中共紫金县委成立。

 此时“八一” 南昌起义军入粤后改编的红二师开进炮子乡 , 周恩来也亲临紫金炮子指导工作。 12月1日, 紫金县苏维埃政府在炮子乡 成立, 领导紫金的土地革命。

 12月下旬, 由工农革命军第四师(红四师)

 , 智取紫金县城。

 红二师和红四师在龙窝会师后开赴炮子, 举行联合公审大会, 巩固了紫金县苏维埃政权。 1928年2月, 惠阳县苏维埃政府成立。

 至此, 海陆惠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河源是东江纵队活动的重要地区, 掀起了 轰轰烈烈的抗日装斗争。

 河源儿女为中国革命抛头颅、 洒热血,充分表现出反抗日寇侵略的高度爱国主义和不怕流血牺牲的民族精神。

 抗日战争时期早在1932年1月的上海淞沪抗日战斗中, 国民党十九路军六十师一一九旅第三团团长黄汉廷(和平县籍人)

 亲率“和平团” (因该团绝大部分官兵为和平县籍人, 因此被称为“和平团” )

 和十九路军将士一起与日寇英勇作战近一个月, 击退日军无数次进攻, 重创日军,坚守和保卫上海, 全团为之牺牲的战士有105人, 其中有九连连长黄谨等和平县籍官兵48人。

 为了纪念上海淞沪抗战中牺牲的和平籍官兵, 和平县城建有抗日和籍烈士纪念碑,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还专门为此设立了和平县籍将士事迹馆。和籍将士英勇抗战, 誓死保卫上海

 抗日战争时期和籍将士英勇抗战, 誓死保卫上海位于和平县内淞沪抗日和籍烈士纪念碑。

 抗日战争时期1943年12月成立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东江纵队, 是一支活跃在东江、 韩江、 粤北和港九地区的抗日武装队伍, 积极配合国内外抗日战场打击日寇, 部队发展到11000余人, 民兵12000余人, 建立根据地涉39个县市6万余平方公里, 辖区人口450万, 对日伪军作战1400多次, 毙伤日伪军6000多人, 俘虏、 投诚3500余人。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 东江纵队是一支长期活跃在东江河源地区的抗日武装队伍, 积极配合全国各地战场和盟军, 英勇打击敌人, 成为蜚声中外的华南战场一支坚强的武装部队, 成为广东人民抗战的一面旗帜, 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建立抗日武装队伍, 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底日军攻占香港期间, 东纵港九大队遵照党中央指示, 成功抢救、 转移茅盾等800多名文化精英、 民主人士和100多名国际友人及国民党有关官员、 家属等, 是“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 , 受到党中央电报表扬。

 其中有100多名文化人经河源市龙川县城老隆镇停留中转, 被安全转移到内地。

 龙川县城老隆镇的福建会馆和“义孚行” 、 “侨兴行” 这两间商行安排这些文化人的膳宿, 从1941年12月至1942年5月底, 历时达半年之久, 河源龙川人民为这次成功抢救文化人作出了重要贡献。抢救中华民族文化精英, 保护转移民主和文化人士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河源是粤赣湘边纵队的活跃地区, 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 重要的贡献。

 河源人民在中共广东省委、 后东特委的领导下, 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战斗力不断增强, 发展成为能够有力地领导东江地区人民开展解放战争的战斗堡垒。

 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 根据国共合作在重庆谈判达成的《双十协定》 , 东江纵队2300多名将士同广东境内的中共武装队伍坚决执行中共中央指示, 顾全大局, 克服艰难险阻毅然决然地北撤山东。1947年扩大组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 编入华东野战军(三野)

 。

 在国共合作分裂后, 解放战争期间参加了 华东战场的南麻、 临朐、 诸城、 豫东、 济南、 淮海等重大战役作战, 为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和全国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顾全大局北撤山东, 解放全中国

 解放战争时期东江纵队北撤后留下的武装骨干和由此组建的粤赣湘边纵队, 在东江地区打击国民党军队及地主武装, 英勇作战, 河源地区的战斗有著名的“五战五捷” 。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 巩固地扩大了 东江游击根据地, 领导和实施了长期的游击战争。

 东江纵队北撤后的半年时间里, 东江党组织和留下坚持斗争的武装骨干, 在艰难的情况下, 顽强地坚持隐蔽和自卫斗争, 给疯狂进攻的的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反动势力以有力的回击,保护了 党组织, 保存了干部, 保存了武装, 粉碎了 国民党企图乘东江纵队主力北撤之机, 彻底扑灭人民革命武装力量的阴谋。

 在东江各地党组织的领导下, 这些保存下来的武装力量成为尔后东江地区恢复武装斗争、 发展壮大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骨干。争取和平民主, 坚持自卫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期间的1949年3月, 两广纵队随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军团南下, 在赣南与粤赣湘边纵队会师, 后经和平、 河源沿东江一直挺进到珠三角, 占领了惠阳、 博罗、 东莞、 宝安、 番禺、 中山等县, 共歼国民党军队5000多人。

 1949年5月粤赣湘边纵队成功策划国民党保安第十三团起义, 该团投诚带来的武器装备由1000多名群众搬了一天。

 这次成功有效地策反国民党军队起义,壮大了 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武装力量, 争取了东江地区和广东省解放战争的主动权, 加快了广东乃至全国解放的历史进程。

 这是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在革命武装斗争中的一次成功实践。

 粤赣湘边纵队和此时归属四野南下的两广纵队并肩作战, 担负解放广东战役之一翼的作战任务, 为广东全境的解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使河源地区所有县区成为广东省最早的解放区。积极配合解放军主力作战, 促进广东全境解放

 革命对现实的启示 河源人民要珍视红色记忆, 弘扬革命传统, 将河源革命历史资源宣传好、 利用好。 从河源市委领导到广大党员, 特别是一些老干部, 都特别重视党史工作。

 学习党史、 党史宣传教育就需要有这样一种精神。

 河源市委提出“河源是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 的观点, 是站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党史工作, 来推进党史工作的开展。 对党员和党员干部坚定信念、 熟悉党的历史、 总结历史经验、 提高自身素质, 增强党的先进性等方面,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宝贵的革命历史资源。

 发展红色旅游对促进经济发展、 加强文化建设、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提高人的精神和文化素质等, 都很有必要。

篇七:浅析渤海老区革命史

区简史暨老渤海精神探析 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为节约大家的宝贵时间,下面我直奔主题,向各位交流学习一下渤海区革命历史及其组织沿革大致情况,亦即老渤海精神的形成与内涵。如果时间允许,再展开讲 2 个专题或者其中之一,也是渤海区地方史亮点和我的最新研究成果。一是山东我党抗日第一枪,在冀鲁边区阳信县流坡坞一带打响;二是清河区 1943 年有一个舍身炸碉堡的爆破英雄侯登山,比董存瑞早了 5 年。不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滨州市是原渤海区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域。1944 年 1 月,清河区抗日根据地(大致在黄河以南)、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大致在黄河以北)合并成立了渤海区抗日根据地,中共渤海区党委、八路军渤海军区随之成立。景晓村任区党委书记,杨国夫任军区司令员。渤海区曾经是山东 5 个抗日根据地(渤海 42、胶东27、滨海 17、鲁中 24、鲁南 17)之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战略区,一直是山东战场、华东战场的大粮仓、大后方。

 渤海区有多大呢?成立之初,有 45 个县;至 1945 年 9 月,有 42 个县(6 个专署),仍为山东人口最多(近 1000 万)、面积最大的一个战略区。它涉及今沧州、德州、济南、淄博、潍坊、东营、滨州 7 个地级市。(2009 年 11 月 23 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面积占全省 1/6,区划上 19个县占全省 139 个县的 14%,约 1/7。渤海区有 45 个县,区划上占当时山东 127 个县的 35%,1/3 强。换言之,区划上,1 个渤海区≈ 2.5 个黄三角经济区;面积上,1 个渤海区≈ 2 黄三角经济区)为了新中国成立,渤海区牺牲了(在册)烈士 55308 名,占山东 29%、全国 3%;[①]输送子弟兵 20 余万,培养了380 多位省军级以上领导干部。在这片光荣的土地上,走出来的将军(或曾任副军以上)有 204 人。仅在1955 年我军首次授衔中,就有上将 3 人(许世友、萧华、宋时轮),中将 9 人,少将 26 人。[原济南军区司令员张太恒(广饶县人,1945 年 9 月参军,任渤海军区第 7 师 1 团参谋处通信员)、政委宋清渭(陵县人,1944 年任山东渤海军区 2 专署文书。1945 年 6 月参加八路军,任山东渤海 2 军分区后勤处油印组长,军分区政治部文书组长、文书股长。1947 年任山东渤海军区 13 团 3 营 9 连副指导员。)上将,都是。胡锦涛,老渤海女婿] 一 渤海人民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革命史、奋斗史和创业史,其实就是“老渤海精神”的形成过程。[②] 在渤海平原上,很早就有党的革命活动,渤海平原也因此成为中共建党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成为山东农村党组织发展最早、发展最快的地区。(1927 年 5 月,山东党建立了 1 个市委、5 个地方执行委员会。其中,这 5 个地执委,全都在渤海地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渤海地区是山东革命的根基和摇篮,在山东革命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济南是山东党组织的诞生地,渤海地区则是哺育山东党组织成长、壮大、发展的摇篮。不恰当比喻:生母,奶娘)

 清河区和冀鲁边区成立于抗战初期,大致以黄河为界而划分的。(冀鲁边区,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与山东省北部接壤处,人口约 600 万,包括河北盐山、黄骅(新海)、海兴、孟村、东光、南皮、吴桥、沧州(沧县)、青县等 9 个县,山东德州(德县)、宁津、乐陵、庆云、陵县、商河(现属济南)、临邑、济阳(现属济南)、平原、禹城、齐河等 11 个县以及惠民、无棣、阳信、沾化、滨县等 5 个县(今滨州市黄河以北 5 县区),共约 25 个县。清河区,人口约 380 万,包括淄川(现属淄博)、博山(现属淄博)、博兴、广饶、寿光(现属潍坊)、益都(青州,现属潍坊)、潍县(潍城区,现属潍坊)、昌邑(现属潍坊)、临朐(现属潍坊)、邹平、长山(1927—1956.3,期间 1943.9—1950.4,改名耀南县,属淄博;1953.6以后属惠民)、桓台(现属淄博)、临淄(现属淄博)、章丘(现属济南)、历城(现属济南)、齐东(属惠民专区,1927——1958)、高苑、青城(后合为高青县,现属淄博)等 20 个县。)

 1937——1944 年冀鲁边和清河区这一段革命历史,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英雄人物,渤海老区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付出的巨大牺牲,实在太多,不胜枚举。为了尽量避免枯燥乏味和空洞说教,打算以点带面,从冀鲁边和清河区当中各选一个亮点,向领导们简要汇报一下,由此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貌,有个基本了解。这也能粗略地反映、折射出我们目前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

 这两个亮点,一个是发生在冀鲁边区,1937 年 10 月 10 日在阳信县流坡坞一带,打响了山东我党武装抗日第一枪,这是一个事件研究。另一个是发生在清河区,是一个人物研究,这个英雄人物名字叫侯登山,是清河军区直属团爆破队队长。他在 1943 年 5 月 28—29 日三里庄战斗中,舍身炸敌堡,光荣牺牲(比董存瑞事迹早整 5 年)。通过大量调研、考证和研究,我们现在非常确定:侯登山很可能是中共党史和军史上,舍身炸碉堡的第一人。这一重大发现,既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也蕴涵着不可低估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这些研究成果,相继在新华网、光明网、中国军网、凤凰网、传媒网、文化网等及大众日报、齐鲁网刊发或转载。大家有兴趣可以上网查看,此不赘言。)

 “七七事变”后,中共冀鲁边工委成立,鲁北各县纷纷组建乡农学校,准备武装抗日。[据其倡导者梁漱溟回忆说:这是一项 “地方行政改革”,“为准备应付敌人(日本)入侵,改组县以下行政组织,将区公所改为乡农学校;乡农学校为政教合一的单位,它一方面行使原区公所的行政职权,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训练农村青壮年,以备自卫。乡农学校校长由我们乡村工作者训练后任用。”[③]在鲁北各县创办乡农学校时,我地下党组织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趁机掌握了一部分乡农学校,控制了一批人枪,使之成为了一支我党领导的地方抗日武装力量。《中共山东省委关于目前形势与工作方针的报告(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七日)》记载:“在乐陵、阳信、商河之乡农学校,已被我们把握了四五处,现总计已组织的壮丁有一千四百人,枪支相等,……”[④]时任省委书记黎玉回忆说:“这个地区党的工作还是有基础的,乐陵中心县委所属地区有四、五处乡农学校,是我们掌握的。”[⑤]]当时负责商河、阳信乡农学校的赵明新,实际成为当地我党抗日武装力量的主要领导人。赵明新及其乡农学校武装于这年 10 月 10 日,配合国民党军韩复榘部 1 个营,在流坡坞一带,打响了山东我党武装抗日的第一枪。(关于时间,《渤海区地方史》23 页,《三区大事记》15 页,称:11 月 11 日。冯乐进:《百年纪事》,100 页,称:10 月 10 日。可能后者更准确。判断依据是:1. 是历史当事人;2.这天为国民党国庆日,不会记错;3. 《三区大事记》明确记载:10 月上旬,日军入侵乐陵、阳信等地;4. 11 月,赵已带着省委处分,赴长山中学领导黑铁山起义去了。通过挖掘文献、调查走访和分析考证,我们认为:10 月 10 日。)赵明新及其乡农学校武装,在流坡坞阻击战之后,被日军驱散,一行几十人仓皇南逃。次日一大早,逃至商河县龙桑寺乡农学校(也是我党控制),与冯乐进汇合。半年前,出狱不久的冯乐进为躲避国民党阳信县政府抓捕,躲藏在此。赵明新他们匆忙吃饭、喝水,日军又追来了,只好继续向南逃。逃到黄河岸边,无处可逃了,怎么办?赵明新决定渡过黄河,去找省委,寻求指示。其他人,只能各自想办法,就地躲藏、隐蔽。省委对赵明新进行了严厉批评,认为他犯了“逃跑主义”,给了他一个处分。随后,11 月间,又派他去长山中学,配合姚仲明、廖容标等人,秘密组织发动黑铁山起义。这是后话。

 也许,在当时,赵明新及其乡农学校武装一二百人在流坡坞伏击日军,而且被日军打垮、打散,甚至无藏身之处、无立足之地,这在当时全国抗战大局之下只是一件很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也具有非常大的偶然性和突发性。但是回过头来我们再看这段历史,经过大浪淘沙、尘埃落定、历史积淀之后,才蓦然发现:原来名不见经传的流坡坞阻击战,历史意义十分重大。它既是山东我党打响的抗日第一枪,又是国共联合打响的山东抗日第一枪。因此,这不仅是渤海区革命史上的一大亮点、一大贡献,也是山东和全国抗战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

 这个亮点,以前没有挖掘出来,没有宣传出去,很可惜。现在我们有了经得起历史、实践和学术界考验的,扎实可靠的研究结论,下一步工作,就是如何把它宣传出去,如何打造好这一张红色名片,使之更好地为滨州【特别是阳信县】经济社会建设服务。(实事求是地讲,这项工作,如果单纯依靠党史研究室这个平台与载体,恐怕会事倍功半,即使付出多倍努力,也很难收到理想效果。这一点,请领导们统筹考虑和决策。)

 这年 12 月,在清河区相继爆发了黑铁山起义、牛头镇起义,分别建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此后,其他各地先后爆发抗日武装起义,又相继组建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九、十支队及临淄青年学生志愿军训团。渤海平原上燃起了抗日烽火,为创立渤海区抗日根据地夯实了基础。

 在抗战最艰苦的 1943 年,清河区涌现了一位“舍身炸敌堡”的抗战英雄:侯登山(可能博兴县人,准确籍贯已不可考)。原清河军区司令员(后为渤海军区司令员)杨国夫(《战斗在清河平原》,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第 128—129 页)、赵浩然(张实杰,2010.9 月广州高干病房采访)、王子玉(去世)、姚杰(2011.3月底泰安采访)、于守真(去世)等几位渤海老兵回忆,三里庄据点,当时号称“固若金汤”,非常坚固,易守难攻,我清河区主力部队之前已攻打 3 次,均未能攻克。此次战斗胜利的关键,是 29 日凌晨,爆破队长侯登山用最后两包炸药,用指甲牢牢抠住敌据点圩墙,用肩膀紧紧顶住炸药包,毅然引爆,成功地把据点炸开了一个缺口。当然,他本人也壮烈牺牲了。侯登山,要比董存瑞 1948 年 5 月 25 日解放隆化县“舍身炸碉堡”的英雄壮举,早了几乎整 5 年。

 为了把这一段史实考证准确、完整,我们做了大量文献梳理、调查走访、综合论证工作。经过不懈努力,我们现在完全可以有把握结论:迄今为止,侯登山才是中共党史和军史上,第一位“舍身炸敌堡”的爆破英雄。

 这一重大研究发现,不仅是渤海区的一个大亮点,并且可以说是渤海区革命史上最大的亮点,同时也是山东抗战史上最大的亮点之一。这样一位舍生忘死、光照千秋、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熠熠生辉的英雄典型,更是渤海区和滨州市、山东省的骄傲。这是一笔非常珍贵的红色资源和精神财富,是老渤海人用生命与鲜血缔造并遗留给我们的最厚重、最宝贵的一笔精神遗产和文化宝藏。如果我们熟视无睹,不加珍惜或者坐失良机,不能尽快开发、宣传、推介出去,必将愧对先烈、愧对后人。现在,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发展文化产业,都在争抢历史文化名人,都在争抢各种文化资源,各地区、各省市之间文化软实力竞争愈演愈烈。历史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迅速提升城市品位与形象的成功事例,俯拾皆是。我们滨州市是渤海区的中心和机关驻地,一直是山东和华东地区的战略大后方,有相当多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宝藏,有侯登山这样一位全党、全国、全军闻名的爆破英雄,机不可失,时不我待。下一步工作怎么做,怎么才能使之更好地为滨州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服务?我人微言轻,只是从一个党史工作者的学术良心和社会责任心的角度,在此呼吁、恳请领导们统筹考虑、统一部署。

 总之,在生与死、血与火的战斗中,渤海人民不怕牺牲、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得到充分展现。老渤海精神“忠诚、奉献、奋斗”的主线或者内核,基本形成,并开始凸显。

 1944 年 1 月,中共渤海区党委、八路军渤海军区成立,加强了这一地区的统一领导。3 月 1 日,渤海区行政公署成立,下辖 6 个专署,1、2、3 专署为原冀鲁边区 1、2、3 专署,4、5、6 专署分别为原清河区垦区、清东、清西专署。(1 专署辖沧县、东光、南皮、乐陵、宁津(振华)、吴桥 6 县,2 专署辖齐(河)临(邑)、德平、平(原)禹(城)、济阳、陵县(匡五)、德县 6 县,3 专署辖新海(黄骅)、盐山(靖远)、新(海)青(县)、商(河)惠(民)、沾(化)阳(信)(无)棣、惠民、无棣、阳信 8 县,4专署辖垦利、利津、沾化、滨县、蒲台、沾利滨三边、蒲利滨三边、海上办事处 8 县,5 专署辖临淄、博兴、广北、广博蒲三边、益寿临广四边、寿光、昌邑、潍县 8 县,6 专署辖邹平、长山、齐东、高苑、青城、桓台、历城 7 县。《三区大事记》261 页)

 从 1945 年初开始,渤海区开始发动春季、夏季新攻势作战。8 月,兵分三路向日伪军展开大反攻。7、8、9 月三个月,共歼敌 3 万余人,解放县城 33 座,人口 600 余万,境内敌伪势力基本肃清。至抗战胜利,渤海区版图西起津浦铁路,东至渤海,北近天津,南至胶济铁路,面积达 5.2 万平方公里。(期间,山东作战 7.8 万余次,歼灭日伪军 53 万余人。渤海区 1945——1948 年底三年时间,作战 3129 次,攻克摧毁日伪蒋据点与城镇 505 处,毙伤俘日伪蒋军 67900 余人。)

 八年抗战,渤海区军民也付出了巨大牺牲。(据统计,损失财物为 2755 亿元北海币,[⑥]被杀害群众达13684 人,我军伤亡共 5459 人,牺牲 3227 人。[⑦])袁也烈(继任渤海军区司令员)说:“抗战的第六年(1943 年),是最艰苦的一年,是我根据地党政军民艰苦战斗的一年,是以艰苦战斗换得胜利的一年。……这一年,清河部队平均 1 天作战 1 次。……”[⑧]在异常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在党的领导下,渤海军民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不但夺取了抗战胜利,而且还创造了平原抗战的典范。(地道战、地雷战,几乎家喻户晓;而渤海群众“挖抗日沟”的创举,则宣传不够,有关研究也较少。其他一些“亮点”,如 1946 年死在敌人铡刀下的女英雄吴洪英[35 岁,惠民县何坊乡王家湾村人,嫁到牛茁村牛连奎],牺牲时间比刘胡兰还早,也没有宣传出去)

 渤海地区是山东的粮仓,有“山东乌克兰”之誉。(叶尚志:《烈火雄风》,576 页)尽管当时粮食产...

推荐访问:浅析渤海老区革命史 渤海 革命史 老区
上一篇: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附全文89处改动对比解读)
下一篇:学习《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心得5篇

Copyright @ 2013 - 2018 老骥文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老骥文库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1019447号-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