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哲学意义5篇

来源: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22-09-15 16:35:05 点击:

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哲学意义5篇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哲学意义 一, 摘要: 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人类科学研究的进步,同时向人类提出了 褴一 重大挑战。人工智能的出现与发展,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产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哲学意义5篇,供大家参考。

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哲学意义5篇

篇一: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哲学意义

 摘 要 :

 人 工智 能 的 发展 是人 类 科 学研 究 的进 步 , 同 时 向人 类提 出 了

 褴 一

 重 大挑 战 。人 工智 能 的 出现 与 发 展 ,

 对 马克 思主 义哲 学的研 究产 生 了重 大 影 响 ; 人 工智 能模 拟 人 类 思维 , 但 它与 教一 人 类思维有着本质区别; 人工智能无 法摆 脱 对人 的依 赖 而 超 过人 类 , 没 有 也 不可 能 穷尽 人 类 的 全部 思 维规 律 ,

 不可能统治人 类; 坚守人性 、 情感、 灵 魂 等精 神 领 域 , 从 必然 王 国走 向 自由 王 国的 一定是 我们人 类 。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思维; 哲学 一、人工智能的意义与历史演进 “ 人脑 与 电脑 , 谁 是 主 宰?” 这 是一 个既属于科学前沿又令人忧心忡忡的 关 涉人 工智 能 的热 门话 题 。

 智能通常称之 为智慧, 一般泛指 人运用知识分析 和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从字面上理解, 人工智能, 是相对于人 的天然智能而言的, 是 用人工 的方法 在计算 机上 实现 人 类 的智 能 。所谓 人 工智 能 , 是 探 索 和 模 拟 人 的感 觉 和思 维 过 程 的 规律 , 并 进 而 设 计 出 类似 人 的某 些智 能 的机 器 , 以扩 展 和 延 长人 类 智 能 的 理念 、 方 法 技 术 以及 应 用 系 统 的一 门新 的技术科 学 。

 人工智能作为一门技术科学的形 成 与 发 展 , 与机 器 人 的 出现 与 发 展 是 分 不开 的 。机 器 人 并 不 是 “ 人 ” , 它 不 过是一种具有人工智能的计算机。机 器 人是 不断“ 进 化” 发 展 的 。起初 的机 器 人 只是一 只机 械手 。人 们 研制 机 器 人 的最初动机只是为了制造工具 , 希 望机器人代替人去从事一些重复进行 或危险 的工作, 将 人类从繁重或危险 的劳动 中解 放 出来 。此 后 , 工 业 机 器 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 , 到 了 2O世 纪 50 年代后半期 , 人们才开始对人工 智能 进行 真正 意 义上 的研究 。1956 年, 申农和麦卡锡共同发起 了一个人 工智能学习讨论会, 正式使用“ 人工智 能” 这 一 概 念 。这 标 志 着 现 代 人 工 智 能研 究 的开 端 , 标 志 着 这 门 学科 的诞 学科资源 。

 黄 兆 明 生。20 世纪 9O年代 , 科学家已经专注 于生 物 机器 人 和 思维 机 器人 的研 究 ,

 希望电脑技术能够赋予机器人更高的 智慧 。美 国正在开发 的“ 硅磁智能 机 器人” , 集智能 软件 和硬件 于一 身, 其 智能将超过人的大脑。

 2000 年 , 我 国 国防 科 技 大 学科 研 人员独立研制出我国第一 台类人型机 器 人—— 先 行 者 。它 是 科 研 人 员 1O

 年艰苦攻关的结晶, 是 中华 民族智慧 的又一 次闪光 。这 一机 器 人 可 以前 进 与后退 , 左右侧行 , 左右转弯和前后摆 动手臂 , 行走频率为每秒 2 步 , 并具有 简单的语言功能。“ 先行者” 的诞生 ,

 标志着我国机器人技术已跻身国际先 进 行列 。

 人工智能技术还涉及神经网络计 黄兆 明, 男 , 1959 年 生, 高级教师 , 研 究方向 :

 思想政 治教 育。

 算机。神经网络计算机是具有模仿人 的大脑 判 断 能 力 和 适 应 能 力 , 可 并 行 处 理多 种 数 据 , 并 从 中引 出结 论 的能 力 。例 如 , 1990 年 , 日本 理光 公司 研制 了一 种 大 规 模 集 成 电 路——神 经 L ST 。这种计算机的“ 大脑” 能模仿人 的大脑结构 , 其信息 的处理速 度为每 秒 9O亿次。

 人工智能技术 还涉及人体芯 片。

 电脑与人脑可 以合二为一吗? 这一直 是研究人员感兴趣的一个课题 。德国 马克思 · 普朗克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曾 在 一个 芯片 上培育 了一 种 老 鼠的 神经 细胞 , 它可将 电脉冲信号传送到特 制 的传感器上 , 这表 明人脑 与电脑 的连 黪营 攀 营 通将 不再 是一 种设 想 。该 研 究 院 的研 究人员还 表示 , 他们将研究一 种更高 级的芯片, 以检测 大脑神 经细胞之 间 发出的电脉冲神经信号, 真正实现人 机对话。如果这一设想 成为现实 , 一 些人 的思想被输 入到一 种称之为“ 思 想捕 获器 ” 的芯 片 中 , 那 么人 脑 就会 受 制 于 电脑 , 人类 就会 成 为 电 脑 的奴 仆 ,

 而且这 种芯 片又 可 以移植 到另 外 一些 人的 大脑之 中 , 由此 , 移 植者 可 以操 纵 和控制 被移 植者 的一切 行 为 。

 用 电脑替代人类思维 与行 为, 曾 经是人类 的一种梦想。现在 , 电脑确 实能通过模拟人类 的思维 , 进而 替代 人类的一部分体力 和脑力 劳动, 成为 改变现代生活的巨大杠杆 。就生产领 域而言, 人工智能 的运用 大大提高 了 生产 的 自动化 技术水 平 和劳动 生产 率 , 推动着社会经 济结构 和职业结构 的变化, 其影 响远远超过 了蒸 汽机和 电子 出现而产生的工业革命 。技术 的 发展总是超 乎人们的想象 , 人工智能 的未来发展潜力是巨大的。曾有导演 拍摄了一部以《 人工智能 》 为题的科幻 史诗影片, 反映人类用 自己发 明的人 工智能机器人应对恶劣 自然环境而一 举 夺得 奥斯 卡奖 。

 二、 科 学 认 识 人 工 智 能 的 哲 学 鲎

 意义 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人类科学研究 的进步, 同时又向人类提出了重大挑 战。任何新技术的最大危险莫过于人 类对它失去控制。科学家和哲学家担 心 的是技术失控 的危险 , 即有人可 能 利用人工智 能的发展创 造一 种半人 类 、 半机械的怪物 , 从而挑战传统伦理 与法律制度, 甚至威胁人类的安全 。

 人工智能 的发 展离 不开哲 学指 导 。在哲学意义上 , 人工智能可视 为 般性 的智能科学。一方面 , 人工 智 能 的研究离不开归纳和演绎、 分析 和 综合等辩证思维方法 。另一方 面, 人 工智能为研究人的思维过程提供 了一 种新 的途径, 也为哲学研究提供了新 的背景材料, 使科学与哲学、 机器与思 维有了进一步的关联与互补。人工智 能的发展 , 正在等待我们逐步探索其 真正 的哲学 意义 。

 第一, 人工智能 的出现 与发展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 一响 。一方 面 , 它破 除 了人 类 思 维 活 动 的神秘性 , 揭示了人类 思维活动的奥 秘, 进一步证实了“ 人脑是思维的物质 器官 ,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的原理 ; 另一 方面 , 它 强 化 了思 维形 式 与过程在意识活动 中的作用 , 开始 了

 用天然的认识器官——人脑与人工的 认识器官一 一 电脑相结合的方式来认 识 世 界 , 打破 了天 然 认 识 器 官在 生 理 上 的局限性, 开拓 了哲学与科 学研究 的新方向。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人类 了 解思维奥秘的重要进步 , 它促 进了人 类思维 的发展, 以其独特 的功能补充 和延 长了人的思维, 并 以知识的符号 化、 模拟化和工程化等运行方式丰富 了人们对思维的理解 与研究 , 为人类 带来 福音 。

 第二 , 人 工 智 能 模 拟 人 类 思 维 扩 大了人脑的部分功能, 并能替代人脑 的脑力劳动, 这是科学的进步。但是 ,

 人工智能与人类思维有 着本质 区别 。

 这种区别主要表现为:

 从物质基础来看, 人类思维 的物 学科 资源 质基础是人脑, 人脑 的基本单位 是神 经元。而人工智能的基本单位是 电子 元件 , 即使“ 神经 L ST ” 也不过是一种 模仿人 的大脑结构 的集成 电路, 是一 种电子“神经细胞” 。

 从属性来看 , 人 的思维具有社会 性 , 离不开社会实践。一旦离开 了社 会实践 , 人类思维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因此 , 人 的思维不仅要遵 循物理 、 化 学、 生物等 自然规 律, 而且 还要遵循社会规律。人 的思维具有 自

 觉能动性和创造性 。而人工智能 的技 术手段——电子计算机和机器人则不 具备有社会性, 它所具有 的只是 自然 技术 属性 , 即机 械 性 。它 只是 被 动 地 执行人的指令, 是机械的、 物理的运动 过程 , 不具备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物 质与能量交换、 不断 自我更新与 自我 繁殖 的本 质 特 征 , 根本 不 可 能 具 有 自

 觉能 动性 和创造 性 。

 从信息加 工过程 与方式来看, 人 脑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主要是生理和心 理过程, 对信息的加工方式不仅是 串 行的、 并行 的, 而且还有平面 的、 立体 的。它不仅可以进行形式化的初级逻 辑思维, 而且可 以进行高难度 的形象 思维和辩证思维 。而人工智能的信息 加 工过程 主要是 机 械 的 、 物 理 的过程 ,

 对信息的加工方式只是串行、 并行的,

 很难进行平面、 立体的加工, 它只能模 拟形式化的初级逻辑思维 , 能否模拟 形象思维和辩证思维尚无法预料 。人 工智能不具有人类思维的心理素质,

 它实际上是人类利用机械 、 电气元件 和线 路 组 成 的 机 械 物理 装 置 , 用 软 件 等方法模拟人的思维活动。它模拟的 不是人类 的思维或精神活动 , 而是一 个 无 意 识 的 、 机 械 的、 物 理 的 运 动 过程 。

 第三 , 人 工智 能是一门伴随着计 算机的产生而逐渐 发展起来 的学科 ,

 它对人类思维 的模拟、 有效再现和拓 展 , 标志着人类智力的解放, 但计算机 无法摆脱对人的依赖而超过人类 。人 工智能是人的思维器官——大脑的延 伸 , 模拟 的对 象是 人类 思 维 , 其 模拟 程 序是人 编制的。例如, 世界上著名 的 超级电脑“深蓝” 曾经挑战国际象棋世 界冠军卡斯帕罗夫。“ 深蓝” 程序中带 有一个 收集 了 2O 世纪包括卡斯帕罗 夫在内的著名国际象棋大师所下的数 千个棋局的数据库。它可以在 3 分钟 内对 500 亿步棋 进行分 析并作 出选 择 。卡 斯 帕罗夫表 面 上是 与 “ 深 蓝” 对 阵, 实际上是 与“ 深蓝” 背后 的计算机 专家组进行智力较量。电子计算机或 机器 人 只是 用来模 拟 人 类 思维 的机器 或工具 , 它本身不是思维主体 , 人和电 子计算机是一个人机互补系统 , 它们 的关系永远是 主体和 客体 、 主动者 和 被动者、 支配者 与被支 配者 的关 系。

 计算机由人所创造 , 其运行程序必须 接受人的指令 , 否则它只是一堆死物。

 计算机的世界完全是由科学家设计创 造 的 , 是 人 脑 思 维 的 结 晶。

 电脑 不 是 人脑, 根本不可能具有人类 的思维能 力 , 永远也做不 了人类可 以做 的许 多 事情。

 第四, 人工智能模拟人 的思维 , 并 没 有也 不可能 穷尽 人类 的全部 思 维 规 律 , 不可能统治人类。在形式 化思维 方面, 人工智能具有“记忆” 功能强 、 运 算速度快、 计算结果准确可靠的特点 ,

 但 在非 形 式化 思 维 ( 如 形 象 思 维 和 辩 证 思维 )方 面 , 却无 法 与人 类 思 维相 媲 美 , 在人设计的程序之外则是“ 一窍不 通” 。人工智能对人类思维的模拟 只 可能无 限地接近 , 不可能完全达到甚 至超过人类思维 , 不能完全替代 、 全面 超过 人 类 思 维, 更 不 能 控 制、 统 治 人类 。

 人是万物之灵。人类将 自己的聪 明才智赋 予计算 机, 使其仿佛成 为掌 握人类命运的“上帝” 。但“ 上帝” 并不 存在, 计算 机或 机器人 并非主宰人类 的“上帝” , 它只是人类的一种辅助性 物理工具。坚守人性 、 情感 、 灵魂等精 神领域 , 从必然王国走 向 自由王 国的 一定是人类。中 学 ‘:

 £ 冶 韩 孥 蛐 (400050四川省大竹县教师进修学校) 8 . T ! ! 5

篇二: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哲学意义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medium;"> 

篇三: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哲学意义

商贸工业2020 年第 14 期197  作者简介:金吴亦美,女,汉族,江苏泰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工业设计.从哲学角度探讨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金吴亦美(泰州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摘   要:如今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在逐渐渗透进人工智能技术,人类已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这是我们必然要去探讨的问题.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如何展开,人类又如何在未来的高度人工智能化的大环境中学会自处呢? 对这样一个“未来”的态度是偏乐观还是偏悲观? 据此,从哲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关键词:人工智能;哲学;发展;未来中图分类号: TB      文献标识码:A      doi : 10.19311 / j.cnki.1672G3198.2020.14.0891  人工智能研究发展历程要讨论人工智能的未来,我们需要先总结一下人工智能自出现以来的大致发展过程,从中获得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参考值.人工智能( ArtificialIntelligence 简称“AI ”)这个概念是在 1956 年,被麦卡赛、明斯基、罗切斯特和申农等为首 的 一 批 有 远 见 卓 识 的 年 轻 科 学 家 在 DARTGMOUTH 学会上首次提出的.他们将“用机器模拟智能的一系列有关问题”定义为“人工智能”,同时也开拓了一门崭新的学科“人工智能”.这一概念自提出至今经历了六十余年的爆炸式发展,根据研究成果的技术革新可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分为六个阶段.二十世纪中叶,这一阶段处于人工智能的初步发展阶段,也涌现出了一批显著的研究成果,例如“通用解题机”( GPS )、跳棋程序、LISP 表处理语言等.这一阶段最明显的问题是在着重研究解决问题方法上忽略了知识的重要性.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在这一阶段人类对人工智能的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将人工智能应用到了专业知识领域.这一阶段的重要研究成果就是研究开发出了一批专家系统,如 PROSPECTIOR 探矿系统, Hearsay-11 语言理解系统等专家系统.这些研发成绩填补了前一阶段的发展缺失,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转向了积极解决专业知识性问题的实用化道路. 1969 年,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就此成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一阶段的人工智能受到日本展开研制第五代计算机的影响,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 1982 年,日本开始实行“第五代计算机研制计划———知识信息处理计算机系统 LIPSO ”.这一计划旨在加快逻辑推理的速度,使其达到数值运算速度的水平.此次研制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但这一研究的展开急速推动了研究人工智能的热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为人工智能第四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标志是美国在 1987 年召开的第一次神经网络国际会议.会后,各国便开始关注神经网络方面的问题,加大了对精神网络的投资与开发,神经网络日益发展起来.二十世纪末,人工智能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卓越发展,其主要转变在于不再仅仅研究独立智能对象的单个问题,开始突破研究多个智能对象的多重 问 题,使 人 工 智 能 更 具 有 智 慧.例 如 1997年,IBM 公司开发的计算机“深蓝”( DEEPBLUE )在象棋竞技 上 胜 过 了 国 际 象 棋 大 师 卡 斯 帕 洛 夫 ( KASPGAROV ),人工智能开始变得“聪明”,它的准确与速度可以为人类提供便利.二十一世纪,人工智能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人工智能一词已经走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一词被选为 “2017 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人工智能已经在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展现出了它的巨大潜能,例如医疗、运输、出行、购物等.2  人工智能与哲学的关系所谓哲学,就是研究客观世界上的一切普遍规律的科学,就是通过研究自然界、人类认识、人类种族和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切普遍规律,为人类认识、人类种族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一切普遍适用的科学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的科学.哲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它是一切科学的理论基础.人类希望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原理,制造类似于人脑智能的计算机,通俗来说就是使计算机能主动“从事人类心灵所能做的事情”.因此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已经远远突破了计算机科学的范畴,还涉及到“哲学、数学、经济学、神经科学、心理学、计算工程学、控制论、语言学等”学科,几乎囊括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全部内容.“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工程科学,然而它也是哲学事业.计算机科学之所以是一门哲学,因为它通过创造和操控实在、人类以及行动模型来表征世界.”“一切科学的发展都是为真理的探求提供支持,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不例外.科学的发展会促进哲学的发展,同时,整个哲学的发展在本质上是基于对科学的认识.”“只有基于科学的哲学才能被人们所接受.”因而可以说计算机科学是一种哲学实践.哲学为人工智能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依据,人工智能采用哲学的方法进行思考,比如思考人类的行为与情感之间的联系、知识如何被人类认知与学习、思维如何影响行动等问题.3  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人工智能产品是人类创造出来用于解决人类生产生活中各领域问题的,一方面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另一方面也承载了人类智能开拓与创新的任务.人类智能的发展也不断推动着人工智能的发展.3.1  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1 )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安全保障.人工智能当中有语音识别、指纹识别、脸部识别等智能识别系统,有效地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安全屏障.(2 )极大程度提高了生产劳动的效率.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智能化、“人性化”的机械已经成为人类生产劳动的助手,它们的特点是精准

 工程管理与技术现代商贸工业2020 年第 14 期198    度高、运算速度快,同时它们没有“情绪”,在工作劳动当中不受时间、情感与体力等因素的干扰,可以不断重复劳动.(3 )可以大大节约生产劳动的成本.由于人工智能机器的优越性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劳动的效率,人类开始使用智能机器代替部分人工岗位,于是出现了“无人售货超市”“无人检票口”“智能医生”“智能图书馆”等.(4 )可以完成人类所不能完成的工作.因为人类的身体机能有一定的局限,在某些特定的环境或完成某项需要极高精准度的任务时就需要人工智能机器帮助人类去完成这些工作.(5 )可以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人们利用智能家居掌握实时天气与空气质量、优化室内空气与湿度、享受四季如春的舒适度、解放双手完成清扫与烹饪推荐访问: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哲学意义 人工智能 哲学 意义

上一篇:肃清流毒五个必谈15篇
下一篇:2022从严治党三个清单8篇

Copyright @ 2013 - 2018 老骥文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老骥文库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1019447号-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