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区学校垃圾分类工作方案

来源: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22-09-02 17:00:05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某区学校垃圾分类工作方案,供大家参考。

某区学校垃圾分类工作方案

 

 某区学校垃圾分类工作方案 为实行《市训练局关于印发市学校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市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精神和要求,全面深化推动我区中学校、幼儿园(以下简称“学校”)垃圾分类工作,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化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牢固树立和实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进展理念,在学校广泛开展培育引导同学提高节能环保、废弃物处置利用、进展循环经济意识,主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活动,从师生做起,影响家庭,辐射社区,带动全社会。

  二、工作目标

  根据训练规律、生活垃圾分类、进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引导和组织学校和老师训练同学开展以生活垃圾分类、废弃物处置利用、进展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环境训练和实践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系列活动,发动同学带动家庭主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提高家庭的生活垃圾分类水平。

  三、工作原则

  学校要把垃圾分类工作的重点放在宣扬上,要面对全体同学进行垃圾分类学问的普及训练。要把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学校一项常规性工作来抓,在做好宣扬训练的同时,设置规范的分类垃圾收集容器,引导全校师生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要充分发挥全体老师、家长和社区的联动机制,形成共同做好学校垃圾分类工作的合力。

  四、工作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成立区训练系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各校要成立学校垃圾分类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分管负责人、分管部门,支配专人负责垃圾分类相关工作,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训练工作范畴,确保学校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

  2.开展宣扬训练

  (1)将生活垃圾分类训练常态化,纳入校本课程,每学期至少支配2课时,让生活垃圾分类训练走进课堂,并与德育训练结合,融入社会实践活动、融入校内文化建设。有条件的学校可编写具有当地特色适合中、小、幼不同年龄段同学需求的校本教材。

  (2)充分利用班会课、宣扬橱窗、板报、校内广播、学校网站、家长微信、群等阵地,实行讲座、手抄报、学问竞赛等形式,开展垃圾分类宣扬训练活动。开展有关垃圾分类回收的摄影、美术、演讲、读书活动、文艺节目等文化活动,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宣扬,全面普及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学问。

  (3)开展“践行垃圾分类、小手拉大手”等主题活动,把生活垃圾分类理念带回家庭、带进社区,达到训练一个同学、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引领整个社会的良好氛围。组织动员党员老师加入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队,并联系所在辖区政府,有序支配上街道、进社区开展宣扬和服务。

  3.实行属地管理。各校要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下,落实重点工作,区训练局加强对区直学校垃圾分类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各中心校要加强对辖区学校垃圾分类工作的检查和指导。

  4.规范分类工作。学校是开展校内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贮存的责任主体,校内要合理设置垃圾分类归集点、宣扬设施、分类引导标识等,要支配专人负责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立完善校内生活垃圾分类台账制度,记录生活垃圾种类、数量、去向等信息,并与收运单位做好交接、登记和统计工作。

  5.组织相关培训。区训练局将联合相关部门,适时对学校垃圾分类负责人和相关老师组

 织开展垃圾分类培训工作,培训掩盖属地内全部学校。学校垃圾分类负责人要把培训内容应用到具体工作中,受训老师要把专业学问带回学校,教给同学,并由同学带动家庭,实现“小手拉大手”推动全员参加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

  五、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明确职责。各校要高度重视校内垃圾分类对提高校内文明程度及推动社会垃圾分类工作的现实意义。学校是开展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制定完善工作制度,明确内部管理岗位和职责,落实专兼职工作人员,保障工作经费。学校要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德育、教务、团委(少先队)、总务等部门参加的配合工作机制。

  2.加强联系,亲密协同。各校要加强与属地政府以及城管等部门沟通协调,建立完善学校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收支、回收处理的工作机制。各校要主动寻求属地政府的支持,完善校内垃圾分类管理的收集储运体系。

  3.加强监督,总结阅历。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纳入学校考核和文明校内创建,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日常检查和年度检查,确保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取得实效。各校要准时总结阅历、相互学习,学校制定的年度工作方案、工作总结及相关活动资料要按时上报区训练局训练股。

推荐访问:某区学校垃圾分类工作方案 某区 工作方案 垃圾
上一篇:城乡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方案
下一篇:陕西省治污降霾(精选文档)

Copyright @ 2013 - 2018 老骥文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老骥文库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1019447号-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