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党积极分子建党90周年演讲稿(全文完整)

来源: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22-08-05 17:00:03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入党积极分子建党90周年演讲稿(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入党积极分子建党90周年演讲稿(全文完整)

 

 入党积极分子建党 90 周年演讲稿

 永远跟党走

 是谁把一个深受帝国主义列强凌辱蹂躏、 任人宰割的旧中国, 变成了一个完全独立, 拥有自尊的中国; 是谁把一个一穷二白, 千疮百孔、 百废待兴的弱小国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 兴旺发达、 欣欣向荣、 蒸蒸日上的强大国家; 又是谁把一个当初只有 50 多名成、 积弱积贫奋力抗争的弱小党, 发展壮大成现在拥有 6800万、 享誉全球、 威振世界的执政党。

 是中国共产党, 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艰苦卓绝、 炮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 有多少优秀的共产党员和党的忠诚儿女, 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 为了新中国的创建与成立, 抛头颅, 洒热血,将自己的聪明才智、 生命鲜血和毕生精力献给了党的解放事业。

 在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 有多少优秀的共产党员和党的优秀儿女, 为了尽快医治战争给我国带来的千疮百孔、 百废待兴的创伤; 为了尽快改变我国一穷二白, 一贫如洗的落后面貌, 他们将自己的青春、 汗水、 热血和生命献给了党的建设事业。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同样有多少优秀的共产党员和党的优秀儿女, 为了中国的繁荣昌盛,兴旺发达; 为了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 伟大复兴, 他们将自己的智慧、 青春、 汗水、 热血和生命献给了党的现代化建设事业。

 演绎了许许多多可亲可敬的模范英雄群像。

 他们为鲜红的党旗增添了色彩, 为闪亮党徽增添了亮点, 为党的壮丽事业增添了荣誉,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了功绩, 他们的功绩彪炳千秋, 他们的形象将永照后人。

  李大钊、 毛泽东、 董存瑞、 黄继光、 刘胡兰、 白求恩、 方志敏;

  焦裕禄、 雷锋、 王进喜;

  孔繁森、 郑培民、 牛玉儒、 徐虎等等。

  这一个个响亮的名字, 尤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 凑响了时代的最强音, 激励着中国人民奋勇前进; 这一个个鲜活的形象, 宛如一颗颗闪亮的星星, 发出了最耀眼的光芒, 照亮着中国人民奋勇攀登。

  沧海桑田, 岁月如歌。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新阶段, 在全党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新的起跑线,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 我将弘扬时代精神, 永葆党员青春, 积极投身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之中。

 努力学习, 争做“三个代表”的实践者。

  “我曾经彷徨, 像单飞的孤雁, 眼前的世界迷迷茫茫, 困难无援手, 何处诉衷肠? 孤雁重回家, 就像逢露的禾苗, 眼前的世界豁然开朗。

 我不能相彷徨,支部就是家, 眼前的世界我们去闯┄┄”

 这是我曾见过的一首诗, 它深情的诗句却道出了我作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的心声。

 我曾经失落、 困惑、 受挫, 如今我却自信、 振作起来, 高扬起信仰的风帆。

  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

 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 一是每个人心底深藏的崇高信仰。

 我也有一个信仰:

 在那么一天,我握紧着拳头举过头顶, 面对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许下庄严的誓言, 让生命从此有了最伟大的归属。

  还记得小的时候, 党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是那么崇高而又神秘。

 党员似乎都是冲锋陷阵、 浴血奋战的将士。

 而党则像是一位拥有至高权威, 遥不可及的“神”伫立在远处护卫着我们。

 随着年龄的增长, 我欣喜地发现:

 党其实就在我身边, 一个个高大、 优秀的共产党员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疾风知劲草, 烈火见真金。

 生死关头, 共产党员的形象光彩夺目。

  总难忘记在抗击非典的伟大斗争中, 广大的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用行动实践着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用生命履行着为人民利益随时牺牲的庄重誓言。

  热血, 为党旗沸腾。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参考文献 1、《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

 (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党建读物出版社)

 3、《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4、《群众路线教育时间活动 党员干部读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5、《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人民出版社)

推荐访问:入党积极分子建党90周年演讲稿 建党 演讲稿 入党积极分子
上一篇:入党积极分子建党90周年演讲稿
下一篇:图解《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

Copyright @ 2013 - 2018 老骥文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老骥文库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1019447号-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