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84周年新团员入团

来源: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22-08-02 19:55:03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84周年新团员入团,供大家参考。

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84周年新团员入团

 

 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 84 周年新团员入团 宣誓仪式上的讲话 辛    学 2 0 0 6年 5月 1日 同志们、 共青团员和青年朋友们:

 今天, 我们在这里了隆重集会, 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八十四周年。

 这是全国亿万团员青年感到光荣的日子。

 在此,我代表市政府, 向全市 2 万多名团员青年、 各族团干部和青少年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节日的祝贺!

 中国共青团自一九二二年成立以来, 已经走过了八十多年的光辉历程。

 八十四年来,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 中国共青团经历了革命战争的严峻考验、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和改革开放的创新实践, 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 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和富强,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共青团的八十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青年运动相结合的八十年, 是中国共青团坚定不移地跟着中国共产党, 在革命、 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积极进取、 艰苦奋斗的八十年。

 八十年的实践证明:

 中国共青团不愧为党的助手, 不愧为党联系青年的牢固桥梁和纽带, 不愧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

 我市自 1952 年 10 月建团以来, 各级团组织紧紧围绕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 扎实开展了“五讲四美三热爱”、“希望工程”、“城乡 互动科技播火” 、 “青年志愿者” 、 “手拉手” 及“青年文明号” 等活动, 广泛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 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突击队和生力军作用; 自觉维护广大青年的利益, 及时反映青年的需求和呼声, 进一步发挥了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

 实践证明, 我市的各级团组织是党组织完全可以信赖的助手和可靠后备军, 我市的各族青年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当前我市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 “十一五”规划已经开始实施, 实现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不仅是市委、 政府正在思考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也是全市团员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

 光明在前, 责任在肩。

 各族青年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就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 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 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 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努力成长为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共青团是青年成长的大学校, 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全市各级团组织要按照“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要求, 运用青年易于接受的方式、 方法, 采取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 载体, 不断

 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努力实现共青团工作的群众化、 社会化、 民主化和法制化。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党有号召, 团有行动” 是共青团工作之“魂” , 教育青年、 服务青年是共青团工作之“本” 。

 共青团八十四年的历史也充分证明了这个观点, 在新的历史时期, 各级团组织要为青年的成长、 成才开道引路, 切实做好推荐优秀青年走上新的重要岗位的工作, 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青年干部提出的“勤于学习、 善于创造、 甘于奉献” 的总要求, 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 努力为党的事业培养和输送一大批优秀的青年人才。

 党的事业离不开青年, 青年是我们事业长盛不衰的希望。

 我们党历来关心、 重视青年的成长和进步。

 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善于发现青年人才, 学会识人之长, 当好伯乐; 要大力培养青年人才, 千方百计地推动青年人才不断脱颖而出; 要大胆地使用青年人才, 以一种“不拘一格降人才” 的心胸和魄力, 使他们各显其能, 竞展才华。

 共青团工作始终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 重视团的工作和团的建设, 支持各级团组织根据青年特点、 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为青年工作和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共青团员们、 青年朋友们, “十一五” 规划为我们描绘了宏伟的发展蓝图, 塔城的建设需要你们, 塔城明天需要你们, 希望全市广大团员青年和各族人民一道, 在市委、 政府和团地委的正

 确领导下, 同心同德、 大胆实践, 志存高远、 开拓创新, 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

推荐访问: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84周年新团员入团 共青团 入团 团员
上一篇:2022年团委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活动方案(精选文档)
下一篇:纪念中国共青团成立92周年【优秀范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老骥文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老骥文库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1019447号-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