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心灵的电影观后感12篇

来源: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2-06-10 09:50:06 点击:

治愈心灵的电影观后感12篇

治愈心灵的电影观后感篇1

  电影《心灵捕手》讲的是一个数学天才男孩自我成长的故事,主要讲述:一个人的自我成长之路是怎样的 ?在路上会遇到哪些情况?遇到后,可以怎样化解?

  看完这部电影后是脑有余香的回味。在电影中体验男主威尔人生的同时,也在他这面镜子中看到了你我他。

  如果电影推荐满分5星,那么这部电影是我的10星。每个人来到世上都会历经万水千山,每个人的风景之所以会不同,就是因为自我的不同。因拥有自我而独特,因拥有自我而区别于他人,因拥有自我而真正的活过。这部电影是关于一个数学天才男孩的自我成长故事,也不仅仅是他的故事,里面还有我们每个人的身影。

  电影中那些被触动的情节:

  1. 你不能操控他

  蓝勃教授很珍惜威尔的才华,希望赶快通过尚恩的心理咨询让威尔能快点走出自己为他设计的“成功大道”时,尚恩与蓝勃产生了激烈的争执。尚恩对教授说,他还没有准备好,你不能操控他。威尔的路只能自己走。

  当我们每个人自己手握生命的选择权时,才是真正的活着,即使教授设计的路是无数人艳羡和渴望的,但当这条路并非威尔所想要的,都是一种“我为你好”的控制与操纵,在这种控制与操纵下,没有威尔自己的意志与他想要的选择。

  在我们的生活中,最常见的是父母对孩子的“我为你好“,我为你设计了一条社会标准意义上“绝对成功的道路”。父母因为“我为你好”这句话,站在了道德的绝对制高点上,希望孩子服从,当孩子的意见与父母不一致时就各种骂、哭诉“不孝子、狼心狗肺”,背后都是希望孩子能服从父母的决定。但却从未问过孩子,什么对你来说最重要?你喜欢什么?一个“为你好”的父母,却从未想过尊重孩子自己的主观意愿。不知道他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不想让他做自己,只想让他做那个听话,自己眼中成功的人,却很少想孩子快乐么?喜欢么?这就是“我为你好吗”。就像尚恩所提到的那个成为邮箱炸药包的天才罪犯一样,孩子需要引导,引导不是你塞给他一个所谓的正确答案,而是让他跟随自己的心,寻找那个他自己的正确答案。所以,尚恩给威尔时间让他做自己,想清楚什么是自己想要的,威尔最终也找到了什么是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情。

  我们看到生活中,很多那些走着父母所设计道路的孩子们,他们很多人并不会真的好好走着父母的路。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当孩子们的意志被碾压,要么他们会将自己的活力与生命力杀死,要么他们总是会“无意”中破坏着父母的安排,毁了父母给的一手好牌。

  生命在于拥有选择的自由,人如果没有选择的权利就会像死了一样。控制与操纵的背后,是人的全能自恋,希望世界皆如我所愿,结果不是自毁就是他毁。

  2. 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

  男主角威尔拥有的天赋可以让他拥有强大的抽象与逻辑思考能力,常常喜欢玩三分钟摆平一个哈佛“笨蛋”的游戏。

  第一次与尚恩见面时,他摆出书中的知识然后凭借自以为是的知识对尚恩“评判”,他不知情的通过对尚恩画作自以为是的揣测,刺痛激怒了尚恩,尚恩愤然的将威尔赶走。

  第二次与尚恩见面时,尚恩对他说, “你只是个孩子,你根本不晓得你在说什么。所以当我问你艺术,你可能会提出艺术书籍中的粗浅论调,有关米开朗基罗,你知道很多,他的满腔政治热情,与教皇相交莫逆,耽于性爱,你对他很清楚吧?但你连西斯汀教堂的气味也不知道吧?你没试过站在那儿,昂首眺望天花板上的名画吧?肯定未见过吧? 如果我问关于女人的事,你大可以向我如数家珍,你可能上过几次床,但你没法说出在女人身旁醒来时,那份内心真正的喜悦。 你年轻彪悍,我如果和你谈论战争,你会向我大抛莎士比亚,朗诵“共赴战场,亲爱的朋友”,但你从未亲临战阵,未试过把挚友的头拥入怀里,看着他吸着最后一口气,凝望着你,向你求助。 我问你何为爱情,你可能只会吟风弄月,但你未试过全情投入真心倾倒,四目交投时彼此了解对方的心,好比上帝安排天使下凡只献给你,把你 从地狱深渊拯救出来,对她百般关怀的感受你也从未试过,你从未试过对她的情深款款矢志厮守,明知她患了绝症也再所不惜,你从未尝试过痛失挚爱的感受…… ”

  书本与现实,理论与实践,都有各自的有知和无知,我们无法通过其中一个就自以为是以为能去客观的判定另外一半,体验与理论需要同步,才能真实客观的去看到事情的多面,尽可能的接近真实。通过书本并不能认识全部,我们需要少一点教条的自以为是,多一些开放的真实体验。手中的书与生活中的世界的距离就是理想与现实的距离,需要我们自己亲自体验,才真正知道幸福、爱、美丽、伤心、难过在现实世界中的真实立体多种感官感受,而不是只停留在闪脑海中一个单一片面的名词,更不要以为那就是全部。

  不要让心挡住了眼睛。

  3. 这不是你的错

  在影片后面,尚恩拿着威尔的档案,上面记载着威尔成长经历中,被家暴的照片,不停的对威尔说”这不是你的错“,威尔从一开始笑着说“我知道”,到后来去打尚恩,最后捂脸大哭与尚恩相拥。

  这不是你的错。

  威尔是个孤儿,从小就过着颠沛游离的生活,在住过的5个寄养家庭中,被其中3个家庭严重虐待,档案中记载着他被家暴后身体伤痕累累的照片,在最需要人呵护他的成长时,他不仅没有父母的疼爱,还受到了惨重的虐待,当别人还在读大学时,他就要出来为自己谋生计。在他的成长环境中,没有父母的照护,而养父母给他带来了无尽的伤害与疼痛。

  这些经历,让他他封闭了自己的天赋和才华,将别人推到一边,包括那个他深深心爱的女孩,因为爱她,害怕对方不爱自己害怕对方的离开,于是自己先离开。这些成长经历都内化到了他的心理模式和行为模式上,不敢靠近真爱。尽管他很有才华,但他宁肯牺牲才华也不想离开他的朋友,因为只有他的那些“不良朋友”真心的待他好,陪他度过了孤寂难扼,给了他温暖关怀,那是给了他生活美好希望的空气,所以他不想离开。

  这一切不是威尔的错,这些生活的经历不是威尔所愿,他只是被经历的那个人。但身在其中的人,总是会不断怀疑,到底是自己做错了什么,要承受这些;到底是自己做错了什么,要经历这样的事情,所以我是不值得爱的,我是不够好的,爱是有条件的。于是在历经中,不断修正自己,让自己更“正确”一些;在历经中,不断告诉自己,自己是不够好的,爱是有条件的,我是不值得被爱的。在经历中,这种核心信念在经历的人生事件中,不断重复并强化。

  所以当白富美学霸史凯兰和威尔在一起时,威尔内心是忐忑的,他害怕,她只是把他当成一个过渡的男朋友;他害怕会因自己是孤儿的身份,而不喜欢他,所以编了十二个兄弟的谎话;他害怕自己贫穷的家境会把女主吓走,所以不敢带他回家,即使当白富美学霸告诉威尔自己爱他,威尔仍不敢相信。他拒绝了白富美的邀请(一起到加州生活)并假装冷漠的告诉她,自己并不爱他。而事实上,威尔爱的深沉。

  那些不美好的经历并不是我们的错,被经历的我们无法选择,这不是我们的错,我们要放过自己,也要学会放走那些糟糕的事情,让美好的人事物有机会与我们相遇。

  4. 我们不是完美的,我们的伴侣也不是完美的

  当威尔犹豫是否要继续和史凯兰继续深入关系时,他告诉尚恩现在的史凯兰是完美的,这种感觉很好,他害怕再深入下去,会打破这样的感受。尚恩说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反而这些不完美才是最好的,然后举了自己太太睡觉会放屁的例子。他笑着说,反而是她这些看似不完美的小特质,让他感觉特别好。

  刚恋爱的人,会害怕自己在对方面前的不完美,而恐惧担心着,害怕自己真实中“不完美”那面特质被对方发现,导致对方的不喜欢,同时也害怕因为接近,发现对方的不完美。事实上,最好的莫过于真实。人无完人,除非假人,只有真实才有着丰富立体的多样性,太过完美的假花,反而没有真花的变化与生气。

  朋友小A第一次谈恋爱时,因为害怕自己的不完美而很小心,生怕被男友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总是遮遮掩掩。但她男友完全相反,在她面前很洒脱,从来不遮掩自己的缺点。后来她发现,自己并不会因为他的缺点而讨厌他,反而因为他的真实不做作而觉得他很可爱很加分。小A说,这种感觉十分美妙,因为他能接纳自己不完美的真实以及自己能看到对方的真实,而感到十分的亲密。

  同时我在在威尔的身上,也看到了自己,之前害怕别人发现那个不完美的自己,内心是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的自卑,总是不断的推走身边的人,很害怕和喜欢的朋友或男生进入更亲密的关系,害怕被人发现自己身上那些“不好“的特质。

  现在才发现,事情就如我们身上的特质一样,本身是没有好坏的,就如世界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社会 。而真实让我们彼此更加可爱、有趣,让人想要接近。

  你怎么去看待它,就赋予了这个特质什么样的意义,人事物本身的多样性与多面性,无法轻易的用好坏简单定义,亦更不是二元对立。“优点”不一定就全好,“缺点”不一定就全坏,马克思认为,真理具有相对性与绝对性。事物本身亦是如此,事物定定义的产生,任何时候都是在一定的认识前提条件与场景中,简单的评判只是复杂事物的一个片面的简化定义,而这种未客观考量的定义,是对全局多面性的视而不见,是人对自己和他人最大的不善待。

  每种特质都有自己的特别体验。没有人是完美的,人人如此没有例外,成为一个真实不完美的人,比一个看似完美的假人更像人,也更有生命力,真实的可爱是最强大最有生机的活力,胜过一切完美。爱是没有条件的,爱你就是爱你,不因你所谓的好多爱你一分,也不因你所谓的坏少爱你一分。

  正如尚恩所说,真正的完美是两个不完美的人最恰如其分的在一起。

  5.结局

  威尔最后决定放弃高薪选择去加州找自己的爱人史凯兰。

  这样的结局让身为一个处在中国社会的我,十分感叹。在我们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中,票子、美貌、房子、车子、工作、他人的评价,永远都比自己的真实需要更重要,永远都比忠于自我这件事情更重要。面子、物质、利益,高于真心,真心怎么能与物质利益相比呢?在物质利益面前,真心一钱不值;在幸福面前,物质利益不值一提。

  记得海蓝博士在她的《不完美,才美》一书中写道,人的幸福有四种:

  第一种,感官享受,吃喝玩乐;

  第二种,高学历高收入房子车子票子等主流评价人生赢家的标准;

  第三种,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主指工作);

  第四种,朋友爱人父母亲密关系。【补充:马克思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关系贯穿人的一生,是起点亦是终点。(后遗症,自从学完政治后,马克思爷爷就常在我心,你要是不想听,我下次就换成“伟人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这辈子,不好听的说,活一天少一天;好听的说,活一天赚一天。

  如果少一天,怎样的过去才不留遗憾;如果多一天,怎样的未来才如你所是。

  电影已落幕,但留给我们触动心灵的思考还在。愿你我无论经历什么,都拥有穿破迷雾的勇敢与忠于自我的决心,不留遗憾,如你所是。

治愈心灵的电影观后感篇2

  1.物以稀为贵,人也一样,总会追求自己稀缺的那一部分,很难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殊不知,往往握在手上的才是最珍贵的。

  2.交流的实质在于灵魂之间的对话,是达到彼此心灵沟通,价值观相符

  3.人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人,受他人影响匪浅,中国有句古话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遇到过的人总是在不经意间带给你价值,当你在判断一件事时,往往都会以你接受到的观点或眼界看待,这就是所谓的"关系,交往"学习

  4.世上的事其实无贵贱之分,重要的不是"你做什么",而是"你能做什么",搬砖"低贱"吗?一点也不,因为它给了别人生存的权利,不是每个人生下来就有优势接受教育,接受好的事物,他们努力活着,努力拼命,何为低贱。但如果你有条件,还浪费自己的才华,那就是大过,你存在的意义就没有了。

  5.不是每个人都是通透的人

  6.最珍贵的人,不是盛装后与她相逢的那个人,而是对于那个人,你会接受完全的她,交出完全的自己。

  7.有的人会按照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做事,将世上的事情看成一个个知道答案的方程式,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殊不知生活并不是符号,而是具有温度,可以感动人心,我们需要尊重生命,尊重世界,让自己保持生命的温度。

治愈心灵的电影观后感篇3

  大家都说《美丽心灵》看着真的不错,又因为电一影里面的主人公是纳什,现实存在的获得1994年诺贝尔奖的普林斯顿大学著名数学家,因而愈发激起了我的观赏欲,看了之后,感慨很多,最大的感慨就是——有一爱一,生活更健康。

  大家是不是觉得:有一爱一,生活更健康,这句话有那么一点熟悉,是的,是央视以前《亲密一爱一人》的宣传口号,说的是相当的在理啊。

  纳什一精一神分裂症长期困扰着自己,但是艾丽西亚却长期支持着他,普林斯顿大学也给了他一定的支持,当然,主要是他的一爱一人艾丽西亚,甚至在很多时候他都要把自己的老婆杀了,但是他的老婆却一直陪在她的身边,也正是这种力量,使纳什走向诺贝尔奖。如今,均衡论和其他理论已经在很多学科领域取得广泛的应用。

  电一影的拍摄技法、情节安排都是相当诱人的,这里就不多说了。

  每一个成功男人的后面都有一个女人。

  有一爱一,生活更健康。

治愈心灵的电影观后感篇4

  看完心灵捕手后,用两字概括我的感受那就是 新生。

  或许有人专注的是一个数学天才的故事,但是我更喜欢理解为每个人的故事,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或深或浅的心理困顿。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领域和天赋,就如电影中威尔说的,我唱歌不好,不会弹琴,也不懂画画,但就如贝多芬和莫扎特一样,坐在钢琴面前就会弹琴,我就是能够在一小时内做完化学题。电影中提到,其实很多人他拥有天赋,只是没有人告诉他,他就以为自己很糟糕。

  这在电影中另外一个矛盾中也有体现,那就是心理教授和数学教授的矛盾中,数学教授认为心理教授嫉妒自己的成果,而数学教授自己也是一个害怕失败的人,心理教授自尊受到了侵犯,矛盾一触即发。我们不妨想到,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能力和天赋,不必如数学教授一般自大而又惧怕失败,也不必像威尔一样无法认清自己的天赋,没有目标,也无法正视自己的过去。

  可以说贯穿电影的主要矛盾,就是牢笼,每个人心中的牢笼。数学教授的牢笼在于不敢接受失败

  心理学家的牢笼在于困顿于过去,藕断丝连的留念,错过的一切(如球赛)都不再是遗憾,只因换得了妻子,和有妻子陪伴的美好时光,失去,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一个事情,但有些时候拥有的太过于美好,于是有一种痛苦叫做“曾经拥有过”。

  威尔的牢笼是他的自尊自强和自我否定,因为曾经被该爱他的人抛弃过,便执着于在别人抛弃他之前,他会先抛弃别人,这在他的恋爱中也有体现。想要不失去那就不获得,想要不失败,那就不挑战,想要不被甩,那就先甩掉别人。这种种的思维,心理教授解释为自我防卫心理

  如何解释威尔所说的“take back”,我认为,在法庭上法官曾提及威尔被多个寄养家庭收留,并且受到了虐待。威尔可能曾经也想融入这些家庭,去创造和感受亲情,但遗憾的是最终这些家庭都把爱“take back”了,威尔剩下的只有无止尽的虐待

  威尔的知识全靠自己的天赋和书本,却从未真正经历过那些书中写的,他居住在南方,从未出过波士顿,这也是他的一个牢笼,人生境界的牢笼,心理的牢笼,拒绝新事物的自我防卫心理。

  电影中我还思考了另一个观点,那就是在数学教授竭力想要威尔获得一个职位,发挥他的天赋时,在心理教授还没有打开威尔的心理牢笼时,在工地上威尔曾说,我希望当一个牧羊人,盖一个房子,生活在郊外,养一群羊。我想,谁也不能说威尔这样讲是错的,他确实有过人的天赋,但是一个人幸福与否,真的是讲他自己的天赋利用到极致吗?如果擅长却不热爱,也无法从中体会到快乐,那么这真的该是一个人该去追求的吗。抛开所谓的社会责任来看,对于一个人而言,我认为永远没有最好或最佳,只有最适合。而影片叙述的也正是这样,威尔最后选择了职位,选择了数学,选择了自由,是因为他热爱数学,尽管在扫地,他关注的仍是解题,在专注于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达到自我的满足和愉悦。

  我们可能平凡,如数学教授一般,没有威尔惊人的天赋,努力一辈子也达不到别人的高度,做了一辈子也只如别人的十分之一

  但是我们可以不惧怕失败,不惧怕自己的天赋不如人。数学教授一直在强调心理教授嫉妒他,其实是他把自己的数学荣誉看得太重了,希望从别人那里的得到肯定和认同感,一旦提到失败这两个字,他就暴跳如雷。我们又是否这样的呢我们是否能接受一个不如别人的自己,是否能够接受失败。认同自己,接受自己,放过自己,是新生。

  “我要去找一个女孩”,这种美好而又难得的心情,每一个人都格外珍惜,我们珍惜儿时父母的陪伴,珍惜儿时的玩伴和挚友,爱我们的亲人,正是这些爱支撑我们继续走下去,让本为枯燥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绚丽的光彩。然而任何美好之物能够永恒吗,答案是不能的,我们准备好直对失去或者至少曾经思考过一旦失去,我们该怎么办吗?最痛苦的,无非是失去,沉浸于失去的痛苦之中,我们需要多长的时间来走出去,又有多少剩下的精力和勇气去迎接新的事物。但无论如何,走出过去,无论他多么美好又迷人,或则遗憾或不可再得,就是一种成长 和新生

  “这不是你的错”心里教授反复得告知威尔,当我们脆弱而敏感的时候收到了不公的甚至残忍的对待,内心的恐惧和善良让我们不敢直对这种欺压,于是我们会将问题的本源归于自己,一再得否定自己

  而否定的反面人们往往会表现出过度的自尊和自大,是的,威尔善于应对,他能够运用自己的天赋去帮助朋友,去泡女朋友,去和心理医生对着干,这种种行为都是威尔在表示“我完全比你强”,因为内心的自我否定已根深蒂固,威尔强烈得拒绝任何再从外界而来的否定,某种能够让他印证自己内心的否定的否定。于是他自我防护,于是他自我禁锢,于是他宁愿活在一个没有挑战的世界里。

  而“这不是你的错”真正的打破了牢笼,让威尔学会肯定自己,肯定自己的存在,肯定儿时的遭遇责任并不应该由自己承担,肯定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七岁,一个巨大的人影在我的上空”

  由此接受了自己的天赋,肯定了自己的天赋。我们看到了威尔的新生,这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新生,从人格的建立到自我认知的觉醒

  我想这才是真正的“获得自由”。

  电影名叫做《心灵捕手》,为什么是心灵捕手,曾有人把它解读为双向救赎的故事。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拍这样一个互相救赎的故事呢?我认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顿,自己的牢笼,有时候我们身于牢笼之中而不知,有时候我们想要冲破牢笼而未果。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我们相识相知,相互启发,相互救赎,每一个人的灵魂都是独特而具有魅力的,而这种魅力是需要另外的人去理解和欣赏的,如伯牙善琴,钟子期善听。

  灵魂的相遇,心灵的交织纠缠,

  心理教授曾问威尔“你孤独吗”

  威尔默而不语,低下了头

  我想,这就是两人心灵交织的开始,我们都是——心灵捕手

  看完《心灵捕手》后,听着Miss misery,脑中的想法就如小河般流淌不歇却不杂乱。联想到自己,随着思绪一气呵成这篇感想,写给自己,也写给无数如我般平凡而独特的心灵。

  《心流》中有一段话

  “如果一个人交了一堆只会肯定他的朋友,也从不追究他的梦想与欲望,从不强迫他尝试新的生活方式,他就错失了友谊真正能提供的成长机会。真正的朋友偶尔会陪我们疯狂一下,但他们不会期望我们一味任性到底;他们能与我们分享实现自我的目标,也愿意分担提升复杂性的风险。”

  这段文字也是我对《心灵捕手》中有关友谊话题的全部理解。

  然而人的真正的困顿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就算遇上对的人,曾一何时看见了蓝天绿草,也难免孤独时纵容着回到深渊。

  灵魂因为有执念而特殊而强烈地存在,却又因为执念而固执而一叶障目。

  我们看到了威尔去往远方寻找爱的人,也看到了心理教授开始新的旅程,数学教授向心理教授道歉和两人的和解。

  但这只是电影,电影只有126分钟,而人生,长得多。

  一旦追求的不是威尔想象的那样,他未来或许还会隐藏逃避;心理教授未来或许找到了另一个女人,但却总是能从那个女人身上找到亡妻的影子,或许还是会想念会孤单;数学教授或许还是会因为自己的一次失败和别人的嘲讽而恼羞成怒。

  电影拍完了,但不代表着人生已经圆满结束。我并不是悲观主义者,我想说的是或许接受比改变更重要。

  有句话叫做懂了很多大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懂了很多大道理当然不代表着能过好这一生,因为人无完人,永远要记住这一点。

  改变自己的前提是接受自己,否则一切都将是循环,接受自己的前提是认识自己,否则一切都是混沌。

  接受自己比改变自己更容易,也更智慧,更终极,只有接受了自己,才能彻底得改变自己,不再是那个执念深重的人,而会看得开看得远看到无数的可能,看到蓝天翱翔的飞鸟,宇宙浩瀚的星河。

 

治愈心灵的电影观后感篇5

  参加过心理咨询培训班,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是从心理咨询的角度看欣赏的!

  《心灵捕手》讲述了一个内心不完美的孩子,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从扭曲成长为健康的故事。简单来说,就是心理咨询的成功案例。主角威尔和谢恩是被动的帮手和顾问。在我看来,故事的主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用爱和信任来强化灵魂,走向健康。

  欣赏《心灵捕手》,对于电影内容的故事背景我不会问太多原因,尤其是主人公威尔为什么会有如此聪明的头脑和惊人的记忆力。那些想法不是导演想表达的,只是作为天赋的象征出现在电影里。“善意狩猎”狩猎的目标是人心,但灵魂是属于自己还是属于他人?无论是他还是他自己,对电影的理解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因为这一切都是基于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看电影时脑子里蹦出来的词都是和心理学有关的词:自我意识,潜意识,心理暗示,阻抗心理,共情,自我暴露,自我成长…

  影片主人公威尔是一个有着足够羡慕和仇恨的普通人。虽然他的社会地位不高,只是一个在麻省理工学院不受人关注的清洁工,但他那难忘的记忆和对数学的敏感大脑显然与这个身份格格不入。但与此同时,他的社会背景和社交圈使他成为一个自我放逐的社会青年,失去了人生目标和方向。懒散,浮躁,自我意识,让人感受到他的傲慢和攻击力,类似于披头士的生活和朋克态度。这些都让想救他的兰博教授无计可施,连心理医生都不知所措。

  心理学老师谢恩接手后,整个情况发生了变化。

治愈心灵的电影观后感篇6

  我的心呀,从世界的流动中找到你的美吧,正如那小船得到风与水的优美似的。——《飞鸟集》

  看完这部《心灵奇旅》,你可有这么一个问题:生活的意义何在?乔误入转生,竭力返回人间,却在一场表演后停下脚步;22号恐惧人类,拼力想待在她的乐园,却在一次互换的意外下改变主意。他们面对的不是人生,而是生活,赋予人生意义的也正是生活。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乔与22号的行为原因。

  乔完成了他等待无数日夜的演出,在演出结束的那一刻,他也尝尽了生活的意味,自我价值得到了充分肯定,所以尽管死也无憾。22号在否定与评判下偶然尝到生活的滋味,在乐趣同时肯定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对生活重新产生希望。

  两者都充分肯定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我们进一步推导,生活是否有意义来源于评价,这种评价来源于自己与他人。他人的评价相当于客观因素,可以促进自我的肯定。不过这样的因素对我们来说有好有坏。如22号为什么厌恶人间?因为她在此之前得到了诸多的批评,这是她不自信的根本原因。如不是乔加以鼓励,想必这会是一个恶性循环。再者,他人的评价也暗含了你给社会带来的价值。但是,我想说,这些也都只是你评价自我的影响因素。最重要的是自我评价。首先是对自己的期望与目标。这一点因人而异,有人穷困潦倒却活得自在,有人家财万贯却愁眉苦脸,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期望不同。影片中乔的期望是演奏,那晚他仅仅是表演圆满,其他无任何改变(可能母子关系变好了),却使他变化如此之大。其次是充分展现自我。这样的展现无需得到他人的肯定,是内心一种表现欲的满足,只不过观众是自己罢了。

  综上,要感到生活的积极意义,首要是自己肯定自己,寻找到自己的期盼,在影片中,便是寻找自己的“火花”。22号说:“也许我擅长走路”。指的是极为平常的生活状态,他肯定了自己活着的意义,发现了生活的愉快,使22号不难发现自己的“火花”,尽管最后也未明白这“火花”为何物。

  鱼生活在海中却不自知,只看见茫茫一片的水。它只发现身旁的悲观,却发现不了自己活在日思夜想的世界里。

治愈心灵的电影观后感篇7

  影片的英文名是A Beautiful Mind,当时就跟同学一起探讨过关于翻译的问题,为何是心灵而不是大脑。字典不可置否我们的翻译是正确的,然而看过了电影之后发觉,电影所要反应的并不是主人公有多天才,大脑有多发达,而是在讲述一个天才背后的生活,天才心里的世界。

  电影所要表达的并非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伙计如何由自负到潦倒,而是在讲述他扭曲的心灵,对学术的高度要求以及对旁人目光的极端在意下,导致产生幻觉,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虚拟规划,当他的智力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他的心智却仍停滞不前,也就是说心灵无法带动大脑,生活与现实脱节。

  在看完整部电影的时候班主任告诉我们,他的意图只是希望我们明白,先做人后做事。

  在生活中没有天才和蠢材之分,没有精英和平民之分,不要因为盲目追求学术上的成就而脱离社会脱离生活,而片名所指的美丽心灵大概也是讲心智成熟的人,重点在于是一个成熟的人而非仅仅是一具拥有超群智力的躯壳。

  当你活着的时候,走在路上,你是一个平凡的人,而不是学术精英,不是天才,你过着和别人一样普通的生活,要学会尊重生活。

  天才的真敌人是天才,蠢货的对手也是蠢货,你永远也别想打败的人其实是你自己。你永远也别想敷衍的其实是生活。

治愈心灵的电影观后感篇8

  成长于波士顿南区贫民窟的威尔·杭汀,是位绝顶聪明却叛逆不羁的年轻人。平日除了在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大楼的清洁工作之外,便是与三五好友在酒吧喝酒、泡妞、整整哈佛的「聪明小孩」;一人独处之时,就「一目十行」各式人文与科学的新知。某天「随意解答」数学系蓝勃教授所留下的数学难题,随即引起学校师生们的惊异;在与他人打架滋事,并宣判送进少年观护所之后,蓝勃教授便费心地将他保释出来,要求他参与数学研讨与接受心理辅导。蓝勃教授期望威尔能重视并发挥自己的天赋异禀,不再恶作剧、耍蠢、吹擂而耗费生命;不过,威尔却毫无不在意,经常耍弄前来为他辅导治疗的心理专家。

  蓝勃教授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只好求助与他有「爱恨交织心结」的大学好友尚恩出马,开导并救助前途岌岌可危的威尔。尚恩一本「信任是突破心防的重要关键,不彼此信任就无法坦诚相待」的信念,「不以作之师而以作之友」的心态倾听威尔对知识求问、人际互动、爱情探索、人生信念以及亲情伤害等知性问难与情绪宣泄;日渐抚慰他受创的心灵,帮助他重新拾回对人的信任,并鼓起勇气向女友表达爱意。在此同时,难忘丧妻之痛的尚恩在与威尔彼此「角力互动」的过程中,受到来自威尔莽撞的生命力冲击,亦逐渐开启因丧妻而封闭的心房,重新追寻情感的归宿。

治愈心灵的电影观后感篇9

  影片中有很多动人画面,让人印象深刻!当纳什患病后,想到去以前自己所在的学校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学校并未因他患了精神分裂症而赶走他。相反的,他以前的朋友问他是否需要个办公室,给了他在学校里相当的包容和理解,并且当纳什精神分裂症发作时,总是立马跑过去,告诉他冷静,没事!这是多么珍贵的友情啊!有一个场景很让我们感动,纳什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检察员说:

  “你是来看我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台上是否会出丑,实际上告诉你,我的幻觉至今从未消失,只是像饥饿者控制自己的食欲一样,控制着自己选择漠视。然而真实的,在台上是否会出丑我自己也不敢确定。”看到这里,我哭了,忽然间感受到了他内心的纠缠和疾病对他的折磨。当他的同行们纷纷把自己的派克钢笔放在纳什的桌前,你可知道这代表了什么?这表现了人们对纳什的尊重与敬意,是对纳什成就的一种肯定,也是对他心理的最好的抚慰。

  有个名人说:“世界上最难战胜的便是自己”,而纳什以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你有坚韧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并未自己的目标所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治愈心灵的电影观后感篇10

  这部电影和《寻梦环游记》一样,都是有关人生哲理的,只是角度不同。《寻梦环游记》很励志,而《心灵奇旅》是一部治愈心灵的电影。

  一、寻找生命的意义

  每个灵魂小人胸前的“火花”被点亮,代表它寻找到生命的意义,拿到了通往人间的地球通行证。看完电影,我脑海里不停闪现的画面,就是乔伊不顾一切要返回地球,而22号却从来不想来到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22号灵魂,几千年来都没有被救赎,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特别地丧,但就是在它误入乔伊的身体后,发现了生而为人的各种乐趣,可以享受食物的味道,学会走路,感受坐地铁的紧张等等,于是它质疑,人生一定要有目标,生命才算有意义吗?如果只是喜欢披萨,喜欢看天空,喜欢飘落的树叶,喜欢走路,算不算有意义呢?

  电影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可以是像乔伊一样,为音乐而活,也可以就和22号一样,很平凡很普通的想生而为人,愿意去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其实,在22号热爱生活的那一刻,就是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乔伊一直追寻人生的目标,可是当他真正实现梦想的那一刻,他却怅然若失,似乎幸福感还是没有来临,为什么?乔伊从22号身上发现,生命的意义,并不一定是实现远大的人生目标,其实感受平凡而普通的生活点滴,就是人生的意义。人间值得,生而为人,就是最大的快乐。

  二、拥有快乐的法宝

  1、适当放慢脚步

  当然,人生要有梦想,生活要有目标,更要为实现目标而执着努力,但是我们不能总是在匆匆赶路,而忘记了停下脚步去享受生活的每一天。

  2、活在当下,知足常乐

  我们总是把幸福和快乐设定在未来和远方,经常设想,我要是现在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我就幸福了。其实幸福并不遥远,快乐也不需要前提。我们都是寻找大海的鱼,但是别忘了,大海就在脚下。感受体验当下的人生,感受生活的点滴,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和美好。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知足常乐。

  3、把人生当做一种体验

  电影中的乔伊之所以有消极的情绪,是因为我们人为地设定了功成名就是好的,一事无成是不好的。但是22号在误入乔伊身体之后,却完全没有顾忌,尽情去享受各种体验,比如吃美味的披萨时的欣喜,学走路摔倒时的疼痛,坐地铁时的紧张,听街头艺人的音乐时的豁然开朗,甚至喝别人剩下的饮料时的尴尬……不管人生遭遇什么,不去加以人为的判断好坏,只是当成人生的一种体验,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学会接纳,那么遇到挫折也不容易感到沮丧。

  4、专注做自己喜欢的事

  不要太过功利,只关注结果,而要享受专注做事的过程,像乔伊和那个吹号的小姑娘一样,达到忘我境界,进入心流状态。

  5、冥想是个好方法

  电影中帮助乔伊回到地球的时候,就是做的冥想。而乔伊的灵魂进错了猫的身体,他从别人的角度看自己的一切行为,也是一种冥想的过程。冥想帮助乔伊卸下灵魂的负担,最终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

  三、从“心”出发,向快乐而行

  电影的名字起得真好。这趟“心灵奇旅”提示我们,当遭遇像乔伊那样突如其来的挫折时,或者面临像22号一样对人生没有任何兴趣,特别丧时可以做些什么。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自己,生命的“火花”是什么?如果暂时还没有,可以试着像22号那样,找到自己生命的“火花”并点亮它。

  可以好好地回顾下开心的经历。回想无忧无虑的童年,回忆生活中所有美好的片段,就能重拾信心和勇气。

  另外,不要忘记和亲人的沟通。及时的倾诉,真心的沟通,得到亲人的理解和支持,是继续往前走的最佳动力。

治愈心灵的电影观后感篇11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有的人会活得很漂亮,一生无憾;有的人的人生,到最后充满了遗憾,只剩下叹息。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意义吗?我也常问自己这个问题,特别是在我有抑郁情绪的时候。每个人的追求不同,目标不同,对待梦想的态度也不同,所收获的回报也不同。

  《心灵奇旅》这部电影以“灵魂”为载体,展现给我们:人生活的意义和追求是什么。也许,即将圆梦的大喜是一次思考人生的先兆;或更不现实的,就像电影里的,实现灵魂互换,也可能会是一次对生活、对人生的一次重新认识。从乔·加德纳的角度说,是一为优秀的中学音乐教师,一位痴于爵士乐的人,一个不甘于现状、想要走上更广阔的舞台的人,到最后,和自己欣赏的音乐家合奏,演出很成功,他圆梦了;但他却迷茫了,好像失去了奋斗的目标。换个目标,说说22号灵魂。22本对“地球上的生活”丝毫不稀罕,不论是曾在地球上多伟大的人教授她知识,帮助她获得通行证,她都不愿意听,她的不听话,以至于她刚出场我把她当作一个极其调皮的小男孩;当22误打误撞来到地球上,进入乔的身体,好好感受了一下地球上的生活,在他人眼里,22在地球上的举动就像笑话,可在这个过程中,22觉得,地球好想也没那么令人讨厌。

  回到一开始说的,人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我想可能会有很多人说:奋力追梦,实现人生价值。这句话,很空,但也很有道理。怎么去追梦?怎么实现人生价值?珍惜当下,踏实生活,有追梦的实际行动,坚持不懈。或许很多人都会像乔一样,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实现了我的梦想,之后就陷入了一个迷茫的阶段,完全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这时候,就静下心来,跟随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我还能做些什么,我还想做些什么。当你哪天觉得,我现在很快乐,很充实,不迷茫,没有遗憾,也许,你就赢了:赢了还在迷茫的他人,也赢了自己。

  也许世界很坏,但如果我们的心不坏,生活也就不会对你太坏。

  愿每个人都觉得:人生好美好。

治愈心灵的电影观后感篇12

  《心灵奇旅》这部电影讲述了因为一次阴差阳错的经历,主角乔伊和“22”的命运互相牵连,两人重返地球,共同体验了一段诡谲而奇妙的生命旅程,并开始重构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下面是达达文档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著名电影《心灵奇旅》观后感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推荐访问:观后感 治愈 心灵 关于心灵的电影观后感 关于电影美丽心灵的观后感 关于治愈心灵的电影 电影心灵点滴观后感5篇 心灵深处电影观后感 心灵点滴电影的感悟 疗愈心灵的电影 美丽心灵电影的观后体会 感人治愈的电影观后感 电影美好心灵观后感
上一篇:湘潭党史馆观后感1000字5篇
下一篇:雷锋观后感800字4篇

Copyright @ 2013 - 2018 老骥文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老骥文库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1019447号-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