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聚焦党建引领队建的几点思考3篇

来源:党建材料 发布时间:2022-10-05 08:45:03 点击:

新时期聚焦党建引领队建的几点思考3篇新时期聚焦党建引领队建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党建引领促进组织人事 工作对策建议思考 新时代下,只有做好党建工作,才能有效促进组织人事工作的开展。本文从这一点出发,阐述了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时期聚焦党建引领队建的几点思考3篇,供大家参考。

新时期聚焦党建引领队建的几点思考3篇

篇一:新时期聚焦党建引领队建的几点思考

势下党建引领促进组织人事

 工作对策建议思考

  新时代下,只有做好党建工作,才能有效促进组织人事工作的开展。本文从这一点出发,阐述了十九大精神指导下,党建工作引领促进组织人事工作的相关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水利、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由此可见,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公路部门,在新时代背景下,在正在进行的事业单位改革中,将面临新的工作挑战和机遇。这就需要对单位的组织人事工作进行改进,来为单位中心工作提供保障,促进单位健康发展。

 一、党建工作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全面从严治党,这为党建工作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党建工作不仅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且必须贯彻落实到党的事业各行各业的具体实践中。

 (一)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战略部署

 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把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提高了党建工作的高度,充分体现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全面”二字明确了党建工作的范围,是全方位全领域的抓党建,不是片面的抓党建;“从严”是对党建工作的标准要求,要严肃严格认真细致地抓党建,不能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治党”说明了对党建工作的决心,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就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充分体现党的领导、党的建设的引领和保证作用。

 (二)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建工作,着力从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等层面系统地推进党的建设。

 抓根本,突出政治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要加强政治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党员要向党中央看齐,听党的话跟党走;在工作中要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服从单位工

 作安排,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充分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

 抓基础,突出思想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那么要怎样坚定理想信念呢?这就要求我们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在研究工作和解决问题时,从单位实际出发,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科学决策,不断增强本领、提高能力。

 抓主线,突出组织建设。高度重视发挥党支部作用。党支部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党的基础组织。一个单位要加强党的建设,要从加强党的基础组织建设做起,创新设置方式,设置临时党支部、项目党支部等,扩大党支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党的基础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抓务实,突出作风建设。作风建设必须牢牢抓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根本。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群众,每一个党员都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作中不做遥控指挥干部,不做享乐主义干部,要多下基层,了解群众需求,做群众的贴心人,为群众办实事,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抓治本,突出纪律建设。纪律建设是党的治本之策,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充分体现了党正风肃纪的坚定决心,要以铁腕手段严肃党纪,要以压倒之势惩治腐败。各级党员干部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心存敬畏,守住底线,做政治上的清白人,干干净净做事,自觉接受监督。

 二、党建与组织人事工作的重要性及联系 党建和组织人事工作有着紧密的必然的联系,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单位干部职工的素质,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并让大家与单位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进而促进组织人事工作再上新台阶,促进单位良性发展。

 (一)适应国内外形势的需要

 从国际形势上来看,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现代科技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在无形中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重大考验。从国内形势上看,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要想提升党的执政能力,需要做实组织人事和党建工作,加强单位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使基层党组織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为单位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落实十九大精神的需要

 做好党建和组织人事工作,是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体现。十九大精神不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同时也是转变党建工作和组织人事工作的重要指南。例如,如何提高干部领导能力,如何增强党员干部工作执行力,如何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如何提高组织人事工作管理水平等等。这些都需要用十九大精神来指导我们的具体工作实践。

 (三)符合基层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只有将单位的党建工作与组织人事工作有机融合,将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贯穿到组织人事工作的全过程,才能保证组织人事工作的方向不偏、节奏不乱、队伍不散。只有通过依托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才能进一步促进组织人事工作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只有通过提高单位组织和人事工作质量,才能检验单位党建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三、发挥党建引领,促进组织人事管理的有效措施 新时代党的建设是各项工作的基础,发挥好党建的作用,关系着各项工作的成效。党的建设工作为组织人事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和精神动力,抓好新时代的党建工作,就抓住了组织人事工作的关键。

 (一)提高党建政治站位,引领组织人事工作发展方向

 1.提高政治意识。当前,许多事业单位组织人事管理者政治敏锐性不强、政治高度不够、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基于这种现象,必须从加强党建工作入手,把学习党建作为组织人事管理者的必修课,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对组织和人事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讲话精神作为工作指南,促使单位组织人事管理者提高政治意识,自觉把党建融入组织人事工作,自觉把做好组织人事工作作为强化“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

 2.高度重视组织人事工作。“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干部是党的事业建设的重要力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组织人事部门则是干部的管理部门,干部管理得好不好,会直接影响党的事业的成效。由此可见,组织人事工作在一个单位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組织人事工作高看一等,厚爱一层。单位在工作安排时,要加强对组织人事工作的领导,建议由党组书记亲自管,由同一名党组成员同时分管单位党建和组织人事工作,这样有利于把党的建设渗透到组织人事工作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能够统筹协调、相互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夯实党建组织 保障,促进组织人事工作主动作为

 坚持党建引领,是做好组织人事工作的力量之源。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党建的鲜明导向,努力把党的强大政治优势、理论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组织和人事工作的强大动力。

 1.创新组织人事工作架构。党的工作最坚实力量支撑在基层,只有持之以恒抓基层、打基础,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才能引领单位各项工作积极开展,产生良性促进作用。一是在组织建设上,要规范设置党务工作部门,按不少于同级部门平均编制数的原则配备党务工作力量。二是整合党建和组织人事工作资源。在单位进行组织人事工作安排时,要选优配强一批政治觉悟高、专业能力强、群众基础广、综合素质高的人事人才,并由人事部门负责人兼任机关党支部书记,人事部门工作人员兼任党小组组长,建立党建工作和人事业务统一的党建责任体系,把基层党组织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充分体现在组织人事工作中。

 2.提高组织人事工作质量。坚持把党支部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本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等基本组织生活制度,以督促党支部担负好教育管理党员的职责,来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实现组织人事部门工作人员带头示范,积极作为。一是在单位体制改革的关键时刻,要立场坚定,有全局观念,做好与改革相关的人事工作,教育引导职工思想,避免和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单位大局稳定。二是在

 制定机构编制“三定”方案时,既要符合机制改革的要求,又要结合单位的当前实际,还要综合考虑单位的长远规划;对于内设机构和下属单位的设置,要根据单位的职能精简设置,不可求多;对于编制人数的多少,要根据各个部门的工作量、工作强度、工作难度、是否需要经常下乡或外出等因素来综合确定人数。三是优化岗位设置。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岗位同时存在,而工作岗位又与工资标准挂钩,不同的岗位,相同岗位上的不同职级,工资收入都不一样,所以,岗位设置关系到每一位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人事部门在做岗位设置时,要充分考虑职工的利益,统筹各个岗位职数、符合各个岗位的人员情况、既符合管理岗位又符合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情况,平衡岗位职数分配,制定最优化的岗位设置方案,尽力为单位职工争取工资待遇。同时,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要摸清底子,对于单位干部职工的基本情况、技能特长、工作表现等情况全面掌握,在人员定岗时,做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把人力资源优质配置,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益。四是做好人事重点工作。做好职称评聘工作。评聘职称能够晋级加工资,而事业单位又存在“僧多粥少”的情况,即专业技术人才多,岗位设置名额有限,这就造成了许多符合评职称的同志因为名额限制的原因而评不了职称,加不了工资。那么,有限的岗位名额怎么分配呢?这就要求人事工作管理者讲党性讲原则,

 在评聘职称时公开、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让大家心服口服,没有异议。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事档案非常重要,人事部门要选配政治可靠、作风正派、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的党员干部从事人事档案工作,另外,人事档案工作人员要做好保密工作,在岗位调整、工作调动时,要做好工作交接,所有人事档案、人事资料不能带走、不能外泄,否则追究相关责任。

 3.促进人事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对于干部特别是人事干部的选拔任用,要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注重人事干部的政治表现,不仅看怎么说,更看怎么做,真正把听党的话、服从单位工作安排、工作成绩突出、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奉献的干部选拔出来。在培育干部方面,侧重关注年轻干部的成长情况,因人而异提出培养方向和具体措施,全面激发干部队伍生机活力。

 (三)突出党建思想教育,形成组织人事工作常态长效

 一是创新政治思想教育。通过党组扩大学习会、主题党日活动、专题党课等形式,组织人事部门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组织人事会议精神,深入推进人事工作人员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二是开展培训。开展党建培训,促进组织人事部门工作人员提高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开展人事业务

 培训,学习新的管理方法,更新人事工作技能,提高专业水平。

 组织人事工作可以有效地促进单位的其他工作,这也是单位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主要战略,尤其是十九大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必须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促进组织人事工作开展,为单位发展提供强大人力支撑。

篇二:新时期聚焦党建引领队建的几点思考

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思考五篇

 【篇一】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虽然从面上看,各地基层村社采取多样化的“硬核”防控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从点上看,部分基层村社对于下沉力量整合不够、工作安排忙乱无序、工作效果不尽人意等问题也暴露出来;究其根源,还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存在“断挡”。因此,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就要以党建为抓手,灵活“挂挡”,一挡聚“心”、二挡聚“力”、三挡聚“智”,推动基层治理平稳“提速”。

 一挡聚“心”,推动基层群治“提速”。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各地群众主动参与、支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各类社会组织动员各领域力量,构筑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这从侧面反映出,在基层治理领域,共建的力量、共治的智慧来自人民群众。因此,提升基层治理群治水平,要以加强党的建设为抓手,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聚“心”作用,串联起政府行政力量、群众自治力量和社会第三方力量,激发多元主体优势,从而形成政府治理、群众自治和社会协同参与良性互动的基层治理新生态。

  二挡聚“力”,推动基层综治“提速”。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建立起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指挥体系高效运转,形成应对疫情的强大合力。因此,提升基层治理综治水平,要以加强党的建设为抓手,发挥党的领导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聚“力”作用,打破“部门壁垒”、覆盖“管理盲区”、融通“信息孤岛”,将多部门多单位的资源统筹起来,从而将分散力量“握紧成拳”,逐步建立健全基层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提高基层的综合治理效能。

 三挡聚“智”,推动基层法治“提速”。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一些地方“一刀切”地采取了“一律劝返”“锁死家门”等“硬隔离”防控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基层治理实践中客观存在的法治意识淡薄的现实问题。因此,提升基层治理法治水平,要以加强党的建设为抓手,发挥党的领导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聚“智”作用,形成头脑风暴,推动防治结合,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完善传染病防治、野生动物保护、动物防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等法律法规,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面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暴露出的基层治理“断挡”,

 要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充分发挥党建在聚“心”、聚“力”、聚“智”方面的优势,全面提升基层治理群治化、综治化、法治化水平,不断把基层治理做精、做细、做实,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全新格局,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篇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城市承载着人们对精神文明和物质生活的美好追求,代表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否“合格”,时常考验着一国治理能力是否“够格”。坚持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创新,是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主舞台”,也是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的“重头戏”。

 讲政治,重引领,端正“方向标”。城市基层治理要走对路,归根结底是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化政治引领作用。坚持抓细抓小抓实,要把政治引领作为“关键之因”“首要之义”,在日常中融会贯通,常抓不懈。要善于打通政治建设的“任督二脉”,指向精准,深入研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总书记对于基层党建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创新理论的指引下充分结合地区实际进行实践和探索。通过支部主题党日、党性教

 育等载体,结合科教文卫等活动,以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讲好地区红色故事、弘扬精神文明,用真心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的生动实践来诠释为民初心,将红色基因融入到人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落实到干部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以此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使基层治理的政治方向永不偏离。

 强组织,重体系,织密“覆盖网”。城市基层治理要重心稳,扩大组织覆盖面,延展拉伸组织体系影响范围尤为关键。要把基层治理同党建工作相结合、同部署、共推进,着力发现基层治理出现的新情况,及时召集地方党委研究解决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突出问题,围绕赋权扩能和减负增效进行有的放矢地研判分析,全方位加强党对基层各类组织和工作的统一领导。要汇聚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在城市发展的薄弱领域及新兴领域的全覆盖,积极构建城市党建和基层治理相“适配”的整体联动效应,让党建工作“走进门”,把治理资源“盘起来”,正视缺陷弥补短板,有效动员阵地力量,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大力提升治理效能,扎实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为党组织全面领导基层提供有力支撑。

 建机制,重保障,筑牢“责任墙”。从机制上找突破口,要完善城市基层治理的制度保障,要进一步严明责任,压实责任。由党组织牵头制定党建工作责任清单,针对不同领域定责明责,

 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总结已有经验,研讨现存问题,谋划下步打算。以简约高效的原则构建街道管理体制,主动革新,明确街道工作职责,将工作重心纳入到党的建设、经济发展、公共管理等领域,把街道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划实分细,同时健全考评体系,激发街道党组织活力,切实增强其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统筹协调功能。以责任落实、担当务实推进街道社区党建与各领域党建的相互联动,把“红色引擎”做大做强,从而在保障上深化“核心”,在职责上点明“轴心”,让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更为完善。

 提能力,重服务,强化“聚合力”。基层治理是否出成效、有实绩,关键取决于基层党组织能否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增强治理能力就是要强化基层党组织“堡垒”的聚合作用,大力提升城市基层治理的服务水平,要让“血液”流起来,让“筋骨”动起来,以此破除聚合资源、汇聚合力的“阻梗”。要提倡“组织大力领导、各方积极参与”的模式,紧扣群众需求,集思广益,共同发力,将多元社会力量融入常态化基层治理当中,着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大小事。要推动资源、管理、服务下沉社区,组建专业服务团队,让讲政治、懂专业、能服务的社区工作者成为基层治理的一线战将。进一步畅通信息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精细+精准”的“全方位、无死角”服务,让关爱服务更暖心,便民服务更贴心。用能力促推服务质量,用服务强化聚合功能,以此提升党建引领的影响力,打响组织品牌的号召力,树牢为民服

 务的公信力,提升为民解难的硬实力,从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更上一层楼。

 【篇三】

 国安邦,重在基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了“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大部署,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科学指引和基本遵循。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中,基层治理的重要性全面凸显,但一些城乡社区的治理短板也随之暴露,如基层组织力量薄弱、应急处置能力不足、资源整合和服务统筹不够等,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党建引领这个根本,着力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迈进。

 强化党建引领“主心骨”。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需要多个主体共同参与,但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要优化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持党的领导下的群众自治相关制度,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推动社会治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坚持“把支部建在连上”,采取分类、联合等方式,把党组织嵌在卡口上、网格上、工地上、产业链上,不断提升“两个覆盖”质量,持续用力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并通过

 设立党员先锋岗、成立志愿服务队等形式,把“治理能手”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治理能手”。要选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大力实施“头雁工程”,不拘一格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开辟在职和退休干部、教师、医生等“乡贤”到村任职路径,并探索正向激励措施,着力提升基层干部积极性,不断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优势。

 提升治理专业“支撑力”。善建者善为,善为者善治。善治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衡量标准之一,也是对治理专业化的直接考验。要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总结梳理疫情防控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深化“布点、巡线、控面”的工作思路,着眼打造“人力+科技”的管理模式,探索建立党建服务与管理智慧平台,实现基层信息“云查询”“云分析”、基层干部“云备案”“云联审”,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信息化水平。要推动治理力量下沉,整合党建、综治、城管等各类网格,引导老党员、老干部、在职党员等力量,向网格、街巷、楼栋、单元延伸,切实为基层治理充实力量、赋权增效。要强化依法治理能力,坚持把法治作为深化治理的重要手段,持续加强法治教育培训,发挥好司法所、法律服务站、法律顾问的职能作用,不断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进一步夯实基层治理的法治基础。

 画好多元共治“同心圆”。坚持社会治理为了人民。基层治

 理涉及的利益复杂,群众诉求多样,只有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赢得人民的坚定支持和广泛参与。要强化“家园意识”,充分发挥党建协调委员会作用,搭建群众便捷议事平台,依托“议事会”“议事厅”“恳谈室”等载体,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引导居民由“靠政府”向“强自治”转变。要强化基层德治建设,深挖地区文化资源,开办“道德讲堂”“文化礼堂”等德孝活动,培育选树社区榜样和乡村贤达,注重发挥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的约束作用,加大优秀家训家风的传播力度,不断厚植德治基础。要用心用力服务群众,建立常态化机关干部下沉基层制度,有计划组织干部到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一线,与群众同甘苦、齐奋战,并探索实行“居民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不断开创党建引领、全民参与、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篇四】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末端前线,汇集着万家灯火,喜怒哀乐,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宏观政策目标的实现。十八大以来基层治理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许多问题和矛盾交织在一起,为基层治理带来了新挑战。笔者认为唯有强化基层党建、完善用人机制、创新治理方式,方可绣好基层治理之花。

  强化基层党建,夯实基层治理组织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基层党组织既是党的肌体和细胞,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神经末梢”。因此要把基层组织体系建在基层治理的核心区域,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让党的旗帜高高飘扬在基层阵地上。强化理论武装,牢牢把握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方向和重心,积极引导党员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持续对照党章党规,对照“四个合格”标准,找准思想短板、提升党性修养,始终保持先进性;强化政治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眼量、观大局、管大局,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提升组织向心力。强化为民宗旨,多到村里、地里、群众家里,查民间疾苦,听民众心声,寻便民之道,解民众疑难,凝心聚力,厚植“执政基础”。

 完善用人机制,汇集基层治理人才力量。“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政策为线,干部为针,没有一根好的针,再好的政策也无法施行。选人用人应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方针。坚持政治为先,把政治标准作为选人用人的“硬标尺”,注重考察党员干部的政治品质,切实将政治要求贯穿到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各方面,把政治过硬,立场坚定的好同志选拔出来;坚持科学任用,排除外因干扰,量才使用,才尽其用,因地制宜,

 因位择人,把合适的干部放到正确的岗位上,更好地为民服务;坚持从严监督,要严格日常监督,坚持抓小抓早,防微杜渐,发现苗头,及早教育,扯扯袖、出出汗、红红脸,为干部成长保驾护航。

 创新治理方式,凝聚基层治理制度力量。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纠治沉疴痼疾、推动社会进步。坚持开放理念、积极探索创新,坚持开放式基层治理,改进和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民主协商机制、群团带动机制、社会参与机制等,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以自治组织和监督组织为基础,以群众为主体,农村各类组织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基层全力运行机制,提高群众的认知率和参与率,汇集群众智慧,发挥群众主人翁意识,打通政策落实的堵点与难点,让好政策真正落到群众心里。

 【篇五】

 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然而,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社会结构日趋复杂,基层治理面临一些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笔者认为,我们务必要从全力推进城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准确把握基层治理的“点、线、面”,不断增强基层治理成效,不断创新基层治理方式,为改革发展筑牢社会根

 基。

 紧扣党建引领“核心点”。党的组织领导,是贯穿基层治理的核心和关键。紧抓党建引领龙头,才能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在新时代的要求下,基层党组织要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前提下,努力提升其对城乡各方面的统筹领导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推动基层党建引领向纵深发展,实现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全新社会治理体系。在将党建引领力转化为居民服务力中,引导群众自觉拥党爱党信党忠党。

 用好“三治融合”“连接线”。深化“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一要提升基层自治。高度重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自治作用,注重培养城乡居民的自治意识和自治能力,深入推进居民自治与业主自治,完善和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法人治理结构,让城乡居民真正实现自我治理、自...

篇三:新时期聚焦党建引领队建的几点思考

党建引领促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e文I张冬云社会组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实践者,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创新社会治理、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组织面大量广,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十分重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必须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把党的工作融入社会组织运行和发展全过程,积极探索符合社会组织实际的方式方法,推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水平全面提升。必须全面加强党对社会组织工作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社会组织党建是党的基层建设的重要领域,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党的领导和社会组织依法自治统一起来,是引领社会组织正确发展方向的根本保证。要建立建强党组织,形成社会组织综合党委、行业党委和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齐抓共管的工作体制。要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模范作用、党建指导员作用,才能保证社会组织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增强健康发展的持久动力。广大社会组织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和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在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社会组织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力量,是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形式,是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一是从收人分配制度看,在国民收入三次分配中,通过市场实现的收入分配为第一次分配;通过政府调节而进行的收入分配为第二次分配;而第三次收入分配主要体现的就是民间自愿捐赠和道德的力量,这也是社会组织发挥作用、彰显力量、提升形象的重要载体和表现途径之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进一步明确了第三次分配和慈善事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助力解决贫困问题、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第三次分配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二是从法律地位作用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确立了三大法人主体,社会组织是非营利法人主体之一。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的重要载体。提升社会组织能力,让社会组织更好地发挥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至关重要。三是从安徽省实际情况看,全省社会组织已超过3万家,其中省级社会组织1500家。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扎实推进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安徽省社会组织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既有发展的差距,同样也有发展的空间。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引导广大社会组织积极为慈善事业贡献仁爱之心,进一步提升社会组织自身的战斗力、持久力和凝聚力。必须正确看待安徽省社会组织工作成绩和不足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安徽省社会组织党建覆盖率达到万方数据

 56.8%,持续走在全国前列。2016年以来,仅省级社会组织已累计投入扶贫资金超过4亿元,帮扶贫困群众30万余人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全省超过5100家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筹集善款超过2.5亿元。全省4119个社区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在纠纷调解、健康养老、公益慈善、志愿服务、防灾减灾、邻里互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防汛救灾工作中,社会组织配合做好灾民生活救助、心理疏导和转移安置帮困等工作。省民政厅组织开展“心系受灾地区、帮扶困难群众——社会力量支援灾区捐赠活动”,社会组织向灾区捐赠款物超过9000万元。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认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特别是和长三角两省一市比较看:上海市依托上海慈善网,每年都举办丰富多彩的慈善捐赠、慈善论坛和慈善培训等活动。浙江省的慈善进步指数列全国第二,慈善捐款总量列全国第四,慈善组织数量列全国第三,慈善信托总额列全国第一。江苏省政府设立“江苏慈善奖”,已经连续开展了五届评选活动。安徽省社会组织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需要对标这些地区,借助一体化东风,推动社会组织发展实现“质”和“量”的双飞跃。必须助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任务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认真落实“六保”任务,社会组织大有作为,也大有可为。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的通知》等要求,在已实施大幅压减行政事业中国社会组织2020年第20期性收费和自然垄断行业服务收费的基础上,进一步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各级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联系政府、社会的独特优势,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帮助会员企业克服困难、渡过难关。要更加注重发挥社会组织在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保基本民生等方面的作用,为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民生质量、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和维护社会稳定贡献力量。必须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抢抓机遇更有作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着眼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要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有利于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实现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强大的合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在此方面,社会组织特别是行业协会商会要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联系机制,加强与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的常态化联系,完善企业服务体系。行业协会组织是市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参与者,在社会治理、资源配置、行业规范、降低交易成本、构建商业文化和企业家精神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级行业协会商会要充分发挥在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助力政府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和发展。必须确保社会组织事业在法治轨道上规范运行没有法治保障和法律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建设和民生保障等,都无从谈起。今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民法典》。《民法典》共7编,1260条,每一编都有与社会组织相关的规定。这些规定直接或间接涵盖了社会组织法人类型、财产属性、内部治理、活动准则以及作用发挥等多个方面内容。《民法典》明确了社会组织的法人地位(即非营利的法人地位),确立了社会组织法人享有的各项民事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规范了社会组织法人参与民事活动的各项规则。各社会组织特别是行业协会商会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民法典》,从中找到与社会组织相关的条目条款。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的通知》中规定的“五严禁”,就是要求行业协会商会讲究自愿、诚信原则。非营利性的公益性社会组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规定,捐款以后可以在税前所得税中予以扣除。但也有个别社会组织为了私利而搞虚假慈善捐款活动,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诚信原则。要认真组织学习宣传,让《民法典》所蕴含的契约精神、自愿原则、诚信观念成为社会组织的行动准则。万方数据

 必须依法加强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误导了消费者,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对此必须严肃处理。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完善监专业化、多层次培育,促成其转化为专业性强、运作规范的社会组织。,二要推动购买服务。要督促落实财政部、民政部《关于政府购买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培任何一个社会的主体活动单元,在 管机制,加强对社会组织重大活动或涉育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政府新增公共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必然有义务。在 外活动的监督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围宪法》中,先明确公民的权利,再明确公民的义务。而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先规定了党员的义务,再陈述党员的权利,体现党员必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民政部近期发布公告.有23家全国性社会组织因存在连续2年年度检查基本合格、上年度检查不合格或上年度未参加年度检查、受相关政府部门行政处罚等情况,被降低评估等级处理。今年以来,安徽省也分4批公布了涉嫌非法社会组织16家。社会组织必须讲究社会道德。个别行业协会为了谋取私利,乱表彰、乱授牌,必须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近年来,安徽省社会组织尽管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发展氛围不浓、管理力量薄弱、运行资金匮乏等问题,有的社会组织活力不够、影响力有限,甚至个别社会组织存在软弱涣散等问题,需要坚持“两手抓”,加快培育发展一些需求型、支持型和初创型社会组织,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一要完善孵化机制。充分发挥好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培育中心作用,对有发展潜力的社会组织进行服务支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安排的部分,向社会组织购买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的要求,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常态化落地生根。三要创新扶持机制。鼓励对符合发展方向的社会组织提供启动资金、活动经费补助,重点扶持具有示范导向作用的公益服务组织、慈善互助组织及社区服务组织。鼓励各地设立社会组织奖励专项资金,推动优秀社会组织做大做强。鼓励社会组织拓宽筹资渠道,成立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开展社会募捐。落实国家对公益非营利组织的税收优惠政策,保障公益性组织依法享受税收优惠待遇。(作者系安徽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图片新闻10月11日,安徽省当涂县五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当涂县姑孰镇西大社区开展“惜粮节粮·从我做起”活动。志愿者带着留守儿童认识农作物、了解相关知识,培养孩子们养成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传承勤俭美德。摄影/欧宗涛朱明蕾21■万方数据

推荐访问:新时期聚焦党建引领队建的几点思考 新时期 党建 引领
上一篇:2022年度市局党建工作会议总结讲话
下一篇:2022机关党建业务两张皮问题调研报告(全文完整)

Copyright @ 2013 - 2018 老骥文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老骥文库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1019447号-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