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航天系列科普报告心得体会10篇

来源: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2-09-24 11:15:02 点击:

中国的航天系列科普报告心得体会10篇

中国的航天系列科普报告心得体会篇1

  我从小就爱在晴朗的夜晚仰头遥望浩渺的夜空。每当我痴痴地望着皎洁的夜空时,妈妈总爱笑我傻。其实妈妈不知道,我爱上星空是因为她教我的一首诗:“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和妈妈一次次吟诵诗句的时候,神秘的太空,璀璨的群星,美丽的天庭……仿佛历历在目。从此,在我小小的心灵深处就深深地烙下了一个想到太空去看看的航天梦。

  今天是除夕,绚丽的烟花照亮夜空,那浩瀚的夜空仿佛是一张迷人的网,突然这张大网竟然变成一条闪闪的光带铺到了我的眼前,这是什么?我心怀疑虑,可是脚步却不由自主地迈向了它,刚刚靠近,就感受到一股强而有力的力量……等我醒来时,我发现自己已经驾驶着超光速机以每秒30万光年的超宇宙速度遨游在太空中,日月星辰触手可及:耀眼的北极星,勺子形状的北斗七星,隔岸相望的牛郎织女星,还有我的生日星座——处女座,他们都在向我招手呢!我正看得津津有味,旁边突然飞过一颗流星,它拖着长尾巴似的蓝色磷光,在夜空中划出一条长长的弧线,哦,那不是百年一遇的哈雷慧星吗!和这么多的星星近在咫尺,我真是应接不暇,一不留神,我的超光速机器居然撞向了一个红色的星球,这不就是火星吗?科学家们不是说火星上有生命存在吗?我正想寻访外星生命在宇宙中留下的印迹呢!打定主意后,我赶紧调整行进速度,控制好力度,准备探访火星。

  好似一瞬间,我就在火星着陆了,这里真是一个奇异的世界,有曲形的环状高山,有清澈见底的河流,到处都笼罩着一层轻轻的薄雾,犹如羞答答的少女蒙上一层薄薄的面纱,给人一种轻柔朦胧的美感。更令人感到神秘的是,在火星上看见的太阳竟然是蓝色的,那幽深的蓝色令我犹如进入了蓬莱仙境,我迫不及待地想寻找生命的奇迹,突然发现面前站着一个酷似我的人,她对着我微微一笑说:“欢迎你来到火星,雨辰。”“你是谁?你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字呢?”我瞪大眼睛,惊讶极了。“我就是未来的你啊,就是通过四维空间来到火星的你啊!等你长大了,学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会明白,通过一个空间对接的通道,可以回到过去,也可以前往未来。”“真神奇啊!此时,时间没有长短,没有起源,更没有尽头。”

  “雨辰,看烟花看得入神了啊!”妈妈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我笑着说:“才不是呢!”“你啊,又长了一岁了,可这脑袋里又不知道在瞎想什么呢?”妈妈轻轻地拍拍我的头。妈妈,我看的是夜空,是宇宙,是我的梦啊!我一定会实现我的梦的,那时我一定告诉你我在想什么!我在心里暗暗地说。

中国的航天系列科普报告心得体会篇2

  “嫦娥”问月,到“北斗”指路、“天宫”揽胜、“天问”探火,再到“神舟”十三号顺利返回,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进,中华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从月球、火星延伸到更远的未知区域。我国的科学技术逐渐走向世界前列,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要好好学习科学,热爱科学,使用科学,为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厉害了,我的国!在看完“神舟”十三号返回舱顺利着陆时,这是我的感受。这次载人航天任务的圆满结束,不仅意味着“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顺利完成任务,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还彰显了中国的载人航天的实力。作为一名00后,我也意识到,我们将是中国的未来,我们会成为社会主义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在是我们要担起重任的时刻了!希望能利用大学生活充实自己,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中国的航天系列科普报告心得体会篇3

  长征五号3日成功首飞,开启了我国深空探测的新时代。作为我国目前推力最大的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拥有强大的“中国芯”,其动力系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自主研制。

  长征五号是实现未来探月工程三期、载人空间站、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工程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保障。按计划,20__年嫦娥五号落月采样返回、20__年发射空间站核心舱、20__年发射火星探测器等任务都将依靠长征五号来实现。

  从20__年立项至今,长征五号冲刺了20xx年。但是,从提出论证到如今,长征五号整整走了30年,可谓30年磨一“箭”。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时任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龙乐豪,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国际航空发展方向,结合我国当时的技术基础,提出了发展大火箭的设想。从那时起,中国开启了大火箭的漫漫征途。

  1986年,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我国开始了论证研制新一代运载火箭。

  1995年,我国开展新一代运载火箭方案论证以及液氧煤油与氢氧两种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

  20__年,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立项研制。

  20__年,50吨级液氢液氧发动机立项研制。

  20__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新一代运载火箭基本型长征五号立项研制,从此开始长达20__年的攻坚磨砺。

  航天科技一院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李东告诉记者,仅就火箭捆绑结构而言,由于长征五号火箭芯级推力每个捆绑点高达330吨,比以往的中型火箭增加了3倍多,这就意味着大火箭必须采取全新的设计。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的设计人员,进行了上千次的结构模型分析和优化,历时数年终于完成了“大推力捆绑结构设计”,实现了我国火箭结构设计史上的重大突破。

  5米直径大型箭体结构为我国运载火箭首次采用,是火箭实现运载能力重大跨越的基础,无论是设计、制造还是试验,难度都极大。据科研人员介绍,仅新型贮箱的焊缝就有近2公里长,是长征二号和长征三号两种火箭的总和。这2公里的焊缝,可谓是长征五号集梦想与艰难于一体的攻关之旅的生动写照

  作为中国大运载时代的“开拓者”、深空探测的“主力军”,长征五号开启的未来将会更加精彩。展望发展前景,栾恩杰院士充满信心。他设想:有了大火箭,中国将来还可以建设太空望远镜、太空发电站等设施。长征五号执行“一箭多星”式发射任务的能力更强,未来构建全球定位系统、全球通信系统等,所花费的时间将大幅缩短。

中国的航天系列科普报告心得体会篇4

  一直以来,登上月球就是我的一个梦。我想到月球上去看看是不是真的有嫦娥和玉兔,嫦娥到底有多漂亮,玉兔到底有多可爱。今天,我终于作为一名航天员登上了梦寐以求的星球——月球。

  飞船发射成功,在黑茫茫的太空中飞行了一段时间,便以制定好的路线,稳稳地落到了月球表面。我从发射舱往外看,月球的地面坑坑洼洼,好像是被不明陨石砸出来的一样。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小心翼翼地解开了安全绳。没想到,我竟然像一只气球一样,飘飘悠悠地浮了起来。我既惊喜又紧张,在发射舱内“飞”过来“飞”过去。玩儿得正开心时,我不争气的肚子开始发起脾气——“咚、咚、咚……”开始打鼓。于是,我拿出一个小盒子,只见里面的饭菜被切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我把小盒子先固定到架子上,从里面拿出一块饭团。由于缺少地球吸引力,这些饭团儿处于失重状态,它们都一块儿一块儿地漂浮在空间中。于是,我瞄准时机,“啊呜”一口把饭吞进了嘴里,就像游在水里的小鱼惬意地吞食鱼虫子。嗯,味道不错,没想到在太空中也能吃到我最喜欢的葱花炒鸡蛋。

  吃饱后,我准备出去走走,便穿紧太空服,戴好太空罩。然后,我打开舱门,深吸一口气,轻轻一跃,便跳出了发射舱。这一刻,我不敢相信,我竟真的登上了月球!

  我慢慢地向前迈动双脚,能清楚地感觉到我的脚步轻飘飘地,只要稍微一用力,便可以毫不费力地跳到空中。我轻轻按了一下太空衣上的方向遥控器,感觉到一股柔和的推力轻轻地推动着我,向着我要去的方向前进。

  这时,我从宇航服的侧面拿出一面鲜艳的中国国旗,像在电视上看到的其他宇航员那样,把它轻轻插进了月球的地面。这一刻,满满的自豪感与喜悦感在心中油然而生,我为我们祖国的强大感到无比骄傲!此时,我真想大声地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通过我的歌声,我要让全宇宙都知道我们的祖国——中国!可是,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是不会传播的。

  返航时,我静静地看着窗外的美景:一颗颗星星又大又亮,像一粒粒碧玉珍珠点缀着茫茫宇宙。我忽然想起了一件事,以前在家的时候,星星都是一闪一闪的,现在怎么不闪烁了?想了想,恍然大悟,因为缺少空气,太空中的星光不会被散射,所以不会出现“眨眼睛”。还有火热的太阳,它依旧威风凛凛地悬挂在空中,散发出夺目的光芒……宇宙的八大行星尽收眼底,每一个星球散发着令人说不清的神秘与美丽。看着这别具一格的美景,我真的是发自内心的震惊与感慨!

  最后,飞船缓缓降落回地球。我出舱后,回想着在月球上的一幕幕,总感觉像做梦一样。

中国的航天系列科普报告心得体会篇5

  今天,我们六年级的学生们去五楼报告厅听报告,这是什么报告呢?又为什么作报告呢?

  到了五楼报告厅,我们在知道,原来是张厚英老爷爷给我们讲解航天技术,并且还问我们,孩子们,你们想当航天员吗?张厚英老爷爷个子挺高,白发苍苍,都八十多岁了,但是步伐稳健,好有风度,并且看上去文质彬彬,一定是个科学人员。

  通过张老爷爷的讲解,我们逐渐知道了当航天员必须通过的条件,比如身高、体重、身上有无伤疤……这些有一项过不了关,那就当不了,张爷爷说,他就当不了航天员,因为他第一项就没有通过。我们还知道在今天晚上将有飞船飞上天,去给天宫二号加油,送燃料,给航天员送食物,将要有三次对接,这就当做是练习。张爷爷还给我们讲了在2020年,我们中国就要在太工成立空间试验站,并且要探索火星。

  张爷爷还给我们讲在地球与太空中的区别,还让我们看了视频。在地球中跳绳,我们都知道,跳得很费力气,但是在太空中,因为没有重力,所以只需轻轻一跳,就会飘在半空中,绳子只管转着圈甩就可以了,在地球上,一次只能一个双飞燕,但是在太空,跳一次几十个都没问题。我们还看了在太空中吃饭的视频,在美国的华侨在太空中吃罐头时,只需把罐头里的食物拨出来,让它在空中飘着,并用筷子把它推过来,在一张嘴,食物就进去了,喝水也一样,在太空中,水是不会撒的,它会变成水珠然后张嘴吞了它。

  今天张爷爷的讲解令我很感动,因为张爷爷始终是站着给我们讲解的这么一把年纪了,还能一直站着,我很佩服。

中国的航天系列科普报告心得体会篇6

  我坐在书桌前,看着窗外堵得水泄不通的车辆,看着看着,我就像时空穿梭了一样,来到了另一个地方。

  这个地方看上去很繁华,我不禁看得入迷了:晶莹剔透得像水晶宫般的房子,奇怪,街道上的车辆好少,只是偶尔有几辆经过,这时,有一辆黑色的车子从我身旁驶过,当开到不远处时,车子突然飞了起来,我惊讶地看着,目光紧盯着车;这时,我才发现天空也有许多“不明飞行物”,“啊勒,是UFO呀,UFO,我看到UFO了……”我自言自语道。

  就在我目瞪口呆吃惊地看着这一切的时候,身旁发出了一阵偷笑声,我朝着笑声得方向看去,一个看似知识渊博的同龄人,犹如从漫画中走出的人物一样,他面带微笑的朝我打了个招呼,我也像他挥了挥手,他问道:“你好,你好像对周围很感兴趣?”“嗯,是的。”我礼貌的回答,”“那我带你去了解一下吧。”他微笑着说。

  我们来到了一座大楼的天台,我问道:“这是哪个世纪?”“22世纪”他回答;我心想;哇,我真的穿越时空了!他带我坐进来了“UFO”里并向我介绍道:这是近代新的航天科技发明—飞轮,它是由轻巧的材料做成的,比飞机更先进,随后,我们戴上了一种奇怪的眼镜;他有介绍说:这是可以看见航天路的眼镜。我戴上这种眼镜后,真的看见了一条条纵横交错的路,这种神奇的路似纸一样薄,上面不仅有飞轮还有各式各样奇形怪状的航天飞车。这时,我突然看见一辆行驶着的飞车突然消失了,于是便好奇的问他,他回答:“因为那辆飞车隐身了。”我听到后嘴巴顿时张得可以塞下一个鸡蛋。我又问:“航天路是什么路?好神奇哦。”“航天路是由一种肉眼看不见的材料合着最新纳米科技等发明出来的路,太阳光可穿透,并不会影响陆地上的生物生活。对了,你一定饿了吧?走,我带你吃东西去。”他热情得说道,

  于是我们来到了陆地上,走进了一家餐厅,这里的一切也很高科技呢!他先对我说了一遍他点的菜,之后就在餐桌上的一台很小的笔记本平板电脑上输着什么,接着几分钟后,原本餐桌中心的大圆心忽然陷了下去,等到再次升起时,上面已是满桌的菜。

  我看着他,问道:“对了,你叫什么名字?”说完,便拿起一块面包吃了起来,刚咬下一口,咦?怎么这么硬?我把目光又投向了他,他回答:“我叫……叫……”这时,我听见了一阵狂笑声,接着一道白光刺得我睁不开眼,当我睁开眼时,我发现姐姐在一旁捂着肚子狂笑,而我,嘴里却咬着一本课本……这时,妈妈走进房间说道:“灵琳啊,快起床,迟到了哦!”我这才想起今天还得上学,便匆忙地打里后跑出了家门。

  在奔跑得路上,我心想:唉,虽然只是一个梦,不过,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梦一定会成真,因此,我要好好学习,让这个航天梦,成真!

中国的航天系列科普报告心得体会篇7

  航天员们能够在浩瀚太空“感觉良好”,源自航天人的创新自信、航天技术的创新突破。身穿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风险极高又极为炫酷的太空出舱活动中伸展“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的从容姿态;数倍于5G网速的太空宽带,支持航天员在400公里高度分享壮丽的宇宙美景,在“天宫课堂”流利开讲;原先靠航天员乘坐飞船“随身”携带物资,如今已有天舟货运飞船专程送来“太空快递”……自主创新所造就的航天科技进步,持续提升着中国人进出空间的能力,也助推着飞天梦想不断扬帆远航。

  正如“太空教师”鼓励青少年们“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梦想的实现需要动力,也靠定力。今年适逢我国载人航天事业30年,经历锲而不舍地太空筑梦,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即将成为现实。三十年间,中国航天的跨越发展令世人惊叹,从逗留太空数天到入驻空间站半年,再到“太空家园”更宽敞、更舒适,经历过“飞船时代”的航天员们想必感受尤深。同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国航天“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长久执着,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前行,直至推开空间站时代的大门,收获着为梦想而奋斗的丰厚回报。作为国家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航天自信自强的特质成就了自身在科技自立自强道路上的迈进,也为全社会创新创造提供着强大激励。

中国的航天系列科普报告心得体会篇8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梦想。你有一个梦,他有一个梦,我也有一个梦……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宇航员,驾驶太空飞船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呢?因为我很崇拜杨利伟、景海鹏、翟志刚等航天英雄。他们勇敢而自信地登上太空飞船,飞向太空,探测宇宙空间,让人类更进一步地了解了宇宙,更进一步地掌握了航天科技。通过他们的努力,帮助我们国家一步步成为世界航天强国。

  如果长大后我真的成就了梦想,成为一名自豪的航天员,我将时刻期盼着踏上太空旅程的那一天。我将和伙伴们一起驾驶太空飞船穿越地球大气层,进入浩瀚的宇宙,进行勤劳细致的科学探索。我们将在完成对月球的探索考察后,再对火星、金星等太阳系的其他行星进行探索,甚至还会飞出太阳系,飞向银河系探索更多的星球。我们将会发现大量的有关宇宙的奥秘,比如黑洞、中子星、宇宙射线等等,甚至将会发现外星人,并和他们交流成为朋友呢。

  小朋友们,你们一定觉得我的梦想很酷吧!但是,我知道这是一个很难实现、很有挑战性的梦想,想实现必须付出巨大的、艰苦的努力。因为很多事情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更何况是成为航天员呢?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首先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才能驾驭航天飞机,才能应对宇宙航行和探索中发生的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危险;其次要有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才能抵抗住失重、恶劣的自然环境等等对身体的考验。

  为了实现梦想,我从现在开始就要加倍地刻苦学习,积累知识;也要坚持不懈地锻炼身体,磨练意志。当然,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难免也有崎岖和坎坷,但我相信,只要自己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前行,就会距离实现我的航天梦越来越近!

中国的航天系列科普报告心得体会篇9

  飞天时正值金秋十月,归来时人间最美四月,太空“出差三人组”安全到家。出差半年,“三人组”留下了太多的“宇宙级浪漫”“世界级惊艳”,无数经典的“名场面”令人印象深刻。回来之后,我们又听到了熟悉的“感觉良好”“感觉非常良好”,这份“良好”也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让我们“感觉安心”“感觉放心”。

  “感觉良好”的背后是“航天梦想”的“启航”。曾经的航天,是一个美好的“梦想”,而如今,距中国人首次进入太空已经过去整整19年的时间了,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这背后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前赴后继、攻坚克难,他们在浩瀚太空的探索里留下了越来越多中国人的足迹,这种变化令人感慨,更令人振奋。从梦想启航开始,就要做好付出无尽努力的准备,我们要从航天员的身上获取这“勇于追梦”的力量,在工作当中,敢于去想,敢于去追逐、去实现,最终达到梦想的彼岸,迎来春暖花开。

  “感觉良好”的背后是“航天员们”的“暖心”。三位航天员在空间站的每一次亮相,都展现了来自“星辰大海”的“贴心”“暖心”,他们身在太空,却心系祖国。过大年送祝福,为虎年的春节注入了十足的“太空感”;“天地对话”连线互动,为全国青年播下了“航天梦”的种子;最高的科普课堂“天宫课堂”拉近了孩子们与宇宙之间的距离,让“高大上”的科学知识通俗易懂地演示出来,孕育着无限的可能。归来后,叶光富比心报平安,王亚平说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见到女儿的时候立刻掏出了“星星”笑着递给女儿,这一幕让人动容,更让人“暖心”。这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温暖”与“牵挂”,我们要传承这份“温暖之力”“牵挂之力”,让它成为推动前进的无穷力量。

  “感觉良好”的背后是“航天事业”的“进步”。英雄凯旋意味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也意味着我国航天事业达到了新的高度。中国空间站建造的最新一份“时间表”和“路线图”也正式公布,这是只争朝夕的“节奏感”。待今年,我国空间站正式搭建完成后,新的“世界级惊艳”将“横空出世”,航天员们将用实际行动践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我们要学习这“航天精神”,让吃苦、战斗、攻关、奉献成为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锻造担当扛事的“铁肩膀”,练就善作善成的“好把式”。

  “感觉良好”的背后是“航天速度”的“创造”。这次航天员的返程启动了“快返”模式,返回的途中,飞船从原来的绕地球十几圈,减少到五圈,时间也从二十几个小时大幅缩短到几个小时。返回切换到快速模式背后是技术的完美支撑、方案的不断优化、组织的科学合理、实施的万无一失,为我们上演了“快”“准”“稳”的惊人效果,这是科技创新的力量,也是组织实施科学合理的成果。我们要学习航天速度背后的科学性、前瞻性,遇事先想一层、先行一步,做好充分的准备,打好足够的“提前量”,这样,当问题来临时,就不会手忙脚乱,而是能够从容应对。

中国的航天系列科普报告心得体会篇10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已于10月16日发射,飞行乘组由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3名航天员组成。从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返回地球到神舟十三号发射,时间仅过去短短一个月。按照计划,神舟十三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及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航天员将进驻核心舱,按照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长达6个月的工作生活。这就意味着,相较于神舟十二号,此次太空挑战的时间更长、难度更大、要求更高,航天员将在太空与我们共同守岁,迎接农历壬寅年的到来。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人类对太空的向往和探索从未止步。然而身处太空,浩瀚苍穹看似壮美寥廓,实则挑战着航天员的心理与生理极限,更经历着很多惊心动魄的瞬间。据航天员杨利伟回忆,在执行“神五”任务时,火箭上升阶段意外出现8赫兹左右低频振动,与人体内脏产生长达26秒的共振,此时杨利伟感到了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一般,令他异常痛苦,可他却咬紧牙关告诫自己“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事实上,这漫长的26秒共振,只是我国载人航天“首飞”征途上千难万阻、千辛万苦的一个小小缩影,但却画出了中国航天人英勇无畏、舍身为国的“爱国群像图”。

  在神舟十二号离开地球的3个月,3名外人眼中光芒四射的中国航天员,均来自普通而朴实的家庭。当他们远离地球、巡游寰宇、辛勤工作时,留在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在一如既往、年复一年地耕耘劳作。中国航天人的奉献和担当,始于热血、恒于信仰、终于爱国,他们把使命和重担铭刻心间、扛在肩上,把荣誉和光环归于祖国、献给民族。

  “因热爱而执着,因梦想而坚持”,这是执行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的航天员王亚平的一番话。每一次针对空间站任务的水下训练,体能消耗都相当于跑一次“全马”,累到手抖得连筷子都拿不稳,但他们累并快乐着。每次离心机训练都要最多承受8个G的过载,脸部会变形、胸部会因受压而呼吸困难,但航天员大队成立20多年来,从未有人按下“暂停按钮”。这种身体可以“过载”,信仰和精神永远“轻装上阵”的状态,诠释的是一种信念、一种意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今天的中国航天人身上穿越时空、力透纸背,焕发出震撼人心、摄人心魄的强大力量。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精神上有怎样的海拔,就能攀登怎样的高度。虽然我们不能同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一样把足迹留在浩瀚苍穹,但我们可以在新的长征路上,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祖国建设的各行各业甘做“孺子牛”、勇做“拓荒牛”、常做“老黄牛”,不断以爱国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铸魂补钙、淬炼成钢,始终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闯劲和“风雨无阻向前进”的韧劲,不断开创新的历史伟业、标注新的精神海拔!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中国 科普 中国航天科普观后感 航天科普观后感 航天科普知识讲座心得体会 关于中国航天的感悟和心得 我国航天科技发展感悟 中国航天的感悟 航天科普知识观后感 中国航天科普展观后感 中国航天发展感悟 对中国航天科技的感悟
上一篇:关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心得体会3篇
下一篇:百年奋斗心得体会600字10篇

Copyright @ 2013 - 2018 老骥文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老骥文库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1019447号-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