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述职报告

来源:述职报告 发布时间:2022-08-18 09:35:07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建促乡村振兴述职报告,供大家参考。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述职报告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述职报告

 X 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决贯彻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组织和带领村两委班子人员,团结和依靠党员干部、广大群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现就学习工作和思想状况进行述职。

 一、党建工作特色及亮点 (一)X 年,我村积极探索,采取有效措施,对农村致富带头人加强“富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其中的优秀分子及时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并将那些素质高、本领强的人充实到村级领导班子中。教育和引导广大村干部和党员强化发展意识,理清发展思路,在加快发展上下苦功夫,花大力气,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经济中的引导示范作用。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学习实践 X 活动深入高效开展。根据镇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武备村党支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较好地完成了学习实践活动学习调研、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并创造性的开展了一些适合党员群众学习实践 X 的做法,极大地提高了党员干部贯彻落实 X 的执行力、操作力和创新力,切实解决了一些涉及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建立健全了我村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真正实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居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

 (三)以党建系列活动为载体,认真抓好党支部“三会一

 课”制度的落实。我村坚持做到每月 20 日为党员活动日,学习党建系列活动材料、政策理论、农业科技等知识,切实解决了农村党员活动不正常问题。

  (四)严格程序,积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始终坚持“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X 字方针,严把质量关、程序关、审查关,推行发展党员全程联名推荐制、公示制、票决制。目前,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 2 名,被支部吸收为预备党员的人选有 2 名,有效的改善了党员队伍的结构。

 (五)健全工作制度,规范干部行为。深入贯彻《北山镇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健全工作制度,强化村务、党务、财务公开工作。严格的制度规范了村干部行为,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效提升了村级工作规范化运作水平。

 (六)进一步规范党员议事会制度。制定武备村进一步规范党员议事会制度实施细则,指导选举产生党员议事会代表,召开党员议事会会议,规范填写党员议事会议定事项登记表,切实发挥党员议事会的作用。

 二、存在的不足之处 1、党组织的战斗力还不适应发展形势的需要,少数干部群众思想解放不够,观念更新不力,大局意识、长远意识、发展意识和开拓进取意识较差,办法不多,思路不清,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能力相对较差。

 2、党员的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男女比例相对失衡。

 3 基础设施还比较滞后,农业生产发展后劲相对不足。

 4、财源单一,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班子和谐、党员先进、干部务实、人才适用、工作创新、群众满意”的党建工作定位,在加强班子建设、强化分层分类目标管理、严格奖惩制度、着眼热点难点等几个方面更加努力,奋力破解党建工作难题,努力探索促进农村工作的党建工作模式,为打造和谐武备、小康武备贡献自己的力量。

 1、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 X 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 X,切实开展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个小组一股力量、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2、加大培训力度,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发展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发展年青党员,新增年轻工作力量。

 3、进一步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加强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加大对党员的服务力度,切实关心困难党员和老党员。

 4、进一步加强干部管理,努力转变干部作风,不断改善党群、干群关系。

 5、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

 力,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工程中应有的作用。

 6、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农户种植茶叶增加 100 亩,人均年纯收入增收 20%。

 7、转移劳动力 300 人,年总收入增收 600 万元。

 新的形势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新的任务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动力,相信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团结全村人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一定会使我村的明天变得更美好。

 X 年 12 月 23 日

推荐访问: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述职报告 党建 振兴 述职报告
上一篇:2022年乡镇上半年领导班子述职述责述廉报告
下一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述职报告(范文推荐)

Copyright @ 2013 - 2018 老骥文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老骥文库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1019447号-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