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共同富裕作文5篇

来源:共同富裕 发布时间:2022-09-13 17:00:03 点击:

促进共同富裕作文5篇

促进共同富裕作文篇1

  “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是我们党对人民、对历史的郑重。”这是近日两会中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政协经济界委员时铿锵有力的定言。决战脱贫攻坚已进入倒计时,然而因疫情这道“加试题”,部分地方外出务工受影响,产业扶贫遇到一定的困难。2020年是脱贫攻坚夺取全面胜利的一年,同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年,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劲头十足。

  行百里者半九十,坚持不懈答好题。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越到最后,越是难啃的硬骨头。现在,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两条“战”线互相影响,劳动力外出务工、扶贫产业复产复工和农贸产品销售均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需要我们采取更投入的精神、更健全的机制和更精准的措施来奋力冲刺。就在两会召开前不久,被称作“悬崖村”的四川凉山州阿土列尔村的全体村民搬到凉山州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由此也可以看出只要我们沉下心、俯下身,精准解决脱贫攻坚中重难点问题,定能保证脱贫质量答好题。

  撸起袖子加油干,求真务实答好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坚持现行脱贫标准,强化扶贫举措落实,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健全和执行好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作为干部的我们在这种脱贫攻坚到紧要关头的时刻,更是要求真务实,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尽力克服疫情影响,与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全身心投入战斗。“硬骨头”再难啃也挡不住齐心协力的付出,也挡不住“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强意志,也挡不住广大干部群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

  病树前头万木春,转变方式答好题。两会上,多省代表团均围绕脱贫攻坚进行了热烈讨论,群策群力,建言献策。大力发展产业扶贫才能使扶贫的方式逐渐从“输血”转变为“造血”,这也是建立长效可持续发展机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在西藏地区,三年一换的村级“一加三”专干制度,虽然使命有期限,但长效化的帮扶脱贫机制一直是脱贫攻坚工作中实践的重点。对内提升干部素质和村集体发展能力,对外通过政府和市场调节,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在产业发展上形成社会化扶贫大格局,从而不断增强“造血”功能,助力村民过上富裕日子,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只要我们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坚持不懈冲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求真务实意志、“病树前头万木春”的长效机制,定会克服新冠疫情影响,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心聚力,我们一定行!

促进共同富裕作文篇2

  “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是我们党对人民、对历史的郑重。”这是近日两会中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政协经济界委员时铿锵有力的定言。决战脱贫攻坚已进入倒计时,然而因疫情这道“加试题”,部分地方外出务工受影响,产业扶贫遇到一定的困难。2020年是脱贫攻坚夺取全面胜利的一年,同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年,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劲头十足。

  行百里者半九十,坚持不懈答好题。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越到最后,越是难啃的硬骨头。现在,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两条“战”线互相影响,劳动力外出务工、扶贫产业复产复工和农贸产品销售均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需要我们采取更投入的精神、更健全的机制和更精准的措施来奋力冲刺。就在两会召开前不久,被称作“悬崖村”的四川凉山州阿土列尔村的全体村民搬到凉山州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由此也可以看出只要我们沉下心、俯下身,精准解决脱贫攻坚中重难点问题,定能保证脱贫质量答好题。

  撸起袖子加油干,求真务实答好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坚持现行脱贫标准,强化扶贫举措落实,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健全和执行好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作为干部的我们在这种脱贫攻坚到紧要关头的时刻,更是要求真务实,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尽力克服疫情影响,与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全身心投入战斗。“硬骨头”再难啃也挡不住齐心协力的付出,也挡不住“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强意志,也挡不住广大干部群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

  病树前头万木春,转变方式答好题。两会上,多省代表团均围绕脱贫攻坚进行了热烈讨论,群策群力,建言献策。大力发展产业扶贫才能使扶贫的方式逐渐从“输血”转变为“造血”,这也是建立长效可持续发展机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在西藏地区,三年一换的村级“一加三”专干制度,虽然使命有期限,但长效化的帮扶脱贫机制一直是脱贫攻坚工作中实践的重点。对内提升干部素质和村集体发展能力,对外通过政府和市场调节,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在产业发展上形成社会化扶贫大格局,从而不断增强“造血”功能,助力村民过上富裕日子,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只要我们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坚持不懈冲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求真务实意志、“病树前头万木春”的长效机制,定会克服新冠疫情影响,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心聚力,我们一定行!

促进共同富裕作文篇3

  党的_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共分8个专题:决胜脱贫攻坚,共享全面小康;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携手消除贫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让我深刻认识到当下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也让对扶贫工作的落实、监督、制度和总体目标有了深入的认识。

  做好精准扶贫,首先,必须落实好“精准识别”。“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精准。”而精准扶贫的关键又是能不能精准识贫。当前,各地脱贫攻坚的进度日新月异,脱贫人口与日俱增,如果不能精准识贫,不仅不能让真正意义上的贫困人口脱贫,还会损害政府的形象。要真正做到精准扶贫,就得精确摸底。其次,必须落实好“精准施策”。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精准施策才能精准发力。因此,必须聚焦脱贫致富的瓶颈制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措施,解决关键问题。要从各地实际出发,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原则,针对贫困村户不同情况,确定扶贫项目,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再者,必须落实好“精准管理”。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既是党和国家赋予监管部门的重大责任,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所在。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对扶贫专项资金强化监督,但扶贫资金“跑”“冒”“滴”“漏”现象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则在于监管乏力。因此,必须强化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扶贫项目实施管理、脱贫目标任务完成等方面的监管,把扶贫工作运行纳入阳光、法治轨道。

  精准扶贫是当前压倒一切的重点工作,全乡镇党员干部正如火如荼进行,那么,如何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形成“齐抓共管、上行下效”的良好氛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要积极参与部门定点扶贫。要充分发挥所在单位和机关党员干部的自身优势,统筹帮扶资源、整合帮扶力量,因村施策,做好组织动员、进度安排、推动实施等工作,帮助定点联系贫困村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协调帮助联系贫困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二要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党员干部要采取“一帮一”、“一帮几”、“几帮一”的方式,对所联系的贫困户实行定人、定责、定时帮扶,因户制宜确定帮扶内容。三要深入基层,深入贫困村贫困群众,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制定扶贫规划,做到项目规划到户、脱贫效果到户,结合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民政救助政策,切实解决贫困户吃饭、穿衣、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两不愁、四保障”方面的问题。四要帮助困难群众出点子想法子,共同谋划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坚持以产业为支撑,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增收致富产业,尤其要帮助发展一批周期短、效益大、可持续增收的产业。五要坚持扶贫先扶志,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坚定信心、不等不靠、苦干实干,依靠自身努力增加收入,改变落后面貌。

  精准扶贫,责任重于泰山,党员干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必须发挥表率作用,时刻保持知难而进、克难而上的豪情锐气,在困难面前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不计个人得失,事事想在前头、处处赶在前头,不遗余力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促进共同富裕作文篇4

  什么是共同富裕?我认为包含两个层面,既要物质上共同富裕,又要精神上共同富裕。

  物质层面,关系到百姓的衣食住行用,让生活有保障,是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务和基本内涵。而精神层面,则是让生活有温度,是共同富裕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基层民情民访代办站代办员,我觉得精神层面更需要得到关注,精神富有比物质富有更重要。在我从事代办员这些年,我发现,现在人们的生活基本都有保障了,但文化生活方面,特别是老年人,还有待进一步丰富。社会矛盾减少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社区“一家亲”,相处有礼有节,走到哪都有家的温暖,这是我理解的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

  如何推进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建设,我认为,首先要提高人的素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让他们带动大家一起致富,走共同富裕道路。这就要提升人们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主动帮助没有富裕的人一起进步,一起提高生活水平。

  其次要加强社会基层治理工作。凡事以“和”为贵。和谐社会是共同富裕的政治保障。如今我所做的,就是每天接待需要化解矛盾纠纷的群众,将社会不稳定因素阻止在萌芽状态。在调解中,时间非常宝贵,在矛盾产生初期就想方设法去化解,避免小纠纷演变成大矛盾,进而导致悲剧出现。从事调解工作已经八年多,我希望更多人加入到这个队伍,敢于面对矛盾纠纷,传播好人好事的正能量,让这社会充满爱。

  同时,要加大对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人的人文关怀,给予他们更多关爱。现实中,我经常碰到有老人因为缺少子女的陪伴,被一些打着健康保健、外出旅游幌子的骗子钻了空子,多年攒下的积蓄全被骗走。对子女来说,在外打拼不易,工作在繁忙也要多设身处地考虑老人的感受与现实困难,即便不能常回家看看,也经常打电话回家。对基层组织和社区来说,可以组织志愿者队伍,多开展一些文艺活动,为老人送去欢乐,有条件的还可以建设一些活动中心与养老公寓。

促进共同富裕作文篇5

  党的_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共分8个专题:决胜脱贫攻坚,共享全面小康;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携手消除贫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让我深刻认识到当下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也让对扶贫工作的落实、监督、制度和总体目标有了深入的认识。

  做好精准扶贫,首先,必须落实好“精准识别”。“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精准。”而精准扶贫的关键又是能不能精准识贫。当前,各地脱贫攻坚的进度日新月异,脱贫人口与日俱增,如果不能精准识贫,不仅不能让真正意义上的贫困人口脱贫,还会损害政府的形象。要真正做到精准扶贫,就得精确摸底。其次,必须落实好“精准施策”。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精准施策才能精准发力。因此,必须聚焦脱贫致富的瓶颈制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措施,解决关键问题。要从各地实际出发,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原则,针对贫困村户不同情况,确定扶贫项目,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再者,必须落实好“精准管理”。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既是党和国家赋予监管部门的重大责任,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所在。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对扶贫专项资金强化监督,但扶贫资金“跑”“冒”“滴”“漏”现象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则在于监管乏力。因此,必须强化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扶贫项目实施管理、脱贫目标任务完成等方面的监管,把扶贫工作运行纳入阳光、法治轨道。

  精准扶贫是当前压倒一切的重点工作,全乡镇党员干部正如火如荼进行,那么,如何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形成“齐抓共管、上行下效”的良好氛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要积极参与部门定点扶贫。要充分发挥所在单位和机关党员干部的自身优势,统筹帮扶资源、整合帮扶力量,因村施策,做好组织动员、进度安排、推动实施等工作,帮助定点联系贫困村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协调帮助联系贫困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二要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党员干部要采取“一帮一”、“一帮几”、“几帮一”的方式,对所联系的贫困户实行定人、定责、定时帮扶,因户制宜确定帮扶内容。三要深入基层,深入贫困村贫困群众,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制定扶贫规划,做到项目规划到户、脱贫效果到户,结合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民政救助政策,切实解决贫困户吃饭、穿衣、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两不愁、四保障”方面的问题。四要帮助困难群众出点子想法子,共同谋划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坚持以产业为支撑,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增收致富产业,尤其要帮助发展一批周期短、效益大、可持续增收的产业。五要坚持扶贫先扶志,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坚定信心、不等不靠、苦干实干,依靠自身努力增加收入,改变落后面貌。

  精准扶贫,责任重于泰山,党员干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必须发挥表率作用,时刻保持知难而进、克难而上的豪情锐气,在困难面前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不计个人得失,事事想在前头、处处赶在前头,不遗余力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推荐访问:作文 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作文 关于共同富裕的作文800字 实现共同富裕议论文 共同富裕话题作文 共同富裕类作文600字 以共同富裕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共同富裕高考作文 共同富裕作文素材
上一篇:怎么实现共同富裕800字4篇
下一篇:关于共同富裕的作文题目15篇

Copyright @ 2013 - 2018 老骥文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老骥文库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1019447号-75